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93名离退休干部口腔健康状况

胡萍;刘苹;邢凤霞;姚瑶;卢国辉;邓建华;刘秀敏

关键词:口腔健康调查, 龋病, 楔状缺损, 牙周病
摘要:老年期是龋病好发的第3个高峰期[1],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结果表明,我国65 ~ 74岁患龋率为98.4%.本文拟为了解兵器老干部人群口腔健康状况及口腔疾病的发病趋势.1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2012年对北京地区本系统离退休老干部493人,其中男290人,女203人;年龄55~94岁,平均(71.98±8.35)岁,分3个年龄组,55~ 64岁组128人,65 ~ 74岁组147人,75 ~94岁组218人.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64层螺旋CT薄层重建在老年肺局限磨玻璃密度影中的诊断价值

    肺磨玻璃密度阴影(GGO)[1]是一种非特异性CT征象.临床上多见于各种炎症、水肿、出血、纤维化及肿瘤等病变.许多小肺癌表现为局灶性GGO(fGGO).准确判断fGGO的良、恶性对提高早期肺癌诊断率和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4层螺旋CT薄层重建可提高fGGO征象检出率,探讨其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1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老年肺fGGO病例110例,男78例、女32例.年龄61~ 86岁,平均73岁.均由临床穿刺、手术病检或临床证实结果.细支气管肺泡癌46例、腺癌24例、非典型腺瘤样增生5例、局灶肺炎16例、肺纤维化10例、肺出血9例.均采用本院同一CT摄片.

    作者:赵宏宇;郝利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参麻止眩汤治疗老年眩晕56例

    引起老年性眩晕的病因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脑梗死、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美尼埃病等为主.老年性眩晕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发病与全身多因素有关,诊断颇为棘手,西医治疗往往以对症为主,而中医治疗具有适应范围广、注重个体化治疗等优势.我科自2010年开始用参麻止眩汤治疗老年性眩晕,取得了明显疗效.

    作者:谢蓉;林丹;李芳;陈华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社区健康体检人群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分析在遵医附院行健康体检的成人慢性肾脏病(CKD)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该院健康体检人群2 200例,进行问卷、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者3个月后复查,分析CKD、蛋白尿、血尿和eGFR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在2 096例资料完整的体检人群中,蛋白尿检出率2.8%,血尿检出率7.7%,女性高于男性(P<0.05),与年龄正相关;血肌酐升高检出率4.7%,eGFR <60 ml·min-1·1.73 m-2检出率为2.3%,随年龄增长肾功能呈下降趋势;肾脏B超影像学异常检出率16.2%.总体检人群中CKD患病率为27.4%,性别间无差异(P>0.05),但随年龄增长CKD患病率升高,若剔除肾脏B超影像学异常,总CKD患病率14.9%.系统性疾病人群并发CKD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年龄、性别、高脂血症、高空腹血糖、高尿酸血症及肾结石、肾囊肿是CKD的危险因素.结论 健康体检有助于发现早期CKD,CKD诊断指标有待统一.

    作者:唐欢;杨垒;郑文丹;杨亦彬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预防心房颤动脑卒中安全性的对比

    心房颤动使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1],维生素K拮抗剂的应用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预防脑卒中具有良好效果[2],但是,食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经常对血液凝固情况进行监测,并对药物进行必要的调整,临床实际中某些患者应用这些药物存在诸多困难[3].利伐沙班(Rivaroxaban)直接抑制因子Xa,与华法林相比能提供更持久及理想的抗凝效果[4].利伐沙班预防静脉血栓比依诺肝素(enoxaparin)更有效[5].本研究目的在于比较心房颤动病人每日一次口服利伐沙班及华法林预防脑卒中和血栓形成的效果.

    作者:杨劲松;赵正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军队老年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患病率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前列腺增生(BPH)发病受遗传、营养、内分泌等多因素影响.近来流行病学研究发现BPH与代谢综合征(MS)有密切关系[-3].本文拟观察部队休干所所有离退休干部BPH患病率及其与MS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凡2009年6月我院所辖的驻石家庄市26个部队休干所均列入调查范围.凡正式办理人所手续的、年龄在70岁以上的男性离退休干部1 368人,实查1 304人,实查率为95.3%.年龄73 ~91[平均(82.2±3.3)]岁.

    作者:徐若华;于宝成;仲伟红;何建政;齐丽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帕金森病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老年患者多见,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1817年由英国医生JamesParkinson首先系统描述.其主要的病理特征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伴Lewy小体形成,由此而引起黑质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PD起病隐袭,进展缓慢,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和姿势反射受损,与此同时,患者也可能会伴有抑郁、便秘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PD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目前采用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左旋多巴制剂仍是有效的药物;而手术治疗仅仅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康复、心理治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然而上述手段均无法阻止病情的发展,也无法完全治愈疾病,但有效地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毕铁琳;付秀娟;周翔宇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老年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老年心脏手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老年患者218例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因素.结果 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34例(急性肾损伤组),未发生急性肾损伤184例(非急性肾损伤组).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肌酐水平升高、术前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高血尿酸、体外循环时间延长、主动脉阻断时间延长、术后pH值异常、术后低血压可能导致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肌酐水平、左室射血分数、术前高血尿酸、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低血压是老年心脏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前后应准确评估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潜在危险性,对术前血肌酐≥140 μmol/L、左室射血分数<35%、血尿酸>430 μmol/L、手术中心肺转流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长及术后监测发现低血压者应加强术后监测.

    作者:王璐;冯光强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腹腔镜微创术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的疗效

    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直肠癌发病率仅次于胃癌、食道癌,是大肠部位常见的肿瘤.目前,对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干预,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在直肠癌手术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1].本文探讨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微创治疗的临床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纳入我院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54例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微创组94例及传统组60例,纳入研究对象在入院时积极行疾病相关辅助检查,争取早期明确诊断,制定患者个性化治疗计划.两组患者间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程、Dukes分级手术方式)比较见表1.

    作者:宋娟;曾冬竹;牟文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中药内外兼治老年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5例

    我国糖尿病(DM)并发神经病变(DPN)患病率高达60.3%[1],其中绝大多数为DPN,且与病程相关不明显,有部分患者在DM早期即可发现.本文观察中药内外兼治老年气虚血瘀型DPN患者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年2月至2010年6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老年DM患者103例,符合DPN诊断标准[2]及中医气虚血瘀证[3],随机分为:中药内外兼治组(治疗组)35例、中药内服组(对照1组)35例、单纯西药组(对照2组)33例.治疗组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72±10.1)岁,DM病程(13.32±6.53)年;对照1组男22例、女13例,平均年龄(70±9.7)岁,DM病程(14.75±5.78)年;对照2组男19例,女14例,平均年龄(73±9.2)岁,DM病程(13.3±7.02)年.

    作者:郝拥玲;朱建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PPARγ表达变化及意义

    目前认为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脂代谢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等是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是一种与代谢调节相关的配体激活核受体转录因子,具有多种生物效应,在血压调节、糖脂代谢、能量代谢、炎症、细胞生长和分化等过程中具有关键调节作用.本研究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PPARγ与血糖、血脂、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的关系.

    作者:王慧;王捷;杜冰;王艳秋;酒泉;杨宏;邵延坤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MMP-14的表达及对血管生成的影响

    浸润性导管癌发展过程中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MPs)是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对肿瘤的浸润性生长和转移起重要的促进作用[1,2].MMP-14是一种跨膜蛋白水解酶,可以降解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的有效成分,其对血管生成有一定作用[3].本文旨在关注MMP-14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血管新生的作用,探讨MMP-1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1表达的关系.

    作者:黄景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其危险因素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形成因素涉及多方面,使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停滞凝结,导致静脉回流困难,引起下肢水肿、疼痛、色素沉着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此病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明显增加.临床研究证明,老年脑卒中患者非常容易并发DVT,增加了患者的致残率及致死率[2].本文就我院近年来老年脑卒中患者合并DVT形成原因及危险因素进行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万钧;朱敏;杨晓炜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血必净对老年肺炎患者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社会人口的老龄化、严重的基础性疾病、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老年肺炎患者的病死率显著增加.因此,寻找一种中药能减少抗生素的应用,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仅是老年肺炎患者的福音,而且是临床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老年肺炎患者治疗前后免疫指标、血中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评估血必净对老年肺炎患者的疗效.

    作者:秦福芳;孙倩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493名离退休干部口腔健康状况

    老年期是龋病好发的第3个高峰期[1],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结果表明,我国65 ~ 74岁患龋率为98.4%.本文拟为了解兵器老干部人群口腔健康状况及口腔疾病的发病趋势.1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2012年对北京地区本系统离退休老干部493人,其中男290人,女203人;年龄55~94岁,平均(71.98±8.35)岁,分3个年龄组,55~ 64岁组128人,65 ~ 74岁组147人,75 ~94岁组218人.

    作者:胡萍;刘苹;邢凤霞;姚瑶;卢国辉;邓建华;刘秀敏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老年疣状胃炎患者66例临床分析

    疣状胃炎(VG)是一种特殊的慢性胃部炎症,临床内镜检出率为0.3%~2.8%[1],其发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免疫功能紊乱、IL-18分泌过多、情绪等多种因素有关[2].VG尤其是伴有肠化、不典型增生者易出现癌变[3],老年患者身体功能衰退、基础疾病较多,其内镜检查、病理检测结果等是否与非老年VG患者不同,国内外未见报道.本研究分析我院资料完整的老年VG患者的情况,并与同时段的非老年患者进行比较.

    作者:蒋星晔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温针灸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0例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发病率日益增高[1].KOA不仅为患者带来疼痛,同时可引起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疾发病原因多为年龄、肥胖、遗传、膝关节创伤等[2].KOA发病主要为膝关节软骨发生退变,出现骨质增生、滑膜炎、关节囊牵张、韧带与肌腱组织受刺激、软骨下骨折等,导致肌肉挛缩,多压迫邻近神经,晶状物沉积及软骨碎片刺激均可引起急性炎症的发生[3].临床表现为深部定位不确定的疼痛.本研究观察温针灸治疗KOA患者的效果.

    作者:秦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

    食管癌早期症状非常不典型,因此在临床上确诊的患者多处于中晚期,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晚期食管癌治疗的共识,但是部分患者无法进行手术切除时则需要采取放疗、化疗等方案进行治疗[1].食管癌传统放疗、化疗主要为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5-FU+ DDP),但是此方案治疗有效率相对较低[2,3],因此临床上一直在寻找治疗有效率更高的方案.有研究使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CPT-11+ DDP)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优于5-FU+ DDP[4~6].本文对收治的初治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采取CPT-11-DDP化疗,对治疗疗效及其毒副作用进行观察.

    作者:智玲玲;李志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福利院老人营养状况与膳食行为习惯调查

    我国社会老龄化加速,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进入养老机构养老[1],而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达不到社会的需求.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2011年7~8月居住在所调查的福利院,知情同意能够配合调查且能自理的老人88人,其中男28人,女60人.年龄65 ~94岁,学历初中以上49人,初中以下39人;职业为工人31人、农民5人、干部及文职人员29人,其他23人.排除因交流障碍、身体原因不能完成调查的老人.

    作者:许瑾;胡星月;田华;罗彩云;李蓉;秦文琼;赵卿;王南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醒脑静对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Th9细胞及IL-9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醒脑静对老年急性脑出血(ICH)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9(Th9)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9(IL-9)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例该院门诊及住院的老年IC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治疗组100例予常规治疗,醒脑静组102例予醒脑静加常规治疗,另取100例性别及年龄匹配的健康检验者作为对照.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9比例,使用免疫酶联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IL-9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ICH患者外周血中Th9比例及IL-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醒脑静组外周血Th9比例及IL-9水平下降较常规治疗组明显[Th9:(0.42±0.13)% vs(0.54 ±0.12)%;IL-9:(0.51±0.09) pg/ml vs (0.64±0.12) pg/ml,P<0.05];醒脑静组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程度较常规治疗组更明显(P<0.05).结论 Th9可能参与了ICH发生、发展,醒脑静可能通过减轻细胞因子介导的炎性反应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从而改善ICH患者的预后.

    作者:陈晓文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老年重型颅脑外伤后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等特点,若不及时救治,将可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导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社适应会能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精神创伤,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1].目前治疗老年重型颅脑外伤的目的是控制病情,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但在临床治疗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常并发肺部感染,加重原发疾病,增加术后病死率,延长治疗和康复时间,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2].国内虽然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3],但有关老年重型颅脑外伤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报道较少.本文探讨老年重型颅脑外伤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

    作者:詹传伟;郑仲贤;岑伟培 刊期: 2013年第16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