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齐武;牛淼;刘姝;王延伟
目的 了解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情况及耐药规律.方法 收集并分析361株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敏资料,并探讨其耐药规律.结果 本院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敏感,敏感率达82.2%.其次为奈替米星,敏感率46.3%.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约60%.对4种抗生素同时敏感菌株为115株,占总数的31.9%,同时耐药菌株49株,占13.6%.对阿米卡星敏感而对其它3种抗生素耐药菌株79株,占21.9%.对阿米卡星和奈替米星敏感,而对另两种抗生素耐药菌株为41株,占11.4%.结论 阿米卡星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4种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交叉耐药,妥布霉索与庆大霉素交叉耐药更严重.
作者:张齐武;牛淼;刘姝;王延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193例肺痛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指导肺癌早期诊断.方法 回顾研究193例肺癌病人胸部CT、纤支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本组193例肺癌有28例直径2 cm以下早期肺癌,其胸部CT常见恶性征象出现率:分叶征57.1%、毛刺征39.3%、空泡征25%、胸膜牵拉征28.6%;2、193例肺癌纤支镜下形态特征共分四型:腔内增生型40.9%、管壁浸润型21.2%、管外压迫型33.6%、未见异常型13.5%.管内增生型以鳞癌为主占50.7%;管外压迫型以腺癌为主占58.5%;3、管内增生型肺癌的钳检检出率高达97.2%.与刷检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 胸部CT、纤支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结合分析,可提高早期肺癌诊断阳性率.
作者:唐文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精尿病外科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8例外科手术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方案.结果 38例患者围术期血糖控制理想,平稳渡过手术期,均痊愈出院.结论 虽然两病并存,影响外科手术治疗,但科学合理的综合护理方案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作者:谢春梨;梁桂月;廖维芬;曾小荣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早期乳酸清除率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高乳酸血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高乳酸血症患者,计算患者开始治疗24小时后的乳酸清除率,PSI及CURB-65评分变化率,将研究对象分别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与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的起始乳酸浓度、治疗24小时后乳酸清除率及PSI和CUR8-65评分变化率并比较高乳酸清除率组与低乳酸清除率组治疗24小时后的死亡率、休克发生率和呼衰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 存活组与死亡组的起始乳酸浓度、PSI评分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酸清除率及CURB-65变化率存活组明显高于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治疗24小时后的死亡率、休克发生率和呼衰发生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结论 治疗24小时后的乳酸清除率是评价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高乳酸血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熊伟;王西华;赵云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纤支镜检查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网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月1658例纤支镜检查并发症的发牛情况.结果 1658例接受纤支镜检查患者中,鼻出血占首位,喉、支气管痉挛居第二位,其他并发症有咯血、心血管并发症等.结论 良好的麻醉是纤支镜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操作者技术熟练,动作轻柔,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掌握适应症,才能减少并发症.
作者:秦军;高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脓胸的内科治疗.方法 统计我院2002~2005年45例结核性脓胸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内科保守治疗的治愈率.结果 基本治愈22例占48.9%,(其中完全治愈2例,膈角残留微量积液20例,)病情好转20例占44.4%(表现为胸水明显减少,细胞数降低,)无变化2例占4.4%,复发后手术1例占2.2%.结论 对结核性脓胸的治疗首先应采取内科治疗,对其中部分未治愈者再行手术治疗,这样能减少因手术而造成的不必要的伤害.
作者:李向红;梁建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肺功能的疗效.方法 测定66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肺功能参数,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后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10天后复测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肺功能参数.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肺功能各项参数略有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参数有明显改善(P<0.01),FEV1也改变明显(P<0.05),而且治疗后肺功能与对照组治疗后FEV1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在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功能的同时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效果,对病情的控制及转归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洪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随着人们对哮喘的深入研究,哮喘的治疗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即使我们采用目前有效的控制哮喘的药物,如联合吸人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仍然有一些哮喘患者达不到哮喘的临床控制.因此开发新的哮喘治疗药物是今后哮喘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介绍近年来国外研发的一些哮喘治疗新药.
作者:周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且病程长、预后差,若不及时治疗,继发全身多系统并发症而危及生命.临床观察发现,肺气肿的严重程度与病人就诊不及时,健康教育知识缺乏等因素有关,因此,高质量的护理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减少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丹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60例肺癌患者及20例健康人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别进行测定.结果 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浆PT、APTT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肺癌组中除PT值在性别上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指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有无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明显关系.血浆纤维蛋白原与生存期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r=0.32,P<0.01).结论 肺癌患者存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患者的生存期呈负相关,抗凝治疗对改善肺癌的预后可能有益.
作者:姜正华;朱慕云;桑慧颖;吕元文;丁平;卞京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在临床护理操作中记录危重患者的24 h尿量及每小时尿量,我们常用尿壶(尿壶上标有刻度)来测量,但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如:烧伤患儿)及心脏病手术后的患儿不够准确.而尿量的精确测量对烧伤患儿及心脏病手术后患儿的病情观察非常重要.
作者:陆秀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BiPAP呼吸机在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通气组(30例)和对照组(22例),通气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对照组则予抗感染,通畅气道,持续低流吸氧及应用呼吸兴奋剂等治疗,并比较两组动脉血气结果、呼吸频率等观察指标.结果 治疗组血气分析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BiPAP治疗能更有效地降低PaCO2、呼吸频率和死亡率,提高PaO2,是治疗呼衰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进升;王福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对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治疗组67例.对照组66例,行传统粗硅胶管闭式引流,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8.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疗效、肺复张时间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粗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并发症.结论 单腔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操作简便,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卓超洲;龚华;范春红;骆国平;张秀利;邓剑波;李芝;李晋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作者收集了1998年10月至2008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HIV/AIDS病例243例,其中伴有肺胸病变116例,占47.7%.本文就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周俊;杨磊;姚正林;忽立理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 对122例结核性胸膜炎伴胸腔积液作住院治疗,采取早期、联合抗痨,胸腔穿刺抽掖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等方法,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满疗程119例,治愈98例,占83.2%,基本治愈30例.疗效满意,随访2~5年,无1例复发.结论 早期联合抗痨、胸穿及激素的正确使用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关键.
作者:肖天津;古中东;赖景雄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本年度我院实施护理三级质量管理制度,将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临床护理,通过人性化的管理与实施,真正体现了护理工作的劳动价值,促进护理服务向重质量,重安全,重服务,重绩效方向发展.
作者:高改燕;钟文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胸膜腔内置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 将3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均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治疗组置引流管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单位+生理盐水50毫升.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胸穿抽液处理.结果 治疗组胸水吸收时间明显缩短,胸膜肥厚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胸腔内置引流管注入尿激酶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加快吸收、减少胸膜肥厚粘连疗效显著,且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节省费用,副作用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庄志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寒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摹础上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疗程均半年.结果 实验组呼吸困难评分、6 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且急性加重患者的门诊和住院人次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 吸入中等量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可减轻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活动耐力、生活质量和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次数.
作者:林少芳;曹鹰;杜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涂阳肺结核病人胸部X线的表现特点.方法 将本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住院涂阳肺结核病300例的胸部X线表现作出统计分析,找出共同性及特点.结果 252例胸部X线均表现为一个肺叶或多个肺叶段点片状、条索状边缘模糊阴影,部分内见透光区,28例出现中肺野条索状模糊阴影,部分出现小面积肺叶不张,为支气管内膜结核,20例病人为大面积的斑片状、纤维条索状密度增高的模糊阴影,多有透光区形成,均多见钙化灶,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结论 涂阳肺结核病人胸部X线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多显点状、点片状、片状、边际模糊胸片,部分内见空洞,少数为中叶不张及纤维空洞形成并有钙化灶,规范抗痨治疗病灶可吸性强.
作者:梁肇和;张乐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肺栓寒大鼠肺细小动脉和右心室HIF-1α的表达,并探讨其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大鼠,体外制备栓子,经颈静脉注入栓子,两周后同法进行二次栓塞.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肺组织:(1)测定肺动脉相对中膜厚度(PAMT)和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及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2)分别用原位杂交方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动脉和右心室HIF-1αmRAN和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1)mPAP从4周组开始持续明显升高(P均<0.01);PAMT和WA/TA在栓寒8周组开始升高(P均<0.05);RVHI在12周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肺动脉和右心室HIF-1αmRAN 2周组开始升高(P均<0.01);肺动脉HIT-1α蛋白3天组开始升高(P均<0.01),右心室HIF-1α蛋白1周开始升高(P均<0.01).(3)相关关系:肺动脉HIF-1αmRAN和HIF-1α蛋白均与mPAP、PAMT和WA/TA呈正相关关系;右心室HIF-1αmRAN和HIF-1α蛋白均与mPAP和RVHI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HIF-1α在肺动脉和右心室表达明显增高并与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重构的病理生理过程有明显相关关系.
作者:刘温娟;张一梅;高羽飞;王丽玲;陈铭新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