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斌斌;戴莉莉;陈晓红;卢明;冯洁;金烨;沈斌
目的 提高对艾滋病(AIDS)合并肺部感染临床表现的认识.方法 分析2006~2012年我院以肺部感染为首发表现的艾滋病病例.结果 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消瘦、乏力等,并发肺结核3例(33.3%),细菌性肺炎2例( 22.2%),真菌性肺炎2例( 22.2%),卡氏肺孢子虫肺炎2例(22.2 %).结论 肺部感染是艾滋病患者的主要机会性感染,病原菌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细菌、真菌等,对一般治疗效果差的中青年患者,特别是有外出打工史或冶游史,需提高警惕.
作者:黄爱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硝酸甘油和甲基强的松龙预处理供体减轻肺移植后因热缺血加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利用兔肺离体再灌注模型.实验共分4组,合并热缺血15 min后都用改良的4 ℃ MEC液灌洗,保存7 h后进行再灌注.WI为单纯有热缺血的对照组,MP、NC和M+N组为用药组,分别用甲基强的松龙、硝酸甘油及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硝酸甘油预处理供体1 h,再灌注持续30 min,用这时的血氧差、平均肺动脉压、气道峰压和湿干重比来评价供肺功能.结果 MP和M+N组的肺功能较WI组和NC组有明显改善.结论 在本实验模型中甲基强的松龙能改善热缺血加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硝酸甘油未见相同作用.
作者:余捍东;李善平;赵晶;张道鑫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内科胸腔镜结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病人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胸腔镜+尿激酶组)及对照组(尿激酶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胸腔镜介入下治疗后再注入尿激酶治疗.对照组只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及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治疗两个月后再粘连情况、胸膜厚度以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胸水纤维分隔粘连多房形成发生率5.6%,低于对照组为25.0%(P<0.05);治疗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平均为(1100±250)ml,显著多于对照组的(700±180)ml(P<0.01);治疗组的FEV1/FVC 及FVC(%)改善率、胸膜厚度改善值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内科胸腔镜结合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可以显著减少胸腔分隔,粘连,多房形成,减轻胸膜肥厚,以及改善肺功能.
作者:厉银平;刘桂霞;彭清臻;钟敏华;谢志斌;黄文军;彭春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救治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分析43例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据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气分析和临床症状、体征.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水平正压通气救治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能减少气管插管,在抢救治疗中疗效肯定.
作者:屈东明;粱宪梅;周斌;莫凤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清IL-10和TNF-α水平与哮喘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小儿哮喘60例采用哮喘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血清IL-10和TNF-α水平检测.结果 经过治疗后,所有小儿都痊愈出院,同时TNF-α比治疗前明显降低,而IL-10明显升高(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IL-10与TNF-α之间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对有哮喘发病高危因素的患儿应该接受IL-10与TNF-α的联合检测,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改善患儿的预后.
作者:郭玉曼;迟俊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病历摘要男,70岁.此次因咳嗽、咯痰1月余入院.患者2011年3月底无诱因出现咳嗽、咯痰,痰为白粘痰,偶有痰中带血丝.伴胸闷及胸痛,无发热,盗汗.近1年来体重减轻15 kg.就诊外院查胸片发现左肺团块影,转我院门诊,收入院.查体:T 36.2℃,P 84次/min,R 20次/min,BP 130/80 mmHg,双肺呼吸音低,左侧为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腹查体均未见异常.入院后查:血、尿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血脂、术前四项、电解质均未见异常.血沉50 mm/h.胸部CT示:左肺门处见肿块样软组织密度影,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左下肺另见分叶状结节及肿块,左上肺支气管近端闭塞,考虑为左肺多发占位,左上肺原发并肺内转移可能,左上肺阻塞性肺不张,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左侧胸腔积液.腹部B超示:肝、胆、胰、脾及双肾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李月越;吴继华;王瑞娟;许杨;霍秀青;胡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学生结核菌素试验局部强反应与全身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驻地4所中学2006及2007年7299名新入学的初、高中一年级学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观察试验局部强反应、全身反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结果 7299名学生中发生局部强反应141名,占1.9%,全身反应13名,占0.18%,处理及时未发生严重后果.结论 经过病因分析和及时护理的干预,可使结核菌素试验局部强反应和全身反应者的症状得以及时缓解,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永香;杨英姿;王星;靳慧;郭旭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BiPAP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到2010年1月收治的7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规律性BiPAP无创通气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段的呼吸、心率、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较前改善,而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秦斌斌;戴莉莉;陈晓红;卢明;冯洁;金烨;沈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麻杏石甘汤配合千金苇茎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蕴肺证)的疗效.方法 选取72例住院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化痰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麻杏石甘汤配合千金苇茎汤加减治疗14天.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蕴肺证)的疗效确切,较单纯西药治疗有明显优势.
作者:孙航成;朱启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结核性与非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血清及胸腔积液中脯氨肽酶(PLD)活性的差异,分析PLD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测定26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观察组)和28例非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对照组)血清及胸腔积液中PLD水平,应用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 观察组血清及胸腔积液PLD活性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PLD活性检测对鉴别结核性胸膜炎和其他疾病所致胸腔积液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振红;吴妍雯;傅祖红;文芸;刁波;周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检测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基因1(Tiam1)对非小细胞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1标记的血管密度(MVD)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 选择96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作为观察组,收集50例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组织中Tiam1、VEGF和CD31的表达,关注其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中Tiam1、VEGF和MVD高表达,非小细胞肺癌中Tiam1、VEGF、MVD与肿瘤有无胸膜侵犯、Ki67的表达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非小细胞肺癌中Tiam1、VEGF和MVD均呈正相关.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中Tiam1、VEGF表达明显增加,能明显促进CD31阳性的血管生成,联合检测Tiam1、VEGF和CD31的表达可能对判断肿瘤的预后有参考价值.
作者:刘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肺部炎性假瘤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分析我院呼吸内科收治48例肺部炎性假瘤临床资料.结果 48例肺部炎性假瘤病人中,终外科手术治疗23例(47.9%),放弃治疗8例,内科治疗17例(35.4%),其中病灶吸收明显者8例,病灶略有吸收者5例,病灶增大者4例.结论 外科手术应为肺部炎性假瘤首选治疗方案;内科治疗可能有效,对于拒绝手术或无手术指征的患者可能为一种有效的选择.
作者:唐以军;卢进昌;罗强;熊畅;王梅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喉罩辅助通气全身麻醉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的应用.方法 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试验组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于喉罩及气管镜表面,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擦拭.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镜插入后1 min(T2)、气管镜插入后3 min(T3)、气管镜插入后5 min(T4)、拔气管镜即刻(T5)、拔喉罩即刻(T6)各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记录术中呛咳、体动;麻醉药物用量;术后咽痛、咳嗽;评定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检查,与术前相比试验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呛咳、体动,术后咽痛、咳嗽及麻醉药物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能有效抑制喉罩辅助通气全身麻醉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的应激反应.
作者:刘政;雍文成;王蓓;徐曼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时机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ASOPP)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分析68例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伴呼吸衰竭患者资料,其中分治疗组38例,为早期气管插管组,对照组30例,为延迟气管插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 早期气管插管组与延迟气管插管组比较,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P<0.0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治愈率显著提高.结论 早期气管插管救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疗效确切,气管插管佳时机为呼吸衰竭早期.
作者:宋昆;李长罗;何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肺腺鳞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 of the lung,ASC)发病率较低,是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一个亚型.我科在2007年至2008年间遇见的2例,结合文献,作如下报告.
作者:马平;魏谨;马秀玲;朱有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 ,化学名称3,4′,5-三羟基二苯乙烯,属于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是植物遇到真菌感染、紫外线照射等不利条件时产生的植物抗毒素.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具有广泛的生理、药理活性,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心血管保护及延长寿命等.近年来白藜芦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的防治作用成为研究的热点.氧化/抗氧化失衡,是COPD 的重要发病机制.氧化应激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及活性氮(reactivenitrogenspecies,RNS)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损伤肺组织,加重炎症反应,在COPD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白藜芦醇通过多种机制减少ROS 的生成,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在COPD抗氧化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白藜芦醇抗氧化作用的分子机制国内报导较少,本文对此做一综述.
作者:张明灯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中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氨茶碱、β受体激动剂、祛痰剂、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同时使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为76%,总有效率92%,对照组临床控制率为48%,总有效率64%.临床控制率、总有效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治疗后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FEV1%、PEF%较治疗前有显著的变化(P<0.05).结论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中重症支气管哮喘疗效可靠.
作者:张昌红;刘雪梅;刘晓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儿童结核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综合分析68例儿童结核病的临床资料,总结儿童结核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 患儿家属对结核病的认知力有限不能及时就诊,而基层医师对儿童结核起病特点不了解易漏诊、误诊.结论 儿童结核病的防治不仅要加大各地区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山区结核病常识的宣教,各基层医院的内科医师也应加强对结核病的学习,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阮树松;熊敏;申沪;段永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BNP、CA125和气急鉴别指数在呼吸困难病因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65例入选患者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组,分别测定BNP、CA125、动脉PaO2和呼气峰值流速(PEF),并根据公式(PEF X PaO2)/1000,计算气急鉴别指数(DDI).结果 心源性呼吸困难组BNP、CA125和DDI明显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P<0.01),且随心功能级别的增加,BNP、CA125水平显著升高(P<0.01);对BNP 100~500Pg/ml区间患者,应用DDI诊断肺源性呼吸困难的敏感性为83.33%,特异性为72.73%.结论 测定呼吸困难患者血清BNP、CA125水平,同时应用DDI能更准确地鉴别呼吸困难的病因.
作者:李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提高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认识.方法 西安市结核病胸部肿瘤医院住院的72例糖尿病肺结核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72例糖尿病肺结核患者中,45岁以下者40例(40/72),影像学以干酪样病变为主者40例(40/72),空洞形成者48例(48/72),菌阳者60例(60/72),空腹血糖控制在8.0 mmol/L以下者60例(60/72),治疗1月病灶吸收好转者52例,痰菌1月阴转者34例,2月阴转者5例,3月阴转者2例,12例空腹血糖>8 mmol/L,其中5例血糖>11.1 mmol/L,随诊痰菌3月阴转者2例,3~6月痰菌阴转者3例.结论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人群趋于年轻化,影像学表现常累及多个肺段,空洞形成多见,传染性强.有效地控制血糖,将空腹血糖控制在8 mmol/L 以下时,有利于肺结核的治疗.
作者:毛晓辉;曹思哲;任斐;马庭喜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