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利
2011年美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7.4%,预计到2030年美国老年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0%〔1〕。到2050年,美国的老龄人口将占全国总人口的23%〔2〕。同其他老龄化国家一样,慢性病一直是美国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大威胁,而且治疗费用高,效果差,美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对老年慢性病加以预防和治疗,实际效果表明通过健康教育改变老人的不良生活方式是有效、经济的方式。我国于1999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08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2%〔3〕。老年问题特别是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是未富先老的中国将直面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
作者:王政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宫颈癌患者4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进行广泛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结果两组中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无中转开腹病例,两组患者切除淋巴结的个数、切口感染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生尿潴留和淋巴囊肿的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宫颈癌患者行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丽;董晶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评价连续性照护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照顾者压力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并辅助与手工检索世界范围内的脑卒中连续性照护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将符合文献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iew Manager 5.1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12项。1个月时,连续性照护组患者运动功同对照组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SMD=0.05,P=0.63,95%CI -0.15~0.31);6个月时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SMD=0.28,P=0.003,95% CI 0.10~0.46);6个月时实验组患者照顾者压力同对照组相比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连续性照护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同对照组相比,照顾者压力并没有额外增加。
作者:张秋实;张振香;赵燕利;王鹏;杨伟民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 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试验组加用无创正压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比较治疗1 w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结果试验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6.0%、94.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0%、74.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气分析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的血氧分压和酸碱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气分析指标,预后良好。
作者:潘淼;刘白絮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克隆人Toll样受体9(TLR9)基因,重组入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真核细胞,检测对CpG的反应。方法利用逆转录PCR从人外周血mRNA扩增TLR9基因;TLR9基因定向重组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利用磷酸钙转染方法导入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经G418培养筛选,克隆出携有人TLR9 CDNA的细胞系;用不同的CpG刺激转染的细胞系观察生长率。结果逆转录PCR扩增出3.0 kb的DNA片段,经TA克隆和细胞DNA序列分析为人TLR9基因全序列;利用定向克隆的方法将人TLR9基因成功重组入pcDNA3.0。结论制备的SMMC7wgq-TLR9系可以用于CpG研究。
作者:郑斌;刘涛;郑永晨;李佳睿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CT显像在老年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前后的应用。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该院行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老年患者128例,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BigBore大孔径16排CT于患者放射治疗前后对病灶扫描分析,重新确定肿瘤期别及治疗方法,分析CT显像在老年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前后的作用。结果22例肿瘤分期出现改变(14例患者提高了诊断分期、8例降低了诊断分期),重新修正诊断10例。21例患者的放射治疗方法发生改变。8例改变放射治疗目的,其中根治性放射治疗改为姑息性放射治疗6例,姑息性放射治疗改为根治性放射治疗2例。8例患者中4例给予手术治疗,2例转为化疗。24例重新确定了放射靶区,其中14例放射靶区增大,9例放射靶区减少。17例患者调整了放射治疗剂量。结论放射治疗前,CT显像检查可以有效提高诊临床诊断的准确性,避免病灶的遗漏,对临床制定合理有效的放射治疗方案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作者:胡伟;王阁;李显敏;胡南;何轩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秘制祛痛黑膏药对老年颈椎病患者症状恢复情况及NRS及JO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在该院治疗的92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服用中药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秘制祛痛黑膏药。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疗效,症状恢复情况以及治疗前后 NRS和 JOA 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78%(χ2=4.929,P<0.05)。观察组的起效时间、缓解时间及治疗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在治疗前的NRS评分及JOA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的NRS评分及 JOA评分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大。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20 d 后的NR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20 d后的JO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秘制祛痛黑膏药治疗老年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佳,对患者NRS和JOA评分亦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韩福祥;秘兴锋;司俊梅;李清云;田秀华;李忠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 TPS)、热休克蛋白( HSP)在老年胃癌患者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6例老年胃癌、4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和42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TPS、HSP水平,组间比较血清TPS、HSP水平,分析其水平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胃癌患者血清TPS和HSP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患者,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胃癌患者上述指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 TPS与患者组织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表现为组织学分化程度越低、Ⅲ+Ⅳ分期及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呈TPS高水平;但血清HSP与上述临床病理因素无明显相关性( P>0.05);经 Pearson 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TPS和HSP呈正相关(r=0.37,P<0.05);36例胃癌平均生存时间为(47.35±7.64)个月,高 TPS 组(>中位值)平均生存时间为(29.61±5.14)个月,低TPS组(<中位值)平均生存时间为(64.31±8.1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高HSP组与低HS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PS、HSP水平与老年胃癌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紧密相关,血清TPS对癌症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作者:彭淑梅;严红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对CT导引下125 I粒子植入治疗无法切除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该院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309例无法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实施CT导引下125 I粒子植入治疗,平均植入粒子数27.4个(18~43个)。术后随访患者的临床指标、实验室检查、生存时间,根据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 RECIST)进行目标病灶临床疗效评价。结果随访分析显示125 I粒子植入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5%。术后中位AFP值显著下降(P<0.05)。所有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1年存活率为51.8%,2年存活率为31.4%。结论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具有疗效可靠、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的特点,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单独或联合TACE 治疗可能是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一种极其有效的治疗选择。
作者:李辉;阚晓婧;陈翠云;宁培刚;武明辉;冯敢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CD151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9例胃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 CD151表达水平,进而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长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CD15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8.78% vs 6.12%)(χ2=17.515, P<0.001)。 CD151高表达患者年龄明显小于低表达者,CD151表达水平与T分期有关(χ2=11.545, P=0.05)。 CD151高表达胃癌患者总生存率明显差于CD151低表达者(P=0.039),而无疾病生存率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96)。结论胃癌患者CD151高表达可能提示肿瘤侵袭能力的增强,并与患者低总生存率有关。
作者:刘峰;梁国栋 刊期: 2014年第20期
肺癌是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加剧以及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的问题,肺癌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病死率也较高,所以肺癌患者早期诊断治疗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1〕。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因切口较大,加之老年人生理相关功能的减退,会很大程度影响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后期恢复情况,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发展及医师操作技术的提高,由于切口较小,术中出血及术后恢复效果会由于开胸手术,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肺癌的手术治疗,并取得较好效果,但在老年患者的临床研究较少〔2,3〕。本研究对老年肺癌患者进行胸腔镜和开胸手术治疗,观察术中和术后相关指标,从而评价胸腔镜手术在老年肺癌患者的应用效果。
作者:胡红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病灶部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该院收治的8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评情况分为功能障碍组(48例,总分≤26)和非功能障碍组(40例,总分>26),根据磁共振(MRI)成像确定患者的病灶部位,分析认知功能障碍与患者病灶部位的关系。结果功能障碍组梗死发生在左侧大脑半球、前部、皮层发生的比例显著高于非功能障碍组(P<0.05),两组在内囊的前后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脑中、后动脉供血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大脑半球功能障碍组得分情况与大脑左、右半球,前、后部分及皮层上下具有相关性(r=0.417,0.351,0.308,均 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病灶部位有一定相关性,对临床诊疗脑梗死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丽丽;符俏;喻锦成;林任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Tp-Te间期对室性心律失常、左室重构及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73例 AMI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室速组、室早组和无心律失常组Tp-Te、Tp-Te离散度;以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重构组和非重构组 Tp-Te、Tp-Te离散度;电话随访比较不同结局患者Tp-Te、Tp-Te离散度。结果与无心律失常组相比,发生心律失常者Tp-Te、Tp-Te离散度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室速组Tp-Te、Tp-Te离散度高于室早组(P<0.05);与非重构组相比,重构组 Tp-Te、Tp-Te离散度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随访发现,室速组不良结局37例(24.18%),室早组5例(8.33%),无心律失常组0例,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456,P=0.000);与无心律失常组相比,各不良事件组Tp-Te、Tp-Te离散度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Tp-Te间期对心梗后左室重构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具有较强预测价值,其临床意义值得重视。
作者:赵红敏;刘丽娜;王亦文;苏冠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人粪便中UNC5C基因甲基化在临床上早期诊断大肠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大肠癌病人52例,健康体检者40例,对UNC5C启动子的两个区域(区域1和区域2),使用结合重亚硫酸盐限制性内切酶法(COBRA)研究对象的粪便标本中UNC5C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广泛UNC5C的甲基化及部分甲基化在大肠癌患者粪便、健康体检者中分为54%(28/52)和81%(42/52);0%(0/40)和10%(4/40)。无论广泛还是部分UNC5C的甲基化率大肠癌患者粪便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人粪便UNC5C基因甲基化状态改变与大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块大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无论广泛还是部分 UNC5C的甲基化率大肠癌患者粪便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而广泛甲基化为大肠癌所特有。
作者:孙冬生;王刚;王明君;钟轩;费乐学 刊期: 2014年第20期
右美托咪定( DEX)是新型高选择性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和抗焦虑作用。 DEX与α2、α1肾上腺受体结合的比例是1620∶1,与α2肾上腺受体的亲和力是可乐定的8倍,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及稳定血流动力学的作用〔1〕。本研究观察微量DEX复合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大龙;郑观荣;程颖;张海山;徐伟民;葛维鹏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治疗绝经后女性胸腰椎移行处( T12/L1段)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术后邻接椎体骨密度( BMD)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绝经后女性胸腰椎移行处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5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PVP组(25例)和PKP组(25例)。于术前、术后1 w和随访时行视觉模拟评分(VAS)、Owestry 评分和伤椎后凸角测量;并于于其围术期和术后达一年以上测量其手术椎体上下各一个椎体的 BMD值。结果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5.46±7.84)个月。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得以显著改善,PKP组在脊柱后凸角的纠正和脊柱矢状序列维持方面优于PVP组。两组围手术期、随访时上一椎体BMD无明显差异(P>0.05),下一椎体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上一椎体围术期、随访时BMD无显著差异(P>0.05)。下一椎体围术期没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时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PVP和PKP术是治疗老年女性胸腰椎移行处单椎体OVCF临床疗效显著。经PVP和PKP治疗老年女性胸腰椎移行处单椎体OVCF患者,术后1年以上手术椎体的下一椎体BMD增加提高了其椎体强度,使下一椎体骨折发生率得以降低,且 PKP相对于PVP更有助于提高下一椎体BMD。
作者:张长春;朱坤;周建生;周新社;牛国旗;吴敏;邵晨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构建SATB1的siRNA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对小细胞肺癌( SCLC)的作用。方法根据SATB1的DNA序列设计3对siRNA引物,构建携带绿色荧光的重组质粒 SATB1-siRNA-1、SATB1-siRNA-2、SATB1-siRNA-N。应用 lipofect2000将载体 SATB1-siRNA-1、SATB1-siRNA-2、SATB1-siRNA-N转染入SCLC细胞NCI-H446中。转染48 h后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后 SATB1蛋白表达细胞增殖能力检测( MTT法)、Tran-swell小室、流式细胞仪检测NCI-H446细胞在转染前后的增殖能力、侵袭能力、凋亡的改变。结果成功的构建了 SATB1基因的 siRNA 表达载体。转染SATB1-siRNA后的SCLC细胞内可见绿色荧光。转染SATB1-siRNA-1、SATB1-siRNA-2的NCI-H446细胞中其SATB1表达明显低于转染SATB1-siRNA-N及空白对照组的NCI-H446细胞中。 MTT实验提示,转染SATB1-siRNA-1、SATB1-siRNA-2的SCLC细胞与转染 SATB1-siRNA-N的同类细胞相比增殖能力受到明显抑制。 Transwell结果显示转染SATB1-siRNA-1、SATB1-siRNA-2后的SCLC细胞穿膜细胞数较未转染的和转染SATB1-siRNA-N组细胞明显减少。流式结果显示细胞凋亡率转染SATB1-siRNA-1和SATB1-siRNA-2的细胞均显著高于转染 SATB1-siRNA -N和空白对照组细胞(P<0.05)。结论 SATB1-siRNA可抑制SCLC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并诱导其细胞凋亡,提示SATB1在人SCLC的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波;王晓东;郎贤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为脑外伤的一种特殊类型。肺部感染是该病常见的并发症,而老年人本身存在呼吸系统功能减退,是发生肺部感染的高危人群,老年DAI患者由于长期昏迷、卧床,导致肺部感染发生率极高〔1,2〕。本文探讨老年DAI患者肺部感染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赵月霞;王金;孙奎胜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硬化(LEA)与血压、血脂及内皮功能等因素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从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20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搜集并统计对比全部入选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BI指标将患者分成四组,即正常组(62例):0.9<ABI<1.4;轻度硬化组(83例):0.7≤ABI<0.9;中度硬化组(37例):0.5≤ABI<0.7;以及重度硬化组(18例):ABI<0.5。分别对比各组患者检测指标情况,并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性分析,并研究T2DM患者LEA与各指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后,性别、糖尿病病程及高血压病程在各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剩余的年龄、家族史、心脑血管疾病史、吸烟史、体重指数、FBG、HbA1C、SDP、DBP、TC、TG、LDL-C、ET-1、HDL-C及NO等指标水平在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 ET-1与NO对于T2DM患者的LEA危险度高,为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和P值分别为(5.823和0.000)与(4.784和0.000)。其次分别是家族史(3.248,0.000),体重指数(2.955,0.000),LDL-C(2.588,0.000),心脑血管类疾病史(1.895,0.000),HbA1C(1.799,0.000),TG(1.725,0.000),年龄(1.365,0.058),TC(1.355,0.000),吸烟史(1.302,0.000),SDP(1.164,0.000),HDL-C(1.197,0.000),FBG (1.154,0.000),DBP(1.112,0.000)。其中性别和糖尿病病程以及高血压病程三者被剔除,可能为保护因素。结论 T2DM 患者LEA症状与其血压、血脂及内皮功能等因素关系密切,临床预防与治疗时应重点关注此类指标的变化情况,从而使患者获得更为积极的预后。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单洁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比较闭环通气模式适应性支持通气(ASV)与智能化脱机Smart Care/PS两种脱机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脱机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 60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纳入观察。随机数字法分为适应性支持通气组( ASV组,30例)和智能化Smart Care/PS组( SC组,30例)进行脱机。两组患者除撤机方法不同外,其他处理均相同,记录每位患者的脱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再插管率以及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脱机成功标准为脱机拔管48 h以上未再进行机械通气。结果 ASV组的脱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少于 SC 组( P=0.0002、0.046),但 ICU住院时间与 S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0)。 ASV组的脱机成功率高于SC组(P=0.030),但脱机48 h后接受无创通气率及再插管率ICU住院病死率和总住院病死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以通过闭环通气模式对COPD患者进行脱机,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可能略优于Smart Care/PS模式。
作者:费东生;曹延会;南川川;孟祥林 刊期: 201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