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萍;薛海娇;郭丽娜;刘忠英
降钙素原( PCT)可作为炎症、脓毒血症的血清学标志〔1〕。资料〔〕显示,PCT有助于鉴别感染性疾病与非感染性疾病、局部轻症感染与全身重症感染〔2〕。本研究观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清PCT水平变化。
作者:周菲;冯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中青年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40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资料,并与42例老年患者的相应资料对比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高危因素除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外,值得重视的还有吸烟、酗酒、控制体重和适当的运动方式,尤其饮酒在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可能是独立的影响因素( 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充分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加强预防,及时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作者:崔瑞娜;王田蔚;祖艳颖;方乐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非杓型血压形态是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异常的一种表现,老年患者因多伴有大动脉顺应性的降低,非杓型血压形态的发生较为多见,已有研究证实该类患者发生靶器官损害更严重,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显著增加〔1〕。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观察给药时间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
作者:叶春福;藏传兰;涂江红;胡建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20例老年T2DM患者及136例为对照组,测量其骨密度(BMD)值,采用病例对照法分析老年T2DM组中两个亚组与对照组相关指标。使用 Logistic回归分析 T2DM 患者各种与骨质疏松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T2DM组患者骨质疏松发病率82.5%,对照组为12.6%。两组相比BMD偏低(P<0.01)。糖尿病患者的BMD与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女性绝经年限和甲状旁腺激素(PTH)呈负相关,与空腹胰岛素(FINS)、体重指数(BMI)、降钙素(CT)呈正相关(P<0.05)。结论影响老年T2DM患者BMD 的因素有年龄、病程、BMI、FINS水平、HbA1c、女性绝经年限。 T2DM患者骨量改变与PTH、CT等钙调节激素的变化有关。
作者:缪琪蕾;莫丽亚;王敏红;吴永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多沙普仑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肺性脑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无创通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多沙普仑,治疗后12 h,比较两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呼吸频率及潮气量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治疗转归。结果治疗后12 h,观察组pH高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 SpO2)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 PCO2)低于对照组,氧分压( PO2)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快于对照组,潮气量小于对照组,使用无创呼吸机后好转脱机高于对照组,临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于COPD出现肺性脑病患者,使用多沙普仑联合无创通气,有效避免了有创通气引起的并发症,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提高患者预后。
作者:陈尚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时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70例,其中A组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结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B组不采用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血栓。比较两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ST段回落情况、复流情况、出血率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cTnT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记录两组不良心脏事件。结果 A组患者均成功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抽吸1~4次,抽吸血量为25~100 ml,抽吸血液经过滤器过滤后可见红色血栓及脂质。术后A组TIMI血流分级3级占85.71%,明显高于B组(64.29%,P<0.05);且ST段回落率也高于B组(P<0.05);无复流现象少于对照B组(P<0.05);复查心脏彩超, A组CK-MB峰值、cTnT峰值、LVEDd以及LVESd均低于B组,LVEF高于B组(均P<0.05);B 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A组(10.0% vs 0%, 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过程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疗效好。
作者:陈航;刘童;卢聪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内皮素1(ET-1)基因K198N、G8002A、+138A/-多态性与海南黎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引物特异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SSP)方法分别检测98名海南籍黎族EH患者及244名海南籍黎族血压正常者组的ET1基因的+138A/-, K198N,G8002A位点多态性,基因频率采用基因计数法计算。研究对象与Hardy-Weinberg平衡的符合程度及组间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均用χ2检验。以上统计学处理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海南籍黎族EH组+138A/-位点的4A3A基因型分布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3.1 vs 37.3)(P<0.001),高血压组中4A(+138/-)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8.6 vs 15.78)(P=0.003)。海南籍黎族EH组K198N位点的 GT基因型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在正常对照组(53.1% vs 37.3%)(χ2=6.595,P<0.05)。 EH 组 G8002A 位点的 A 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4.7% vs 25.0%)(P<0.05)。结论 ET-1基因+138A/-、 K198N多态性与海南黎族人EH相关,ET-1基因+138A/-位点的4A3A基因型和4A等位基因、 K198N位点的GT基因型、G8002A位点的A等位基因与海南黎族人EH相关,4A3A基因型、GT基因型、A等位基因可能是黎族EH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镇;张勇;吴恳;金水晶;苏娅;周代峰;邱逸敏;黄玲;晏辉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察序列线索化条件下返回抑制容量年龄差异。方法运用序列线索化范式和辨别任务对35名健康老年人和35名健康大学生进行考察。结果在序列线索化条件下老年人的返回抑制容量与年轻人无显著差异。在序列线索化条件下,年轻组被试返回抑制容量为3,老年人被试返回抑制容量为2。结论返回抑制的序列化容量不存在老化。
作者:陈衍;陈新宇;白学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对九里香血清药物化学抗软骨细胞凋亡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建立大鼠骨关节炎( OA)模型,含药血清培养软骨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建立中药九里香的指纹图谱、血清指纹图谱等方法,利用柱层析从原药材中分离鉴定主要成分。结果分离培养软骨细胞,九里香含药血清可显著抑制OA软骨细胞的凋亡情况。在大鼠血清中存在16个入血成分,其中6个为九里香的原型成分,10个可能为原型成分的代谢产物。分离鉴定两个主要成分九里香酮和phebalosin,分别与血清中色谱峰9和11的相对保留时间基本一致。结论九里香含药血清具有抗OA软骨细胞凋亡作用,入血成分或移行成分可能成为九里香在体内的直接作用物质。
作者:吴龙火;温慧玲;李加林;郭小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针刺人迎穴联合放血疗法治疗脑梗死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57例,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组2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人迎穴和放血疗法。结果治疗1w与治疗前、治疗2w与1w后、治疗3w与2w后、治疗4w与3w后比较,两组自身各时段疼痛、肿胀评分均减少(均P<0.05);治疗组治疗1、2、3、4 w后疼痛、肿胀评分均较对照组减少(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67.86%,差异显著(P<0.05)。结论常规针刺和加用针刺人迎穴联合放血疗法对脑梗死肩手综合征均有较好疗效,后者对疼痛和肿胀的改善优于前者,且起效更快。
作者:侯加运;樊莉;孙燕;刘新蕊 刊期: 2014年第17期
2008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规模达到1.60亿,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1〕。恶性肿瘤是老年人生命的主要杀手〔2〕。肺癌已成为全球主要的癌症〔3〕。本文通过对兰州市两所省级医院老年肺癌住院患者1462例进行分析,旨在为老年肺癌的防治及病因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徐生刚;白亚娜;胡晓斌;赵迟;毛宝宏;王辉;祝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评价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在65岁以上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已做胃癌手术的28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02例为≥65岁的老年患者。分为4组并对他们进行术后化疗。根据化疗方案的情况分为经典ECF化疗方案的1组(作为对照组)和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3种标准化疗方案分的2,3,4组。分析4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3y-SR)和总生存期( OS)及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结果在186例中青年组中(<65岁患者),1、2、3和4组的3y-SR 分别为62.6%、55.4%、、54.1%和72.2%,中位OS分别为31.2、30.2、31.3和32.2个月。各方案组间3y-SR、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102例老年组(≥65岁患者)中,1、2、3和4组的3年生存率分分别为67.6%、88.7%、73.5%和91.1%,中位OS分别为29.5、33.2、31.3和34.2个月。2,3,4方案组间3y-SR、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方案组与2,3,4各方案组间3y-SR,OS差异显著(P<0.05)。2,3,4方案组间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方案组与2,3,4各方案组间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3种方案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于经典ECF方案,且比经典ECF方案更能提高3y-SR和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方蕾;蔡建庭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现代根管治疗是牙髓病、根尖周病有效彻底有预见性的佳治疗方法〔1〕。在根管治疗时既要遵循成型预备的机械学目的,又要遵循清洁、消毒、隔湿、干燥、杜绝医源性感染的生物学目的〔2〕。由于老年人口腔治疗有其特殊性,因此感染控制成为老年人根管治疗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传统的医用棉卷及吸唾隔湿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根管再感染的问题,而橡皮障隔湿术是将患牙与口腔环境隔离出来,以利于医生治疗时器械及技术的实施,是目前现代根管治疗彻底的隔湿方法〔3〕,降低了大大降低根管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增加了根管治疗的成功率〔4〕。
作者:李亚华;李淑娟;边捷;张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烟草雾吸入诱导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气道Clara细胞及其分泌蛋白(CC10)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自制的染毒箱,使大鼠吸入烟草雾制作COPD模型,对Clara细胞进行电镜及免疫组化观察,并测定大鼠气道阻力及呼吸系统总顺应性。结果 COPD大鼠终末及呼吸性细支气管Clara细胞数量减少,胞质内滑面内质网扩张;终末及呼吸性细支气管上皮细胞CC10表达减少;呼吸功能检查显示气道阻力增加、呼吸系统总顺应性下降;气道上皮细胞CC10阳性细胞百分率与气道阻力呈负相关。 COPD大鼠终末及呼吸性细支气管上皮细胞 Clara细胞数量减少,气道上皮细胞CC10表达减少,CC10阳性细胞百分率与气道阻力呈负相关、与动态顺应性呈正相关。结论 Clara细胞及 CC10表达减少,这可能与大鼠气道阻力增加及呼吸系统总顺应性下降有关。
作者:李现东;韩纪昌;李磊;贾宗岭;李红兵;吴雪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CAS)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EA)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9~2012年该院收治的55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40例开展CAS(CAS组),15例开展CEA(CEA组),对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率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AS组住院天数明显比CEA组少(P<0.05);CAS组的住院费用却比CEA组高( P<0.05)。两组术后1 w 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术前及术后1 w两组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动脉狭窄患成功率相当,病人症状均明显改善,两组之间术后并发症和颈动脉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病死状况、缺血性卒中、轻微脑出血、高灌注综合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疗效相当,均是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敬博;王海洋;刘冰;李哈莉;姚野;庄俊丽;单鹏;景宝;韩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将老年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免疫肠内营养组( IEN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 EN组),每组2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 d以及14 d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及酶联免疫吸附( ELASA)法检测血清中前清蛋白( PA)、( RBP)、白细胞介素( IL)-2、IL-4浓度。结果 IEN及EN支持治疗后14 d,患者的NK、CD3、CD4、CD8、CD4/CD8以及血清蛋白ALB、RBP虽较治疗前有极显著增高(P<0.01),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且 IEN组与EN组间相比无差异。两组患者的IL-2浓度在治疗后14 d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增高(P<0.01),IEN组增高较EN组更显著(P<0.05);在治疗后14 d,IEN组IL-4的浓度下降明显且与EN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C反应蛋白(CRP)明显下降(P<0.05)。 IEN组与EN组相比,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均降低,机械通气时间缩短短及28 d生存率增高,但两组相比无显著性。结论在改善患者免疫抑制及提高患者的临床预后方面,IEN要较EN更有优势。
作者:郑丽芳;潘春联;梅元武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 CK20阳性表达与术后患者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211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CK20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细胞标志物,采用Cellular FACTT 方法检测术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K20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及术后随访资料对患者肿瘤进展因素和临床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11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K20阳性率为59.2%(125/211),且与肿瘤TNM分期及肝转移密切相关(P<0.001);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阳性检出患者3年术后复发或转移率和无瘤生存期均明显劣于阴性检出患者(P<0.001);进一步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发现,外周血肿瘤细胞 CK20阳性可能是结直肠癌患者3年无瘤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结论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K20阳性率与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分期和肝转移密切相关,是结直肠癌患者3年无瘤生存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对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大巍;孙立辉;金长凯;孙奔;樊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瓦松黄酮粗提物对四氧嘧啶诱发的糖尿病大鼠血脂和脏器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四氧嘧啶诱发糖尿病动物模型,分别以瓦松黄酮粗提物低、中、高剂量灌喂28 d,另设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试验结束时称量大鼠体重并解剖,取心脏动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 TC)、血清甘油三酯( 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和动脉硬化指数( AI)及血清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 GOT)和血清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 GPT)活性;同时取大鼠肝脏、脾脏和胸腺组织,计算脏器指数。结果通过28 d的灌胃试验,瓦松黄酮粗提物高剂量组大鼠的血清TC、LDL-C和AI显著降低(P<0.01),血清GPT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脾脏指数显著提高(P<0.01)。结论瓦松黄酮粗提物对糖尿病大鼠的高脂血症和脏器损伤有明显的治疗和修复作用。
作者:张桂芳;王颖;郭希娟;张东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老年脑梗死( ACI)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其体内血清白细胞介素( IL)-6与肿瘤坏死因子( 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自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来该院治疗,自发病到入院不超过24 h的老年ACI患者170例,随机分为灯盏细辛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各8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灯盏细辛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天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40 ml,静滴15 d。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测定患者发病24 h内以及治疗15 d后患者血清IL-6与TNF-α水平;对患者治疗前后IL-6与TNF-α水平变化进行比较。结果灯盏细辛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血清 IL-6与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组(P<0.05),患者治疗后 IL-6与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灯盏细辛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更显著,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老年 ACI可能与降低老年ACI患者血清IL-6和TNF-α表达水平、一定程度上减轻炎性因子所介导的ACI后炎症损伤有关。
作者:游明瑶;蔡胤浩;王世君;赵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通过对环氧合酶(COX-2)、细胞酶蛋白(CK-20)、黏附分子(CD44v6)mRNA在结直肠癌原发灶及病人粪便中的表达,证实粪便中COX-2、CK-20、CD44 v6 mRNA表达来源于原发灶肿瘤细胞的脱落所致,粪便标本中COX-2、CK-20、CD44v6 mRNA的表达可以替代结直肠癌原发灶中标志物的表达,作为结直肠癌诊断检测指标〔1〕。
作者:马震;赵金伟;杨震;曹春远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