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会兰;张蕴;王丽莉;诸葛欣;肖广辉;陈宝元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硬化(LEA)与血压、血脂及内皮功能等因素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从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20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搜集并统计对比全部入选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BI指标将患者分成四组,即正常组(62例):0.9<ABI<1.4;轻度硬化组(83例):0.7≤ABI<0.9;中度硬化组(37例):0.5≤ABI<0.7;以及重度硬化组(18例):ABI<0.5。分别对比各组患者检测指标情况,并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性分析,并研究T2DM患者LEA与各指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后,性别、糖尿病病程及高血压病程在各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剩余的年龄、家族史、心脑血管疾病史、吸烟史、体重指数、FBG、HbA1C、SDP、DBP、TC、TG、LDL-C、ET-1、HDL-C及NO等指标水平在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 ET-1与NO对于T2DM患者的LEA危险度高,为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和P值分别为(5.823和0.000)与(4.784和0.000)。其次分别是家族史(3.248,0.000),体重指数(2.955,0.000),LDL-C(2.588,0.000),心脑血管类疾病史(1.895,0.000),HbA1C(1.799,0.000),TG(1.725,0.000),年龄(1.365,0.058),TC(1.355,0.000),吸烟史(1.302,0.000),SDP(1.164,0.000),HDL-C(1.197,0.000),FBG (1.154,0.000),DBP(1.112,0.000)。其中性别和糖尿病病程以及高血压病程三者被剔除,可能为保护因素。结论 T2DM 患者LEA症状与其血压、血脂及内皮功能等因素关系密切,临床预防与治疗时应重点关注此类指标的变化情况,从而使患者获得更为积极的预后。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单洁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酸枣仁汤对虚劳不眠小鼠脑内NO、SOD和Glu含量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以虚劳不眠小鼠为研究对象,造模结束后,观察各组小鼠的NO、SOD和Glu含量及评定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SOD含量、走完迷宫所用时间、错误总数增加明显,Glu含量及首错前正确数则降低明显(P<0.05),NO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组的NO、Glu 含量及首错前正确数升高明显,SOD含量、走完迷宫所用时间、错误总数降低明显(P<0.05);中、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酸枣仁汤可有效改善虚劳不眠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O、SOD和Glu水平有关。
作者:李家娣;范桂红;吴迪;孙雨薇;韩雪;张亚男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家族成员KLK6及KLK10蛋白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 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7例结直肠腺癌、21例结直肠腺瘤及11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KLK6及KLK10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KLK6及KLK10在结直肠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52.6%(30/57)和66.7%(38/57),在结直肠腺瘤的阳性率分别为33.3%(7/21)和38.1%(8/21),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为9.1%(1/11)和27.3%(3/11)。 KLK6及KLK10在结直肠腺癌、结直肠腺瘤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均具有显著差异( P均<0.05)。 KLK6及 KLK10的表达均与患者的 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情况相关( P均<0.05)。KLK6还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P=0.015)。 KLK6及KLK10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呈正相关(r=0.745,P=0.000)。 KLK10在 KLK6阳性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KLK6阴性组中的表达。结论 KLK6及KLK10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并与结直肠癌的转移相关,可作为较为理想的肿瘤标志物辅助判断患者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吕洋;李凤玉;任君旭;刘博 刊期: 2014年第20期
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超早期治疗关键是抢救缺血半暗带,采取脑保护措施减轻再灌注损伤。尤瑞克林即人尿激肽酶原,是从人尿中提取的蛋白水解酶,是近年研制的治疗脑梗死的新药,通过激活体内激肽原-激肽系统( KKS系统),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治疗急性脑梗死。
作者:徐晶雪;杨宗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microRNA-20a(miR-20a)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裸鼠皮下荷瘤模型中肿瘤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于瘤体内分别注射miR-20a agomir、阴性片段和生理盐水。观察荷瘤裸鼠体重变化、裸鼠皮下形成瘤体的大小并计算抑瘤率。接种35 d后处死裸鼠并取出肿瘤组织,计算肿瘤体积大小,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A的表达。结果3组裸鼠皮下接种肿瘤细胞7 d后均有瘤体形成,实验组瘤体生长速度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实验结束时,实验组裸鼠体重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实验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其他两组体积(P<0.01)。实验组肿瘤组织中 VEGFA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 miR-20a可能通过抑制VEGFA表达,而抑制肝癌细胞HepG2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
作者:任建军;孟兴凯;牛剑祥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比较闭环通气模式适应性支持通气(ASV)与智能化脱机Smart Care/PS两种脱机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脱机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 60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纳入观察。随机数字法分为适应性支持通气组( ASV组,30例)和智能化Smart Care/PS组( SC组,30例)进行脱机。两组患者除撤机方法不同外,其他处理均相同,记录每位患者的脱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再插管率以及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脱机成功标准为脱机拔管48 h以上未再进行机械通气。结果 ASV组的脱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少于 SC 组( P=0.0002、0.046),但 ICU住院时间与 S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0)。 ASV组的脱机成功率高于SC组(P=0.030),但脱机48 h后接受无创通气率及再插管率ICU住院病死率和总住院病死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以通过闭环通气模式对COPD患者进行脱机,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可能略优于Smart Care/PS模式。
作者:费东生;曹延会;南川川;孟祥林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是否好于常规临床肺功能指标。方法进行详细的临床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用于评估肺气肿,包括血清研究、肺功能测试、HRCT 扫描、平均肺密度、衰减值分离少为15%的像素(PERC15)(肺气肿参数)、肺部相对面积衰减CT值<-950 HU(RA950)。结果92例 COPD 中度肺气肿患者平均肺密度 CT值为(-877±23)HU, PERC15 CT值为(-953±21)HU,RA950值为(16±5)%。在圣乔治呼吸问卷调查表中对肺气肿严重程度上有显著差异的指标是吸烟史、主观肺气肿严重程度、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C-反应蛋白(CRP)、年龄、身体质量指数(P<0.001)。3项图像变量和7项客观临床变量(圣乔治呼吸问卷调查、吸烟史、FEV1、CRP、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 HRCT在老年肺气肿的定量诊断中能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梁明辉;陈大同;王晓东;丽波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 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试验组加用无创正压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比较治疗1 w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结果试验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6.0%、94.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0%、74.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气分析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的血氧分压和酸碱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气分析指标,预后良好。
作者:潘淼;刘白絮 刊期: 2014年第20期
肺癌是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加剧以及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的问题,肺癌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病死率也较高,所以肺癌患者早期诊断治疗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1〕。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因切口较大,加之老年人生理相关功能的减退,会很大程度影响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后期恢复情况,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发展及医师操作技术的提高,由于切口较小,术中出血及术后恢复效果会由于开胸手术,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肺癌的手术治疗,并取得较好效果,但在老年患者的临床研究较少〔2,3〕。本研究对老年肺癌患者进行胸腔镜和开胸手术治疗,观察术中和术后相关指标,从而评价胸腔镜手术在老年肺癌患者的应用效果。
作者:胡红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评价老年男性在进行16 w系统运动以及停止运动一段时间后的功能性体适能的变化。方法对比和评价两组实验数据,实验组健康男性老年人从事15 w系统运动,再停止运动6 w时间,对照组为年龄相当、没有任何体育运动的男性老年人。结果实验组在16 w水中运动后在功能性体适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而对照组在跟踪时段内没有任何变化。然而,在经过6w的停止运动后,实验组所获得提升的身体力量、灵敏度、柔韧、身体平衡能力再次恢复至没有运动的对照组水平( P>0.05)。结论16 w的系统运动提高了老年男性的功能性体适能;然而,经过4~6w短暂的停止运动后,神经肌肉能力指标又回到基准线或没有运动的对照组水平。
作者:李裕全;程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素(visfatin)、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白内障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T2DM患者初发期组51例,肿胀期组40例,成熟期组49例,过熟期组47例。同时选择40例健康正常人做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对白内障患者血液中的 visfatin、TNF-α进行检测。结果 T2DM白内障老年患者的 visfatin、TNF-α表达显著上调(P<0.01),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且与病情进程呈正相关。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正相关,与胰岛素的浓度成负相关。结论白内障患者内脏visfa-tin及血清TNF-α的异常表达具有促进眼内动脉重塑和新生内膜的生长作用,促进了老年T2DM患者白内障病变的进展。
作者:陈永生;李建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伏立康唑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效力强的特点,对念珠菌属具有广谱活性,对曲霉菌属真菌有杀菌作用。文献报道伏立康唑的不良反应主要集中于肝毒性和视觉异常〔1〕。伏立康唑的临床试验主要针对血液病、免疫功能缺陷、器官移植术后等成年及儿童患者〔1~4〕,高龄老年患者因为生理性器官功能退变、基础病及并发症多等病情复杂,病死率高,临床用药疗效及安全性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分析应用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
作者:南会兰;张蕴;王丽莉;诸葛欣;肖广辉;陈宝元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深度的影响及其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对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术前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并与采用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的患者进行麻醉效果对比。结果在术后1、2、5 h,静吸复合全麻组患者的心率较麻醉前明显降低(t=4.52、3.85、3.15,P<0.05)。靶控输注组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与静吸复合全麻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室时间较静吸复合全麻组明显缩短(t=3.87、3.01,P<0.05)。靶控输注组患者术后发生NPS 16例,静吸复合全麻组术后发生NPS 13例,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57,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中麻醉的效果佳,可以更好地控制血压及心率。
作者:张明德;王敏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计前外侧肌间隙入路术式对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需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实行前外侧肌间隙入路术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切口长度、引流量、假体位置、髋臼假体前倾角大小及置换后Harri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出血量、置换1 d平均引流量及手术中切口长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置换后3、6、12个月Harris平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髋臼假体前倾角、髋臼杯外展角、股骨-假体3点固定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前外侧肌间隙入路术式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创伤较小,且患者术后髋臼假体前倾角无明显改变,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作者:朱永良;李煜明;王黎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丹皮酚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 (Akt)mRNA表达的影响,阐明PI3K/Akt在丹皮酚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MTT方法检测丹皮酚对MCF-7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丫碇橙/嗅乙啶( AO/EB)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 Annexin-V FITC染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数。 RT-PCR法检测 PI3K/Akt mRNA的表达。结果丹皮酚处理 MCF-7细胞48 h 后的 IC50约是60 mg/L,AO/EB染色后,对照组细胞形态完整,呈多边形贴壁生长,呈均匀绿色。丹皮酚处理组出现核染色质浓缩或碎片状凋亡形态,呈橘红色改变。以60 mg/L丹皮酚处理MCF-7细胞48 h后,凋亡百分数达到31.92%,明显高于对照组。 PI3K/Akt mRNA 的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减少( P<0.05)。结论丹皮酚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与PI3K/AktmRNA的表达减少密切相关。
作者:王建杰;董航;王茉琳;罗文哲;齐建祥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结直肠癌( CCT)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CCT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按照有无伴发糖尿病将其分为糖尿病组( DM组)和非糖尿病组( NDM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情况。结果DM组高血压史高于NDM组(P<0.01),两组的性别、年龄、体重、心脏病史、肿瘤家族史、癌症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病理因素如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肿瘤 TNM 临床分期、脉管癌栓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DM 组术后复发转移率20.59%,NDM组17.9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与NDM组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DM组2年生存率高于 DM组( P<0.05)。结论糖尿病与CCT患者临床病理因素无直接相关性,但会延缓患者的预后、降低生存率。
作者:赵军;张军强;郭凌云;赵斌;毛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负荷量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转移性骨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0例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给予负荷量伊班膦酸钠6 mg/d,连续用3 d(共18 mg)。观察并记录止痛起效的时间、疼痛评分、生活质量KPS评分、吗啡日耗量、血钙、碱性磷酸酶和肾功能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3例患者疼痛缓解,缓解率76.7%,疼痛缓解平均所需时间(4.48±0.28)d,治疗后疼痛评分改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P<0.01);有7例患者治疗后吗啡每日用量减少20~60 mg。治疗前6例患者血钙增高,治疗后均降至正常范围;不良反应少,未出现肾脏毒性反应。结论伊班膦酸钠负荷量给药止痛起效快,可迅速改善转移性骨痛,减少吗啡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有效降低血钙及碱性磷酸酶,疗效显著。
作者:汤虹;王启鸣;赵红星;王莉莉;朱辉;罗素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形成在妇科恶性肿瘤或其他妇科疾病中术后发生率为17%~45%〔1〕。尤其是老年妇科肿瘤患者多数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及高血脂等,更是发生DVT 的高危人群。本研究旨在观察术后使用经络弹力袜预防老年妇科肿瘤患者术后DVT形成的效果。
作者:周惠玲;程秀华;甘燕玲;张国群 刊期: 2014年第20期
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为脑外伤的一种特殊类型。肺部感染是该病常见的并发症,而老年人本身存在呼吸系统功能减退,是发生肺部感染的高危人群,老年DAI患者由于长期昏迷、卧床,导致肺部感染发生率极高〔1,2〕。本文探讨老年DAI患者肺部感染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赵月霞;王金;孙奎胜 刊期: 2014年第20期
脑梗死(CI)为常见的老年病,随我国人口的老年化,CI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及高复发率逐渐引起临床研究人员的关注〔1〕,脑动脉粥样硬化( As)为CI的病理基础,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支持同型半胱氨酸( HCY)与胱抑素C( Cys-C)与AS性疾病相关〔2~5〕,我们回顾性研究了我院239例老年CI患者HCY与Cys-C的变化情况,探讨HCY、Cys-C与老年CI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的相关性。
作者:徐丙超;何明利;胡萍 刊期: 201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