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西美辛分散片在兔体内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刘振华;赵长祺;金英;李忠思

关键词:阿西美辛分散片, 药动学, 相对生物利用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摘要:目的 研究阿西美辛分散片和阿西美辛胶囊在兔体内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6只家兔随机分组,自身交叉对照,单剂量口服阿西美辛分散片或阿西美辛胶囊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血浆中阿西美辛和吲哚美辛的浓度,用3p97软件处理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阿西美辛分散片和阿西美辛胶囊给药后,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1.86、2.13h,Cmax分别为0.305、0.163 mg/L,AUC分别为1.97、1.06 mg·h-1·L-1.阿西美辛分散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86%.结论 与阿西美辛胶囊相比,阿西美辛分散片增加了血浆中药物浓度,显著提高了阿西美辛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山东省老年人血压值及身体脂肪分布的相关及回归分析

    65岁以上老年人中约2/3患有高血压[1].老年人高血压不仅发病率高,且为老年人心血管事件重要的危险因素,常伴更高的病死率与病残率[2].身体成分是决定和影响人体健康的早期重要因素[3],身体成分反映了人体体内脂肪、蛋白质、无机盐与水分等主要化学组成成分的比率[4].本文拟探讨老年人血压和身体成分组成尤其是脂肪组织之间的关系.

    作者:董杰;张保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甘精胰岛素与格列美脲联合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疗效

    糖尿病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伴有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病因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1].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或相对不足,目前,2型糖尿病多通过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等治疗[2,3].本研究主要探讨甘精胰岛素与格列美脲联合应用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作者:董敬坚;甘利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球形脂联素对糖基化终产物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的影响

    目的 观察球形脂联素(gAdAPN)对糖基化终产物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α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以人血清白蛋白作为阴性对照,用含不同浓度梯度(100、200、400 mg/L)糖基化终产物的培养液对内皮细胞体外培养60 min及gAdAPN 100 nmol/L作用30 min后再加入400 mg/L糖基化终产物作用内皮细胞60 min,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内皮细胞MIP-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糖基化终产物组内皮细胞MIP-1α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呈剂量依赖方式;经灰度值分析,各组内皮细胞内MIP-1α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12倍、1.47倍及1.98倍(P<0.05).gAdAPN干预组内皮细胞MIP-1α蛋白的表达降低为对照组的1.64倍(P<0.05).结论 gAdAPN能抑制糖基化终产物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MIP-1α,可能有助于延缓糖尿病大血管病的发生.

    作者:孟馨;吕景武;刘婷婷;王涤非;张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血清维生素A、C、E水平与尿酸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A、C、E水平与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法检测10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维生素A、C、E水平,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尿酸与血清维生素A、C、E水平的关系.结果 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维生素A水平高于对照组,但维生素C、E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尿酸血症患者维生素C、E缺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清维生素C、E水平降低,可能参与了高尿酸血症的的发生.

    作者:马玲;王莉;周勇;姚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急诊监护室老年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水平及意义

    脓毒症(Sepsis)是指有感染因素所致的全身反应综合征,根据严重程度不同可分为脓毒症、重度脓毒症、脓毒症休克[1].由于老年患者基础状况较差,脓毒症往往可以引起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死亡率可达35% ~ 70%[2].降钙素原(PCT)为近年来新发现的炎症指标,本研究观察了PCT在急诊监护室老年脓毒症患者诊断、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宇明;刘泽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1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等骨科大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案分为全身麻醉组(n=57)和硬膜外麻醉组(n=59),记录术前、术中和术后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同时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估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认知功能.结果 全身麻醉组患者麻醉结束12、24 h的MMSE分值分别为25.1 ±0.4和26.3±0.4,与麻醉诱导前(29.5±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患者麻醉结束12、24 h的MMSE分值分别为25.6±0.5和27.2 ±0.4,与麻醉诱导前(29.3±0.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患者麻醉后24 h的MMSE评分较硬膜外麻醉组下降(P<0.05).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患者麻醉苏醒后24 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8.1%和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骨科手术采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术后1d内均可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且全身麻醉的影响更明显.

    作者:蔡伟华;张良清;李志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分化抑制因子1对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检测分化抑制因子1(Id1)对结肠癌HT-29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结肠癌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HT-29转染Id1表达质粒,RT-PCR方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合成Id-1干扰序列转染HT-29细胞后,RT-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HT-29细胞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Id1表达质粒空白组、对照组(空载体组)、过表达组VEGF/GAPDH mRNA分别为:0.002 99±0.000 687、0.003 49±0.001 34、0.0313±0.00605(P<0.01);VEGF/GAPDH蛋白分别为:0.132±0.035 1、0.131±0.053 0、0.245 ±0.032 6(P <0.01),MTT实验显示相对对照组,过表达组增殖明显快(P<0.01).Id-1干扰空白组、对照组(空载体组)、抑表达组VEGF/GAPDH mRNA分别为:0.006 16±0.000 829、0.006 26±0.000 447、0.002 3±0.000 308(P <0.01);VEGF/GAPDH蛋白分别为:0.450 ±0.039 3、0.464±0.023 1、0.231±0.027 3(P <0.01).MTT实验显示相对对照组,抑表达组增殖明显减慢(P<0.01).Id1过表达能显著上调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提高细胞的生长,Id1抑制后能显著下调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减缓细胞的生长.结论 在结肠癌HT-29细胞中Id1为VEGF的上游基因,Id1通过Id1 ↑ →VEGF ↑途径来影响结肠癌细胞增殖,在肿瘤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Id1有望成为结肠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作者:于游;张才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门诊与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生命质量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门诊与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生命质量,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筛选100例门诊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100例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检测家属焦虑抑郁症状,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定患者家属生命质量.结果 门诊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生命质量低于住院治疗的患者家属,其中精力、社会功能以及心理健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门诊治疗的患者家属的生命质量与其HAMA、HAMD、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与患者家庭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或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家属HAMD、HAMA、患者临床严重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对患者家属有影响(P<0.05或P<0.01).结论 门诊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生命质量较低,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患者家属的生命质量.

    作者:陈雄;姚乾坤;黄胜;杨庆雄;李海泉;龙少红;唐泽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HSP70蛋白在神经元样PC12细胞氧糖剥夺后的表达变化

    目的 探讨神经细胞氧糖剥夺(OGD)造模后PC12细胞凋亡和热休克蛋白(HSP)70水平,评价OGD模型.方法 利用PC12细胞,经NGF刺激诱导向神经细胞分化,利用OGD建立神经细胞OGD模型;利用MTT法、共聚焦显微镜鉴定PC12细胞转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及OGD模型的建立,Western印迹检测OGD后HSP70蛋白的表达.结果 应用终浓度50 ng/ml NGF的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PC12细胞,随培养时间的增加细胞呈典型的神经元形态.微管相关蛋白(MAP)2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呈强阳性;建立OGD后神经元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坏死及凋亡,随OGD时间延长存活率逐渐降低、凋亡率升高、HSP70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NGF有效地诱导PC12细胞转化为神经细胞,OGD可以有效诱导HSP70表达.

    作者:何金婷;莽靖;胥桂华;杨乐;王姣琦;包晓群;徐忠信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手术患者的硬膜外阻滞加浅全身麻醉处理60例

    由于老年患者的代谢以及代偿功能发生一定程度的减退,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使手术麻醉的并发症发生率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甚至麻醉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意外[1,2].本文观察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加浅全身麻醉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入住我院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62 ~ 80[平均(72.2±6.6)]岁;高血压33例,冠心病30例,心房颤动21例,室性早搏19例,脑血管疾病后遗症17例;术前病情分组以及麻醉耐受力评估结果:优31例,良64例,差25例,心功能分级:Ⅰ级33例,Ⅱ级49例,Ⅲ级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心脑血管疾病类型、病情以及心功能分级等方面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胡劲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血清中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早期诊疗价值

    急性脑梗死(ACI)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表现轻微时容易导致患者忽略病情[1].ACI早期治疗,与出现脑水肿、脑出血时治疗,预后差异显著[2].因而ACI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3,4].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有较强的组织特异性,当细胞发生损伤、缺血、缺氧时,FABP从受损脑细胞中释放出,可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其血清浓度,以反映脑细胞受损的情况[5].本研究评估FABP用于老年ACI早期诊断的可行性.

    作者:李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不同诱导剂量地佐辛对老年腹腔镜快通道手术超前镇痛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传统开腹手术对于生理功能弱的老年人来说,创伤大、术后恢复慢且并发症多.腹腔镜快通道手术具有应激反应小、低损伤、患者经济负担小、病床周转率高、术后康复快等优点,目前已在临床老年患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超前镇痛能中断有害刺激的传导,减免外周伤害性感受,降低术后痛感.地佐辛是一种阿片类强效镇痛药,能显著改善术后疼痛[2],本研究观察应用不同诱导剂量的地佐辛对老年腹腔镜快通道手术进行超前镇痛的效果及可行性.

    作者:赵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肺鳞癌中MRP1和BCRP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肺鳞癌多见于男性,其病变进展快,预后不良.手术治疗是重要方法,术后化疗有重要价值.肿瘤进展过程中,多种蛋白发生明显的改变,对肿瘤起重要促进作用[1].体内外研究表明由药物转运蛋白介导的药物外排增加是肺鳞癌耐药的主要机制,目前发现的药物转运蛋白主要是ABC转运蛋白家族的MRP1和BCRP,二者表达与肿瘤进展有明显的作用[2,3].本实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肺鳞癌中MRP1和BCRP的表达,探讨MRP1和BCRP表达及预后价值.

    作者:郭艳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早期诊断困难,一般患者在出现进食梗阻等症状时才来医院就诊,然而此时多数已达中晚期,延误佳治疗时机[1].在食管癌常用的化疗方案中,顺铂(DPP)与5-氟尿嘧啶(5-Fu)组成的PF方案是对食管癌有效的一线方案[2],对食管癌治疗的有效率约为50% ~60%.但对于应用PF方案后的失败病例和复发病例,目前补救方案较少,有效率也不高,因此深入探索更为有效的化疗方案,对于提高晚期食管癌的治疗疗效尤为关键.本文采用紫杉醇(PTX)脂质体(PTX-LP)联合奥沙利铂(L-OHP)和5-Fu组成的POF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观察其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

    作者:孙兆勇;王传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VEGF、P16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分析P16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SCLC组织65例,距肿瘤边缘5 cm以上癌旁正常组织20例中VEGF、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VEGF在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72.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35.0%(P<0.05);P16蛋白在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47.7%,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85.0%(P<0.05).②P16蛋白的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关,而与病理类型无关;VEGF的表达与临床分析、淋巴结转移有关.NSCLC组织中P16蛋白与VEGF之间呈负相关(rs=-0.537,P<0.01).结论 NSCLC组织中存在VEGF与P16蛋白表达的异常,且两者表达呈负相关,推测NSCLC的发病与血管生成及P16表达异常有关.

    作者:程宏忠;王平;彭浩;吴建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TH)变化对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CHF)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测定老年CHF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入院时、治疗2w时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结果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随心功能减退而降低,不同心功能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T4)及总甲状腺素(TT4)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入院及治疗2 w时FT3、TT3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Dd)呈正相关,并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FT3和TT3水平与心功能状况密切相关,动态监测血清TH变化可以作为判断老年人CHF严重程度及估计预后的指标.

    作者:杨春江;涂群飞;余磊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肿瘤放疗患者身体营养状况及生化指标的分析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在放疗期间身体的营养状况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住院放疗患者,采用24 h回顾法连续进行3d的膳食调查;血象生化指标采用患者住院病历数据,按男、女性别组和年龄组(以50岁划分)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营养不良率(23.63%)略高于女性(20.00%),<50岁组营养不良率(19.60%)明显低于≥50岁组(23.43%);患者每日能量能够达到参考摄入量,膳食中蔬菜、水果类食物不充足,豆类、奶类食物达到参考量的一半;血象生化值符合正常值范围.结论 患者能量能够满足需要,三大供能营养素的供能比例基本适宜;患者的饮食结构欠平衡,应该提高蔬菜、水果的摄入量,补充水溶性维生素的不足;尤其要增加豆类及奶类食品,提高钙的摄入量;血象生化指标满足放疗的要求,可以进行治疗.

    作者:王艳梅;甘振威;张娅婕;陈健;甘丽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知晓癌症病情对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知晓癌症病情对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2007~2010年在该院住院的200例肺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采用SDS抑郁调查表、SAS焦虑调查表和QLQ-C30生活质量量表,分析知晓病情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知情组SDS得分39.2±8.6,SAS得分38.8±8.2;非知情组SDS得分36.6±7.7,SAS得分31.4±7.5;两组SDS得分和SAS得分无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抑郁、焦虑程度方面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知情组整体QL得分59.6±11.4,非知情组得分59.8±12.7,均属于较差范畴,两组整体生活质量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知情组经济影响得分52.8±18.6,非知情组得分12.7±18.4,两组经济影响相比差异显著(P<0.05).抑郁(β=-1.96,OR =0.14)和焦虑(β=-1.53,OR=0.22)对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P<0.05).知情(β=0.35,OR=1.42)与生活质量无显著的影响(P>0.05).结论 肺癌术后患者是否知晓病情对其生活质量影响不显著.

    作者:付立萍;张玉芬;张荣泽;李瑞星;陈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厄贝沙坦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产生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观察厄贝沙坦对实验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梗死面积(MIS)及血清心肌酶学的影响,并从自由基及体内血管活性因子等变化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 厄贝沙坦可使实验性心肌梗死大鼠的MIS明显缩小,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降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明显增加,亦可使血浆血栓素A2(TXA2)水平明显下降,前列环素(PGI2)水平及PGI2/TXA2比值明显增高.结论 厄贝沙坦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对心肌的氧化损伤、纠正心肌缺血时PGI2/TXA2失衡等机制有关.

    作者:杨春梅;王胜文;刘兵;陈杰;赵学忠;徐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改良袢式胆肠内引流术治疗老年梗阻性黄疸24例

    梗阻性黄疸是临床工作中常遇到的疾病症状群之一[1,2],老年人梗阻性黄疸多是肝外胆管梗阻[3],由于患者年高、体弱、多病,处理时尤其是外科手术要慎重[4,5],视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其他并存疾病的具体情况全面衡量,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本文以老年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改良袢式胆肠内引流术传统胆肠吻合术式的效果.

    作者:焦凯;孙继友;姜巍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