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导引下125 I粒子植入治疗无法切除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

李辉;阚晓婧;陈翠云;宁培刚;武明辉;冯敢生

关键词:肝细胞癌, 125 I粒子, CT, 放射治疗
摘要:目的:对CT导引下125 I粒子植入治疗无法切除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该院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309例无法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实施CT导引下125 I粒子植入治疗,平均植入粒子数27.4个(18~43个)。术后随访患者的临床指标、实验室检查、生存时间,根据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 RECIST)进行目标病灶临床疗效评价。结果随访分析显示125 I粒子植入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5%。术后中位AFP值显著下降(P<0.05)。所有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1年存活率为51.8%,2年存活率为31.4%。结论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具有疗效可靠、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的特点,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单独或联合TACE 治疗可能是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一种极其有效的治疗选择。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糖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PD98059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高血糖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 PD98059的干预作用。方法70只雄性 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 n=10)、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R,n=20)、糖尿病+全脑缺血再灌注组(DCI,n=20)和高血糖+全脑缺血再灌注+PD98059抑制剂组(PD,n=20)。采用4-VO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链脲佐菌素( STZ)腹腔注射制作高血糖大鼠。脑缺血24和48 h采用电镜及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变化;八臂迷宫法测试动物学习记忆功能。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 组海马区神经元结构损伤明显,神经元细胞存活密度降低;动物进入迷宫总错误次数(9.12±3.96)、重复错误次数(6.11±2.78)、工作记忆错误次数(3.48±1.086)增多;与IR组比较,DCI组中海马区神经元结构损伤加重,神经元细胞存活密度显著降低;动物进入迷宫总错误次数(12.69±6.34)、重复错误次数(9.78±4.34)和工作记忆错误次数(5.76±1.92)增多。与 DCI组比较, PD组海马区神经元结构损伤进一步加重;神经元细胞存活密度进一步降低;动物进入迷宫总错误次数(16.90±5.56)、重复错误次数(12.78±5.10)进一步增多;但工作记忆错误次数(6.73±1.68)变化无显著意义。结论高血糖可加重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学习记忆功能损伤; PD98059进一步加重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损伤。

    作者:李建民;赵雅宁;常学优;刘乐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医学知识现状及应对

    社会养老机构的类型主要包括:老年社会福利院、养老院或称老人院、老年公寓、护老院、护养院、敬老院、托老所及老年人服务中心等〔1〕。每种机构内提供的服务种类有一定差异,但都需要提供康复训练和医疗保健。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养护员、后勤人员等,需要为老人提供日常护理、定期身体检查、健康教育、康复锻炼等医学相关操作。其医学知识的水平对于完成相应操作影响较大,直接影响养老质量〔2〕。本文调查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对老年人常用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作者:刘晶;杨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CD4+CD25high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的表达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 CD4+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 T(Tregs)细胞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0例MM 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静脉血CD4+CD25highCD127low/-Tregs细胞水平。结果①MM组CD4+CD25highCD127low/-Tregs细胞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MM组不同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CD4+CD25highCD127low/-Treg细胞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着疾病进展,Ⅲ期明显高于Ⅱ期(P<0.05)。③MM组化疗后外周血 CD4+CD25highCD127low/-Tregs细胞水平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MM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CD127low/-Treg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可能是MM免疫逃逸的一个重要机制;进展期 Tregs的变化为 MM患者及时进行临床干预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高鹏;王雪野;肖中平;付堃;孔令环;王雪梅;李凌君;封韬;韩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T波峰末间期在急性心肌梗死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Tp-Te间期对室性心律失常、左室重构及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73例 AMI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室速组、室早组和无心律失常组Tp-Te、Tp-Te离散度;以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重构组和非重构组 Tp-Te、Tp-Te离散度;电话随访比较不同结局患者Tp-Te、Tp-Te离散度。结果与无心律失常组相比,发生心律失常者Tp-Te、Tp-Te离散度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室速组Tp-Te、Tp-Te离散度高于室早组(P<0.05);与非重构组相比,重构组 Tp-Te、Tp-Te离散度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随访发现,室速组不良结局37例(24.18%),室早组5例(8.33%),无心律失常组0例,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456,P=0.000);与无心律失常组相比,各不良事件组Tp-Te、Tp-Te离散度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Tp-Te间期对心梗后左室重构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具有较强预测价值,其临床意义值得重视。

    作者:赵红敏;刘丽娜;王亦文;苏冠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老年风湿性多肌痛诊治现状

    风湿性多肌痛( PMR)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近端肌群(肩胛带、骨盆带肌)及颈肌疼痛和僵硬,化验检查示经细胞沉降率( ESR)显著增快,伴有非特异性全身症状,治疗上常需要长期进行糖皮质激素,部分患者可合并巨细胞动脉炎( GCA)〔1〕。该病需与其他一些自身免疫性、感染性、内分泌性及恶性疾病等鉴别〔1,2〕。本文将对老年PMR的诊断和治疗现况进行综述。

    作者:马丽娜;王洁姝;冯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伏立康唑治疗高龄肺真菌感染患者疗效和肝毒性分析

    伏立康唑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效力强的特点,对念珠菌属具有广谱活性,对曲霉菌属真菌有杀菌作用。文献报道伏立康唑的不良反应主要集中于肝毒性和视觉异常〔1〕。伏立康唑的临床试验主要针对血液病、免疫功能缺陷、器官移植术后等成年及儿童患者〔1~4〕,高龄老年患者因为生理性器官功能退变、基础病及并发症多等病情复杂,病死率高,临床用药疗效及安全性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分析应用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

    作者:南会兰;张蕴;王丽莉;诸葛欣;肖广辉;陈宝元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胸腔镜与开胸手术对老年肺癌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的比较

    肺癌是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加剧以及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的问题,肺癌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病死率也较高,所以肺癌患者早期诊断治疗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1〕。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因切口较大,加之老年人生理相关功能的减退,会很大程度影响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后期恢复情况,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发展及医师操作技术的提高,由于切口较小,术中出血及术后恢复效果会由于开胸手术,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肺癌的手术治疗,并取得较好效果,但在老年患者的临床研究较少〔2,3〕。本研究对老年肺癌患者进行胸腔镜和开胸手术治疗,观察术中和术后相关指标,从而评价胸腔镜手术在老年肺癌患者的应用效果。

    作者:胡红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病灶部位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病灶部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该院收治的8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评情况分为功能障碍组(48例,总分≤26)和非功能障碍组(40例,总分>26),根据磁共振(MRI)成像确定患者的病灶部位,分析认知功能障碍与患者病灶部位的关系。结果功能障碍组梗死发生在左侧大脑半球、前部、皮层发生的比例显著高于非功能障碍组(P<0.05),两组在内囊的前后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脑中、后动脉供血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大脑半球功能障碍组得分情况与大脑左、右半球,前、后部分及皮层上下具有相关性(r=0.417,0.351,0.308,均 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病灶部位有一定相关性,对临床诊疗脑梗死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丽丽;符俏;喻锦成;林任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啶治疗老年腰椎术后患者疼痛的效果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腰椎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行择期腰椎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术后均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对照组予舒芬太尼1.5μg/kg,昂丹司琼8 mg,观察组予舒芬太尼1.5μg/kg,昂丹司琼8 mg,右美托咪定2μg/kg。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和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观察组在术后4 h内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8 h、12 h、24 h及48 h内,两组镇痛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在术后48 h内的镇静评分均大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5/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5%(21/40)(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腰椎术后患者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靠。

    作者:宋莺春;徐飞;李汝泓;李艳;李玲;路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负荷量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

    目的:观察负荷量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转移性骨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0例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给予负荷量伊班膦酸钠6 mg/d,连续用3 d(共18 mg)。观察并记录止痛起效的时间、疼痛评分、生活质量KPS评分、吗啡日耗量、血钙、碱性磷酸酶和肾功能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3例患者疼痛缓解,缓解率76.7%,疼痛缓解平均所需时间(4.48±0.28)d,治疗后疼痛评分改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P<0.01);有7例患者治疗后吗啡每日用量减少20~60 mg。治疗前6例患者血钙增高,治疗后均降至正常范围;不良反应少,未出现肾脏毒性反应。结论伊班膦酸钠负荷量给药止痛起效快,可迅速改善转移性骨痛,减少吗啡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有效降低血钙及碱性磷酸酶,疗效显著。

    作者:汤虹;王启鸣;赵红星;王莉莉;朱辉;罗素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静吸复合全麻与靶控输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深度的影响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深度的影响及其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对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术前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并与采用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的患者进行麻醉效果对比。结果在术后1、2、5 h,静吸复合全麻组患者的心率较麻醉前明显降低(t=4.52、3.85、3.15,P<0.05)。靶控输注组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与静吸复合全麻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室时间较静吸复合全麻组明显缩短(t=3.87、3.01,P<0.05)。靶控输注组患者术后发生NPS 16例,静吸复合全麻组术后发生NPS 13例,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57,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中麻醉的效果佳,可以更好地控制血压及心率。

    作者:张明德;王敏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花色苷的研究进展

    花色苷( Anthocyanins)属于黄酮类物质,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花色苷作为一种天然食用色素,安全、无毒、资源丰富,而且具有一定的营养和药理作用,在食品、化妆品、医药领域有着巨大应用潜力。人们每人每天的摄入量是100 mg,远远高于包括杨梅黄酮、芹菜苷元、毛地黄黄酮等其他黄酮类化合物的摄入量(23 mg/d),故花色苷的营养价值受到广泛的关注〔1〕。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花色苷能以完整的糖苷形式进入体内,呈现出抗氧化、抗突变、抗肿瘤、防治心血管疾病、保护肝脏机能等多种生物学活性〔2〕。本文就结构、稳定性、生物活性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林欢;李修英;杜健;冷吉燕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胃癌诊断中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检测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于该院诊治的胃癌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以及病理切片检查证实,同时选取80例胃部良性病变患者以及8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 RIA、ELISA以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清以及组织中CEA、CA19-9、CA125的含量,分析三个指标单独检测以及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以及与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的CEA、CA19-9、CA125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三者联合检测,敏感度可提高至83%。血清中CEA、CA19-9以及CA125的浓度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CEA浓度对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准确率较CA19-9、CA125更高( 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以及组织中CEA、CA19-9、CA125的表达对诊断胃癌有着重要的意义;联合检测三项指标可以有效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血清中CEA、CA19-9、CA125的浓度与胃癌的多项临床参数有相关性。

    作者:程鹏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两种根治老年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方案的临床疗效

    胃溃疡是临床多发性疾病,具有发病率和复发率高、治疗周期长等特点。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逐年上升,尤其是胃溃疡老年患者明显多于年轻人,其可能和老年人胃黏膜自我保护能力降低,黏膜血供较差,易于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1〕。老年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临床症状方面多不典型,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奥美拉唑常规三联疗法治疗效果较差〔2〕。埃索美拉唑较奥美拉唑具有更好的抑酸效应及对抗幽门螺杆菌效果。本次研究对比奥美拉唑常规三联疗法和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张建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不同糖耐量人群胰淀素水平相关性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胰淀素水平变化对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等指标的影响。方法依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组、糖耐量异常组及正常对照组,测量血压、身高、体重,检测三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F 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F 2 h 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淀素(Amylin)等临床指标,计算体质量指数( BMI)、HOMA-IR、HOMA-β,比较三组间差异性及 Amylin 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间 SBP、DBP、BMI、TC、TG、HDL-C、LDL-C、FPG、F 2 h PG、Fins、F 2 h ins、HOMA-IR、HOMA-β及Amylin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组Amylin与HbA1c、FPG、F 2 h PG及HO-MA-IR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Fins、F 2 h ins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BMI、TC、TG、HDL-C、LDL-C及HOMA-β等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提示Amylin水平是影响HOMA-IR的显著因素之一。结论胰淀素分泌异常会导致代谢紊乱,胰岛淀粉样沉积增多,损害β细胞功能,加重胰岛素抵抗。

    作者:廖丽娅;符杰;邓红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背内侧前额叶皮层锥体神经元电活动及5-羟色胺1A受体敏感性变化

    目的:研究6-羟多巴胺(6-OHDA)损毁大鼠黑质致密部( SNc)后背内侧前额叶皮层( dorsal mPFC)中锥体神经元放电频率和放电形式以及5-羟色胺(HT)1A受体敏感性的变化。方法应用在体细胞外电生理学记录的方法观察6-OHDA损毁大鼠 SNc后,背内侧前额叶皮层锥体神经元自发电活动以及局部应用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后锥体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大鼠锥体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显著升高(P<0.001),使其从(0.52±0.10) Hz升至(1.25±0.20) Hz,放电形式趋向爆发(P<0.001);局部应用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后锥体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无变化(P>0.05)。结论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背内侧前额叶皮层锥体神经元的电活动显著增强,5-HT递质系统失调。

    作者:王爽;高捷;苏兴利;郭玉芳;霍健;王湘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氯沙坦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及对NO、ET、PGI2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氯沙坦治疗对心脏功能的改善及其对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前列环素I2(PGI2)的影响。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加用氯沙坦治疗12 w后,检测心功能参数以及血清中NO、ET、PGI2水平。结果心功能参数较治疗前好转(P<0.05),心衰患者NO、ET表达显著高于健康组,PGI2水平低于健康组,经过氯沙坦治疗后,NO、ET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GI2明显回升(P<0.05)。结论氯沙坦通过调节NO、ET及PGI2水平,增加心输出量而改善心功能。

    作者:杨瑞雪;郭颖;王孪妹;王杨;孟洁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同种异体骨植入联合倒置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下段恶性肿瘤的临床预后及肢体功能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植入联合倒置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下段恶性肿瘤的临床预后情况及肢体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月该院骨科收治的股骨远端恶性骨肿瘤患者5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均采用术前化疗配合带关节同种异体骨植入及倒置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术前化疗配合人工假体植入及倒置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膝关节主动活动度、ISOLS骨肿瘤术后功能重建评分,骨愈合情况、生存情况、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0例患者均纳入随访,随访时间为(3.4±1.2)年,2.4~5.5年;所有诊断均经病理证实;观察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国际保肢学会(ISOLS)骨肿瘤术后功能重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11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两组差异显著(χ2=5.402,P=0.020)。结论同种异体骨植入联合倒置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下段恶性肿瘤能获得满意的肢体功能和患者长期生存率。

    作者:张衍敬;李颂;漆知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CT导引下125 I粒子植入治疗无法切除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CT导引下125 I粒子植入治疗无法切除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该院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309例无法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实施CT导引下125 I粒子植入治疗,平均植入粒子数27.4个(18~43个)。术后随访患者的临床指标、实验室检查、生存时间,根据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 RECIST)进行目标病灶临床疗效评价。结果随访分析显示125 I粒子植入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5%。术后中位AFP值显著下降(P<0.05)。所有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1年存活率为51.8%,2年存活率为31.4%。结论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具有疗效可靠、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的特点,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单独或联合TACE 治疗可能是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一种极其有效的治疗选择。

    作者:李辉;阚晓婧;陈翠云;宁培刚;武明辉;冯敢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低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分析该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期间80例妇科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激素替代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后的围绝经期症状评分、实验室检查、妇科检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服用药物后Kupperman评分各值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服用药物后血清中 FSH、LH 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患者降低,E2上升;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患者增厚;未发现乳腺增生、乳房密度增加影像,卵巢大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低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根据患者的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滑天;马丽霞;王玮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