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李进升;王福生

关键词:BiPAP, AECOPD Ⅱ型呼吸衰竭
摘要:目的 研究BiPAP呼吸机在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通气组(30例)和对照组(22例),通气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对照组则予抗感染,通畅气道,持续低流吸氧及应用呼吸兴奋剂等治疗,并比较两组动脉血气结果、呼吸频率等观察指标.结果 治疗组血气分析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BiPAP治疗能更有效地降低PaCO2、呼吸频率和死亡率,提高PaO2,是治疗呼衰的有效手段.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纤支镜检查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及其处理

    目的 探讨纤支镜检查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网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月1658例纤支镜检查并发症的发牛情况.结果 1658例接受纤支镜检查患者中,鼻出血占首位,喉、支气管痉挛居第二位,其他并发症有咯血、心血管并发症等.结论 良好的麻醉是纤支镜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操作者技术熟练,动作轻柔,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掌握适应症,才能减少并发症.

    作者:秦军;高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食管癌手术后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护理

    食管癌手术后肺部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手术效果.我科自2003年~2007年共收治512例食管癌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12例中男性361例,女性151例,年龄41~79岁,平均65岁病例均行开胸手术治疗,其中7例患者因年龄较高、术前心、肺功能不理想,手术后曾短时间应用呼吸机,均平稳过渡,1例发生术后肺栓塞死亡,其余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作者:杨国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1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 回顾安庆市立医院2001~2006年确诊的13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 临床主要表现:发热49例、咳嗽56例、皮疹7例、腹痛8例、淋巴结增大5例、水肿4例、血尿5例、蛋白尿2例、抽搐2例..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逐年增高,表现形式多样,久治不愈的发热及咳嗽,不明原因抽搐要及时检查肺炎支原体.

    作者:胡方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沙丁胺醇联合酮替芬治疗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沙丁胺醇、酮替芬治疗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 应用沙丁胺醇和酮替芬联合治疗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结果 经沙丁胺醇和酮替芬联合治疗有效率达到93.9%.结论 沙丁胺醇联合酮替芬治疗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显著.

    作者:靳开宇;韦仁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特征、疗效和预后.方法 回顾同济医院1990年至2008年收治的11例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11例患者中9例为男性,年龄39~73岁,平均58岁.其中吸烟者9例,全部为男性,平均吸烟指数大于500支·年.从开始就医到确诊的时间平均4.5个月.临床症状以咳嗽、痰中带血、胸痛等症状为主.胸部X线片表现为密度均匀团块状阴影,边缘欠规则,平均直径大于7 cm,大者达13 cm;术前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者11例,其中3例发现支气管腔内新生物.全部行刷片检查病理报告附性,其中误诊鳞癌2例,1例考虑为透明细胞癌.11例患者经胸部CT扫描,显示瘤体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密度高而均匀,瘤体未见有空洞,具浅分叶或短毛刺、胸膜凹陷征等恶性肿瘤特征性表现.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结论 病理检查是确诊的主要依据.治疗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作者:张毅;潘铁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及耐药规律

    目的 了解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情况及耐药规律.方法 收集并分析361株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敏资料,并探讨其耐药规律.结果 本院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敏感,敏感率达82.2%.其次为奈替米星,敏感率46.3%.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约60%.对4种抗生素同时敏感菌株为115株,占总数的31.9%,同时耐药菌株49株,占13.6%.对阿米卡星敏感而对其它3种抗生素耐药菌株79株,占21.9%.对阿米卡星和奈替米星敏感,而对另两种抗生素耐药菌株为41株,占11.4%.结论 阿米卡星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4种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交叉耐药,妥布霉索与庆大霉素交叉耐药更严重.

    作者:张齐武;牛淼;刘姝;王延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肺癌患者凝血常规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60例肺癌患者及20例健康人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别进行测定.结果 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浆PT、APTT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肺癌组中除PT值在性别上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指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有无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明显关系.血浆纤维蛋白原与生存期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r=0.32,P<0.01).结论 肺癌患者存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患者的生存期呈负相关,抗凝治疗对改善肺癌的预后可能有益.

    作者:姜正华;朱慕云;桑慧颖;吕元文;丁平;卞京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哮喘治疗新药研究进展

    随着人们对哮喘的深入研究,哮喘的治疗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即使我们采用目前有效的控制哮喘的药物,如联合吸人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仍然有一些哮喘患者达不到哮喘的临床控制.因此开发新的哮喘治疗药物是今后哮喘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介绍近年来国外研发的一些哮喘治疗新药.

    作者:周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采用干扰素释放反应试验和PPD皮试对深圳市高校学生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筛查的研究

    目的 采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IFN-γ免疫酶联斑点法(ELISPOT)和传统的结核菌素皮试(PPD皮试)对深圳市高校学生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现状进行筛查,并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方法 采用自主研制的Elispot试剂盒(简称Elispot)和PPD皮试,对133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平行检测.结果 A高校99例志愿者中PPD皮试有49例阳性(49.5%),Elispot检测有20例阳性(20.2%);B高校34例志愿者中PPD皮试有27例阳性(79.4%),Elispot检测有2例阳性(5.9%).对两种方法进行平行比较分析,结果有统计学差异(x2=41.31,P<0.005);在PPD(+++)组中Elispot阳性率高为28.57%;在(++)-(-)组中分别为22.2%、12.5%及12.28%.结论 结核菌特异性IFN-γElispot试剂盒在健康人群中检测阳性率比传统的PPD皮试要低,在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价值优于PPD皮试,在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早期诊断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陈献雄;杨倩婷;徐六妹;朱秀云;廖明凤;陈心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危害及防护

    AIDS和结核病都是传染病,同属于细胞免疫性疾患.HIV/AIDS感染易并发结核病,反之结核病患者具有不良行为易并发HIV感染成AIDS[1].全世界艾滋病感染者中1/3合并有结核感染.

    作者:曹英;邓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支气管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过敏反应性疾病,临床上常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博利康尼联合溶液雾化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孔玉红;刘鹏珍;赵文芳;姚翠玲;乔丽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18 F-FDG 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的价值

    目的 探讨PET-CT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分期的价值.方法 4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全身PET-CT显像,且于检查前一周内行胸部16层螺旋CT扫描.按照国际通用的AJCC(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肺癌TNM分期标准对病变分别行CT、PET-CT分期,并将组织病理结果作为参照标准.结果 ①对照病理结果,PET-CT对NSCLC的T分期比CT准确性更高(P<0.05).43例肺痛T分期中,PET-CT正确分期41例,CT正确分期34例.②43例术前诊断分期的患者中,与病理符合的肺癌N分期,PET-CT 40例,CT 33例.PET-CT对肺癌的N分期与CT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CT发现了8例患者的13处转移,PET-CT发现了14例患者的32处转移,改变了6例患者治疗计划.结论 PET-CT显像用于NSCLC的分期是一可靠的非创伤性方法,对指导肺癌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蔡健康;沈红;刘雅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大鼠静脉血栓栓塞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

    目的 建立大鼠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模型,观察大鼠VTE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变化.方法 SD大鼠78只,随机分为DVT(18只)、DVT-PTE(54只)、正常对照(6只)组.DVT组依据血栓形成时间不同(1,4,7 d)分为D1、D4、D7三个哑组;DVT-PTE组依据DVT和PTE时间不同(1,4,7 d)分为D1P1、D1P4、D1P7、D4P1、D4P4、D4P7、D7P1、D7P4、D7P7九个亚组,每亚组6只.采用显微血管夹阻滞一侧股静脉血流,制备DVT模型;DVT后不同时间分离有血栓的股静脉,摘取血栓,从另一侧股静脉注入栓子,制备DVT-PTE模型.行肺组织VEGF和bFGF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测定血浆VEGF和bFGF浓度.结果 1、VEGF抗原:对照组主要在支气管上皮细胞胞浆表达,DVT-PTE组第1天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胞浆可见表达,第4天肺动脉内皮细胞胞浆可见表达,第4和7天机化栓子中成纤维细胞胞浆有表达.bFGF抗原:对照组主要由支气管平滑肌和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胞浆表达,DVT-PTE组第1天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胞浆表达增强,第4和7天肺动脉周围基质和机化栓子内成纤维细胞胞浆可见表达.2、血清bFGF浓度在D1亚组升高,而在D7、D7P4和D7P7亚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VEGF和bFGF参与VTE血栓机化和血管内膜修复.

    作者:冯敏;季颖群;高鹤立;张中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老年人肺气肿的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且病程长、预后差,若不及时治疗,继发全身多系统并发症而危及生命.临床观察发现,肺气肿的严重程度与病人就诊不及时,健康教育知识缺乏等因素有关,因此,高质量的护理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减少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丹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浅谈变应性鼻炎患者肺通气功能的测定

    目的 本文通过测定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肺功能,探讨无支气管哮喘症状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变化及临床治疗的意义,为哮喘的早期预防和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统计变应性鼻炎患者47例,并设30例同龄健康患者作对照组.全部患者同时做常规用力通气肺功能检查: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吸量(FEF1),呼气峰流量(PEF),用力呼气中流量25%、50%、75%(FEF25,FEF50,FEF75).肺功能正常时加做支气管激发试验,肺功能异常时加做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 26例(55%)变应性鼻炎肺功能检测结果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21例(45%),异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差异,表现FEF 25,FEF 50,FEF 75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肺功能异常发生率61%,同时存在支气管激发试验和舒张试验阳性,提示变应性鼻炎患儿存在着发生支气管哮喘的危险.

    作者:黄秀香;杨敬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小剂量垂体后叶素合并硝酸甘油治疗咯血

    目的 评价小剂量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咯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50例咯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n=26)应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对照组(n=24)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仅应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分析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48小时后治疗组有效率96.15%(25/26),对照组有效率58.33%(1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组对血压影响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副作用(P<0.05);治疗组出现头晕头痛、胸闷、心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什油治疗中量咯血比垂体后叶素单药治疗中量咯血疗效明显提高,且能减少垂体后叶素不良反应.

    作者:徐大林;曾礼生;江海兵;汪志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住院结核病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沟通技巧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病程较长,咯血是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2007年1~6月住我院的患者196例,其中男性158例,女性38例,年龄在16~78岁,住院时间长6个月,短14天.经住院期间的观察,此类患者大多心态异常,临床表现为焦虑、恐惧、情绪低落等.现就结核病患者的沟通总结如下:

    作者:宋爱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左氧氟沙星治疗复治肺结核疗效观察

    左氧氟沙星是近年来用于临床的新型抗结核药物,2004年2月至2006年11月本人对72例采用左氧氟沙星方案的复治肺结核病例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

    作者:钱起龙;徐冬梅;李金娟;袁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结核性脑膜炎156例的护理体会

    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病中严重的类型,其病情变化急骤复杂,病死率高,并发症和后遗症多,因此,严密观察和细致的护理对提高该病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我科2003年11月~2008年11月共收治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56例,经规范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谢晓辉;谢文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废弃注射器在临床尿量测量中的应用

    在临床护理操作中记录危重患者的24 h尿量及每小时尿量,我们常用尿壶(尿壶上标有刻度)来测量,但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如:烧伤患儿)及心脏病手术后的患儿不够准确.而尿量的精确测量对烧伤患儿及心脏病手术后患儿的病情观察非常重要.

    作者:陆秀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