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检测的生物素-链霉亲合素放大ELISA系统构建及其临床应用

汪海东;楼旭丹;夏世金;张晓丽;孙皎

关键词:糖尿病, 谷氨酸脱羧酶,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酶联免疫检测法, 生物素-链霉亲合素
摘要:目的 建立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的新方法,即生物素-链霉亲合素放大ELISA系统(ELISA,BAS ELISA),并进行验证及初步临床应用.方法 人脑组织经过破碎、抽提、二次凝胶过滤层析与阴、阳离子交换层析分离蛋白,收集纯化的谷氨酸脱羧酶(GAD);以链霉亲和素(SA)预包被,使GAD生物素化(bio-GAD),探讨检测GADA的优实验条件,并对BAS ELISA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及精密性进行验证.然后选择新诊断的成年1型糖尿病患者106例(T1 DM组),以健康体检者98例为对照组,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3ml,分离血清冷冻标本,用构建的BASELISA和德国宝灵曼公司Anti-GAD65 ELISA检测血清中的GADA,对比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成功构建了检测GADA的BAS ELISA新方法;在T1DM组中,BAS ELISA方法测得T1DM的GADA阳性率显著高于anti-GAD65 ELISA方法(82.08%vs 52.83%,P<0.01);在对照组中BASELISA方法测得T1DM的GADA阳性率也明显高于anti-GAD65 ELISA方法(10.20% vs6.12%,P<0.05).结论 利用生物素-链霉亲合素放大系统可以构建检测GADA的ELISA新方法;生物素-链霉亲合素放大ELISA系统在检测GADA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性和精密性,提高了GADA检测的阳性率,降低T1 DM的漏检率,为早期检测T1 DM提供新方法.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1403-B的抗胃癌活性

    目的 筛选能被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1403-B显著抑制的肿瘤细胞,初步探讨其机制,为临床抗肿瘤提供候选药物.方法 用2.5、5.0、10、20、40 μmol/L 1403-B分别处理鼻咽癌细胞株(3种:HONE-1、CNE-2、5-8F),肝癌细胞株(2种:HepG2、Be17402),胃癌细胞株(SGC7901)48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情况;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用Annexin V/PI双染法分析其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caspase-3的切割.结果 MTT实验显示,1403-B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P<0.05),其中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IC5o低,为(4.12±o.57) μmol/L.1403-B作用SGC7901细胞24h后,出现细胞膜、细胞核皱缩,染色质浓集和形成包裹细胞核片段的凋亡小体等凋亡现象,且呈剂量依赖性增加.Annexin V/PI双染法显示,随着1403-B浓度增加,SGC7901凋亡率升高.1403-B促进SGC7901细胞caspase-3切割.结论 海洋药物1403-B能够通讨诱导SGC7901凋亡而显著抑制其增殖,有望成为一种抗胃癌的新药物.

    作者:叶芳;段君婷;程锐;廖峭;张洋;杨霞;高国全;王继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盆底重建术的并发症及防治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FD)又称盆底缺陷,是中老年妇女常见疾病.手术是治疗此病的主要方法,但传统术式复发率较高.近年来,利用网片进行盆底重建的手术方式迅速开展起来,网片的应用大大降低了PFD的复发率,治愈率明显升高,但移植物所引发的并发症也随之而来,本文就该术式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综述如下.

    作者:薛蓓蓓;韩丽英;李荷莲;王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老年女性手指黏液囊肿12例诊断和手术治疗分析

    手指黏液囊肿( digital mucous cysts)是多见于老年女性的良性软组织肿物,其发病原因不明.虽然该病并不罕见,但若未能正确处理,会引发不良后果,如感染、皮肤缺损、关节僵硬等.为进一步提高对该病诊断、治疗的认识,本文回顾分析经手术治疗的老年女性手指黏液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杨光;姜涛;王振兴;安阳;张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G-CSF对老年大鼠急性肺损伤过程中脂质过氧化及HO-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处理对肺组织形态学、脂质过氧化及HO-1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SD老年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LI组和G-CSF组,每组20只,采用气管内滴入脂多糖(LPS)方法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G-CSF于模型建立成功后给药后12 h处死动物,测定肺系数;光镜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化学比色法检测肺组织丙醛( 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 HO-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ALI组肺组织形态学明显改变,肺系数及肺组织MDA含量增加,SOD活性下降,HO-1表达减少;与ALI组相比,G-CSF组大鼠肺组织损伤减轻,肺系数和肺组织MDA含量下降,SOD活性增加,HO-1表达增加.结论 G-CSF可以显著增加SOD活性和HO-1表达,减少MDA生成,从而在ALl过程中对肺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朴铁花;蔡鸿彦;谷玥;席中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不同分期老年COPD患者外周血中CD4+ Foxp3+调节性T细胞变化及其与肺功能改变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急性期、稳定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中的CD4+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例变化,分析Treg细胞与各期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探讨Treg细胞在老年CO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①随机选取2010年2-12月就诊我院呼吸内科的急性期老年COPD患者30例、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35例,分别设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选取同期进行社区流行病学调查的健康人25例设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填写统一的调查问卷,了解他们的一般情况、吸烟史等99个变量,并完善肺功能检查;②各组受试者空腹6h后于清晨8时肘正中静脉抽取静脉血2ml,应用细胞内染色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受试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③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内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方差齐)和Games-Howell法(方差不齐),Treg细胞的比例与肺功能关系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①实验1组、实验2组和对照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2.62±0.68)%、(0.86±0.46)%和(1.45±0.70)%,三组结果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实验1组、实验2组和对照组外周血CD4和CD25双阳性细胞比例为(3.90±1.64)%、(3.01±1.40)%和(3.78±1.83)%,三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与预计值比(FEV1% prep)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均无相关性(r=-0.158、-0.188,P值分别为0.136、0.076);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与年龄之间无相关性(r值为0.014,P>0.05).结论 老年COPD患者体内存在免疫功能失调,Treg细胞可能参与了老年COPD的发病和急性加重过程;外周血中的CD4+ Foxp3+ Treg细胞的比例与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无相关性.

    作者:王玲玲;赵明静;毛世涛;王群;王笑歌;闻德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大豆异黄酮对糖尿病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 通过建立糖尿病(DM)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大豆异黄酮对DM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NG),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模型组(DIR),大豆异黄酮低剂量组(SI1,50 mg/kg),大豆异黄酮中剂量组(SI2,80 mg/kg),大豆异黄酮高剂量组(SI3,100 mag/kg),每组12只.Sham、DIR、SI1、SI2、SI3组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5 mg/kg,建立DM小鼠模型.每天灌胃给药,SI1、SI2、SI3组依次给予SI 50、80、100 mg/kg,NG、Sham、DIR组灌生理盐水,持续6w后,除NG、Sham组外均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模型.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生化指标,免疫组化分析SGK1表达量.结果 DIR组Scr、BUN、TC、TG含量明显高于NG组(P<0.05),SI1组与DIR组比较Scr、BUN、TC含量明显降低(P<0.01),SI2、SI3组与DIR组比较TG含量明显降低(P<0.01).SI各组SGK1的表达量随剂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与DIR组比较,SI2、SI3组SGK1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结论 大豆异黄酮可降低DM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SCr、BUN、TC和TG等水平;大豆异黄酮对DM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卜勇军;杨静静;刘素芳;李万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老年人颈椎病100例X线表现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和X线表现,其中X线平片诊断颈椎病意义重大.笔者收集了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确诊的100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X线表现.

    作者:郁文明;吴从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铁皮石斛在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铁皮石斛(Dendrobium)为兰科石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1].现代中医药理论认为,铁皮石斛具有健脾养胃、滋阴补肾、润肺生津等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高血压、糖尿病、抗肿瘤、抗衰老等药效[2].本文就其在糖尿病防治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李强翔;杨芳;蔡光先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和血生络法对心肌梗死大鼠血清中中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和血生络方对心肌梗死大鼠血清中中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的影响.方法 以雄性Wistar大鼠制作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组、和血生络高、低剂量组及模型组,同时建立假手术组,每组8只.药物治疗组分别给予和血生络水溶液(9.9,19.8g.kg-1.d-1)及消心痛水溶液(2.7 mg·kg -·d-1)每天灌胃1次,其他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用药3 w后处死大鼠,取血清检测G-CSF与bFGF的含量.结果 和血生络高剂量组、消心痛组血清中G-CSF与bFGF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增高(P<0.05),和血生络高剂量组血清中G-CSF较消心痛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 和血生络法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两个方面有关,一方面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以利于血管的新生,另一方面动员骨髓中的内皮祖细胞迁移到梗死局部并分化成为内皮细胞促进新血管形成.

    作者:王亚利;贾云芳;侯仙明;方敬;刘彦卿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小鼠全长膜型Klotho蛋白cDNA表达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目的 克隆编码小鼠膜型Klotho (mKL)蛋白的cDNA片段,构建、包装Klotho重组腺相关病毒表达体系,并检测rAAV/mKL载体表达功能.方法 选择RT-PCR扩增小鼠全长mKL蛋白的基因片段,将该片段亚克隆至腺相关病毒载体pAAV-IRES-hnGFP,采用酶切及DNA测序鉴定;利用AAV-293细胞包装rAAV/mKL,经转染7901细胞,检测其Klotho表达情况.结果 本文成功克隆出序列信息和读码框完全正确的3 064 bp的小鼠Klotho基因片段,并构建pAAV/mKL克隆.在AAV-293细胞中包装出rAAV/mKL,病毒原液转染7901细胞后其Klotho mRNA表达上调,而细胞上清液Klotho蛋白也明显增加(P<0.o1).结论 成功构建小鼠Klotho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pAAV/mKL),获得了rAAV/mKL,并经转染7901细胞验证其基因表达功能正常,这就为进一步研究Klotho基因治疗衰老相关性疾病提供了技术基础.

    作者:李宝善;王艳娇;马厚勋;吴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乌司他丁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的机制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通过JNK通路和p38通路降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以研究乌司他丁的抗炎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应用RT-PCR方法检测治疗前后缺血侧TNF-α、JNK、p38含量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脑皮层TNF-α、JNK、p38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乌司他丁可抑制缺血再灌注脑皮质TNF-α、JNK、p38的表达.结论 乌司他丁可能通过抑制JNK和p38的表达减少炎症因子TNF-α的释放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

    作者:李晓昶;白宏英;曾志磊;王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在血管内皮细胞衰老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

    目的 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ERK1/2)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中不同时点的表达变化.方法 制备AngⅡRPMI1640培养液(10-6mol/L)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MTT测定内皮细胞存活率,β-gal染色、细胞周期分析鉴定细胞衰老,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衰老细胞超微结构.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分析Bcl-2、Bax蛋白表达变化,Western印迹测定磷酸化ERK1/2水平.结果 AngⅡ诱导组存活的细胞数为对照组的[(81.9±0.04)%,P<0.01)];约80%的细胞呈现β-gal阳性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证实细胞衰老;透射电子显微镜可见AngⅡ诱导组衰老的细胞体积较大,核形不规则,细胞核染色质浓缩和凝聚.与对照组相比,Bcl-2 mRNA表达呈持续性降低,Bcl-2/Bax比值下降,ERK1/2磷酸化水平于12 h明显增加,24h达到高峰(P<0.01),36 h下降至稳定,总ERK1/2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ERK1/2信号转导途径参与AngⅡ诱导内皮细胞衰老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能通过调控内皮细胞Bcl-2/Bax比值来实现.

    作者:单海燕;白小涓;陈香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2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5月手术治疗的216例老年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法、病理结果、术后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围术期死亡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手术方法:肺叶切除169例(78.2%)、全肺切除16例(7.4%)、复合肺叶切除14例(6.5%)、肺叶支气管袖状切除10例(4.6%)、楔形切除7例(3.2%);病理类型:鳞状上皮细胞癌125例(57.9%)、腺癌77例(35.6%)、腺鳞癌8例(3.7%)、肺泡细胞癌4例(1.9%)、大细胞癌2例(0.9%);TNM分期:Ⅰ期117例(54.2%)、Ⅱ期35例(16.2%)、Ⅲ期64例(29.6%);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0.8%、46.3%、28.7%,三年的生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期、Ⅱ期、Ⅲ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2.7%,22.9%,6.3%(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22.2%,围术期死亡率为1.9%.结论 对老年NSCLC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时,一定要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式,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李才;田作春;朱永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两种外科治疗方法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较为理想的外科治疗方案.方法 对本院96例ABP患者采用开腹和腹腔镜两种外科治疗方法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6例,女50例;年龄(17~86)岁,平均(53.2±7.7)岁;对比两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病因、分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三项指标内镜组均显著小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内镜干预可明显缩短梗阻型ABP各项指标的恢复时间,并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杜慎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老年医院感染患者585例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病原微生物不断变迁,抗菌药物广泛应用,造成细菌耐药性的迅速产生,本文回顾性分析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宁素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老年宫颈病变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老年宫颈病变与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891例老年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分为炎症或者正常组、低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瘤变组及宫颈癌或高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瘤变组.比较三组就诊者的HPV感染情况,探讨HPV感染和老年宫颈病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891例老年妇女中HPV感染者共计412例(46.24%);经液基细胞学检测及阴道镜检测宫颈病变患者368例,病变率为41.3%.炎症或正常组为579例,其中HPV感染者145例(25.04%),宫颈癌或高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瘤变组127例,感染110例(86.61%);低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瘤变组185例,感染140例,感染率为75.67%;三组比较,两组宫颈病变患者的总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或炎症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宫颈鳞癌及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组感染HPV-H率为92.3%,宫颈鳞癌及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组、低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炎症或者正常组的HPV双重与多重感染率分别为:45.40%、28.34%和12.26%,正常或炎症组明显低于另外两组(均P<0.05).结论 老年宫颈病变与HPV感染密切相关,且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HPV二重或多重感染的概率亦增加.

    作者:祁丽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健康档案在老年人慢性病目标管理中的作用

    健康档案是一个连续、综合、个体化健康信息记录的资料库.目前我国老年人慢性病形势严峻,通过对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动态掌握不同人群的健康状况、危险因素和疾病信息变化情况,并以此提供相应个体化的慢性病目标管理干预服务措施,可有效地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减少慢性病所带来的并发症,促进生命质量的改善.可以说,健康档案是目前广为认同的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手段之一.

    作者:鲁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个体化运动处方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在现代综合医学模式中,糖尿病的治疗目的已由单纯地控制血糖水平转变为有效地预防、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缓解疾病的症状,帮助病人心理适应和改善生存质量(QOL).国际公认的治疗糖尿病的金标准有:严格饮食控制、适量运动锻炼、药物治疗、病情监测、防治知识教育及心理治疗.但是目前国内糖尿病的治疗仍以控制饮食、血糖监测、药物治疗为主,运动疗法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就如何对老年人实施个体化运动处方以改善QOL进行观察分析.

    作者:张会君;解杰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社区医疗干预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作用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ASO)是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一类疾病,尤其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多累及下肢,有着很高的致残性和死亡率.该病发病原因复杂,目前尚无明确定论,常是全身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是老年人中的常见慢性病.目前药物、介入、手术等治疗手段虽多,但远期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全面的社区医疗干预有望在降低发病率、延缓病情发展速度、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赵雅君;鲁安廉;李卫红;张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依那普利拉通过调控PKC/TGF-β1通路抗鼠心室成纤维细胞增殖

    目的 依那普利拉(Ena)和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白屈菜赤碱(Chele)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新生鼠心室成纤维细胞(CFb)增殖、细胞周期、Ⅲ型胶原纤维(CollagenⅢ)、PKC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揭示Ena抗CFb增殖的内在机制.方法 培养的新生Wistar大鼠CFb分为对照组、AngⅡ组、Chele+ AngⅡ组、Chele+ AngⅡ+Ena组和AngⅡ+Ena组,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CFb,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IC)法测定CollagenⅢ含量;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免疫印迹法(WB)检测PKC和TGF-β1表达.结果 与AnglⅡ组相比较,Chele和Ena组及Chele+ AngⅡ+Ena组能显著降低CFb增殖率(P<0.05或P<0.001)、降低Collagen Ⅲ含量(P<0.05或P<0.01),提高CFb G0/G1期细胞百分比,降低S期细胞百分比(P<0.05或P<0.01),抑制PKC和TGF-βl蛋白表达(P<0.05或P<0.01).结论 Ena和Chele能显著抑制由AngⅡ诱导的CFb增殖和间质胶原分泌,可能通过抑制PKC-TGF-β1信号通路实现.

    作者:于静;孙红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