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容;赵玮;段克修;欧阳燕;黄文杰
目的 探讨老年哮喘患者的临床控制及肺通气功能的情况.方法 选择该院就诊的老年哮喘患者50例,分析患者入院时急性期和治疗后缓解期的肺通气功能情况.结果 缓解期FEV1、FEV1.0%、FVC、PEF、MMEF75/25、FEF25、FEF50、FEF75均明显升高,与急性期差异显著(P<0.05);缓解期肺功能指标中FEV1、FVC、PEF、FEF25、FEF50的异常比例与急性期差异显著(P<0.05);缓解期VT/kg、VPEF/VE、TPTEF/TE、Ti/Te、Rr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肺通气功能情况可切实反映老年哮喘患者临床控制效果,哮喘不同时期各项指标差异明显,通过监测肺通气功能可全面评估哮喘患者的病情.
作者:彭红星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不同的居家督导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99例COPD患者分为3组,在其出院后分别选择实施1次/w的电话督导(1组)、1次/w电话督导+1次/d短信提醒(2组)、1次/w电话督导+家属参与督导(3组),进行居家督导的肺康复训练,每组干预20 w,训练前后分别应用疲劳评定量表(FAI)、6 min步行距离(6-MWD)测验和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MRC)对研究对象进行测定,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训练后3组研究对象在FAI、6-MWD、MRC测定中自身前后对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中,1组与2组、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与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的肺康复训练状况不容乐观,电话督导辅以短信提醒和家属参与能取得更显著效果.
作者:胡波;苗秀欣;朱秀丽;修麓璐;赵京明;刘新荣 刊期: 2013年第17期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目前对于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主要是进行手术治疗,而骨折复位则多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的方法[1].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股骨颈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报道称,其发生率可高达20% ~ 40% [2,3].为了解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的相关因素,降低发生率,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骨科行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资料,并对其进行长期随访,对其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作者:黄文良;邓江;莫刚;阮世强;田仁元;叶鹏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恩施板党对烧伤大鼠微血管反应性及抗氧化酶的影响.方法 采用膏状固体酒精灼烧法复制大鼠烧伤模型,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烧伤组和恩施板党治疗组,在烧伤组和党参治疗组背部皮肤造成大鼠体表面积(BSA) 20%深Ⅱ度烧伤模型,恩施板党治疗组大鼠给予恩施板党治疗.观察大鼠烧伤后肠系膜微动脉血管管径、血流速度和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活性氧(ROS)含量的变化.结果 恩施板党能使烧伤后肠系膜微动脉血管管径缩小(P<0.05),血液流速增快(P<0.05),SOD、GSH-Px和CAT活性显著增强,ROS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恩施板党可明显改善烧伤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增强抗氧化能力.
作者:王振富;钟灵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比较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腔内放疗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50例中晚期(IIB-IVA)宫颈癌的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调强放疗(IMRT)组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组.IMRT组(30例):接受IMRT加腔内后装放疗,A点剂量86~ 92 Gy.3D-CRT组(20例):接受3D-CRT加腔内后装放疗,A点剂量80~87 Gy.放疗期间两组均接受TP方案同步化疗,多西他赛60 mg/m2静脉输液第一天,顺铂40 mg/m2静脉输液第二天.21 d为1个周期,共行2个周期.总疗程为7~8w.通过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急、慢性放射损伤及生存率,比较IMRT组与3D-CRT组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IMRT组总有效率(CR+PR)为96.7%,高于3D-CRT组的总有效率8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19,P>0.05).IMRT组急性消化道放射损伤的发生率为43.3%,明显低于3D-CRT组的60%(x2=7.065,P<0.05).急性泌尿系统损伤两组无明显差别.IMRT组血小板抑制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3D-CRT组的50% (x2=7.854,P<0.05),白细胞降低与血红蛋白减少两组无明显差别.IMRT组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3D-CRT组的50% (x2=6.905.P<0.05),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别.IMRT组直肠、膀胱V40均明显小于3D-CRT组(P<0.05).IMRT组1年生存率为100%,3 D-CRT组为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MRT较3D-CRT在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中能够取得更高的有效率,并降低急、慢性放射损伤,但不提高患者近期生存率.
作者:王晓婓;陈玉丙;韩志龙;王铁君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组蛋白A2(HMGA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择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组织标本49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5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标本中HMGA2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膀胱组织中HMGA2蛋白未见表达,在膀胱癌组织中HMGA2蛋白的表达随着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在Ta、T1、T2膀胱癌中HMGA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0%、47.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级别、高级别膀胱癌组织中HMGA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8 ~40个月,42例中复发18例,HMGA2蛋白在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HMGA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性别、年龄无关(P>0.05).结论 在膀胱癌组织中HMGA2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且与肿瘤的分期、分级及复发有关;HMGA2蛋白可以作为评价膀胱肿瘤进展和预后的一个潜在指标.
作者:鲁帅奇;李春萍;王艳波;吕正一;许森赫;姜凤鸣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经济欠发达地区老年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关因素分析及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流行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经济欠发达地区(以贵州省为例)老年高血压患者5 639例,行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直接询问法和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详细记录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各项信息.发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73例为观察组,未发生5 366例为对照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5 63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发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73例,发病率为4.8%.性别、年龄、病情知晓、口服用药、文化程度、职业、吸烟、饮酒均是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相关因素;70岁以上、病情知晓、口服用药、文化程度、职业均是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高危因素.血糖异常患者容易发生高血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高、体重较大、血脂异常、家族史均会增加脑出血的发病风险.相互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济欠发达地区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较高,年龄、病情知晓、口服用药、文化程度、职业、体重、家族史、血脂均是高危因素,应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
作者:杨平;张莉;何英;周婷;吴芳;周芸;王安素;任光阳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利用独立表达盒法构建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和延长酶基因的四基因表达载体进一步研究多基因表达载体中各个基因表达的相互影响.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扩增2个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和2个延长酶基因,然后连接到pcDNA3.1(-)哺乳动物表达载体上,之后转化、筛选、酶切鉴定.后脂质体法瞬时转染HK293T细胞,提取RNA检测这四个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了含脂肪去饱和酶基因和延长酶基因的四基因表达载体pcDNA3.1-EF,并在HK293T细胞中成功表达.结论 四基因表达载体pcDNA3.1-EF在HK293T细胞中成功表达,单个基因在表达载体中的次序对基因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
作者:汪坤福;朱贵明;张莉;张涛;荆鑫鑫;江旭东;王明富 刊期: 2013年第17期
小气道炎性改变及气流阻塞进行性发展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的中心环节.多种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共同参与并发挥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IL)-8、IL-6、C反应蛋白(CRP)等在COPD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瑞舒伐他汀是新的他汀类降脂药,大量多中心临床试验证明瑞舒伐他汀除具有调脂、抗动脉硬化的作用外,还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本研究观察口服瑞舒伐他汀对COPD急性期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田昌荣;聂毛晓;申潇竹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整体面貌,找出优势与不足.方法 对1981 ~2012年间公开发表在正式期刊上的224篇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主要采用频次和百分比等指标.结果 ①整体来看,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在不断增多,且有多种社会机构参与进来.其中,医院和医学院校论文发表数量多,分别占36.2%和17.4%;②多数(82.6%)论文为合著论文,且主要来源于心理健康和老年学方面的期刊(占82.2%)不过,核心研究人员并未形成;③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论文数远远高于其他地区;④研究主题范围较广,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从老年人整体心理状况进行研究(占38.8%).具体研究主题中,影响因素的分析与调查远多于其他主题.结论 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重视程度在增强,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同时在地区分布及研究主题等多个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不平衡性.
作者:王贵生;李逢战;申继亮;王大华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衰竭的重要原因[1],约为血液透析患者病因的10%以上.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SLED)可持续、低效清除小分子尿素物质和过多的水分,维持血浆渗透压稳定,使超滤与生理状态更接近[2].本研究旨在探讨SLED在老年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应用.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本院老年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86例,男46例,女40例,年龄60~76岁,中位数年龄65.8岁.均符合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内生肌酐清除率< 15 ml/min.糖尿病病程7~29[平均(14.87±2.56)]年,排除恶性肿瘤、急性肺水肿、血液系统疾病及感染、手术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4例,两组年龄、性别及肾功能指标等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高华;刘艳;王荣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Snail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8例膀胱癌组织和20例正常组织中Snail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组织中Snail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肿瘤组织(P<0.001).G1级和G2~G3级别膀胱癌中Snail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7.8%、60.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5).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Snail蛋白表达的阳性率43.7%和70.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4).Kaplan-Meier生存显示:Snail蛋白表达的与膀胱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有关(P<0.001).Snail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数目及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Snail蛋白的高表达可能在膀胱癌组织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有望成为膀胱癌预后的一个新分子指标.
作者:胡森;谭振朝;王玉玺;陈亮;彭鄂军;曾晓勇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五味子乙素对大鼠胶质瘤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Wistar大鼠胶质瘤模型,用200 mg/kg五味子乙素灌胃处理7d,实验结束后取出肿瘤,测定肿瘤的重量和体积,检测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和谷胱甘肽的含量.结果 五味子乙素可明显抑制胶质瘤的生长,用药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P<0.05);用药组肿瘤重量较对照组亦明显减少(P<0.05),药物组大鼠白清谷胱甘肽(GSH),SOD、CAT有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五味子乙素通过影响胶质瘤大鼠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可以显著地发挥抑制胶质瘤生长的作用.
作者:刘晓阳;王立波;侯晓节;刘玉清;陶玉龙;金宏;沈楠;陈加俊;齐玲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和腺苷钴胺治疗预后相关性.方法 老年脑血管病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都给予微创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腺苷钴胺治疗.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90.0% vs 76.7%)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ND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同时组间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NSE和S100蛋白值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同时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直线相关分析老年脑血管病患者中血清NSE和S100蛋白含量均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NSE和S100水平可判断老年脑血管病的认知功能障碍,腺苷钴胺在治疗中的辅助应用能提高疗效,降低血清NSE和S100蛋白含量,从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李国辉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Survivin和DcR3基因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50例胃癌组织及其对应的50例正常胃黏膜中Survivin 、DcR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中Survivin、DcR3 mRNA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均P<0.01),二者的表达水平在胃癌中呈正相关(P<0.01);Survivin、DcR3 mRNA的表达水平均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转移、TNM分期有关(均P<0.05).结论 联合检测Survivin和DcR3有助于判断胃癌预后,可能是临床评价胃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苗兰英;刘满华;李舒 刊期: 2013年第17期
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继发于腰椎小关节疾病在20世纪初就已经被认可.然而,腰椎小关节综合征临床上往往被腰椎间盘疾病掩盖,这种情况可能导致一些患者误诊及治疗不当[1].1971年,Rees等[2]报道经皮小关节神经横断术治疗所有类型的背部和腿部疼痛达到了99.8%的成功率,这使大家对腰椎小关节综合征重新产生了兴趣.因为其他研究者无法复制Rees的实验结果,所以Shealy[3]在1974年开始进行腰椎小关节神经的经皮射频凝固手术.而Mooney等[4]注射生理盐水和利多卡因到腰椎小关节,试图确定小关节综合征的疼痛辐射模式,但关节腔内封闭技术自此形成.目前国内极少有医生应用封闭技术对腰椎小关节综合征进行诊断及治疗.
作者:刘冠宇;张利恒 刊期: 2013年第17期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服务受到了更多的关注[1-4].本研究了解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情况,为构建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参考.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10~2011年,对湖南省14个市州的老年人样本进行了便利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实际回收145份,回收率72.5%,有效问卷138份,有效率95.17%.男58人,女80人;城市39人,乡村99人;低龄组(60 ~74岁)101人,中龄组(75 ~89岁)37人.
作者:蒋玉芝;丁海燕;舒华;吴志勇 刊期: 2013年第17期
脊柱滑脱的病例中,腰椎滑脱为常见.成年人腰椎滑脱的发病率约为3% ~ 4%,男女间的比例为2:1,女性严重滑脱多见.6岁以下儿童很少发生此病,20岁左右的青年人易发生腰椎滑脱.腰椎滑脱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腰背痛,退行性变时多伴有明显的腰痛或坐骨神经痛.1 定义腰椎滑脱症是比利时医师Herbinlaux于1782年先描述的L5椎体在骶骨上向前滑移的病例,1854年H.F.Kilian把两个希腊词椎体(spondylo)及滑移(listhesis)结合在一起,对脊柱滑脱进行命名,提出了脊柱滑脱概念.1957年Taillard[1]定义为由于关节突间连续断裂或延长而引起椎体与椎弓根,横突和上关节突一同向前移位.
作者:杨秋实;白皓天;董帅;白云深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与慢性牙周炎易感相关性.方法 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156例作为实验组,健康者161例作为对照组.利用PCR结合测序技术对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rs1799964多态位点(C/T)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利用统计学软件对组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CC、CT、TT三种基因型在实验组中的检出分别为37例(0.237)、46例(0.295)、73例(0.468),在对照组中的检出例(率)分别为59例(0.366)、51例(0.317)、51例(0.31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C和T在实验组中的检出率为0.353和0.647,在对照组中的检出率为0.525和0.475,经统计学分析显示组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s1799964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具有密切关联,基因型TT可能是易感基因型,而等位基因T可能是牙周炎的易感基因.
作者:顾明 刊期: 2013年第17期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致脑垂体增生,主要是由于血液中甲状腺激素(TH)的减少,使其相应靶腺器官功能减退,反馈性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久而久之,腺垂体TSH细胞增大,导致脑垂体的病理性增生[1].通过查阅文献,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致脑垂体增生大约占所有反馈的垂体瘤的33.3%[2],通过影像学去鉴别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脑垂体增生非常困难、复杂,并且时常得不到临床医生足够重视,但不同类型垂体瘤在治疗原则上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很容易导致误诊.现对我院17例确诊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致脑垂体增生的患者临床表现、内分泌学、影像学及治疗上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
作者:逄锦峰;纪祯龙;于晓光;张爱荣 刊期: 2013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