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乔丽霞;刘鹏珍;姚翠玲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预防, 机械通气治疗, 肺部感染, 感染性因素, VAP, 炎性反应, 患者, 实质性, 发病率, 病死率
摘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后由感染性因素造成的肺实质性炎性反应.VAP指原无肺部感染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48 h后发生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机械通气治疗48h以上发生新的肺部感染VAP的发病率为9%~70%(平均20%~25%),病死率高达20%~71%[1,2].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深静脉穿刺技术属一种盲性操作[1],它是将一种特制的穿刺软管经皮肤穿刺置留于深静脉腔内;可广泛使用在临床危重患者抢救治疗中,同时还可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血标本采集、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及血液净化治疗等,不但可提高工作效率,又提高了护理技术含量.

    作者:沈咏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吗啡联合阿托品纤支镜术前用药效果评价

    目的 比较吗啡在纤支镜术前联合阿托品应用与单用阿托品的麻醉效果.方法 随机将120名需行纤支镜检查的患者分成A、B两组,术前均常规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A组术前三十分钟肌注吗啡5~10 mg,阿托品0.5 mg.B组术前三十分钟只肌注阿托品0.5 mg.结果 A组在咳嗽程度、缺氧程度、声门开放程度、术后恢复方面优于B组(P<0.05).结论 纤支镜术前应用吗啡联合阿托品的麻醉效果优于单用阿托品.

    作者:徐萍;谢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多功能剪刀在取塑料瓶盖中的巧妙应用

    护士每天需要进行大量的输液、注射等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要去除无数塑料瓶口上的封口,大部分护士是利用食指的力量直接揭除,因为封口为环行,长期用手指直接拉除难免食指摩擦部位的皮肤会损伤,影响各项护理操作,并增加了职业暴露的危险.

    作者:雷文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HIV/AIDS并肺胸疾病116例分析

    作者收集了1998年10月至2008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HIV/AIDS病例243例,其中伴有肺胸病变116例,占47.7%.本文就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周俊;杨磊;姚正林;忽立理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三种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 将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A组用利多卡因雾化麻醉;B组应用丁卡因喉头喷雾法;C组应用利多卡因喉头喷雾法.结果 麻醉效果各组优良率分别为75%、37.5%、55%.结论 利多卡因雾化麻醉效果好,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肖燕;李继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大咯血的急救和护理体会

    咯血是指喉及其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腔咯出.咯血是来急诊就诊的常见症状,大咯血通常指在24 h内咯血量超过500 ml或每次咯血量在100 ml以上[1].大咯血者常可因窒息而死亡.因此,熟悉和掌握是大咯血的急救和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科2006~2008年接诊的66例大咯血病人的急诊处理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高云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信必可都保吸入防治儿童哮喘103例疗效观察

    目的 评估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以下简称信必可都保)防治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06年11月以来我院门诊诊治的103例患儿,使用信必可都保80/4.5 ug/吸或160/4.5 ug/吸,每日2次,连续应用6个月至1年,自身对照观察大呼气峰流速值(PEF),并观察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信必可都保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哮喘症状及发作次数,能显著提高患儿的PEF,且不良反应少.结论 信必可都保具有良好的疗效,显著改善哮喘患儿的症状,改善肺功能,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和安全性.

    作者:余必信;倪陈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小剂量垂体后叶素合并硝酸甘油治疗咯血

    目的 评价小剂量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咯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50例咯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n=26)应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对照组(n=24)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仅应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分析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48小时后治疗组有效率96.15%(25/26),对照组有效率58.33%(1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组对血压影响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副作用(P<0.05);治疗组出现头晕头痛、胸闷、心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什油治疗中量咯血比垂体后叶素单药治疗中量咯血疗效明显提高,且能减少垂体后叶素不良反应.

    作者:徐大林;曾礼生;江海兵;汪志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结核性胸膜炎疗效探讨(附122例分析)

    目的 探讨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 对122例结核性胸膜炎伴胸腔积液作住院治疗,采取早期、联合抗痨,胸腔穿刺抽掖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等方法,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满疗程119例,治愈98例,占83.2%,基本治愈30例.疗效满意,随访2~5年,无1例复发.结论 早期联合抗痨、胸穿及激素的正确使用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关键.

    作者:肖天津;古中东;赖景雄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危害及防护

    AIDS和结核病都是传染病,同属于细胞免疫性疾患.HIV/AIDS感染易并发结核病,反之结核病患者具有不良行为易并发HIV感染成AIDS[1].全世界艾滋病感染者中1/3合并有结核感染.

    作者:曹英;邓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稳定期COPD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寒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摹础上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疗程均半年.结果 实验组呼吸困难评分、6 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且急性加重患者的门诊和住院人次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 吸入中等量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可减轻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活动耐力、生活质量和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次数.

    作者:林少芳;曹鹰;杜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大鼠静脉血栓栓塞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

    目的 建立大鼠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模型,观察大鼠VTE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变化.方法 SD大鼠78只,随机分为DVT(18只)、DVT-PTE(54只)、正常对照(6只)组.DVT组依据血栓形成时间不同(1,4,7 d)分为D1、D4、D7三个哑组;DVT-PTE组依据DVT和PTE时间不同(1,4,7 d)分为D1P1、D1P4、D1P7、D4P1、D4P4、D4P7、D7P1、D7P4、D7P7九个亚组,每亚组6只.采用显微血管夹阻滞一侧股静脉血流,制备DVT模型;DVT后不同时间分离有血栓的股静脉,摘取血栓,从另一侧股静脉注入栓子,制备DVT-PTE模型.行肺组织VEGF和bFGF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测定血浆VEGF和bFGF浓度.结果 1、VEGF抗原:对照组主要在支气管上皮细胞胞浆表达,DVT-PTE组第1天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胞浆可见表达,第4天肺动脉内皮细胞胞浆可见表达,第4和7天机化栓子中成纤维细胞胞浆有表达.bFGF抗原:对照组主要由支气管平滑肌和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胞浆表达,DVT-PTE组第1天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胞浆表达增强,第4和7天肺动脉周围基质和机化栓子内成纤维细胞胞浆可见表达.2、血清bFGF浓度在D1亚组升高,而在D7、D7P4和D7P7亚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VEGF和bFGF参与VTE血栓机化和血管内膜修复.

    作者:冯敏;季颖群;高鹤立;张中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MMP-9、TIMP-1分别对哮喘小鼠和气道重塑小鼠作用的比较研究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TIMP-1)在小鼠哮喘模型和气道重塑模型中表达作用的区别.方法 30只BALB/c雌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哮喘组(n=10)、气道重塑组(n=10)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10).通过鸡卵清白蛋白(ovabumin,OVA)滴鼻和腹腔注射的的方法分别建立小鼠哮喘模型和气道重塑模型.通过病理学观察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用免疫组化法测定MMP-9和TIMP-1蛋白的表达;RT-PCR测定MMP-9和TIMP-1的基因水平表达.结果 病理学显示哮喘组气道痉挛,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气道重塑组呈现气道上皮指状增生,管腔内容物增多,上皮下纤维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哮喘组MMP-9为8868.8±3544.5,TIMP-1为4783±1508.1,二者比值为1.85;气道重塑组MMP-9为4383.1±2498.6,TIMP-1为6542.3±3026.6,气道重塑组MMP-9/TIMP-1的比值为0.67.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结果显示气道重塑组MMP-9mRNA的表达低于哮喘组,而气道重塑组TIMP-1 mRNA的表达高于哮喘组.结论 MMP-9主要在哮喘气道炎症中表达增高,而TIMP-1则在气道重塑过程中表达升高,二者的比例失调可能是哮喘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朱建明;白建文;林闽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采用干扰素释放反应试验和PPD皮试对深圳市高校学生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筛查的研究

    目的 采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IFN-γ免疫酶联斑点法(ELISPOT)和传统的结核菌素皮试(PPD皮试)对深圳市高校学生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现状进行筛查,并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方法 采用自主研制的Elispot试剂盒(简称Elispot)和PPD皮试,对133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平行检测.结果 A高校99例志愿者中PPD皮试有49例阳性(49.5%),Elispot检测有20例阳性(20.2%);B高校34例志愿者中PPD皮试有27例阳性(79.4%),Elispot检测有2例阳性(5.9%).对两种方法进行平行比较分析,结果有统计学差异(x2=41.31,P<0.005);在PPD(+++)组中Elispot阳性率高为28.57%;在(++)-(-)组中分别为22.2%、12.5%及12.28%.结论 结核菌特异性IFN-γElispot试剂盒在健康人群中检测阳性率比传统的PPD皮试要低,在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价值优于PPD皮试,在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早期诊断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陈献雄;杨倩婷;徐六妹;朱秀云;廖明凤;陈心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浅谈变应性鼻炎患者肺通气功能的测定

    目的 本文通过测定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肺功能,探讨无支气管哮喘症状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变化及临床治疗的意义,为哮喘的早期预防和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统计变应性鼻炎患者47例,并设30例同龄健康患者作对照组.全部患者同时做常规用力通气肺功能检查: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吸量(FEF1),呼气峰流量(PEF),用力呼气中流量25%、50%、75%(FEF25,FEF50,FEF75).肺功能正常时加做支气管激发试验,肺功能异常时加做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 26例(55%)变应性鼻炎肺功能检测结果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21例(45%),异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差异,表现FEF 25,FEF 50,FEF 75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肺功能异常发生率61%,同时存在支气管激发试验和舒张试验阳性,提示变应性鼻炎患儿存在着发生支气管哮喘的危险.

    作者:黄秀香;杨敬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食管癌手术后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护理

    食管癌手术后肺部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手术效果.我科自2003年~2007年共收治512例食管癌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12例中男性361例,女性151例,年龄41~79岁,平均65岁病例均行开胸手术治疗,其中7例患者因年龄较高、术前心、肺功能不理想,手术后曾短时间应用呼吸机,均平稳过渡,1例发生术后肺栓塞死亡,其余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作者:杨国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用经临床实验证实的60例SSS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选60例窦缓患者进行对照.结果 SSS组心率明显慢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SSS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间歇性心率和心律改变的SSS患者,能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是早期诊断SSS的可靠的方法.

    作者:谷慧平;宗惠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胸腔置管并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胸膜腔内置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 将3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均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治疗组置引流管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单位+生理盐水50毫升.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胸穿抽液处理.结果 治疗组胸水吸收时间明显缩短,胸膜肥厚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胸腔内置引流管注入尿激酶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加快吸收、减少胸膜肥厚粘连疗效显著,且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节省费用,副作用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庄志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治疗静脉炎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康惠尔透明贴治疗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56例因留置针所致静脉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直接崩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敷患者.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55.3%,显效23.3%,有效23.3%.对照组:治愈率23.1%,显效率38.5%,有效率34.6%,无效率3.8%.结论 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是治疗静脉炎的有效方法,起效快捷,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作者:张文琼;任俊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肺癌患者凝血常规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60例肺癌患者及20例健康人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别进行测定.结果 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浆PT、APTT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肺癌组中除PT值在性别上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指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有无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明显关系.血浆纤维蛋白原与生存期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r=0.32,P<0.01).结论 肺癌患者存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患者的生存期呈负相关,抗凝治疗对改善肺癌的预后可能有益.

    作者:姜正华;朱慕云;桑慧颖;吕元文;丁平;卞京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