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检测价值

林志健;张秋元;王乐华;柯维和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结构, 血流动力学, 高血压
摘要:高血压所引起的颈动脉病变既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又是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表现〔1〕,它对心、脑、肾等主要靶器官的损害是通过动脉系统粥样硬化等一系列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实现的〔2~4〕。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各大动脉主干拐弯、分叉处,特别是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高血压患者血管狭窄、引发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其病变性质是治疗该病的关键。由于颈动脉位置表浅加之超声技术的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血管的内-中膜、斑块的形成以及血管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均可清晰检测,是早期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依据〔5〕。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检测,容易获得高质量的声像图。因此,常常用颈动脉来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的“窗口”〔6〕。本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老年患者的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进行检测,旨在探讨该检测方法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神经症患者不良情绪的表达特点及矫正方法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老龄化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增进和提高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是应对老龄化挑战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一些中老年神经症患者,由于他们的多愁善感、焦虑不安、古板、严肃、悲观、保守及孤僻等特征使他们不能及时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导致疾病复发。因此,针对这些中老年人的特点,制订了一套比较适合中老年神经症患者不良情绪表达及矫正的方法,对中老年神经症患者进行宣教和场景练习,为增进老年神经症患者身心健康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提高他们应对生活事件、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齐巧玲;高景娜;王立红;韩笑;易维涛;张晓娟;贾琼;田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桑叶多糖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桑叶多糖(MLP)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MLP抗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模型组(B)、MLP高、中、低剂量(C、D、E)治疗组。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DN大鼠模型。给予不同剂量MLP进行治疗8 w后,分别检测大鼠空腹血糖( FPG);检测尿液中微量白蛋白( mAlb)含量;测定血清中尿素氮( BUN)、肌酐( Cr)含量;通过RT-PCR法测定肾脏中TGF-β1 mRNA表达。结果 MLP能显著降低DN大鼠FPG、mAlb含量,同时能够降低血清中BUN、Cr含量(P<0.01);下调TGF-β1 mRNA表达(P<0.01)。结论 MLP对DN具有一定肾保护作用及抗肾小球纤维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1 mRNA表达来实现。

    作者:刘洪凤;韩智学;聂影;金龙云;王桂云;岳辉;李齐;薛继婷;申梅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先天性输尿管狭窄诊断的应用价值

    输尿管梗阻时,梗阻近段压力增加,输尿管的收缩力及蠕动随之增强,管壁平滑肌增生,管壁增厚。如不及时解除梗阻,后期失去代偿能力,平滑肌逐渐萎缩,张力减退,管壁变薄,蠕动减弱乃至消失〔1~4〕。有文献报道〔5〕,先天性输尿管狭窄发生较为隐匿,一般是在狭窄使输尿管扩张而致肾积水的情况下才被临床中发现,此种情况下肾功能常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者出现肾功能完全丧失。为探索先天性输尿管狭窄较为准确的诊断方法,现将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先天性输尿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

    作者:黄旴宁;王会镇;王乐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早期系统康复干预治疗对脑梗死病人生活能力的影响

    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患病率和致残率均很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因此,开展脑梗死早期的康复,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使其大限度地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并比较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 ADL),进行临床评价。

    作者:邵焕庆;杨春燕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磷脂转运蛋白和内毒素的研究进展

    磷脂转运蛋白( PLTP)主要参与磷脂在脂蛋白之间的转移,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密切关系〔1,2〕。近有研究指出PLTP和脂多糖( LPS)的代谢密切相关,可以促进LPS和高密度脂蛋白( HDL)的结合,然后以类似胆固醇逆转运( RCT)的形式运回肝脏,通过胆汁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中游离LPS浓度下降,减少脓毒血症的发生〔3〕。研究表明肝脏的X受体( LXR)和组成性雄甾烷受体( CAR)对LPS诱导的肝脏和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而且能够调节PLTP、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CETP )等参与LPS降解的脂蛋白的表达〔4,5〕,但其是否通过促进胆汁酸的分泌促进LPS通过肠道排出,来完成LPS在体内代谢的后步骤尚不清楚,这些发现对于治疗和预防内毒素血症及其导致的严重并发症有着重要的作用,可能成为其临床治疗学和药物研发的新的分子靶点。

    作者:张延霞;金正贤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泵入门冬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4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泵入门冬胰岛素组(CSII组)、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组(MSII组),治疗4 w后观察两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蛋白(A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4 h尿蛋白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HbA1c、ACR、UAER、24 h尿蛋白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并差异显著(P<0.05),血糖、HbA1c、低血糖次数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并有统计学差异,ACR、UAER、24 h尿蛋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胰岛素泵泵入门冬胰岛素能显著降低早期DN的ACR、UAER、24 h尿蛋白,降糖更安全、更迅速。

    作者:肖红珍;俞芳;杨晓琳;路一芳;项岫秀;李伟娟;刘阁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方案在老年人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主动脉夹层( AD )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血管疾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不及时进行诊治死亡率极高。随着多排螺旋CT在临床的应用,特别是64排螺旋CT对血管内成像显示的更加清晰,对于AD能清晰显示其破口的位置、病变形态、范围、重要分支血管情况以及其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但是常规扫描的主动脉CT血管造影( CTA)扫描辐射量大,并且应用的对比剂量大,一方面增加老年人罹患癌症的概率,另一方面对比剂的肾毒性等副作用对老年人的损害较大。本文旨在研究通过降低CT扫描时的管电压( Kv)值及减小对比剂用量的方法,实现低辐射和低剂量CTA检查的可行性。

    作者:王丽;丁岩;秦翠丽;温丽娟;李宏伟;黄启成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重庆市基层健康教育人员对老年人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基层健康教育人员对老年人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重庆市199名基层健康教育人员对老年人的态度及影响因素。结果不同教育程度、年龄段、婚姻状况及有无照顾老人经验的基层健康教育人员对老年人的态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老化知识水平与对老年人态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基层健康教育人员对老人的态度是正向的,但存在学历、年龄、婚姻状况、照顾经验和老化知识的差异,相关人员应针对这些因素积极采取改进措施,以改善基层健康教育人员对老年人的态度。

    作者:徐然;傅志蓉;陶青柳;沈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关节功能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及抑郁的影响

    本文拟了解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对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生存质量、抑郁情况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我院风湿免疫科2008年9月至2010年2月住院及门诊258例患者,男74例,女184例,男女比例为1∶2.49。其中门诊病人170例,住院病人88例;年龄20~70岁,平均(53.66±13.03)岁。关节腔积液84例(32.56%),其中表现在双膝关节21例,右膝关节27例,左膝关节19例,双肩关节2例,右肩关节4例,左肩关节1例,右肘关节3例,左肘关节2例,双腕关节2例,右腕关节2例,左腕关节1例。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修订的RA诊断标准〔2〕;②近3年来生活在贵阳市区的RA患者;③接受调查前至少1个月内停用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物、糖皮质激素等抗风湿药的患者;④排除合并有严重的其他系统疾病或全身衰竭者或其他可能影响生存质量的患者。

    作者:姚血明;马武开;黄颖;王莹;刘正奇;安阳;唐芳;钟琴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NSE在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变化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变化。方法实验选取 Wistar雄性成年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及AD模型组。切断大鼠双侧海马制备AD动物模型。肽指纹图谱是通过NCBI对特定差异蛋白点进行生物质谱分析、鉴定。对不同实验组海马蛋白进行测定。通过蛋白变化的比较,选取有差异的蛋白点条件:AV Ratio>1.3或<1.3,t检验 P<0.05,为有意义蛋白点。结果进一步通过 Swiss-Port蛋白数据库进行鉴定。结果质谱分析发现AD模型组海马内有一表达明显升高的蛋白点,经鉴定为神经元烯醇化酶( NSE)。结论 NSE在AD的病程中,表达发生变化,是在AD疾病中起重要作用的酶。

    作者:贾楠;马涤辉;常明;宋月萍;詹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无创呼吸机对老年肺心病患者心脏Tei指数、脑钠肽及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对老年脑心病患者心脏Tei指数、脑钠肽( BNP)及内皮素( ET)-1水平的影响。方法对照组采用目前治疗肺心病的常规方法,包括持续低流量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抗感染、化痰止咳、强心利尿等措施,密切监测心率,血压等指标。同时加用加用氟伐他汀40 mg,每晚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使用口鼻面罩连接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进行无创机械通气。结果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明显好转,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心率、呼吸频率、动脉压等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e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Tei指数下降情况略好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半年后ET-1、BNP均有明显下降( P<0.01)。结论老年肺心病患者在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无创呼吸机对心脏 Tei 指数及 BNP、ET-1水平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吴宗劲;华海湖;梁旭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目的:研究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既往冠心病病史、糖尿病是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半年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cTnI≥0.8μg/L、入院时静息心率>100次/min和白细胞水平三个因素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半年死亡终点事件的预后危险因素;入院时静息心率>100次/min 和出院后半年持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Ⅰ~Ⅳ类是两个因素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半年发生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非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的相关因素包括既往冠心病病史、糖尿病、cTnI≥0.8μg/L、入院时静息心率>100次/min、白细胞水平,临床应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余康康;王春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影响

    2型糖尿病(T2DM)的发生机制主要涉及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抵抗( IR),主要的治疗手段为提高体内胰岛素的水平和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其他的治疗手段还包括延缓和减少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等。胰岛素分泌缺陷在T2DM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早期表现为早时相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缺失。随着T2DM病程的增加,胰岛β细胞衰竭,胰岛素和胰岛素原分泌水平减少。推荐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简称促泌剂)作为治疗中国T2DM患者的一线用药〔1〕。促泌剂主要包括传统的磺脲类和新型的非磺脲类(格列奈素)。临床上普遍使用的磺脲类降糖药起效缓慢,持续时间长,餐后血糖控制欠佳,且过度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而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β细胞衰竭,可加重IR、引起体重增加,较易发生低血糖事件尤其是严重的低血糖。这些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并能增加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的风险〔2~4〕。非磺脲类促泌剂能模拟正常人体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促进T2DM患者早时相胰岛素分泌,降糖作用快而持续时间短,服药方便,低血糖事件发生少,使T2DM患者在降糖过程中能获得大程度的受益。本文主要介绍几种临床上常用的非磺脲类促泌剂的作用特点和其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汤世国;谭兴容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老年抑郁症的干预方法进展

    老年抑郁症( LLD)经常被忽视和不能获得充分治疗,这与明显的共病率和较差的临床结局有关〔1〕。 Alexopoulos 等〔2〕将LLD的干预需求分为三种:初治新干预需求;社区医院能够提供已知保障效果的治疗需求;增加LLD患者获得照护的需要。本文简述目前有关LLD的干预方法。

    作者:黄世敬;张颖;陈宇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右旋美托咪定清醒镇静在老年患者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中的应用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高达30%〔1〕。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EVL)是目前预防和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及破裂岀血的首选方法〔2〕。为了预防套扎过程中静脉意外出血造成的反流误吸,大都要求患者清醒且保持吞咽反射,因此多在局部麻醉普通胃镜下进行。但是内镜插入引起强烈不适感,尤其是老年合并基础疾病患者,较强的应激反应会显著增加此类手术患者围术期风险。本文观察右旋美托咪定清醒镇静应用于老年患者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齐爽;刘燕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无症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临床上无症状脑梗死主要是指患者在既往无脑梗死病史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的情况下,仅在行头颅CT或MRI检查时发现脑梗死病灶,亦称为静止性脑梗死〔1〕。一般而言患者无临床表现,但反复的脑梗死发作亦会引起肢体瘫痪、智能障碍等表现,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不良影响。研究证实〔2〕,无症状脑梗死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且多种因素可以促进无症状脑梗死的发生。本研究拟探讨无症状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作者:吴立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阿氏跌倒风险评估法在住院老年患者预防跌倒中的干预作用

    跌倒是患者突然或非故意地停顿,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1〕。跌倒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我国老年人跌倒的年发生率约为18%,其中60%~75%的跌倒会引起损伤〔2〕,直接医疗费用超过5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在美国老年人的死因中位居第6位〔3〕,在英国大于75岁的老年人受损伤后的死亡原因中居第1位〔4〕。防范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是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也是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我院干部病房开始采用澳大利亚健康机构推荐的皇家阿德莱德医院设计应用的阿氏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对老年患者实施预防跌倒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婉妮;魏欢;李玺;王妮;姚婕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低氧可诱导蛋白2作为新肾癌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肾癌(RCC)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中低氧可诱导蛋白2(HIG2)的表达水平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首先用已构建好的含有HIG2基因编码区HIG2/pGEX4T-3质粒,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蛋白一起融合表达。经GST亲和层析纯化HIG2融合蛋白,获得的HIG2纯蛋白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ELISA)建立浓度标准曲线,并定量检测100名健康志愿者和100例RCC患者微量血液(血清)标本中的HIG2蛋白浓度。结果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两组受试血清 HIG2蛋白临床检测的敏感度为76%,特异度为85%。结论 HIG2蛋白作为新的RCC肿瘤标志物在临床诊断上的适用性,并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检测。实验结果为HIG2蛋白作为RCC临床早期诊断的肿瘤标志物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作者:杨斌;张争;毛泽斌;辛殿祺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miR-20 a对前列腺癌细胞的侵袭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miR-20a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的作用机制。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前列腺癌和正常组织,以及正常前列腺细胞和4种癌细胞中miR-20a的表达。将miR-20a的抑制剂miR-20a ASO转染 PC-3和 DU145细胞,实时定量PCR验证抑制效果,然后检测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GFP报告载体实验和免疫印迹验证miR-20a的靶基因。细胞转染靶基因ABL2的siRNA后,免疫印迹验证沉默效果并检测其对细胞侵袭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iR-20a在前列腺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显著升高。 miR-20a ASO组中miR-20a的水平降低,细胞增殖减慢,细胞穿过膜的数目明显减少。 ABL2是 miR-145的直接靶基因,受其负调控。敲降 ABL2的表达后,细胞侵袭能力增强,并且可以挽救由miR-20a ASO引起的细胞侵袭能力的降低。结论抑制miR-20a在前列腺癌转移的分子治疗中具有潜在功能。

    作者:张政伟;强晓菲;付建华;郭利;王志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运脾化浊推拿法治疗中老年痛风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运脾化浊推拿法治疗中老年痛风在改善症状和降低血尿酸水平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运脾化浊推拿法治疗90例中老年痛风患者;疗程结束后对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血尿酸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运脾化浊法治疗痛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刘鹏;齐兆双;张燕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