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降钙素对兔膝骨性关节炎Ⅱ型胶原和基质蛋白酶-1的影响

尤笑迎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 Ⅱ型胶原, MMp-1, 降钙素
摘要:目的 探讨降钙素(CT)对兔膝骨性关节炎(KOA)关节软骨、Ⅱ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的影响.方法 将36只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CT治疗组(C组),B、C两组采用改良Hulth法复制KOA模型,A组除切开皮肤和关节腔外,不做其他处理,从术后第6周开始C组每天皮下注射CT 5 U/kg,A、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连续注射20 d后处死动物.观察关节软骨病理形态、软骨基质Ⅱ型胶原及MMP-1的变化.结果 与A组相比较,B组JP和Mankin评分明显升高,关节软骨损伤明显加重,Ⅱ型胶原表达减少而MMP-1表达增高(P<0.05);与B组比较,C组JP评分和Mankin评分明显降低,软骨损伤明显减轻,Ⅱ型胶原表达明显增多,而MMP-1表达则明显减少(P<0.05).结论 CT可通过下调MMP-1表达,抑制Ⅱ型胶原降解,减少软骨基质破坏,从而减轻KOA软骨的损伤.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担载丝裂霉素C纳米纤维体内降解机制

    目的 探讨担载丝裂霉素C纳米纤维-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PLCL(LA/CL 80∶20)的体内降解机制.方法 96枚PLCL试样随机分成5个时间组,分别植入大鼠脊柱肌肉中,在2、4、6、8、12w取出材料及外周组织.测量试件电镜下微观形态、质量及生物降解率变化.结果 (1)载药剂型电镜下微观形态表现为材料孔隙增多,结构疏松化,出现断层,已完全失去材料连续性.(2)载药剂型分子量随聚合物酯键断裂,数值迅速下降,表现为生物降解率增高,随后趋缓.(3)载药剂型经过12w的降解,有失重情况,明显失重发生在6~12w之间.结论 通过共聚的方法,可调控新药物剂型的降解周期及生物降解规律,载药剂型经过12w的降解,电镜下微观形态降解破坏明显.

    作者:岳磊;岳鑫;郭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术前调强适形放疗计划在直肠癌患者照射剂量上的优势

    目的 研究术前调强适形放疗(IMRT)计划与三维适形放疗技术(3DCRT)在直肠癌患者照射剂量上的潜在优势.方法 采用RTOG指南对本院10例直肠癌患者术前治疗制定照射区,比较IMRT计划、3FBB计划、3DCRT计划的优缺点.患者均诊断为T3直肠癌,1例患者淋巴结阴性,9例患者淋巴结阳性.所有患者计划照射总剂量为45 Gy.采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对IMRT和3DCRT计划的优缺点进行配对比较.结果 IMRT计划在计划靶区体积、剂量均一性和适形方面较3DCRT计划有优势.与3DCRT计划比较,IMRT可以减少小肠(小肠平均剂量:IMRT 18.6Gy,3DCRT25.2Gy,P=0.005)、膀胱(IMRT V40 Gy:58.6%,3DCRT 75.4%,P=0.005)、骨盆(IMRT V40 Gy:47.0%,3DCRT 56.9%;P =0.005)和股骨头(IMRT V40 Gy:3.4%,3DCRT 9.1%,P =0.005)的照射剂量,可以改善急性毒性照射剂量(小肠IMRT V15 Gy:138-CC,3DCRT 157-CC,P=0.005)照射小肠的体积.IMRT治疗照射区显著大于3FBB区,但不会给邻近危及器官带来不可治愈的副作用.结论 在治疗直肠癌时,IMRT计划比3DCRT计划在靶区覆盖范围、均质性和适形性中有优势,同时IMRT可以降低对邻近危及器官的毒性.不管治疗区多大,采用IMRT和腹板固定术治疗都可以改善临床疗效毒性比.

    作者:张利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脂蛋白(a)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与各因素的相关性及LP(a)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T2DM)患者119例,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36例(A组),糖尿病肾病(DN)患者83例(B组);正常对照组30例(NC组).检测各组患者LP(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进行单一因素方差分析.119例糖尿病患者组以LP(a)为因变量,与各检测指标作简单线性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并获得B组的适临界点(cutoff 值).结果 LP(a)水平在A组、B组升高明显(P<0.01).尿微量白蛋白(UMA)、GGT与LP(a)关系密切.LP(a) ROC曲线下面积为0.818,在适cutoff值为200 mg/L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7.4%、76.8%.结论 Lp(a)与T2DN密切相关;可以被视为该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有可能成为T2DN的一个早期预防和监测指标.

    作者:李友梅;曲志萍;孙咏梅;朱传金;黄仙萍;逄曙光;李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针刺放血法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海马齿状回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免疫阳性细胞及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分析针刺放血法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海马齿状回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免疫阳性细胞及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实验组,以蔗糖水实验及旷野实验(OFT)、免疫组化法和荧光定量PCR (Realtime-PCR)法分别检测大鼠行为、海马齿状回SDF-1免疫阳性细胞及其BDNF 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行为学评分显著下降(P<0.01),海马齿状回SDF-1免疫阳性细胞及其BDNF mRNA呈低度表达,实验组则均所改善.结论 针刺放血法抗抑郁治疗的效果确切,可能的机制之一是通过海马齿状回SDF-1免疫阳性细胞促使其海马苔藓纤维轴突的出芽,调控BDNF的表达,激活脑内信号转导通路实现.

    作者:罗强;谢洪武;徐放明;陈日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进展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加重,骨质疏松以及压缩骨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为60.72%,女性更是高达90.84%[1].压缩骨折以胸腰椎的发病率高[2].由此产生的持续疼痛以及畸形会对老年人的心肺功能以及晚年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成为中老年人群中致残以及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王晓宇;毕郑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国老年人心率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因子分析

    目的 揭示中国老年人心率参考值的地理分布规律,为制定中国老年人心率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了中国50个市(县)级医院和有关研究单位及高等院校测定的3 750例健康老年人心率数据,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运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及GIS软件,研究老年人心率与海拔、年日照时数、年平均气温等7项地理因素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中国老年人心率参考值与地理因素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利用因子分析及回归分析推导出一个回归方程:(Y)=80.22+0.000 964 1X1-0.000 645 0X2+0.017 99X3-0.003 782X4+0.000 212 8X5-0.135 2X6-1.369 6X7±0.433(F=9.317,P =0.000).在以上回归方程中,(Y)是心率参考值(次/min),X1是海拔高度(m)、X2是年日照时数(h)、X3是年平均气温(℃)、X4是年平均相对湿度(%)、X5是年降水量(ml)、X6是气温年较差(℃)、X7是年平均风速(m/s),0.433是剩余标准差.借助GIS软件中的地统分析模块,通过克里格(knging)插值法精确地内插出中国老年人心率参考值的空间趋势分布图.结论 如果已知某地的海拔高度、年日照时数、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降水量、气温年较差和年平均风速,可以根据此回归方程计算,获得该地的老年人心率参考值.同时也可以根据中国老年人心率参考值的空间趋势分布图估得中国任何一地的老年人心率参考值.

    作者:向思亭;葛淼;张亚平;井静;周文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Derlin-1的研究进展

    Derlin-1也称为内质网相关降解蛋白1.编码Derlin-1蛋白及其DNA分子序列结构在各种生物种间高度保守,从传统模式生物(线虫,酵母)到哺乳动物(小鼠,大鼠,狗)及人类,都存在与Derlin-1同源的一些基因.在人类中,Derlin-1有2个同系物,Derlin-2和Derlin-3.Derlin-1分子主要分布于细胞内质网中,由4个跨膜区域组成,它的氨基端与羧基端均存在于胞液中,而且与多种蛋白分子发生相互作用[1,2].

    作者:彭艳;胡瑞成;戴爱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颈动脉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颈动脉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干预组,每组10只,造糖尿病大鼠模型.于造模成功后4、8、12 w时各组分别取8只大鼠称重、麻醉、固定,逐层分离右侧颈动脉结扎两端,迅速打开胸腔心内采血,分别置于含有枸橼酸钠抗凝剂的试管和普通试管中各3ml,分离血清并测定空腹胰岛素、血脂、P-选择素、MMP-2的含量.结果 糖尿病组、糖尿病干预组大鼠空腹血糖显著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与糖尿病干预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糖尿病干预组空腹胰岛素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与糖尿病干预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糖尿病干预组血清TC、TG、LDL-C水平升高(P<0.05),且糖尿病干预组高于糖尿病组(P<0.05).HDL-C逐渐降低,3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糖尿病组、糖尿病干预组IMT增厚,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糖尿病组增加较糖尿病干预组显著(P<0.05).糖尿病组、糖尿病干预组P-选择素、MMP-2升高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糖尿病组增加较糖尿病干预组显著(P<0.05).结论 辛伐他汀具有保护糖尿病大鼠颈动脉的作用.

    作者:禹晓宁;焦建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疗效对比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心血管疾病,其发生机制是机体脂质代谢出现异常,导致血浆内脂质过高的一种病症,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1].积极有效的降脂、调脂是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的重要手段,辛伐他汀(Simvastation,商品名舒降之,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一线降脂、调脂药物,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目前临床上用药剂量尚无统一标准,不同剂量所带来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尚需系统评价.本文通过观察两种剂量(10 mg/d或20 mg/d)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对比分析,为临床治疗老年高脂血症提供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2].

    作者:冯美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不同的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大脑氧饱和度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三种常用的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中大脑氧饱和度(rSO2)的影响.方法 接受选择性经尿道前列腺切!手术的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全身吸入麻醉(GA组,n=30),椎管内麻醉(SA组,n=28)或SA与咪达唑仑镇静同时使用(SA +S组,n=29).结果 92.9% SA组和所有SA+S组(100%)的患者rSO2低于基础水平,而GA组为33.3%.SA+S组中(31.0%)rSO2比基础水平低50%以上的患者高于GA组(0%)或SA组(3.6%).在手术过程中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比椎管内麻醉患者rSO2更高.除麻醉后5和10 min以外,三试验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相似.GA组患者术中Sp02高于两个椎管内麻醉组.结论 椎管内麻醉比全身麻醉更易引起rSO2下降;结合使用咪达唑仑镇静会加重这种现象.在治疗高风险老年患者时应考虑麻醉剂对大脑的影响.

    作者:黎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降钙素对兔膝骨性关节炎Ⅱ型胶原和基质蛋白酶-1的影响

    目的 探讨降钙素(CT)对兔膝骨性关节炎(KOA)关节软骨、Ⅱ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的影响.方法 将36只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CT治疗组(C组),B、C两组采用改良Hulth法复制KOA模型,A组除切开皮肤和关节腔外,不做其他处理,从术后第6周开始C组每天皮下注射CT 5 U/kg,A、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连续注射20 d后处死动物.观察关节软骨病理形态、软骨基质Ⅱ型胶原及MMP-1的变化.结果 与A组相比较,B组JP和Mankin评分明显升高,关节软骨损伤明显加重,Ⅱ型胶原表达减少而MMP-1表达增高(P<0.05);与B组比较,C组JP评分和Mankin评分明显降低,软骨损伤明显减轻,Ⅱ型胶原表达明显增多,而MMP-1表达则明显减少(P<0.05).结论 CT可通过下调MMP-1表达,抑制Ⅱ型胶原降解,减少软骨基质破坏,从而减轻KOA软骨的损伤.

    作者:尤笑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中国老年痴呆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 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评价护理干预对中国老年痴呆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数据库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并按照事先定义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应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中评分方面的差异,以加权均数差(MD)为效应量进行合并分析.结果 1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MSE和ADL的合并效应量及95% CI分别为2.93(2.41,3.45),-1.50(-2.16,-0.84).结论 护理干预可增强中国老年痴呆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冰;马颖;陈任;秦侠;王晶晶;胡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免疫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效果.方法 36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给予CIK细胞免疫治疗.4个疗程后随访观察疗效、生活质量、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36例患者中,客观缓解率为44.4%.KPS评分增加≥10分为24例(66.7%),10例评分无变化,但食欲及睡眠均有改善.2例评分下降10分.治疗后全部病例细胞免疫功能均有所提高(P<0.05).治疗期间5例出现发热(体温37.5~ 38.5℃),1例出现皮疹,经对症处理后治愈.结论 CIK细胞免疫治疗是中晚期食管癌的有效手段,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及改善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汪治宇;刘荣凤;曹春晓;王丽斌;王聪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NO的合成和NO的血管效应

    一氧化氮(N0)是通过激活内皮型NO合酶(eNOS)进行调节的,是对内皮细胞中胞浆钙离子浓度增加反应的产物;钙离子与钙调节蛋白结合以后激活eNOS.实验已经证明钙离子中载体A23187可以导致内皮细胞钙离子浓度的增加,随后血管平滑肌细胞钙离子浓度减少[1].有趣的是,这些效应在高血压鼠的肾动脉比正常血压鼠肾动脉要低.在几种心血管疾病中,如高血压发现内皮功能失调可以导致NO缺失.NO已经作为血管舒张药物用于促进血管舒张治疗.这是因为通过激活可溶型鸟氨酸活化酶(sGC),NO可以保持血管张力,从而调节血流与血管压力[2].

    作者:于翔;李珍;王海亮;周及彤;张维;魏健;徐永强;刘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四步针刺法配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的疗效

    假性延髓麻痹(PBP)又称假性球麻痹,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或伴有强笑强哭等的一系列病症[1].脑卒中后部分患者可能因PBP发生吞咽困难,进而影响营养摄入,有的甚至出现吸入性肺炎、窒息等严重并发症,对愈后造成很大的影响[2].PBP是临床治疗的难点.我科采用四步针刺法配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PBP,取得了较好效果.

    作者:吴远华;朱广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弹性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在冠心病发病率预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弹性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在时间序列资料分析中的应用,建立冠心病发病率的预测模型.方法 利用青海海西州地区2003~2009年登记的冠心病发病率时间序列资料,以双曲正切S型函数为传输函数、隐层节点为4与11的三层BP神经网络,建立两种冠心病发病率的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结果 建立的ANN2预测模型简单易行,预测值平均相对误差为0.005 547,预测精度高.结论 BP人工神经网络可以用于冠心病发病率的预测.

    作者:胡先宁;马亮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ABCE1基因对小细胞肺癌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

    目的 构建ABCE1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通过将载体转染入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46,研究ABCE1基因对小细胞肺癌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根据ABCE1的DNA序列设计3对SiRNA引物,构建携带红色荧光的重组质粒ABCE1-SiRNA-1、ABCE1-SiRNA-2、ABCE1-SiRNA-N.采用lipofect2000法将载体ABCE1-SiRNA-1、ABCE1-SiRNA-2、ABCE1-SiRNA-N转染入小细胞肺癌细胞中.转染48 h后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后ABCE1蛋白表达.MTT法、Transwell小室、划痕实验检测NCI-H446细胞在转染前后的增殖能力、侵袭能力、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 经酶切和DNA测序验证,证实ABCE1-SiRNA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ABCE1-SiRNA后的小细胞肺癌细胞内可见红色荧光.在转染ABCE1-SiRNA-N的NCI-H446细胞中ABCE1基因呈高表达,而转染ABCE1-SiRNA-1、ABCE1-SiRNA-2的细胞呈低表达.MTT实验提示,转染ABCE1-SiRNA-1、ABCE1-SiRNA-2的小细胞肺癌细胞与转染ABCE1-SiRNA-N的同类细胞相比增殖能力受到明显抑制.Transwell实验发现转染ABCE1-SiRNA-1、ABCE1-SiRNA-2后的小细胞肺癌细胞穿膜细胞数较未转染和转染ABCE1-SiRNA-N组细胞明显减少.划痕实验显示转染ABCE1-SiRNA-1、ABCE1-SiRNA-2后的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速度明显慢于转染ABCE1-SiRNA-N的细胞和对照组细胞.结论 成功构建了ABCE1基因SiRNA表达载体ABCE1-SiRNA.ABCE1基因SiRNA表达载体ABCE1-SiRNA-1、ABCE1-SiRNA-2转染人小细胞肺癌细胞后不仅可抑制ABCE1基因的表达,而且还能明显的抑制细胞生长,使其增殖能力下降,降低其侵袭、迁移能力.

    作者:黄波;王晓东;郎贤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丹参酮ⅡA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差异筛选丹参酮ⅡA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相关基因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观察其在动脉粥样硬化(AS)病灶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丹参酮ⅡA抗AS的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兔VSMC增殖模型,与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共同培养48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RT-PCR筛选差异基因片段,克隆、鉴定、测序,组织原位杂交观察该基因在正常及AS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都可抑制HCY所诱导的VSMC增殖;筛选出全长648 bp的基因片段与兔GRP78基因高度同源,组织原位杂交显示该基因在AS病灶VSMC胞质中高表达.结论 GRP78基因参与AS病变形成,上调其表达可能是丹参酮ⅡA诱导VSMC凋亡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沈晓君;高爱社;关怀敏;丁淑亚;赵君玫;陈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不同起搏部位对人体心电图Tp-Te间期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目的 以植入起搏器患者及健康成人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部位起搏时心电图Tp-Te(T峰-末)间期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及无心脏病史者,测量心电图V2、V3、V4导联的Tp-Te间期,分别比较植入起搏器组与健康成人组、右室电极位于室间隔组与心尖组、单腔起搏器组与双腔起搏器组以及双心室起搏组与单腔右室起搏组心电图Tp-Te间期.结果 植入起搏器组较健康成人组Tp-Te间期明显延长(P<0.001),右室电极位于室间隔组与心尖组Tp-Te间期无显著差异(P>0.05),单腔右室起搏器组与双腔起搏器组Tp-Te间期无显著差异(P>0.05),双心室起搏组Tp-Te间期较单腔右室起搏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 植入起搏器可能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Tp-Te间期不能作为起搏器右室电极固定位置以及单、双腔起搏器选择的参考因素,双心室起搏可提高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

    作者:刘金莎;刘振华;赵丽晶;于波;孙欢;张军智;闫明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解痉拈痛针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

    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以肘关节外侧疼痛为主,当用力握拳及前臂作旋前伸肘动作(如绞毛巾、炒菜、扫地等)时加重,在肘外侧存在明显压痛点,但外观却无异常改变.肱骨外上髁炎属中医筋痹、伤筋范畴,中医认为该病由肘部外伤或长期劳损、或外感风寒湿邪致使局部气血凝滞、络脉瘀阻而发病.笔者运用针灸治疗该病多年,创立了解痉拈痛针法,针对网球肘、膝关节炎、肩周炎等疼痛性疾病有着立竿见影、针到病除的良好效果.

    作者:陈新华;刘飞;李茂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