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红十;郭立敏;李蕴博;付双林;韩彦武
骨折是指骨骼结构连续性发生完全或者部分断裂,多发于老年人或儿童。导致骨折的主要原因有直接或间接暴力以及积累性劳损,临床上常见因暴力导致四肢发生骨折。发生四肢骨折后病患典型症状为患处局部变形、出现异常运动,且移动肢体时会提到骨擦音〔1〕。伤处剧痛并且局部肿胀、淤血,运动受到障碍。临床对四肢骨折治疗基本原则为复位、固定及功能锻炼,以达到大程度功能恢复。祖国医学认为,皮肉筋骨伤则内损气血,致气虚血淤,且经络闭塞。骨折愈合为祛瘀、新生及骨和的过程,气血通。则经脉得以疏通〔2〕。据报道显示〔3〕,将中医益气活血法加入到老年骨折治疗中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通过研究手法复位( MR)夹板外固定联合中医益气活血汤( YHD)对老年肢体骨折患者骨痂X线评分及碱性碱磷酸酶( ALP)水平的影响,得到一些结论。
作者:王刚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对比分析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家庭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 QOL)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家庭养老模式下1197名60岁以上常住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QOL测定表简表( WHOQOL-BREF)评价其 QOL。结果家庭养老模式下老年人QOL总分为55.36±8.31,自评分为81.01±10.71,两者呈强相关(r=0.61,P<0.05);东、中、西部家庭养老模式下老年人QOL有差异(P<0.05),主观幸福感有差异(P<0.05),其中,东部地区老年人QOL得分高,主观幸福感强,中、西部地区无差异;家庭养老模式下不同地区老年人QOL影响因素略有不同,但均受健康状况的影响。结论应针对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QOL差异与影响因素特点,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以提高老年人QOL。
作者:张忆雄;桂莹;马佳;张敬敬;李小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冠心病(CH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其发病率近年来呈增长趋势,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在对CHD 危险因素的研究中,诸多生化指标日益受到重视〔1,2〕。本文通过比较患者各时间点血栓素B2(TXB2)、α-颗粒膜蛋白(GMP)-140及血小板大聚集率(PAGmax)水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时间,旨在探讨CHD 手术患者应用异丙酚对其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作者:王敏;张明德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维度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生命质量简表 SF-36对不同社区的1000名老年人进行生命质量评测,结合老年人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情况、婚姻质量、家庭功能、慢性疾病及医保情况)以及老年人所在社区功能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老年人生命质量各维度的得分在一般中等水平的所占比例高,其次是较差水平,优水平低。 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情况、婚姻质量、家庭功能、慢性疾病及医保和社区功能质量状态下老年人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存在差异。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维度评分与年龄、慢性病及医保情况、社区功能情况相关;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维度评分与文化程度、慢性病、婚姻质量、家庭功能、社区功能情况相关;社会功能维度评分与婚姻质量、文化程度、慢性病、家庭功能相关。结论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处在一般中等的水平,其影响因素复杂,应根据相关因素给予预防干预,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
作者:郝志海;陈长香;郭全荣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与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大肠癌进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大肠癌组织、20例大肠腺瘤和20例大肠正常黏膜组织中MMP-2与Galectin-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结果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之间关系。结果①MMP-2与Galectin-3在大肠正常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均有阳性表达,表达强度依次增加,三组之间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MMP-2与Galectin-3在浸润程度深的大肠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浸润程度浅的,在低分化大肠癌中的表达则高于高分化和中等分化的,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而MMP-2与Galectin-3在不同性别、年龄及肿瘤发生部位的表达则无明显差异( P>0.05)。③MMP-2与 Galectin-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 MMP-2与Galectin-3的高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MMP-2与Galectin-3在大肠癌的浸润、生长及远处播散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可作为判断大肠癌转移及预后的预测因素。
作者:李英健;赵恩宏;苏锐;侯雷;刘志满;申兴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09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2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7%〔1〕。目前我国护理人才培养无论从数量或质量上都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和需求。美国老年护理经过近50年的发展和完善,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本文通过与美国护理教育同行及学生的专题交流、资料查阅及实地考察等方法,总结美国老年护理研究生教育体系及其特点,以期为我国相关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李昆;安力彬;李文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酸枣仁加锌合剂对睡眠剥夺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50只经过筛选获得学习记忆能力的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灌胃5 d后进行采用MMPM法进行24 h睡眠剥夺,之后分别进行水迷宫实验、避暗实验、跳台实验。观察其已获得的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空白组与模型组相比,除平均速度外,其余参考值均有显著差异( P<0.05);药物高剂量与低剂量组比较,潜伏期、朝向角等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距离、平均速度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酸枣仁加锌合剂可有效地改善睡眠剥夺状态,提高或维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崔锴;张红石;张茂云;崔淼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氨基末端脑钠肽( NT-ProBNP )已成为心力衰竭筛查、诊断、治疗的敏感指标〔1,2〕。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早期测得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指导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方法为肺动脉漂浮导管法( PAC)。 PAC技术要求高,并发症多,费用昂贵。胸阻抗无创血流动力学( TEB )具有无创、操作简便、可动态连续监测等优点,目前临床应用较多。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重症监护病房( ICU)患者NT-ProBNP 水平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相关性及其对预后评估。
作者:陈艳;李风雷;方继荣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不同阶段与活性T细胞分型的关系。方法18例稳定型心绞痛( SA)、28例ACS、19例未确认心肌梗死(UH)患者、20例正常对照者,分别检验循环T细胞的细胞因子类型和转录因子信号途径。结果干扰素(IFN)-γ+/CD3+T细胞 SA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增高2倍,T1细胞在ACS组大量表达(P<0.001)。这一结果与显著增强的 mRNA 转录水平〔ACS(1.17±0.14)U、对照组(0.44±0.09)U、SA(0.67±0.12)U、UH(0.61±0.17)U〕、白细胞介素-2〔ACS(1.55±0.51)U、对照组(0.21±0.09)U、SA(0.54±0.18)U、UH(0.45±0.16)U〕、IFN-γ〔 ACS(1.27±0.39)U,对照组(0.35±0.09)U,SA(0.58±0.11)U,UH(0.53±0.24)U;P<0.01〕相平行。 Th2和 Th0细胞病人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ACS病人活化T1细胞表达显著增强,可能是疾病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循环T1细胞差异可能提示不同疾病类型具有不同病理特征。
作者:直强;蒋春焕;孙筱倩 刊期: 2014年第14期
2型糖尿病(T2DM)的发生机制主要涉及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抵抗( IR),主要的治疗手段为提高体内胰岛素的水平和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其他的治疗手段还包括延缓和减少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等。胰岛素分泌缺陷在T2DM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早期表现为早时相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缺失。随着T2DM病程的增加,胰岛β细胞衰竭,胰岛素和胰岛素原分泌水平减少。推荐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简称促泌剂)作为治疗中国T2DM患者的一线用药〔1〕。促泌剂主要包括传统的磺脲类和新型的非磺脲类(格列奈素)。临床上普遍使用的磺脲类降糖药起效缓慢,持续时间长,餐后血糖控制欠佳,且过度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而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β细胞衰竭,可加重IR、引起体重增加,较易发生低血糖事件尤其是严重的低血糖。这些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并能增加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的风险〔2~4〕。非磺脲类促泌剂能模拟正常人体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促进T2DM患者早时相胰岛素分泌,降糖作用快而持续时间短,服药方便,低血糖事件发生少,使T2DM患者在降糖过程中能获得大程度的受益。本文主要介绍几种临床上常用的非磺脲类促泌剂的作用特点和其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汤世国;谭兴容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协同治疗对糖尿病心肌病DC(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C 对照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缬沙坦干预组和联合干预组,检测干预后的血脂水平和心脏功能。结果联合干预组的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poA)-Ⅰ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和缬沙坦干预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ApoB 低于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和缬沙坦干预组;联合干预组的左心室收缩压( LVSP)、左心室内压力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力大下降速率(-dp/dtmax)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和缬沙坦干预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 LVDEP)低于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和缬沙坦干预组;联合治疗组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2含量及活性明显低于阿托伐干预组和缬沙坦干预组( P<0.05、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有助于改善血脂代谢水平和心脏功能,在DC病变的治疗中具有积极价值。
作者:何煦芳;李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主动脉夹层( AD )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血管疾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不及时进行诊治死亡率极高。随着多排螺旋CT在临床的应用,特别是64排螺旋CT对血管内成像显示的更加清晰,对于AD能清晰显示其破口的位置、病变形态、范围、重要分支血管情况以及其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但是常规扫描的主动脉CT血管造影( CTA)扫描辐射量大,并且应用的对比剂量大,一方面增加老年人罹患癌症的概率,另一方面对比剂的肾毒性等副作用对老年人的损害较大。本文旨在研究通过降低CT扫描时的管电压( Kv)值及减小对比剂用量的方法,实现低辐射和低剂量CTA检查的可行性。
作者:王丽;丁岩;秦翠丽;温丽娟;李宏伟;黄启成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癌组织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7、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3h和5A2表达及三者在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方法14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根治手术后的肿瘤组织为观察组,97例复杂性增生的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组,97例单纯性增生的子宫内膜组织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147、EIF3h和5A2蛋白表达。结果3组CD147、EIF3h和5A2阳性表达率差别显著。观察组CD147、EIF3h和5A2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径、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是否累犯宫颈管密切相关。观察组EIF3h和5A2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术后组织CD147、EIF3h和5A2高表达对肿瘤发生和进展有重要作用,EIF3h和5A2可能具有正向协同作用。
作者:沈丽华;肖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疾病疗效的评价也从症状、体征等生理的客观指标,扩大到综合性指标,如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功能等。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的脑血管疾病〔1〕,容易导致患者产生生理、心理、认知及社会功能的多种障碍,尤其对老年人具有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随着脑卒中患者的逐年增多以及治疗该类疾病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追求较长的生存时间和较好的生存质量成为了老年脑卒中患者及家属的大愿望。因此,有必要研究如何在延长生命的同时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旨在探讨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老年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之间的相关性。
作者:母玉元;关淑芬;周洁信;刘洋;王洪娇;韩国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 APACHEⅡ)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 CAPS)评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38例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入院24 h内分别进行APACHEⅡ及CAPS评分,根据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两组患者两种评分分值;对各自评分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死亡率;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与ROC曲线分析评估两种评分对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预后判断的校准度与分辨度。结果死亡组与生存组在 A-PACHEⅡ及CAPS评分分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当APACHEⅡ分值≥24分,CAPS分值≥35分时患者病死率较高,与低于该分值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APACHEⅡ及CPIS评分对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生存预后结局的预测均有较好的校准度;APACHEⅡ评分的曲线下面积在0.9以上,CAP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在0.8以上,都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结论死亡组APACHEⅡ及CAPS评分均值均高于生存组患者;APACHEⅡ分值≥24分,CAPS分值≥35分时患者病死率较高;APACHEⅡ评分对确定AECOPD并Ⅱ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存预测的校准度和分辨度优于CAPS评分。
作者:彭红星;陈芙蓉;杨荣时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对老年脑心病患者心脏Tei指数、脑钠肽( BNP)及内皮素( ET)-1水平的影响。方法对照组采用目前治疗肺心病的常规方法,包括持续低流量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抗感染、化痰止咳、强心利尿等措施,密切监测心率,血压等指标。同时加用加用氟伐他汀40 mg,每晚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使用口鼻面罩连接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进行无创机械通气。结果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明显好转,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心率、呼吸频率、动脉压等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e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Tei指数下降情况略好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半年后ET-1、BNP均有明显下降( P<0.01)。结论老年肺心病患者在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无创呼吸机对心脏 Tei 指数及 BNP、ET-1水平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吴宗劲;华海湖;梁旭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滋水平肝汤对老年阳亢阴虚型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老年阳亢阴虚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辛伐他汀、氨氯地平和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用滋水平肝汤;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和治疗前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医症候总有效率、总降压有效率、中医症候积分、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雌二醇、睾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对比,观察组内治疗后雌二醇、睾酮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滋水平肝汤能明显提高老年阳亢阴虚型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雌二醇和睾酮水平升高有关。
作者:牛义贵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miR-20a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的作用机制。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前列腺癌和正常组织,以及正常前列腺细胞和4种癌细胞中miR-20a的表达。将miR-20a的抑制剂miR-20a ASO转染 PC-3和 DU145细胞,实时定量PCR验证抑制效果,然后检测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GFP报告载体实验和免疫印迹验证miR-20a的靶基因。细胞转染靶基因ABL2的siRNA后,免疫印迹验证沉默效果并检测其对细胞侵袭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iR-20a在前列腺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显著升高。 miR-20a ASO组中miR-20a的水平降低,细胞增殖减慢,细胞穿过膜的数目明显减少。 ABL2是 miR-145的直接靶基因,受其负调控。敲降 ABL2的表达后,细胞侵袭能力增强,并且可以挽救由miR-20a ASO引起的细胞侵袭能力的降低。结论抑制miR-20a在前列腺癌转移的分子治疗中具有潜在功能。
作者:张政伟;强晓菲;付建华;郭利;王志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 CHD)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心肌缺血是CHD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部分患者伴有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也有一部分患者并无上述明显症状而易被忽视,引起严重后果〔1〕。因此,积极监测并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并予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对我院检测到有心肌缺血改变的老年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有无临床症状进行比较。
作者:陈腾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该院急诊科就诊的104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以及常规组34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抗心力衰竭治疗,对照组在强心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片口服。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B型脑钠肽以及1年随访期间的住院次数、住院天数以及死亡率。结果三组患者接受治疗半年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B型脑钠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观察组B型脑钠肽的下降幅度明显>对照组( P<0.05);接受治疗1年后,常规组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B型脑钠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观察组的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B型脑钠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常规组( P<0.05)。三组患者在随访1年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次数、住院天数以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 P<0.05);观察组的住院次数、住院天数以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内科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能提高其临床疗效,且规范疗程治疗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郑友峰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