王敏;张明德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老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8 w后血清补体C3、C4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该院收治的48 w乙型肝炎肝硬化老年患者95例,依据乙型肝炎肝硬化分为代偿组(46例)和失代偿组(49例),根据乙肝病毒(HBV)-DNA载量分为低度组30例、中度组34例、高度组31例,依据应答情况分为完全应答组31例、部分应答组64例。选取同期60例健康献血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各组间补体C3、C4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补体 C3、C4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1),失代偿组低于代偿组( P<0.01),补体 C3在低度组低、完全应答组高于部分应答组( P<0.01);治疗后补体 C3、C4在代偿组高于失代偿组、完全应答组高于部分应答组( P<0.01),补体 C3在低度组低(P<0.05);治疗后补体 C3、C4在代偿组及完全应答组、补体 C3在部分应答组、补体C4在中度组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恩替卡韦通过抑制 HBV 复制,可明显提高老年代偿期肝硬化补体 C3、C4水平,且治疗应答越好,补体恢复越快。
作者:崔敬荣;李秀丽;高风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既往冠心病病史、糖尿病是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半年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cTnI≥0.8μg/L、入院时静息心率>100次/min和白细胞水平三个因素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半年死亡终点事件的预后危险因素;入院时静息心率>100次/min 和出院后半年持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Ⅰ~Ⅳ类是两个因素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半年发生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非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的相关因素包括既往冠心病病史、糖尿病、cTnI≥0.8μg/L、入院时静息心率>100次/min、白细胞水平,临床应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余康康;王春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高血压所引起的颈动脉病变既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又是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表现〔1〕,它对心、脑、肾等主要靶器官的损害是通过动脉系统粥样硬化等一系列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实现的〔2~4〕。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各大动脉主干拐弯、分叉处,特别是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高血压患者血管狭窄、引发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其病变性质是治疗该病的关键。由于颈动脉位置表浅加之超声技术的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血管的内-中膜、斑块的形成以及血管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均可清晰检测,是早期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依据〔5〕。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检测,容易获得高质量的声像图。因此,常常用颈动脉来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的“窗口”〔6〕。本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老年患者的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进行检测,旨在探讨该检测方法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志健;张秋元;王乐华;柯维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造影剂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230例,均应用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进行造影,按照血糖指标分为非糖尿病(DM)组(n=112)、糖耐量异常组(n=38)、DM组(n=80),分析三组治疗后平均血尿素氮、血肌酐值及照影剂肾病的发生率。结果三组血尿素氮、血肌酐值比较,糖耐量异常组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DM组显著高于糖耐量异常组(P<0.01)。非DM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为2.7%,糖耐量异常组为5.3%,DM组为8.8%。结论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造影剂肾病发生呈正相关,对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患者,在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及治疗时,应注意预防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作者:周希;余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占人体骨折3%~4%〔1〕,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肢体活动不灵活,直接或间接暴力极易造成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本文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后效果良好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孙波;段显亮;郭海峰;夏凤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均分为实验组〔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 PFNA)〕和对照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 DHS)〕,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切口长度及术中平均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和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差异不显著( P>0.05);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 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 Harris评分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 PFNA与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和安全性基本相同,但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能够减少对患者的伤害,改善患者恢复情况。
作者:阮兴隆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制定朝鲜族住院脑梗死患者个性化健康教育路径,并与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对照,以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及整体护理质量。方法选取临床脑梗死患者共6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观察组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路径,并由责任护士用民族语言进行实施;对照组应用传统临床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满意度评分、再次入院率、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均较对照组有差异,且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路径的制定对提高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住院满意度、降低再次入院率、住院时间及费用均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高质量、高效率的、切实可行的临床护理工作模式。
作者:徐明花;郑香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老年抑郁症( LLD)经常被忽视和不能获得充分治疗,这与明显的共病率和较差的临床结局有关〔1〕。 Alexopoulos 等〔2〕将LLD的干预需求分为三种:初治新干预需求;社区医院能够提供已知保障效果的治疗需求;增加LLD患者获得照护的需要。本文简述目前有关LLD的干预方法。
作者:黄世敬;张颖;陈宇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索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后中脑微血管密度、神经生长因子( 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组)、缺血对照组。采用电凝右侧椎动脉和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造大鼠脑缺血模型。分别给予治疗组和缺血对照组依达拉奉及等计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大鼠于相应时段灌注取材,每组标本分别采用单宁酸-氯化铁法染色微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脑组织中的BDNF和NGF。光镜下观察脑组织中微血管密度、NGF 和 BDNF 的变化,利用灰度值进行分析。结果微血管密度、NGF、BDNF灰度值治疗组均低于缺血对照组。结论 NGF、BDNF水平与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依达拉奉可上调大鼠缺血脑组织中 NGF、BDNF的表达,减轻脑组织损伤。
作者:朱江;高燕军;窦志杰;米艳娟;孙艳军;龙雅君;韩玉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跌倒是患者突然或非故意地停顿,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1〕。跌倒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我国老年人跌倒的年发生率约为18%,其中60%~75%的跌倒会引起损伤〔2〕,直接医疗费用超过5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在美国老年人的死因中位居第6位〔3〕,在英国大于75岁的老年人受损伤后的死亡原因中居第1位〔4〕。防范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是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也是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我院干部病房开始采用澳大利亚健康机构推荐的皇家阿德莱德医院设计应用的阿氏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对老年患者实施预防跌倒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婉妮;魏欢;李玺;王妮;姚婕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法尼醇X受体在高甘油三酯( TG)血症大鼠肾脏的表达和定位及对其干预,探讨脂质肾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分为对照组、高果糖组、鹅去氧胆酸组,各16只。8、16 w时分批处死,检测各组大鼠的肾功能、空腹血糖( FPG)、血脂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UMA);检测大鼠肾皮质TG含量;采用免疫组化分析法尼醇X受体表达和定位,并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电镜观察肾脏基底膜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果糖组血中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水平明显升高,24 h UMA增加,肾组织中TG水平明显增高,肾脏病理改变加重,基底膜增厚,肾组织法尼醇X受体表达明显下调,且随时间延长而加重(P<0.05),鹅去氧胆酸组上述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法尼醇 X受体在高TG血症大鼠肾组织中表达下调,从而使肾脏脂质合成增加,进而导致肾脏损伤,鹅去氧胆酸可以上调法尼醇X受体,减轻肾损伤。
作者:胡志娟;任路平;李芳;董春霞;李刚;刘冰;宋光耀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舒尼替尼能否替代传统化疗成为晚期乳腺癌的一种治疗手段,或是与传统化疗结合能否提高疗效。方法建立荷4 T1乳腺癌小鼠模型,分别给予舒尼替尼、多西他赛及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用EGF荧光探针标记种植瘤,比较4组间种植瘤荧光密度值、双肺转移灶数目。结果所有药物干预组小鼠种植瘤体积及荧光密度值较对照组减低,联合组与多西他赛组种植瘤体积均小于舒尼替尼组。舒尼替尼组肺转移灶数目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西他赛组及联合组均较舒尼替尼组及对照组转移灶数目少。结论舒尼替尼无论单药还是与传统化疗联合应用在晚期乳腺癌中均较传统化疗无明显优势。
作者:杨超;边青召;崔志超;刘运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常规治疗以及常规治疗加用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灌洗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 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AP老年患者52例,其中男32例,女20例,按照是否同意行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灌洗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普通吸痰管吸痰),实验组(27例)给予常规治疗加用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灌洗,持续观察至出院,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第3天的白细胞总数(WBC)及氧合指数(PaO2/FiO2)、治疗第7天X线胸片中炎症病灶的变化。结果治疗第3天,两组 PaO2/FiO2上升,WBC下降,两组治疗方法均有效,且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第7天复查胸片,实验组有21例肺部阴影面积缩小≥50%,对照组有11例实验组的治疗方法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组治疗后PaO2/FiO2、WBC以及肺部阴影明显改善。证明在老年 AP患者的治疗中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灌洗的疗效明显优于普通吸痰管吸痰。
作者:王文秀;徐桐柏;黄景陶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对比分析Ⅲ期食管癌患者手术后放疗及单纯放疗效果及治疗方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Ⅲ期食管癌患者89例,其中术后放疗组47例,单纯性放疗组42例。采用直线加速器6 MV X线放疗50~70 Gy。对比两组患者间总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结果术后放疗组和单纯放疗组的1、2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53.2%和55.3%、42.5%和36.2%及23.4%和21.3%,两者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QLQ-C30量表中,单纯放疗组患者的总健康状况、腹泻及经济困难状况3项指标优于术后放疗组(P<0.05);在 QLQ-OES18量表中,单纯放疗组患者的反流和咳嗽2项指标优于术后放疗组( P<0.05)。结论对老年食管癌患者而言,术后放疗与单纯放疗均可以作为其治疗的有效疗法,且单纯放疗组的生活质量优于术后放疗组,单纯放疗可以作为治疗老年Ⅲ期食管癌患者的首选方法之一。
作者:吴冬梅;刘冠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粗针头针刺抽吸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老年急性钙化性肩袖肌腱炎的疗效。方法对28例应用粗针头针抽吸结合冲击波治疗钙化性肩袖肌腱炎的患者进行随访。治疗时采用18或16号粗针头对钙化灶进行反复穿刺,冲击波治疗后每2 w随访患者,记录症状缓解情况并进行相同体位的X线片投照,应用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 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加州大学商关节评分系统( UCLA)评分以及对比治疗前后的治疗结果。结果28例中25例在粗针头针刺抽吸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后钙化灶消失,平均消失时间为10.6 w(4~22 w)。治疗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101 )。结论粗针头针抽吸结合冲击波治疗是治疗急性钙化性肩袖肌腱炎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娄楠;王洋;刘国雄;黄岚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和β-I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在乳腺癌骨转移监测中的意义。方法88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乳腺癌骨转移组48例,无骨转移组40例,健康体检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血清P1NP和β-CTX水平。结果乳腺癌骨转移组的血清P1NP明显低于无骨转移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而血清β-CTX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乳腺癌骨转移患者P1NP与β-CTX呈负相关(r=-0.677,P<0.05)。结论血清P1NP和β-CTX对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孙献甫;崔树德;孙淼淼;贺亚宁;邵营波;刘慧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检测老年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癌组织Aurora-A、B和TPX2表达及异常表达对肿瘤的作用。方法老年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后蜡块组织160例为实验组,子宫脱垂或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后经病理医师证实为正常老年子宫内膜组织蜡块5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urora-A、-B和TPX2表达。结果两组Aurora-A、-B和TPX2表达差别显著。实验组 Aurora-A、-B 和 TPX2表达与肿瘤大径、肌层浸润情况、Ki67增殖、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指数和TNM分期均密切相关。实验组Aurora-A、-B和TPX2表达均呈正相关性。结论老年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术后组织Aurora-A、-B和TPX2高表达,三者协同作用可以有效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肿瘤进展。
作者:齐晓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急性脑梗死( ACI)的疗效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7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葛根素,14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计算脑梗死体积,测定血清中MMP-2、MMP-9含量,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更低(P<0.05)。两组 MMP-2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 MMP-9在72 h前升高,随后降低;组间比较,治疗组48、72和7 d时显著较低(P<0.05)。治疗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葛根素可用于ACI的辅助治疗。
作者:徐宗荣;屈传强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复元胶囊对膝骨关节炎(OA)大鼠关节软骨中白细胞介素(IL)1β、骨保护素(OPG)及其配体(OPGL)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①正常组10只,不给予任何处理;②模型组10只,Hulth法造模后用生理盐水10 ml/d灌胃;③抗骨增生胶囊组10只, Hulth法造模后每日给予抗骨增生胶囊灌胃;④复元胶囊高、中、低组各10只,Hulth 法造模后用不同浓度复元胶囊灌胃。于给药第12周处死大鼠,取各组大鼠膝关节内踝关节软骨标本,观察大体结构并分级;HE染色,观察其镜下结构;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 RT-PCR)法检测膝关节软骨中 IL-1β、OPG及OPGL mRNA的表达含量。结果动物模型造模成功,HE染色评分中,复元胶囊高、中剂量组及抗骨增生胶囊组软骨退变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1),复元胶囊组高剂量组OPG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IL-1βmRNA及OPGL 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OPG与OPGL比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和正常组(P<0.01)。结论复元胶囊能够上调软骨中 OPG mRNA 的表达,下调 IL-1βmRNA及OPGL mRNA的表达,使OPG与OPGL的比率上升,表明对软骨退变及软骨下骨的破坏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李强;周国庆;邓紫婷;李荣亨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骨质疏松( OP)以骨密度( BMD)降低、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导致骨折风险增加〔1〕,严重后果是发生OP性骨折(脆性骨折)。据WHO资料显示,每年大约有170万人因OP发生髓部骨折,到2050年可能增加到630万,其中75%的病例将会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尽管髋部骨折后的近几周内生存率有所改善,但是年死亡率在过去的40年中并未改善〔2〕。目前有效的处理方法是预防。本文主要对国外社区老年人OP性骨折综合干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刘素香;王玉环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