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吗啡联合阿托品纤支镜术前用药效果评价

徐萍;谢琪

关键词:吗啡, 阿托品, 纤支镜术, 术前用药, 麻醉效果, 雾化吸入, 术前应用, 缺氧程度, 利多卡因, 开放程度, 随机, 术后, 声门, 咳嗽, 结果, 检查, 患者, 果优, 复方, 方法
摘要:目的 比较吗啡在纤支镜术前联合阿托品应用与单用阿托品的麻醉效果.方法 随机将120名需行纤支镜检查的患者分成A、B两组,术前均常规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A组术前三十分钟肌注吗啡5~10 mg,阿托品0.5 mg.B组术前三十分钟只肌注阿托品0.5 mg.结果 A组在咳嗽程度、缺氧程度、声门开放程度、术后恢复方面优于B组(P<0.05).结论 纤支镜术前应用吗啡联合阿托品的麻醉效果优于单用阿托品.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糖尿病是一种较常见的代谢疾病,我科从2004年~2008年在收治糖尿病患者合并肺结核66例,介绍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黄丽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17例耐多药肺结核胸片分析

    目的 探讨耐多药肺结核病人胸片特点.方法 选取17例耐药肺结核病人胸片作为观察组,同期21例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胸片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肺结核病灶范围和性质特点.结果 两组病人的胸片在病变范围上存在显著性筹异(P<0.05).两组病变性质均以斑片状渗出、干酪样坏死为主,二者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病人胸片病变范围广泛,易出现空洞、胸膜改变等形态特点.

    作者:严金二;杨英武;凌素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肢循序式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肺癌开胸术后患者患侧上肢循序式功能锻炼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设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在术前日和术后第七天测量患侧上肢功能,对照组行常规术后胸外科护理,实验组行常规术后胸外科护理加术后全麻清醒后即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第七天患侧上肢功能比较P均<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循序式功能锻炼对开胸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王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AECOPD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80例AECOPD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检测,并与稳定期及8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稳定期及对照组比较,AECOPD患者PLT明显降低(P<0.01),MPV明显升高(P<0.01),血小板压积(PCT)降低(P<0.05),PDW明显增加(P<0.01).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

    作者:常冬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哮喘治疗新药研究进展

    随着人们对哮喘的深入研究,哮喘的治疗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即使我们采用目前有效的控制哮喘的药物,如联合吸人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仍然有一些哮喘患者达不到哮喘的临床控制.因此开发新的哮喘治疗药物是今后哮喘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介绍近年来国外研发的一些哮喘治疗新药.

    作者:周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24例急诊主动脉夹层临床分析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主动脉腔内的循环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纵轴扩展的一种危重症.现将我院收治的24例AD患者临床表现及诊疗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涛;王用金;孔令煜;曹守冬;王青;艾秀华;李章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双硫仑样反应10例分析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作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加酶抑制剂,因其性能稳定、耐酶,肺部感染菌对其耐药率持续较低,低毒、效果好,近年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应用广泛.但是在用药前后饮酒(或接触乙醇)易发生双硫仑样反应,教训深刻,现将笔者遇到的10例报告如下.

    作者:殷建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振动排痰机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观察

    肺部感染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老年人由于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减弱,肺功能低下,咳嗽无力等因素,使痰液阻塞气道,影响肺部感染的治疗.我科于2006年7月以来,对4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大连同创君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体外振动排痰机振动替代人工叩背排痰,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文芳;刘鹏珍;孔玉红;姚翠玲;乔丽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水通道蛋白与支气管哮喘

    水通道蛋白一种跨膜蛋白,具有多种生埋功能,同时它也参与多种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它在许多病变组织中高表达,但在大多数正常组织中低表达,故可作为分子标志物而成为许多疾病治疗的靶点.在支气管哮喘中它的表达较高并且与炎症细胞的定向运动有关,已有研究表明,它有可能成为免疫治疗或基因治疗的靶点.

    作者:唐顺广;倪松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肺部CT平扫未见异常咯血患者36例分析

    咯血是呼吸系统常见症状之一,常见原因为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等,CT等影像学检查为咯血的重要检查,但常规CT平扫有时难以发现特异改变病灶并作出诊断,现就我院2002年1月~2008年8月初次咯血36例常规CT平扫未见异常患者分析如下:

    作者:江贵源;苏玉琴;郭似惠;章笑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早期乳酸清除率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高乳酸血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

    目的 研究早期乳酸清除率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高乳酸血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高乳酸血症患者,计算患者开始治疗24小时后的乳酸清除率,PSI及CURB-65评分变化率,将研究对象分别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与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的起始乳酸浓度、治疗24小时后乳酸清除率及PSI和CUR8-65评分变化率并比较高乳酸清除率组与低乳酸清除率组治疗24小时后的死亡率、休克发生率和呼衰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 存活组与死亡组的起始乳酸浓度、PSI评分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酸清除率及CURB-65变化率存活组明显高于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治疗24小时后的死亡率、休克发生率和呼衰发生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结论 治疗24小时后的乳酸清除率是评价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高乳酸血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熊伟;王西华;赵云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呼吸道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FB)在小儿非青紫璎先天性心脏病(CHD)呼吸道病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非青紫型CHD患儿进行FB检查,对其中6例合并肺不张患儿进行了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治疗.结果 镜下发现非青紫型CHD患儿呼吸道病变以炎症及气道阻塞性改变多见,分别占86.7%、76.7%,其中气管或支气管外压性狭窄20例,气管或支气管软化4例,喉软化3例,右侧气管源性支气管2例,气管下段先天性狭窄、左侧声带麻痹各1例.对6例肺不张患儿进行了BAL治疗,治愈3例.术中1例(36.7%)出现一过性低氧血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炎症反应、气管或支气管狭窄、软化是非青紫型CHD患儿常见的气道病变,FB在小儿非青紫型CHD气道病变评估中不仅能发挥诊断作用,而且发挥治疗作用,且相对安全.

    作者:杨泽玉;刘文君;魏文;梁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肺栓塞大鼠肺动脉和右心室HIF-1α的表达

    目的 观察肺栓寒大鼠肺细小动脉和右心室HIF-1α的表达,并探讨其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大鼠,体外制备栓子,经颈静脉注入栓子,两周后同法进行二次栓塞.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肺组织:(1)测定肺动脉相对中膜厚度(PAMT)和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及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2)分别用原位杂交方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动脉和右心室HIF-1αmRAN和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1)mPAP从4周组开始持续明显升高(P均<0.01);PAMT和WA/TA在栓寒8周组开始升高(P均<0.05);RVHI在12周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肺动脉和右心室HIF-1αmRAN 2周组开始升高(P均<0.01);肺动脉HIT-1α蛋白3天组开始升高(P均<0.01),右心室HIF-1α蛋白1周开始升高(P均<0.01).(3)相关关系:肺动脉HIF-1αmRAN和HIF-1α蛋白均与mPAP、PAMT和WA/TA呈正相关关系;右心室HIF-1αmRAN和HIF-1α蛋白均与mPAP和RVHI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HIF-1α在肺动脉和右心室表达明显增高并与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重构的病理生理过程有明显相关关系.

    作者:刘温娟;张一梅;高羽飞;王丽玲;陈铭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咯血的治疗进展

    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咯出.24小时内咯血量小于100毫升称为小量咯血,100~500毫升为中量咯血,大于500毫升或一次咯血量大于100毫升称为大咯血.

    作者:吴颖;崔朝勃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老年与中青年结核性脑膜炎各168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 依据老年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老年TBM和中青年TBM各168例,从入院前确诊率、症体特征、辅助检查异常情况及治疗转归四方面进行回顾分析,找出老年TBM特点.结果 老年TBM和中青年TBM患者相比,确诊时间:老年组就诊前误诊率高于中青年组,有显著作差异(P<0.05);老年组高热病人明显少于中青年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老年组头痛、视力下降病人少于中青年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脑压升高病人少于中青年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死亡率高于中青年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老年TBM患者症状不典型,导致入院前诊断时间长,误诊率和死亡率高;对疑似病人应及时反复腰穿行脑脊液检查及头部CT、MRI检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治愈率及降低死亡率.

    作者:李万志;田荆芳;宋立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抗结核药物诱导的肝损伤的临床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05年3月1日~2007年2月1日在江门市结核病防治所进行抗结核治疗并符合研究标准的结核病人抗结核治疗中的肝功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的发生率为33.0%.190例(81.9%)发生在90天内.59例患者出现相关肝炎症状.其中胃纳差和恶心、呕吐症状常见,出现频率分别为67.8%和55.9%.死亡2例,病死率为0.9%.52例需要停药或修改方案,175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肝功能正常或好转.结论 结核病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诱导的肝损伤发生率较高,应该引起重视.

    作者:许光辉;陈志宇;黄广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纳米活性炭在肿瘤外科的应用及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廓清淋巴结的意义

    纳米活性炭作为一种淋巴示踪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就其在肿瘤外科的应用现状进行回顾,并对其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淋巴结廓清的应用意义进行分析.

    作者:张建鹏;邹卫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18 F-脱氧葡萄糖(FDG)符合线路显像对胸部结节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18 F-脱氧葡萄糖(FDG)符合线路显像对胸部结节病的诊断和疗效监测的价值.方法 对37例疑似胸部结节病患者行18 F-FDG符合线路显像.以目测法判断纵隔和肺门淋巴结放射性摄取程度,明显超过周围肺组织本底水平者为阳性.结果 30例患者终经病理等确诊为胸部结节病,另外7例为其他肺部疾病.18 F-FDG符合线路显像诊断胸部结节病的灵敏度为96.67%(29/30)、特异性为85.71%(6/7)、准确性为94.59%(35/37)、阳性预测值为96.67%(29/30)、阴性预测值为85.71%(6/7)、阳性似然比为6.76、阴性似然比为0.04.结论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胸部结节病的诊断和疗效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夏俊勇;吴吉勇;王火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193例肺癌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和病理检查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193例肺痛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指导肺癌早期诊断.方法 回顾研究193例肺癌病人胸部CT、纤支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本组193例肺癌有28例直径2 cm以下早期肺癌,其胸部CT常见恶性征象出现率:分叶征57.1%、毛刺征39.3%、空泡征25%、胸膜牵拉征28.6%;2、193例肺癌纤支镜下形态特征共分四型:腔内增生型40.9%、管壁浸润型21.2%、管外压迫型33.6%、未见异常型13.5%.管内增生型以鳞癌为主占50.7%;管外压迫型以腺癌为主占58.5%;3、管内增生型肺癌的钳检检出率高达97.2%.与刷检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 胸部CT、纤支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结合分析,可提高早期肺癌诊断阳性率.

    作者:唐文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心房或大血管部分切除在局部晚期肺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肺叶或全肺切除合并左心房或大血管部分切除治疗局部晚期肺痛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科在2005年2月~2008年9月间,采用部分心房或大血管切除治疗26例局部晚期肺癌(T4N0-N2M0)病例.左全肺及左心房部分切除12例,左全肺及肺动脉干部分切除2例,右全肺及左心房部分切除9例,(其中2例在体外循环辅助下进行),右肺中下叶及部分左心房切除1例,右上肺叶及上腔静脉部分切除人工血管置换2例.结果 本组26例患者,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仅有3例发生心律失常,占11.54%(3/26).1年生存率为77.8%(14/18),2年生存率为55.6%(5/9).术后病理分型:鳞癌23例,腺癌1例,大细胞癌2例,T4N0M0者3例,T4N1M0者7例,T4N2M0者16例.结论 侵及心房或大血管的局部晚期肺癌(Ⅲb期)采用扩大切除术能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局部晚期肺癌生存率,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作者:张宜明;于长海;俞建琦;李捷;张文;夏晖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