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宇;王成;郝立群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PF方案对口腔鳞癌组织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微血管密度( MVD)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12例择期行口腔鳞癌手术切除术患者,术前行PF方案(CDDP+5-Fu)新辅助化疗为观察组(56例),术前未行化疗为对照组(56例),术中取口腔鳞癌组织,术后两组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 Survivin、EGFR、MVD 表达情况。结果 PF 方案新辅助化疗后,观察组Survivin、EGFR、MVD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64%(25/56)、16.07%(9/56)、25.00%(14/5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14%(32/56)、46.43%(26/56)、42.86%(24/56)(均P<0.05);观察组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完全缓解率占10.71%(6/56),部分缓解率占71.43%(40/56),稳定率占16.07%(9/56),进展率占1.79%(1/56),临床化疗有效率高达82.14%(46/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51.79%(29/56)(P<0.05),其中 Survivin、EGFR、MVD阴性表达组的化疗有效率均显著优于Survivin、EGFR、MVD阳性表达组(均P<0.05)。结论 PF方案新辅助化疗通过降低 Survivin、EG-FR、MVD的表达以提高新辅助化疗疗效。
作者:王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髋部骨折〔1~4〕治疗手段包括保守及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以外固定和牵引为主,但压力性溃疡、骨折畸形愈合、延迟愈合等限制了保守治疗的应用范围,主要适用于全身状态差,不能手术者。手术治疗因死亡率低、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佳等优势而成为首选疗法〔5,6〕。围术期治疗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就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运用中医药治疗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马少华;马勇;郭杨;赵丹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是否好于常规临床肺功能指标。方法进行详细的临床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用于评估肺气肿,包括血清研究、肺功能测试、HRCT 扫描、平均肺密度、衰减值分离少为15%的像素(PERC15)(肺气肿参数)、肺部相对面积衰减CT值<-950 HU(RA950)。结果92例 COPD 中度肺气肿患者平均肺密度 CT值为(-877±23)HU, PERC15 CT值为(-953±21)HU,RA950值为(16±5)%。在圣乔治呼吸问卷调查表中对肺气肿严重程度上有显著差异的指标是吸烟史、主观肺气肿严重程度、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C-反应蛋白(CRP)、年龄、身体质量指数(P<0.001)。3项图像变量和7项客观临床变量(圣乔治呼吸问卷调查、吸烟史、FEV1、CRP、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 HRCT在老年肺气肿的定量诊断中能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梁明辉;陈大同;王晓东;丽波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 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试验组加用无创正压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比较治疗1 w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结果试验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6.0%、94.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0%、74.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气分析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的血氧分压和酸碱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气分析指标,预后良好。
作者:潘淼;刘白絮 刊期: 2014年第20期
脑梗死(CI)为常见的老年病,随我国人口的老年化,CI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及高复发率逐渐引起临床研究人员的关注〔1〕,脑动脉粥样硬化( As)为CI的病理基础,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支持同型半胱氨酸( HCY)与胱抑素C( Cys-C)与AS性疾病相关〔2~5〕,我们回顾性研究了我院239例老年CI患者HCY与Cys-C的变化情况,探讨HCY、Cys-C与老年CI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的相关性。
作者:徐丙超;何明利;胡萍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对CT导引下125 I粒子植入治疗无法切除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该院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309例无法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实施CT导引下125 I粒子植入治疗,平均植入粒子数27.4个(18~43个)。术后随访患者的临床指标、实验室检查、生存时间,根据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 RECIST)进行目标病灶临床疗效评价。结果随访分析显示125 I粒子植入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5%。术后中位AFP值显著下降(P<0.05)。所有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1年存活率为51.8%,2年存活率为31.4%。结论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具有疗效可靠、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的特点,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单独或联合TACE 治疗可能是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一种极其有效的治疗选择。
作者:李辉;阚晓婧;陈翠云;宁培刚;武明辉;冯敢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处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 CHOP)的表达及细胞凋亡变化与内质网应激对于急性脊髓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8只,然后按损伤时间点将每组分为3、24 h、3、7 d四时点组(每组7只),每组均在其脊髓损伤后计算时间。实验组采用 Allen 法制作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而对照组只切开椎板不损伤脊髓。运用改良 Tarlov评分法评价其神经功能;进行心脏灌注和免疫组织学染色,然后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和测定累积光密度检测 CHOP表达情况,并应用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测定平均光密度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对照组各大鼠均未见明显运动功能损害,而实验组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功能障碍,实验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障碍在3 d时明显,另外各时间点对照组大鼠改良Tarlov评分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学检查发现实验组3 h时大鼠脊髓组织主要以坏死细胞为主,1 d是凋亡细胞较多,3 d时凋亡细胞多;各时间点实验组CHOP表达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脊髓损伤后3 h与1 d CHO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 d与3 d、3 d与7 d CHOP表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3 d时CHOP表达高;实验组3 h时细胞凋亡情况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而1、3、7d时两组细胞凋亡均具有统计学差别;实验组3h和1d、1d和3d,3d和7d之间细胞凋亡均具有统计学差别,其中3d时细胞凋亡明显;CHOP表达与细胞凋亡相关分析得到 Pearson相关系数为0.7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脊髓损伤能够诱导内质网相关蛋白CHOP表达,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可能与CHOP表达升高有关。
作者:田小磊;王坤;靳安民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计前外侧肌间隙入路术式对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需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实行前外侧肌间隙入路术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切口长度、引流量、假体位置、髋臼假体前倾角大小及置换后Harri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出血量、置换1 d平均引流量及手术中切口长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置换后3、6、12个月Harris平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髋臼假体前倾角、髋臼杯外展角、股骨-假体3点固定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前外侧肌间隙入路术式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创伤较小,且患者术后髋臼假体前倾角无明显改变,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作者:朱永良;李煜明;王黎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胰淀素水平变化对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等指标的影响。方法依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组、糖耐量异常组及正常对照组,测量血压、身高、体重,检测三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F 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F 2 h 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淀素(Amylin)等临床指标,计算体质量指数( BMI)、HOMA-IR、HOMA-β,比较三组间差异性及 Amylin 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间 SBP、DBP、BMI、TC、TG、HDL-C、LDL-C、FPG、F 2 h PG、Fins、F 2 h ins、HOMA-IR、HOMA-β及Amylin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组Amylin与HbA1c、FPG、F 2 h PG及HO-MA-IR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Fins、F 2 h ins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BMI、TC、TG、HDL-C、LDL-C及HOMA-β等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提示Amylin水平是影响HOMA-IR的显著因素之一。结论胰淀素分泌异常会导致代谢紊乱,胰岛淀粉样沉积增多,损害β细胞功能,加重胰岛素抵抗。
作者:廖丽娅;符杰;邓红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右美托咪定( DEX)是新型高选择性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和抗焦虑作用。 DEX与α2、α1肾上腺受体结合的比例是1620∶1,与α2肾上腺受体的亲和力是可乐定的8倍,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及稳定血流动力学的作用〔1〕。本研究观察微量DEX复合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大龙;郑观荣;程颖;张海山;徐伟民;葛维鹏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预防老年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该院行腹腔热灌注化疗的老年患者56例,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剂量组( B1组、B2组、B3组),每组16例,B1组、B2组、B3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给药量依次为0.2、0.4、0.8μg/kg,之后按0.5μg· kg-1· h-1的速率静脉滴注至手术完成;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对比四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各时间点的TNF-α、IL-6浓度水平。结果切片之后60 min、关腹之后1 min、气管拔管即刻时B2组和B3组血清TNF-α和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切片即刻、切片之后60 min、关腹之后1 min、气管拔管即刻时B1、B2、B3组血清IL-6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B1、B2、B3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组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先给予右美托咪定能有效降低老年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作用效果和给药剂量无明显相关性;其可能机制与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黄丽蓉;何荷番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系统化康复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采用Fugl-Meyer量表、焦虑自评量表( SAS)、Barthel指数( BI)和治疗有效率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SAS评分和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三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45%(P<0.05)。结论系统化康复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焦虑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都有显著促进作用,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卢春玲;李凤玲;孔岩;孙美娟;苏翠红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人粪便中UNC5C基因甲基化在临床上早期诊断大肠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大肠癌病人52例,健康体检者40例,对UNC5C启动子的两个区域(区域1和区域2),使用结合重亚硫酸盐限制性内切酶法(COBRA)研究对象的粪便标本中UNC5C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广泛UNC5C的甲基化及部分甲基化在大肠癌患者粪便、健康体检者中分为54%(28/52)和81%(42/52);0%(0/40)和10%(4/40)。无论广泛还是部分UNC5C的甲基化率大肠癌患者粪便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人粪便UNC5C基因甲基化状态改变与大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块大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无论广泛还是部分 UNC5C的甲基化率大肠癌患者粪便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而广泛甲基化为大肠癌所特有。
作者:孙冬生;王刚;王明君;钟轩;费乐学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类中药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各脏器的影响。方法称取巴天酸模(50 g)、三七(30 g)、红花(15 g)、生姜(25 g)、冰片(5 g)、菊花(5 g)、川芎(5 g)分别通过水提法获取粗提物。粗提液经浓缩按比例混合,混合液与白醋按4∶1混合后与水按1∶15制成中药复方制剂。 Wistar大鼠1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复方制剂组(干预组)。高脂饲料喂养4 w 后,模型组和干预组腹腔注射STZ(25 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7 d后测空腹血糖≥7.8 mmo/L为模型复制成功。干预组每天灌胃该复方中药5 ml,正常组和模型组每天给予9%生理盐水灌胃。4 w后,监测体重、血糖,通过HE染色观测该复方中药对心脏、肾脏和肝脏的保护作用。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体重下降(P<0.05);干预组体重升高(P<0.05)。模型组血糖较正常组升高明显(P<0.05);而干预组血糖较模型组有所降低(P<0.05)。模型组心脏、肝脏和肾脏损伤;干预组心脏、肝脏和肾脏组织的损伤程度逐渐减轻。结论该活血化瘀类中药可能具有降低血糖,对糖尿病大鼠各脏器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吴爱军;王倩;高海梅;卢泽原;高海成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 DHS)内固定术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 LCP)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DHS组(53例)和LCP组(3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持续随访,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DHS 组手术时间(67.2±23.6) min、术中出血量(157.8±58.4)ml、住院时间(8.2±3.5)d、骨折愈合时间(76.3±25.8)d,均高于LC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DHS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3%,LCP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1%,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DHS组和LCP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4.3%、9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S内固定术与LCP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相当,应根据骨折类型、医生经验、医院条件等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
作者:蒋泰媛;刘伟军;龙正友;范义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阿尔茨海默病( AD)是以渐进性认知功能损害为特征的多病因病或临床综合征,有其特征性的神经病理,其病因与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具备AD所有特征的理想动物模型。理想的AD动物模型应具备以下3个方面的特征:①具备AD主要的神经病理学特征-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和神经元及突触丢失;②具备炎症、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等其他AD病理特征;③出现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如果一种模型能同时符合以上3个方面的特征,那将是一种完美的AD动物模型。目前AD动物模型的种类有很多,但大多只模拟出AD的一部分特征,难以完全模拟出AD所有特征。本文主要综述了AD的动物模型,以期为该类疾病研究和诊治提供新思路。
作者:薛小燕;吴君伟;郭小华;李敏;罗焕敏 刊期: 2014年第20期
花色苷( Anthocyanins)属于黄酮类物质,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花色苷作为一种天然食用色素,安全、无毒、资源丰富,而且具有一定的营养和药理作用,在食品、化妆品、医药领域有着巨大应用潜力。人们每人每天的摄入量是100 mg,远远高于包括杨梅黄酮、芹菜苷元、毛地黄黄酮等其他黄酮类化合物的摄入量(23 mg/d),故花色苷的营养价值受到广泛的关注〔1〕。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花色苷能以完整的糖苷形式进入体内,呈现出抗氧化、抗突变、抗肿瘤、防治心血管疾病、保护肝脏机能等多种生物学活性〔2〕。本文就结构、稳定性、生物活性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林欢;李修英;杜健;冷吉燕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克隆人Toll样受体9(TLR9)基因,重组入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真核细胞,检测对CpG的反应。方法利用逆转录PCR从人外周血mRNA扩增TLR9基因;TLR9基因定向重组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利用磷酸钙转染方法导入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经G418培养筛选,克隆出携有人TLR9 CDNA的细胞系;用不同的CpG刺激转染的细胞系观察生长率。结果逆转录PCR扩增出3.0 kb的DNA片段,经TA克隆和细胞DNA序列分析为人TLR9基因全序列;利用定向克隆的方法将人TLR9基因成功重组入pcDNA3.0。结论制备的SMMC7wgq-TLR9系可以用于CpG研究。
作者:郑斌;刘涛;郑永晨;李佳睿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特发性房颤患者血浆心钠素和血管紧张素( ANG)Ⅱ水平的变化及其原因。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2年7月门诊和住院的82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阵发性房颤发作时为A1组,阵发性房颤终止后1 w为A2组,持续性房颤组为B组和40例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心钠肽( ANP)、ANGⅡ,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血细胞比容( HCT)。结果 A1、A2、B组与C组比较,血浆 ANP、ANGⅡ、HCT浓度明显增高(P<0.01);A1组与A2组比较,血浆ANP、ANGⅡ、HCT浓度明显增高(P<0.01);A1、A2与 B 组比较,血浆 ANP、ANGⅡ、HCT浓度明显增高(P<0.01)。结论房颤患者ANP水平与房颤时的血液浓缩以及房颤持续时间有关。特发性房颤患者的HCT、ANGⅡ、ANP的水平可评价其对于特发性房颤治疗策略的选择、危险分层、预后判断中的意义。
作者:李香;元奎昌;类延娜;崔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Ⅲ级静脉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方法选用20%甘露醇建立实验兔的Ⅲ级静脉炎模型,皮下注射bFGF并与硫酸镁对比,观察炎症反应及VEGF的表达,探讨其对Ⅲ级静脉炎的修复作用。结果bFGF组中VEGF表达24 h达高峰,维持72~120 h,168 h后下降,用药后120 h Ⅲ级静脉炎消退;硫酸镁组VEGF表达24 h达峰值,但分泌量明显低于bFGF组,随即下降至较低水平,168 h静脉炎症明显消退;生理盐水组VEGF表达低下,168 h炎症略消退。结论 bFGF和硫酸镁对Ⅲ级静脉炎均有修复作用,bFGF优于硫酸镁,生理盐水对Ⅲ级静脉炎无修复作用。
作者:黄利全;陈黎;毛宇飞;姜丽萍;陈桂园 刊期: 201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