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林;顾德林;顾欣荣;施军卫;石彩芳
目的 对许昌市2002~2008年结核病控制现状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结核病控制实施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许昌市2002~2008年结核病控制工作季报表和2009年结核病控制项目终期评估调查表,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项目实施7年来,全市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简称DOTS)覆盖率达100%,全市结核病防治经费共到位1084.1万元;共登记19833例肺结核患者,其中新涂阳肺结核患者9209例,2005年以后新涂阳患者发现率达70%以上;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为89.54%.结论 结核病项目的支持使我市实现了高发现率和高治愈率,达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作者:田生盛;宁红晓;张卫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鹑鸡肠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方法 收集本院细菌室2002年1月~2007年12月间,经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分析鉴定仪,检测出的鹑鸡肠球菌感染的临床病例,对其临床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有35例检出鹑鸡肠球菌,男性20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72岁.全部病例均为院内感染,检出部位主要是泌尿道、下呼吸道.侵入性治疗及过度使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是主要的易感因素.该菌对万古霉素天然耐药,对青霉素G,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类药物高度耐药,而对利奈唑胺高度敏感.结论 鹑鸡肠球菌被感染者均为院内感染.侵入性治疗,过度使用抗生素和免疫制剂是其易感因素.对万古霉素天然耐药,利奈唑胺对其高度敏感.
作者:侯会玲;聂秀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栓塞剂对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咯血患者46例,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栓塞前进行造影,根据病灶是否有难以栓塞的非支气管体循环动脉供血进行配对分组,分别以明胶海绵颗粒或PVA 颗粒栓塞.结果 明胶海绵栓塞组的有效率为78.3%,PVA颗粒组有效率为82.6%.两组有效率无明显差别.所有疗效不佳的病例都发生在非支气管体循环供血动脉不能充分栓塞者.结论 充分栓塞支气管和非支气管体循环动脉是介入治疗咯血成功的关键;选择何种栓塞剂对短期疗效无显著影响.
作者:谭志斌;江宏志;朱纯生;郭友;唐承富;肖亦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我院1例误诊为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肺泡癌病例.方法 报告1例误诊为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肺泡癌病例的临床特点、治疗经过,并回顾文献对该病的相关报道.结果 本病例属肺炎浸润型肺泡癌,因其临床症状、影像学改变与特发性肺纤维化很相似而被误诊.结论 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以减少误诊发生.
作者:孟晓丽;刘艳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内科胸腔镜对20例临床疑诊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进行诊治,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胸腔镜检查并常规行胸膜活检、吸引胸腔积液及分离粘连带.结果 20例患者全部确诊,确诊率达100%.其中14例为结核性胸膜炎,4例为恶性胸膜间皮瘤,2例为慢性炎症.结论 胸腔镜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高.
作者:边雨田;达春和;马五一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从COPD患者血液流变指标季节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60例COPD患者血液流变指标季节变化规律,并结合其变化规律探讨COPD治疗的因时制宜原则.结果 发现COPD患者血液流变指标值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各指标值四季以夏、秋、春、冬依次递增,其中夏季与冬季比较,各指标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液流变指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临床治疗应根据其指标的变化规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这对指导COPD的防治有较大的意义.
作者:林四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人博卡病毒(HBoV)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关系.方法 PCR检测2008年11月~2009年4月5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诱导痰标本的HBoV,其AECOPD患者26例(47.3%),稳定期COPD患者29例(52.7%).结果 共发现2例HBoV阳性,AECOPD患者和稳定期COPD患者各1例,阳性率分别为3.85%和3.45%.结论 HBoV不是AECOPD呼吸道感染的的重要病原,双者之间无关联性.
作者:刘永平;刘春云;肖承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我科于2009年2月~2009年6月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功能衰竭的52例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同时用呼吸机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王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脓胸、外伤性血胸、气胸、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方法.是扩张肺的重要措施.当胸腔引流管与外界相通,由于大气压作用,胸膜腔变为正压,肺部被压迫,患者会出现胸闷、气促、紫绀,严重者因胸膜负压消失及纵隔扑动,使静脉回流受到阻碍,心排出量降低,导致循环衰竭以至死亡.所以胸腔引流必须是封闭式引流.
作者:周小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入院至首剂抗生素应用的时间(the time to the first antibiotic dose,TFAD)对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6年间住院的老年重症CAP患者共156例,分为2组:TFAD<4 h组与TFAD>4 h组.分析两组病死率与住院时间的差别.结果 TFAD<4 h组病死率低于TFAD>4 h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FAD<4 h组住院时间短于TFAD>4 h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应用抗生素治疗可降低重症CAP的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邓美玉;张令晖;刘勇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肺癌是临床上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在城市人口恶性肿瘤死亡中已居首位.总的五年生存率目前仅13%~15%.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数的80%[1].尽管过去20年肺癌的治疗手段有了很大进展,但肺癌患者的预后却无明显改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未能有效的对肺癌的早期进行诊断.
作者:康宁宁;魏大中;徐美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夹层杯离心涂片集菌法检测胸腹水抗酸杆菌临床应用.方法 对夹层杯离心涂片集菌法和直接涂片法对结核性胸腹水标本的检出阳性率进行比较;并与罗氏培养法比较,考察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结核病人胸腹水标本100份,直接涂片法阳性率25.8%,夹层杯涂片离心集菌法痰涂片阳性率40.8%,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以罗氏培养法为标准,夹层杯涂片离心集菌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及准确性分别为:90.9%、93.8%、97.6%、78.9%和91.7%.结论 夹层杯离心涂片集菌法检测胸腹水抗酸杆菌优于直接涂片法,并与罗氏培养法相比有较满意的符合率.
作者:王淑侠;梅存金;刘成永;彭素真;闫家微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普鲁卡因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30例病人应用普鲁卡因120 mg加入5%葡萄糖液500 ml中维持静脉滴注治疗,并根据咯血量、血压、调整滴速.对照组30例应用垂体后叶素15 u加入5%葡萄糖液500 ml中维持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72小时,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60%,总有效率83%;对照组显效率80%,总有效率97%.两组显效率及总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普鲁卡因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但稍逊于垂体后叶素.
作者:周春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乙肝病毒携带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38例,其中乙肝病毒携带肺结核患者36例,无乙肝病毒携带肺结核患者302例,对抗结核治疗中肝功能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BV携带结核患者有30.6%出现肝损害,而对照组只有15.9%.HBV阳性组在治疗前ALT分层统计,A组(男≤30 U/L,女19≤U/L)与B组(男31~40 U/L,女20~40 U/L),抗结核治疗后发生肝损害分别为24.1%、57.1%.A、B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乙肝病毒携带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易出现肝损害,肝功能ALT正常值上限(ULN)采用男30 U/L,女19 U/L较目前男女均为40 U/L更为安全可靠.
作者:樊正勤;赵耘;王军;郑强;吴俊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结核性和恶性胸水患者血清CRP,CA125、CA199、CA153、CEA对诊断结核性和恶性胸水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48例结核性胸水和42例恶性胸水患者的血清,采用浑浊法测定CRP含量,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CA125、CA199、CA153、CEA 的含量.结果 结核性胸水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及阳性率较恶性胸水患者明显升高,血清中CA199、CA153、CEA 的水平及阳性率恶性胸水较结核性胸水患者明显升高,而两组的CA125水平差异性无显著性.结论 检测血清CRP对鉴别结核性和恶性胸水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两者血清CA125均升高,对鉴别两者特异性差;CA199、CA153、CEA仍是鉴别良性、恶性胸水的重要指标.
作者:刘永莉;黄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科诊治的妊娠期、产褥期合并肺结核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妊娠早、中期及产后(产褥期、流产后)1个月内发病者居多,分别占30.9%及64.7%,且全身中毒症状者明显,痰菌阳性率高,合并肺外结核者多(尤其是结核性脑膜炎占23.5%),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占41.2%.结论 妊娠及分娩是已婚妇女易患结核病的重要诱因,应予重视.
作者:郭帅;吕艳;吴雪琼;王仲元;王巍;刘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为促进痰涂片荧光染色法的发展.方法 根据结核病细菌学检验规程制作痰片,荧光染色后采用10倍目镜和40倍物镜确认,20倍物镜进行镜检和报告结果,将报告后的阳性痰片31张贴上标签,记录日期和报告结果,放入玻片盒内室温保存,满1年后由笔者复核报告结果,复核时的报告方式按表2、40倍物镜的标准报告.结果 复核结果与保存前的报告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荧光染色法的痰片符合痰检质控保存三个月的要求,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罗道泉;熊顺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方法 回顾2004~2008年五年间我院收治的肺结核病例肝功异常,同时合并白色念珠菌病的112例用中药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经中药水煎服每天一付治疗,显效76.8%,有效16.1,总有效率92.9%,无效7.1%,疗效甚为满意,且无毒副作用.
作者:李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心包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心包积液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心包腔引流心包积液.结果 26例患者均成功引流心包积液,术后症状迅速缓解.结论 心包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心包积液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患者耐受性好,医疗费用少,是安全、方便、有效的理想方法.
作者:黄秀芬;杨建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使用摩拉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对2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针对变应原进行脱敏治疗.方法 将患者自身电磁波及过敏原检测结果输入仪器,经设备分析后将病理波形镜象回输,对2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脱敏配合药物治疗并与单纯药物治疗组26例对照.结果 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脱敏配合治疗哮喘控制率65.38%,对照组控制率34.62%,优于对照组.结论 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配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较佳,无任何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郭燕蓉;茆建国;赵小惠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