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光辉;陈志宇;黄广军
深静脉穿刺技术属一种盲性操作[1],它是将一种特制的穿刺软管经皮肤穿刺置留于深静脉腔内;可广泛使用在临床危重患者抢救治疗中,同时还可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血标本采集、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及血液净化治疗等,不但可提高工作效率,又提高了护理技术含量.
作者:沈咏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TIMP-1)在小鼠哮喘模型和气道重塑模型中表达作用的区别.方法 30只BALB/c雌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哮喘组(n=10)、气道重塑组(n=10)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10).通过鸡卵清白蛋白(ovabumin,OVA)滴鼻和腹腔注射的的方法分别建立小鼠哮喘模型和气道重塑模型.通过病理学观察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用免疫组化法测定MMP-9和TIMP-1蛋白的表达;RT-PCR测定MMP-9和TIMP-1的基因水平表达.结果 病理学显示哮喘组气道痉挛,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气道重塑组呈现气道上皮指状增生,管腔内容物增多,上皮下纤维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哮喘组MMP-9为8868.8±3544.5,TIMP-1为4783±1508.1,二者比值为1.85;气道重塑组MMP-9为4383.1±2498.6,TIMP-1为6542.3±3026.6,气道重塑组MMP-9/TIMP-1的比值为0.67.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结果显示气道重塑组MMP-9mRNA的表达低于哮喘组,而气道重塑组TIMP-1 mRNA的表达高于哮喘组.结论 MMP-9主要在哮喘气道炎症中表达增高,而TIMP-1则在气道重塑过程中表达升高,二者的比例失调可能是哮喘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朱建明;白建文;林闽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BiPAP呼吸机在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通气组(30例)和对照组(22例),通气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对照组则予抗感染,通畅气道,持续低流吸氧及应用呼吸兴奋剂等治疗,并比较两组动脉血气结果、呼吸频率等观察指标.结果 治疗组血气分析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BiPAP治疗能更有效地降低PaCO2、呼吸频率和死亡率,提高PaO2,是治疗呼衰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进升;王福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小剂量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咯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50例咯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n=26)应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对照组(n=24)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仅应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分析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48小时后治疗组有效率96.15%(25/26),对照组有效率58.33%(1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组对血压影响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副作用(P<0.05);治疗组出现头晕头痛、胸闷、心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什油治疗中量咯血比垂体后叶素单药治疗中量咯血疗效明显提高,且能减少垂体后叶素不良反应.
作者:徐大林;曾礼生;江海兵;汪志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AIDS和结核病都是传染病,同属于细胞免疫性疾患.HIV/AIDS感染易并发结核病,反之结核病患者具有不良行为易并发HIV感染成AIDS[1].全世界艾滋病感染者中1/3合并有结核感染.
作者:曹英;邓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用经临床实验证实的60例SSS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选60例窦缓患者进行对照.结果 SSS组心率明显慢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SSS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间歇性心率和心律改变的SSS患者,能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是早期诊断SSS的可靠的方法.
作者:谷慧平;宗惠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对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治疗组67例.对照组66例,行传统粗硅胶管闭式引流,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8.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疗效、肺复张时间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粗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并发症.结论 单腔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操作简便,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卓超洲;龚华;范春红;骆国平;张秀利;邓剑波;李芝;李晋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半自动活检针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外周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18例肺部外周性病变的患者进行CT引导下半自动活检针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结果 18例患者有17例获得阳性结果,阳性率94.12%(17/18).其中腺癌7例,鳞癌3例,转移癌1例,小细胞癌1例,肺结核2例,肺脓肿2例,炎性假瘤1例.并发痰中带血2例,占11.11%(2/18).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定位准确、诊断率高、并发症少,相对安全,易掌握.在肺部疾病尤其是肺部周围性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寸学;罗晓琴;王珠堂;姚刚;严亚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6年5月~2008年5月间168例确诊MP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6~13岁占49%.持续性发热伴刺激性咳嗽的患儿占93.4%.早期无阳性体征.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高92.5%.胸片一侧大片絮状阴影为多见,占88.7%,右侧(57.6%),多于左侧,下叶(72.3%)多于中上叶.52例(30.9%)有肺外并发症,伴有渗出性胸膜炎者占40%,此外尚有肝损害,神经系统贫血溶血等损害.所有病例用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尚未发现耐药情况.结论 小儿MP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高,利于早期诊断.
作者:李平;皇甫春荣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采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IFN-γ免疫酶联斑点法(ELISPOT)和传统的结核菌素皮试(PPD皮试)对深圳市高校学生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现状进行筛查,并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方法 采用自主研制的Elispot试剂盒(简称Elispot)和PPD皮试,对133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平行检测.结果 A高校99例志愿者中PPD皮试有49例阳性(49.5%),Elispot检测有20例阳性(20.2%);B高校34例志愿者中PPD皮试有27例阳性(79.4%),Elispot检测有2例阳性(5.9%).对两种方法进行平行比较分析,结果有统计学差异(x2=41.31,P<0.005);在PPD(+++)组中Elispot阳性率高为28.57%;在(++)-(-)组中分别为22.2%、12.5%及12.28%.结论 结核菌特异性IFN-γElispot试剂盒在健康人群中检测阳性率比传统的PPD皮试要低,在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价值优于PPD皮试,在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早期诊断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陈献雄;杨倩婷;徐六妹;朱秀云;廖明凤;陈心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三种胸腔闭式引流术方法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疗效、并发症比较.方法 三种胸腔闭式引流术方法(粗硅胶管组、双腔带气囊导尿管组、中心静脉导管组)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各20例,在基本临床资料、疗效、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患者的肺复张天数、治愈率和转外科手术例数经X2检验,P>0.05,说明三组疗效无显著差异,平均肺复张天数为8天,总有效率达85~90%,转外科手术者约占14%.而术后并发症如皮下气肿、堵管、脱管、胸痛,双腔带气囊导尿管组、中心静脉导管组和粗硅胶管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明显优越性和舒适度.结论 三种胸腔闭式引流术方法各有优缺点,治疗效果基本一致,但后两者对操作人员和器械无特殊要求,操作简单,病人舒适度好,更乐于接受,适用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闫长青;颜新艳;张文清;王素英;韩亚静;韩彦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 将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A组用利多卡因雾化麻醉;B组应用丁卡因喉头喷雾法;C组应用利多卡因喉头喷雾法.结果 麻醉效果各组优良率分别为75%、37.5%、55%.结论 利多卡因雾化麻醉效果好,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肖燕;李继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肺部感染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老年人由于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减弱,肺功能低下,咳嗽无力等因素,使痰液阻塞气道,影响肺部感染的治疗.我科于2006年7月以来,对4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大连同创君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体外振动排痰机振动替代人工叩背排痰,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文芳;刘鹏珍;孔玉红;姚翠玲;乔丽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特征、疗效和预后.方法 回顾同济医院1990年至2008年收治的11例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11例患者中9例为男性,年龄39~73岁,平均58岁.其中吸烟者9例,全部为男性,平均吸烟指数大于500支·年.从开始就医到确诊的时间平均4.5个月.临床症状以咳嗽、痰中带血、胸痛等症状为主.胸部X线片表现为密度均匀团块状阴影,边缘欠规则,平均直径大于7 cm,大者达13 cm;术前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者11例,其中3例发现支气管腔内新生物.全部行刷片检查病理报告附性,其中误诊鳞癌2例,1例考虑为透明细胞癌.11例患者经胸部CT扫描,显示瘤体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密度高而均匀,瘤体未见有空洞,具浅分叶或短毛刺、胸膜凹陷征等恶性肿瘤特征性表现.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结论 病理检查是确诊的主要依据.治疗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作者:张毅;潘铁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在临床护理操作中记录危重患者的24 h尿量及每小时尿量,我们常用尿壶(尿壶上标有刻度)来测量,但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如:烧伤患儿)及心脏病手术后的患儿不够准确.而尿量的精确测量对烧伤患儿及心脏病手术后患儿的病情观察非常重要.
作者:陆秀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利用基因芯片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T淋巴细胞氧运输相关基因.方法 采集COPD患者和健康人的外周血作为实验血样和对照血样.用Ficoll技术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用分选式流式细胞仪分选并纯化T淋巴细胞,并采用一步法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双链cDNA后,体外转录合成生物素标记的cRNA,片断化后,采用人类全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芯片杂交,扫描后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初步筛选出COPD/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氧运输相关高表达差异基因3条.结论 基因芯片技术能有效地研究基因的表达谱,筛查出COPD患者T淋巴细胞氧运输相关差异表达基因.
作者:童佳兵;李泽庚;彭波;杨程;张念志;季红燕;郑汉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我院结核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007年5791例结核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1692例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9.21%;感染以肺部为主,为67.71%,其次是肺外的呼吸道部份,感染率为24.65%;引起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50.67%,真菌感染也次之,为18.52%,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感染与年龄、侵袭性操作和滥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有关.结论 结核病易导致医院感染,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减少感染的发生.
作者:杨小兵;徐晓慧;唐秀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本年度我院实施护理三级质量管理制度,将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临床护理,通过人性化的管理与实施,真正体现了护理工作的劳动价值,促进护理服务向重质量,重安全,重服务,重绩效方向发展.
作者:高改燕;钟文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吗啡在纤支镜术前联合阿托品应用与单用阿托品的麻醉效果.方法 随机将120名需行纤支镜检查的患者分成A、B两组,术前均常规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A组术前三十分钟肌注吗啡5~10 mg,阿托品0.5 mg.B组术前三十分钟只肌注阿托品0.5 mg.结果 A组在咳嗽程度、缺氧程度、声门开放程度、术后恢复方面优于B组(P<0.05).结论 纤支镜术前应用吗啡联合阿托品的麻醉效果优于单用阿托品.
作者:徐萍;谢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沙丁胺醇、酮替芬治疗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 应用沙丁胺醇和酮替芬联合治疗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结果 经沙丁胺醇和酮替芬联合治疗有效率达到93.9%.结论 沙丁胺醇联合酮替芬治疗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显著.
作者:靳开宇;韦仁均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