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脉注射液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毒副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王伟;姚朝辉

关键词:肺癌, 生脉注射液, 毒副作用, 免疫功能
摘要: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防治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引起骨髓抑制、毒副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8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0例.化疗前3天加用生脉注射液,连续2周.对照组28例单纯化疗.观察两组相同化疗方案后白细胞、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变化和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两组比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在对照组比治疗组变化也更明显,P<0.05;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比治疗组更高,P<0.05.结论 生脉注射液对晚期肺癌化疗的患者有增加免疫机能,减轻骨髓抑制,减轻全身不良反应.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良恶性胸腔积液的病理细胞学、癌胚抗原和铁蛋白检测的对比性研究

    目的 对良恶性胸腔积液(胸液)病理细胞学、癌胚抗原(CEA)和铁蛋白(FT)检测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比较分析48例癌性胸液和32例结核性胸液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血清及胸液CEA、FT测定结果.结果 48例癌性胸液为血性40例,32例结核性胸液为血性8例,恶性胸液CEA、FT比其血清CEA、FT明显升高(P<0.05),同结核性胸液比也较之升高(P<0.05).结论 病理细胞学检查可确诊癌性胸液,CEA、FT检测可以提高该病的检出率.

    作者:程克文;陈广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80例分析

    目的 探讨两种疾病合并存在的相关规律.方法 对2006~2008年来在市结核病防治所完成规则全疗程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肺结核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控制水平有关.结论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有病变范围广、痰菌涂阳率、空洞率高,其预后通常较差;通过积极控制血糖水平,早期合理抗结核药物治疗,能提高肺结核治愈率.

    作者:曹蕾;吴纪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诱导痰及血清中IL-8和IL-10的比较

    目的 观察AECOPD患者诱导痰和血液中IL-8、IL-10的变化.方法 同步收集132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诱导痰和静脉血,检测IL-8、IL-10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4组,观察各组缓解天数,比较不同治疗组IL-8 、IL-10变化水平.结果 AECOPD患者诱导痰上清液IL-8、IL-10浓度显著高于血清(P<0.001),治疗后组间诱导痰上清液IL-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使用激素治疗的两组诱导痰IL-10浓度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痰与血清的IL-10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好转组与非好转组治疗前血清IL-8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AECOPD患者气道局部炎症较全身炎症显著,血清IL-8有助于预后的评估.吸入激素可以有效提高气道局部IL-10水平,降低IL-8水平.

    作者:朱峥;周奇兴;张云凤;邹盈;李敏;周春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支气管镜对隐匿性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与治疗(附22例报告)

    目的 研究分析支气管镜对CT检查考虑单纯肺结核患者合并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22例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CT检查均未发现明显支气管狭窄及堵塞征象,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咳嗽、大量排菌、肺部病灶变化大、痰菌难以转阴等;气管镜检查示炎症浸润型6例,溃疡及干酪坏死型8例,肉芽增生型6例.所有患者根据个人差异采取全身用药结合局部治疗,所有患者2个月内症状完全缓解,痰菌转阴,仅3例遗留轻度气管狭窄.结论 对于CT检查考虑单纯肺结核患者,尽早行支气管镜检查,并早期干预.

    作者:王剑利;李净;俞珊;陈红兵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1例多脏器结核病例的临床与实验室检验分析

    近年来,由于多种复杂的原因,结核病又呈现复燃的趋势.同时累及多脏器(多浆膜腔积液、脾脏、卵巢、子宫内膜)的病例非常少见,临床诊断困难.本文报道的是1例非常罕见的肺外结核,并不合并肺部病灶.一、资料与方法患者,女,48岁,从事勤杂工作.2011年06月02日因为消瘦,两月下降15公斤,轻度咳嗽伴活动后气喘就诊,门诊胸片提示:双侧大量胸腔积液.住院后,发现患者有午后低热,体温38.5℃,纳差.

    作者:陈丽;王新梅;陈卫花;张衍民;杜永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高温气体致豚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乌司他丁(UTI)对高温气体吸入致豚鼠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方法 选择40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损伤组(I),UTI 10万u/kg干预组(A),UTI 100万u/kg干预组(B).通过高温气体给I、A、B组豚鼠吸入,制作完成豚鼠ALI动物模型;然后,再把不同剂量UTI分别注射A、B组豚鼠腹腔内作干预治疗;4 h后,用ELLSA法测定豚鼠血清TNF-α、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含量,并测肺湿/干重比(W/D)和动脉血气;选取右肺组织做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A、B组血清TNF-α和弹性蛋白酶含量、肺W/D、病理变化均比I组有显著性差异;A、B组之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UTI可降低ALI炎性介质水平,改善肺通气和病理变化情况;随着乌司他丁剂量增加,保护肺组织的作用逐渐增强.

    作者:常月进;吴升;郝建;刘娟;李树雯;钱钧;王丽君;江庆;尤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68例原发型肺结核的CT分析

    目的 分析原发型肺结核的CT表现,以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68例原发型肺结核患者进行CT扫描,所有病例皆经临床诊断证实.结果 单纯纵隔淋巴结肿大者 11例,单纯肺门增大者25例,纵隔淋巴结肿大伴肺门增大者33例,合并肺内病灶21例,表现为典型的原发综合征者11例.结论 CT明显提高了原发型肺结核的诊断正确率.

    作者:谭刚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23例周围型肺癌侵犯胸壁的外科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侵犯胸壁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3例周围型肺癌侵犯胸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给予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2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肺部分切除术19例,肺全部切除术4例;其中联合整块胸壁切除术15例,肋骨部分切除术4例,胸膜重建术3例,上腔静脉部分切除术1例,心包部分切除术1例.本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91.3%(21/23),3年生存率为65.2%(15/23),5年生存率为30.4%(7/23).结论 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周围型肺癌侵犯胸壁效果较佳,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姚立中;朱秉智;庄敏;吴月敏;董建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的进展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一类无细胞壁、大小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可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Mp仅寄生于人类,人群对其普遍易感.Mp感染不但引起呼吸道症状,如支气管炎、肺炎(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首要病原学)等,而且25%感染患者易伴发神经、心血管、血液、免疫和皮肤等多系统损害.近些年来,Mp感染的病例日渐增多,特别是因Mp感染造成的死亡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对Mp感染的诊断一直缺乏令人满意的金标准.

    作者:苑鑫;刘又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肺癌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肺癌的发病与冠心病的关系,明确冠心病在肺癌预后上的临床意义.方法 统计我院2005~2008年诊治的共计1023例肺癌患者,其中238例合并冠心病,分别进行年龄和性别的分层分析.选取仅进行过4~6周期一线标准方案化疗的Ⅳ期鳞癌病人83例,分为肺癌组(62例)和肺癌合并冠心病组(21例)进行随访,将总生存期定为评价指标.结果 肺癌合并冠心病的百分率为23.26%,肺癌组及肺癌合并冠心病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3个月和12.5个月,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冠心病为肺癌的常见合并症,对肺癌预后无明显影响.

    作者:韩锁利;张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56份结核杆菌涂片与培养的对比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涂片与培养的结果,结核杆菌培养对诊断结核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 萋尼氏抗酸染色镜检和改良罗氏(L-J)培养.结果 痰涂片阳性率为26.78%,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率为30.35%.结论 结核杆菌培养敏感性优于涂片法.

    作者:李艳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家庭无创通气的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属于气流受限性疾病,病情呈进行性发展,常因感染或非感染因素急性加重导致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COPD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合理应用NIPPV可挽救患者生命,无创正压通气已成为COPD的一线治疗手段,而家庭无创通气是治疗COPD的一种主要方法,本文对家庭无创通气治疗COPD患者,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鹏珍;刘艳芹;宋春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IL-18和IgE在哮喘发作期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的研究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8(IL-18)和免疫球蛋白E(IgE)在哮喘发作期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哮喘发作期患者50例,哮喘缓解期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ABC-ELISA)测定血清IL-18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gE表达水平.结果 哮喘发作组血清IL-18和IgE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哮喘发作期患者血IL-18与IgE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865,P<0.05).结论 哮喘发作期患者血清IL-l8和IgE表达水平增高,两者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作者:宋斌;许云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BiPAP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8年1月~2009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BiPAP机械通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PaO2、SpO2及HR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pH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治疗不良反应.结论 BiPAP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作者:李佳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靶向大鼠Caveolin-1基因的短发夹RNA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 构建靶向大鼠caveolin-1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方法 化学合成靶向caveolin-1的单核苷酸链,经退火成双链.将退火得到的双链DNA克隆至表达载体pLL3.7中得到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DNA测序进行鉴定.结果 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DNA测序证实,成功构建大鼠pLL3.7-cav-1表达载体.结论 成功构建了靶向大鼠caveolin-1的shRNA表达载体,为以后进行caveolin-1与ALI/ARDS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岳扬;孙耕耘;尤青海;王楠;邵敏;张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急性发作伴高碳酸血症治疗效果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AECOPD)伴慢性高碳酸血症、pH值≥7.35住院患者效果.方法 48例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对照组),药物治疗加NPPV组(NPPV组).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频率(R)、心率、呼吸困难症状评分(DSS)、血气、入住ICU和住院时间差异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动脉血pH和PaCO2均改善,NPPV组变化更明显.NPPV组24 h后R下降较快(P<0.05)、PaCO2(P>0.05)和pH值(P<0.05)改善、DSS减轻更明显.出院时,NPPV组血气值、DSS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均成功地出院,NPPV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腹胀和焦虑是常见的并发症.结论 AECOPD伴慢性呼吸衰竭、pH值≥7.35患者施行NPPV可更快改善血气、减轻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陈兴无;冯小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低分子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 2例低分子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通过血细胞分析、凝血五项等检查,诊断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结果 经给予停用低分子肝素及补充凝血因子等治疗,恢复良好.结论 低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少见症,临床医生应充分认识这一疾病的特点,并在临床中注意预防.

    作者:曾庆为;谢华;郑岩;马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COX-2基因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COX-2基因 mRNA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两步法RT-PCR技术检测83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24例支良性非癌肺组织中COX-2 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83例肺癌组织中检测出44例(53.01%)阳性,24例非癌肺组织中检测出2例(8.33%)阳性,其中在腺癌表达率67.31%显著高于鳞癌表达率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率(65.85%)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2.86%)(P=0.036).低分化组中表达率(85.00%)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组表达率(55.56%)(P=0.018).结论 COX-2基因在肺癌组织与非癌肺组织中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OX-2 表达与肺癌病理类型密切相关,揭示了COX-2 可以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评价的指标.

    作者:陈怡文;龚享文;刘春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肺结核病与肺真菌病临床鉴别诊断探讨

    目的 提高肺真菌病与肺结核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10例误诊为肺结核病的肺真菌病例的临床资料、胸部影像学改变及实验室、病理检查资料.结果 根据诊断结果分类肺曲菌病5例,其中2例为侵袭性肺曲菌病,3例为肺曲菌球;诊断为肺隐球菌病2例,临床诊断2例.根据影像学改变特点分类肺炎型3例,其中1例为曲霉菌感染,3例临床诊断;表现为双肺多发性病灶4例,其中1例为隐球菌感染,2例为曲菌感染,1例临床诊断.表现为孤立性结节1例,为隐球菌感染,表现为空洞内曲菌球3例,均在肺结核空洞基础上发病.结论 肺真菌病病理改变与浸润性肺结核相似,易误诊为肺结核,鉴别诊断需从发病诱因、临床症状、胸部影像学改变多角度观察分析,肺真菌病的确诊终多通过支气管镜或肺穿刺取得标本行病原体检查或通过胸外科手术病理证实.

    作者:马南兰;茅惠娟;沈云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流式细胞检测细胞胸腔积液中总数和白细胞介素-16的意义

    目的 联合细胞技术检测恶性和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细胞总数和白细胞介素16(IL-16)的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36例为结核性胸腔积液(PE)和32例为恶性积液患者的胸水中的细胞总数和IL16的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的IL16水平.结果 恶性PE中细胞总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明显高于结核性PE(P<0.05),而结核性PE中巨噬细胞和间皮细胞明显高于恶性PE(P<0.05).胸腔积液中的IL-16在结核性PE中、高恶性PE(P=0.036),而外周血中的IL-16水平,结核性PE高于癌性PE(P=0.089).结论 恶性和结核性PE中细胞类型和IL-16表现出明显差别呈相关性,可作为鉴别诊断的参考.

    作者:孙学智;郑春兰;朱琦;曾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