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洋;李凤玉;任君旭;刘博
目的:观察pcIL-18-MAGE-1基因疫苗对MAGE-1(+)及MAGE-1(-)荷瘤小鼠的成瘤情况和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将稳定表达MAGE-1基因的Hepal-6-MAGE-1细胞,接种于C57BL/6J小鼠,制备MAGE-1(+)荷瘤鼠,利用 Hepal-6细胞制备 MAGE-1(-)荷瘤鼠,实验设为 pcIL-18-MAGE-1基因疫苗免疫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成瘤时间,肿瘤形成率、生长速率,抑瘤效果及生存期;应用 HE观察瘤体病理改变。结果 MAGE-1(+)及MAGE-1(-)荷瘤小鼠的成瘤效果较一致,致瘤性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HE 结果显示瘤体肿瘤细胞排列不规则,可见核分裂;疫苗免疫组成瘤率,生长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成瘤时间、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MAGE-1(+)荷瘤鼠免疫组与MAGE-1(-)荷瘤鼠免疫组比较,抑瘤效果显著(P<0.05)。结论 pcIL-18-MAGE共表达基因疫苗对荷瘤鼠具有一定抗肿瘤作用。
作者:齐亚灵;王伟群;杨广民;陈玉强;王景霞;王淑英;李尧;方艳秋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的水平及其与临床相关资料相关性。方法比较 SLE组82例与正常组68例、活动性指数( SLEDAI)≥6与SLEDAI<6组、狼疮性肾炎( LN)组与非LN组间的IRF4水平差异,分析IRF4水平与SLE患者的炎性相关指标,包括SLEDAI、C-反应蛋白(CRP)、血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实验室指标包括ANA滴度、抗ds-DNA、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的相关性。结果 SLEDAI≥6的 SLE 患者的 IRF4水平显著低于 SLEDAI<6的患者(t=2.793,P<0.01);IRF4水平与 SLEDAI、CRP、ESR、WBC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抗ds-DNA增加的SLE患者IRF4水平显著低于抗ds-DNA未增加患者(t=3.443,P<0.01);抗 SSA抗体阳性患者的IRF4水平显著高于阴性患者(t=2.012,P=0.039)。结论 IRF4与老年患者SLE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且其水平与 SLEDAI、抗ds-DNA增加与否、抗SSA抗体有着一定的关系。
作者:韩学卫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宫颈癌患者4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进行广泛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结果两组中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无中转开腹病例,两组患者切除淋巴结的个数、切口感染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生尿潴留和淋巴囊肿的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宫颈癌患者行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丽;董晶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分析皮肤病理性瘢痕及瘢痕癌组织中Smad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变化及其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将20份病理性瘢痕组织标本设为观察A组、20份瘢痕癌组织标本设为观察B组,20份正常皮肤组织设为对照组,分别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PCR( Real time PCR)观察三组标本Smad蛋白和基因的变化情况,同时应用基因测序技术扩增观察A组和观察B组标本的DNA序列,观察 Smad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1)观察B组Smad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观察A组和对照组(P<0.05),观察A组和对照组之间Smad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观察组标本经过PCR基因扩增后呈现6条目的条带,其中病理性瘢痕及瘢痕癌各3例,致病性与非致病性突变位点未在测序时发现。结论 Smad表达升高可能与瘢痕癌相关,下调Smads基因表达和抑制Smad蛋白活性将可能成为治疗瘢痕癌的药物靶方向。
作者:李明华;刘进辉;白晓龙;李宏伟;吕东亮;郭京丽;刘冬梅;宋斌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丹皮酚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 (Akt)mRNA表达的影响,阐明PI3K/Akt在丹皮酚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MTT方法检测丹皮酚对MCF-7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丫碇橙/嗅乙啶( AO/EB)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 Annexin-V FITC染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数。 RT-PCR法检测 PI3K/Akt mRNA的表达。结果丹皮酚处理 MCF-7细胞48 h 后的 IC50约是60 mg/L,AO/EB染色后,对照组细胞形态完整,呈多边形贴壁生长,呈均匀绿色。丹皮酚处理组出现核染色质浓缩或碎片状凋亡形态,呈橘红色改变。以60 mg/L丹皮酚处理MCF-7细胞48 h后,凋亡百分数达到31.92%,明显高于对照组。 PI3K/Akt mRNA 的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减少( P<0.05)。结论丹皮酚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与PI3K/AktmRNA的表达减少密切相关。
作者:王建杰;董航;王茉琳;罗文哲;齐建祥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由于生育少子化的后续效应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入住社会化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老年群体”(改革开放后就业的一代)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越来越大,高生活质量( QOL)将成为他们人生的一大追求。本文对养老机构老年人的QOL进行综述。
作者:吴吉惠;魏红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髋部骨折〔1~4〕治疗手段包括保守及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以外固定和牵引为主,但压力性溃疡、骨折畸形愈合、延迟愈合等限制了保守治疗的应用范围,主要适用于全身状态差,不能手术者。手术治疗因死亡率低、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佳等优势而成为首选疗法〔5,6〕。围术期治疗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就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运用中医药治疗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马少华;马勇;郭杨;赵丹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考察城乡老年人情绪调节特点及对日常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情绪调节问卷、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量表对377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进行结构方程多组比较。结果除负性情绪外,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和正性情绪城乡差异显著;多组结构方程比较分析显示情绪调节对情绪体验的作用具有地域间的不恒等性(P=0.008)。结论城乡老年人在情绪调节和日常情绪上存在差异,情绪调节对情绪的影响机制也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群体应采取不同的方式改善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罗利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计前外侧肌间隙入路术式对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需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实行前外侧肌间隙入路术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切口长度、引流量、假体位置、髋臼假体前倾角大小及置换后Harri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出血量、置换1 d平均引流量及手术中切口长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置换后3、6、12个月Harris平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髋臼假体前倾角、髋臼杯外展角、股骨-假体3点固定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前外侧肌间隙入路术式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创伤较小,且患者术后髋臼假体前倾角无明显改变,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作者:朱永良;李煜明;王黎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美罗培南是一种广谱性的人工半合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其抗菌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1〕,作用于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在临床上用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脑膜炎、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妇科感染、败血症等疾病〔2〕。常用美罗培南治疗老年ICU患者,但老年ICU患者体内代谢常常与普通健康人存在巨大差异,因此研究美罗培南在老年ICU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具有重要意义。高效液相色谱( HPLC )常用于研究药物药代动力学特征〔3〕。本文采用HPLC法检测老年ICU患者血清中美罗培南的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特征。
作者:冯锦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在肾脏衰老中的作用。方法以3月龄和24月龄大鼠作为青年组和衰老组(n=10),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肾脏组织匀浆测定H2 O2、MDA含量,Western印迹检测肾脏组织 nitrotyrosine、Sirt1蛋白质表达。结果衰老组大鼠肾脏组织H2O2〔(239.9±39.38)μmol/μg vs (110±19.49)μmol/μg〕、MDA〔(44.42±4.17)μmol/mg vs (26.23±1.43)μmol/mg〕含量以及nitrotyrosine蛋白质表达水平均较青年组明显增加(P<0.05),而衰老组肾脏sirt1蛋白质表达较青年组明显降低(P<0.05)。肾组织中Sirt1蛋白表达水平与 MDA、H2O2、nitrotyrosine均呈线性负相关(r=-0.776、-0.808、-0.868,均P<0.05)。结论氧化损伤在肾脏衰老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与肾脏组织sirt1表达减少有关。
作者:叶婷;宁勇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特发性房颤患者血浆心钠素和血管紧张素( ANG)Ⅱ水平的变化及其原因。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2年7月门诊和住院的82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阵发性房颤发作时为A1组,阵发性房颤终止后1 w为A2组,持续性房颤组为B组和40例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心钠肽( ANP)、ANGⅡ,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血细胞比容( HCT)。结果 A1、A2、B组与C组比较,血浆 ANP、ANGⅡ、HCT浓度明显增高(P<0.01);A1组与A2组比较,血浆ANP、ANGⅡ、HCT浓度明显增高(P<0.01);A1、A2与 B 组比较,血浆 ANP、ANGⅡ、HCT浓度明显增高(P<0.01)。结论房颤患者ANP水平与房颤时的血液浓缩以及房颤持续时间有关。特发性房颤患者的HCT、ANGⅡ、ANP的水平可评价其对于特发性房颤治疗策略的选择、危险分层、预后判断中的意义。
作者:李香;元奎昌;类延娜;崔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素(visfatin)、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白内障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T2DM患者初发期组51例,肿胀期组40例,成熟期组49例,过熟期组47例。同时选择40例健康正常人做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对白内障患者血液中的 visfatin、TNF-α进行检测。结果 T2DM白内障老年患者的 visfatin、TNF-α表达显著上调(P<0.01),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且与病情进程呈正相关。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正相关,与胰岛素的浓度成负相关。结论白内障患者内脏visfa-tin及血清TNF-α的异常表达具有促进眼内动脉重塑和新生内膜的生长作用,促进了老年T2DM患者白内障病变的进展。
作者:陈永生;李建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从未设任何网站,唯一投稿方式为邮箱投稿,投稿邮箱为:okgood911@126.com 。唯一咨询电话:0431-88923384。唯一汇款方式为邮局汇款,汇款地址:长春市建政路971号《中国老年学杂志》编辑部收,邮编:130061。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评价连续性照护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照顾者压力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并辅助与手工检索世界范围内的脑卒中连续性照护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将符合文献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iew Manager 5.1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12项。1个月时,连续性照护组患者运动功同对照组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SMD=0.05,P=0.63,95%CI -0.15~0.31);6个月时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SMD=0.28,P=0.003,95% CI 0.10~0.46);6个月时实验组患者照顾者压力同对照组相比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连续性照护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同对照组相比,照顾者压力并没有额外增加。
作者:张秋实;张振香;赵燕利;王鹏;杨伟民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处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 CHOP)的表达及细胞凋亡变化与内质网应激对于急性脊髓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8只,然后按损伤时间点将每组分为3、24 h、3、7 d四时点组(每组7只),每组均在其脊髓损伤后计算时间。实验组采用 Allen 法制作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而对照组只切开椎板不损伤脊髓。运用改良 Tarlov评分法评价其神经功能;进行心脏灌注和免疫组织学染色,然后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和测定累积光密度检测 CHOP表达情况,并应用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测定平均光密度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对照组各大鼠均未见明显运动功能损害,而实验组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功能障碍,实验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障碍在3 d时明显,另外各时间点对照组大鼠改良Tarlov评分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学检查发现实验组3 h时大鼠脊髓组织主要以坏死细胞为主,1 d是凋亡细胞较多,3 d时凋亡细胞多;各时间点实验组CHOP表达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脊髓损伤后3 h与1 d CHO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 d与3 d、3 d与7 d CHOP表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3 d时CHOP表达高;实验组3 h时细胞凋亡情况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而1、3、7d时两组细胞凋亡均具有统计学差别;实验组3h和1d、1d和3d,3d和7d之间细胞凋亡均具有统计学差别,其中3d时细胞凋亡明显;CHOP表达与细胞凋亡相关分析得到 Pearson相关系数为0.7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脊髓损伤能够诱导内质网相关蛋白CHOP表达,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可能与CHOP表达升高有关。
作者:田小磊;王坤;靳安民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氯沙坦治疗对心脏功能的改善及其对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前列环素I2(PGI2)的影响。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加用氯沙坦治疗12 w后,检测心功能参数以及血清中NO、ET、PGI2水平。结果心功能参数较治疗前好转(P<0.05),心衰患者NO、ET表达显著高于健康组,PGI2水平低于健康组,经过氯沙坦治疗后,NO、ET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GI2明显回升(P<0.05)。结论氯沙坦通过调节NO、ET及PGI2水平,增加心输出量而改善心功能。
作者:杨瑞雪;郭颖;王孪妹;王杨;孟洁 刊期: 2014年第20期
腰椎间盘突出( LDH)与骨质疏松( OP)为中老年人常见退行性疾病〔1〕。本文旨在探讨LDH与OP的相关性。
作者:尚伟;李保庆;刘安龙;宋喜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2011年美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7.4%,预计到2030年美国老年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0%〔1〕。到2050年,美国的老龄人口将占全国总人口的23%〔2〕。同其他老龄化国家一样,慢性病一直是美国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大威胁,而且治疗费用高,效果差,美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对老年慢性病加以预防和治疗,实际效果表明通过健康教育改变老人的不良生活方式是有效、经济的方式。我国于1999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08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2%〔3〕。老年问题特别是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是未富先老的中国将直面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
作者:王政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人粪便中UNC5C基因甲基化在临床上早期诊断大肠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大肠癌病人52例,健康体检者40例,对UNC5C启动子的两个区域(区域1和区域2),使用结合重亚硫酸盐限制性内切酶法(COBRA)研究对象的粪便标本中UNC5C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广泛UNC5C的甲基化及部分甲基化在大肠癌患者粪便、健康体检者中分为54%(28/52)和81%(42/52);0%(0/40)和10%(4/40)。无论广泛还是部分UNC5C的甲基化率大肠癌患者粪便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人粪便UNC5C基因甲基化状态改变与大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块大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无论广泛还是部分 UNC5C的甲基化率大肠癌患者粪便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而广泛甲基化为大肠癌所特有。
作者:孙冬生;王刚;王明君;钟轩;费乐学 刊期: 201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