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勇军;杨静静;刘素芳;李万里
健康档案是一个连续、综合、个体化健康信息记录的资料库.目前我国老年人慢性病形势严峻,通过对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动态掌握不同人群的健康状况、危险因素和疾病信息变化情况,并以此提供相应个体化的慢性病目标管理干预服务措施,可有效地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减少慢性病所带来的并发症,促进生命质量的改善.可以说,健康档案是目前广为认同的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手段之一.
作者:鲁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FD)又称盆底缺陷,是中老年妇女常见疾病.手术是治疗此病的主要方法,但传统术式复发率较高.近年来,利用网片进行盆底重建的手术方式迅速开展起来,网片的应用大大降低了PFD的复发率,治愈率明显升高,但移植物所引发的并发症也随之而来,本文就该术式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综述如下.
作者:薛蓓蓓;韩丽英;李荷莲;王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宫颈病变与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891例老年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分为炎症或者正常组、低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瘤变组及宫颈癌或高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瘤变组.比较三组就诊者的HPV感染情况,探讨HPV感染和老年宫颈病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891例老年妇女中HPV感染者共计412例(46.24%);经液基细胞学检测及阴道镜检测宫颈病变患者368例,病变率为41.3%.炎症或正常组为579例,其中HPV感染者145例(25.04%),宫颈癌或高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瘤变组127例,感染110例(86.61%);低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瘤变组185例,感染140例,感染率为75.67%;三组比较,两组宫颈病变患者的总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或炎症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宫颈鳞癌及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组感染HPV-H率为92.3%,宫颈鳞癌及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组、低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炎症或者正常组的HPV双重与多重感染率分别为:45.40%、28.34%和12.26%,正常或炎症组明显低于另外两组(均P<0.05).结论 老年宫颈病变与HPV感染密切相关,且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HPV二重或多重感染的概率亦增加.
作者:祁丽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胞黏蛋白siRNA诱导非雄性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多耐药细胞凋亡的作用和多药耐药逆转的机制.方法 非雄性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多耐药细胞PC-3M/CDDP用胞黏蛋白-1 siRNA进行处理.通过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凋亡基因和多耐药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胞黏蛋白-1 siRNA抑制胞黏蛋白-1基因的表达,减低NF-kB信号通路,降低多耐药基因mdrl表达,促进多耐药逆转,下调bcl-2基因,激活p53,促进多耐药细胞的凋亡.结论 胞黏蛋白-1 siRNA通过减低NF-kB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凋亡,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耐药性.
作者:赵锐;张刚;金宁;谷欣权;孔祥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于本院进行诊断治疗的9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9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分析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观察组发作时间、发作频率与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血管阻塞患者发作时间≥60 min者比例低于重度、中度及轻度狭窄患者,发作频率≥3次/w者阻塞及重度狭窄者比例高于中度及轻度狭窄患者(均P<0.05).结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作频率、发作时间均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邢玉波;卞红梅;张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ERK1/2)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中不同时点的表达变化.方法 制备AngⅡRPMI1640培养液(10-6mol/L)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MTT测定内皮细胞存活率,β-gal染色、细胞周期分析鉴定细胞衰老,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衰老细胞超微结构.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分析Bcl-2、Bax蛋白表达变化,Western印迹测定磷酸化ERK1/2水平.结果 AngⅡ诱导组存活的细胞数为对照组的[(81.9±0.04)%,P<0.01)];约80%的细胞呈现β-gal阳性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证实细胞衰老;透射电子显微镜可见AngⅡ诱导组衰老的细胞体积较大,核形不规则,细胞核染色质浓缩和凝聚.与对照组相比,Bcl-2 mRNA表达呈持续性降低,Bcl-2/Bax比值下降,ERK1/2磷酸化水平于12 h明显增加,24h达到高峰(P<0.01),36 h下降至稳定,总ERK1/2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ERK1/2信号转导途径参与AngⅡ诱导内皮细胞衰老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能通过调控内皮细胞Bcl-2/Bax比值来实现.
作者:单海燕;白小涓;陈香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肺动脉高压(PH)共同特征是内皮细胞异常增殖伴随血管生成,形成丛状病变,特点是肺动脉重构,始动因素为肺内皮功能障碍.内皮功能障碍指内皮源性收缩和舒张血管物质失衡所致的一种内皮病理状态,肺内皮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肺内皮产生的相关活性因子和凝血异常,导致肺血管异常收缩、原位血栓和血管重构形成,导致PH的发生发展[1].本文就PH中肺内皮功能障碍表现、发生机制和相关药物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曹绍华;王云;井雷;赵兵;赵晓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小檗碱对体外培养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前列腺癌PC3细胞,分别用10、20和40 μmol/L小檗碱处理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20 μmol/L小檗碱处理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吖啶橙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通过Western印迹法检测Bcl-xL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蛋白表达.结果 小檗碱处理后,PC3细胞出现增殖抑制,细胞周期停滞于G2/M期,吖啶橙染色呈黄染,PSA及Bcl-xL蛋白表达明显下调.结论 小檗碱可诱导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Bcl家族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何苗;张欣;杨昭颖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需予长期药物治疗,包括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以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防止心肌损害进一步加重,降低病死率[1-3].近来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笔者应用培哚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CHF,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邹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观察和血生络方对心肌梗死大鼠血清中中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的影响.方法 以雄性Wistar大鼠制作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组、和血生络高、低剂量组及模型组,同时建立假手术组,每组8只.药物治疗组分别给予和血生络水溶液(9.9,19.8g.kg-1.d-1)及消心痛水溶液(2.7 mg·kg -·d-1)每天灌胃1次,其他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用药3 w后处死大鼠,取血清检测G-CSF与bFGF的含量.结果 和血生络高剂量组、消心痛组血清中G-CSF与bFGF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增高(P<0.05),和血生络高剂量组血清中G-CSF较消心痛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 和血生络法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两个方面有关,一方面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以利于血管的新生,另一方面动员骨髓中的内皮祖细胞迁移到梗死局部并分化成为内皮细胞促进新血管形成.
作者:王亚利;贾云芳;侯仙明;方敬;刘彦卿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三维旋转造影成像技术方法在颅内动脉瘤介入诊疗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脑动脉瘤患者进行三维旋转造影,在飞利浦医疗三维工作站上运用矩形图、瘤体重建、三维路径图和C臂CT等功能对采集图像进行处理.两位医师和两位技师对成像技术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栓塞颅内动脉瘤35个,无死亡及永久并发症发生.在所有栓塞治疗过程中,三维旋转造影成像技术帮助术者明确动脉瘤形态,瘤颈大小和相关动脉,引导微导管超选择到治疗部位,减少了对比剂用量和医患双方的辐射剂量.结论 三维旋转造影成像技术是对常规DSA的重要补充,在颅内动脉瘤介入诊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军;陈健龙;张茂;陈美丹;吴宁;刘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农村与城镇空巢老人的抑郁及社会支持状况.方法 中国各地空巢老人809位,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老年抑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其抑郁状况以及社会支持进行调查.结果 农村与城镇空巢老人在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收入水平、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子女探望频率、宗教信仰等方面差异显著(P<0.001),农村空巢老人GDS平均得分高于城镇(P<0.01),抑郁的发生与一般资料、社会支持等多方面显著相关(P<0.05).结论 农村与城镇空巢老人在一般资料、抑郁状况、社会支持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应针对其不同特点给予有效干预.
作者:苏丹;张静平;张颖新;周乐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术后精神障碍通常是指手术前并无任何精神异常的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大脑功能活动紊乱,而导致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心脏手术通常具有耗时较长、创伤较大、风险较大的特点,再加上老年患者年龄偏大,体外循环(CPB)破坏了患者正常的生理循环,这些都使得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居高不下[1].目前对于此类术后精神障碍的治疗并无定论,本文回顾分析采取心理和药物干预对治疗心脏手术后老年患者精神障碍的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周立芹;高春枝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加味保元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 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加味保元汤,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4 w为一疗程;治疗前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浆Ang-Ⅱ、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NF-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short axis shorten rate,LVFS).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Ang-Ⅱ、TNF-α显著降低,LVEF、LVFS值有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86.66%,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加用加味保元汤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患者Ang-Ⅱ、TNF-α表达水平而达到的.
作者:杨清华;邢俊娥;李瑜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膝关节是持重且结构复杂的大关节,两端杠杆长,周围骨肉少.据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对各种运动项目运动创伤2 725例病例分析,膝损伤占25.82%,占各部运动损伤之首.膝部各种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伤病,严重影响了运动员的训练及运动成绩,因此,为更好地制定预防和康复计划,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科学依据,有必要对其生理解剖特点及康复进行研究.
作者:王晓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甲型H1N1流感(Swine Influenza)是甲型(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或人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呼吸道传染性疾病.2009年开始,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1].2010年8月,世卫组织宣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已经结束.但近2年临床上仍可见散发病例.为了进一步认识本病,诊断本病,积极治疗及预防本病,现对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明确诊断为甲型H1N1流感的3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晓辕;徐建国;刘超英;彭丽萍;李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送检的老年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痰标本112份,分离培养出112株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并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特别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妥布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均超过40%;对亚胺培南、氨曲南敏感性较好,耐药率分别为12.5%,16.96%.31株β-内酰胺酶阳性菌药敏检测结果显示,β-内酰胺酶阳性菌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妥布霉素100%耐药,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耐药性高达70%以上,对亚胺培南、氨曲南敏感性较好,耐药性分别为19.35%与16.13%.结论 亚胺培南与氨曲南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作为老年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牛安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较为理想的外科治疗方案.方法 对本院96例ABP患者采用开腹和腹腔镜两种外科治疗方法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6例,女50例;年龄(17~86)岁,平均(53.2±7.7)岁;对比两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病因、分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三项指标内镜组均显著小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内镜干预可明显缩短梗阻型ABP各项指标的恢复时间,并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杜慎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的新方法,即生物素-链霉亲合素放大ELISA系统(ELISA,BAS ELISA),并进行验证及初步临床应用.方法 人脑组织经过破碎、抽提、二次凝胶过滤层析与阴、阳离子交换层析分离蛋白,收集纯化的谷氨酸脱羧酶(GAD);以链霉亲和素(SA)预包被,使GAD生物素化(bio-GAD),探讨检测GADA的优实验条件,并对BAS ELISA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及精密性进行验证.然后选择新诊断的成年1型糖尿病患者106例(T1 DM组),以健康体检者98例为对照组,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3ml,分离血清冷冻标本,用构建的BASELISA和德国宝灵曼公司Anti-GAD65 ELISA检测血清中的GADA,对比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成功构建了检测GADA的BAS ELISA新方法;在T1DM组中,BAS ELISA方法测得T1DM的GADA阳性率显著高于anti-GAD65 ELISA方法(82.08%vs 52.83%,P<0.01);在对照组中BASELISA方法测得T1DM的GADA阳性率也明显高于anti-GAD65 ELISA方法(10.20% vs6.12%,P<0.05).结论 利用生物素-链霉亲合素放大系统可以构建检测GADA的ELISA新方法;生物素-链霉亲合素放大ELISA系统在检测GADA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性和精密性,提高了GADA检测的阳性率,降低T1 DM的漏检率,为早期检测T1 DM提供新方法.
作者:汪海东;楼旭丹;夏世金;张晓丽;孙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急性期、稳定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中的CD4+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例变化,分析Treg细胞与各期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探讨Treg细胞在老年CO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①随机选取2010年2-12月就诊我院呼吸内科的急性期老年COPD患者30例、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35例,分别设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选取同期进行社区流行病学调查的健康人25例设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填写统一的调查问卷,了解他们的一般情况、吸烟史等99个变量,并完善肺功能检查;②各组受试者空腹6h后于清晨8时肘正中静脉抽取静脉血2ml,应用细胞内染色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受试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③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内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方差齐)和Games-Howell法(方差不齐),Treg细胞的比例与肺功能关系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①实验1组、实验2组和对照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2.62±0.68)%、(0.86±0.46)%和(1.45±0.70)%,三组结果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实验1组、实验2组和对照组外周血CD4和CD25双阳性细胞比例为(3.90±1.64)%、(3.01±1.40)%和(3.78±1.83)%,三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与预计值比(FEV1% prep)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均无相关性(r=-0.158、-0.188,P值分别为0.136、0.076);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与年龄之间无相关性(r值为0.014,P>0.05).结论 老年COPD患者体内存在免疫功能失调,Treg细胞可能参与了老年COPD的发病和急性加重过程;外周血中的CD4+ Foxp3+ Treg细胞的比例与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无相关性.
作者:王玲玲;赵明静;毛世涛;王群;王笑歌;闻德亮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