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8例小儿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研究

陶孝武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 奥美拉唑, 治疗
摘要:目的 对小儿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至2011年期间所收治的48例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病例资料.结果 消化道症状好转开始于治疗的2周后,所有患者在服药物期间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且4周后溃疡面均愈合,后期没有出现复发情况.结论 小儿消化系统溃疡通过药物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复发率也比较低.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尽职尽、尽善尽美”诠释医者仁心——专访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神经外科四病房主任叶伟教授

    叶伟从医生涯始于90年代初期,他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2000年获得哈尔滨医科大学博士学位.2001年进入同济医科大学协和医院攻读博士后,师从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中国颅咽管瘤显微镜下全切第一人朱贤立教授.他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神经外科工作期间,积极开展了运动区占位病变这一领域大量开拓性工作,尤其是中央前回深部病变脑沟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近年来还开展了锁孔手术治疗颅内肿瘤及脑出血等微创手术,以及半椎板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脊椎管内病变,收到了较好的疗效并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

    作者:李洪;吴树成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35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3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手术治疗资料.结果 经治疗,本组患者中有21例患者存活,8例患者死亡,其中有6例患者采用的是微创抽吸清除术,15例患者采用开颅清除血肿术.结论 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意识、瞳孔以及脑出血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依次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使死亡率得到进一步的降低.

    作者:李晓满;刘永书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糖尿病患者下肢手术中麻醉药物的临床观察

    目的(1)研究0.5%耐乐平连续腰麻用于糖尿病患者下肢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研究血糖水平对麻醉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1)选择糖尿病下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比较2组患者痛觉阻滞程度、高阻滞平面,运动阻滞程度;(2)观察不同血糖水平对麻醉临床效果的影响.结果(1)2组患者均可达到完善的镇痛效果,但耐乐平的镇痛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大运动阻滞时间均比布此卡因显着延长(p<0.05);(2)术前血糖水平<7.8mmol/L麻醉效果佳,术前血糖水平>11.2mmol/L麻醉效果不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小剂量0.5%耐乐平连续腰麻用于糖尿病患者下肢手术具有麻醉效果确切,在临床上安全可行;(2)适宜血糖水平麻醉效果好.

    作者:魏军;李昌祁;张宝华;李俊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普通外科中住院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分析及控制

    为避免因素间的混杂及交互作用,经回归性分析筛选出5个显著变量,分别是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切口类型和手术持续时间5项内容.

    作者:张华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经尿道电灼术治疗女性腺性膀胱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本文探讨女性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及疗效.方法 对56例女性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辅助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其中试验组28例,采用经尿道电灼术,对照组28例,采用普通药物治疗.结果 28例均采用经尿道电灼术治疗及术后采用化疗药物常规作膀胱腔内灌注,无特殊并发症发生,无1例复发.结论 对于女性腺性膀胱炎膀胱镜检查是初步诊断的依据,主要靠病理来确诊.经尿道电灼术加腔内化疗是有效的方法.

    作者:汪正才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分析

    众所周知,抗菌性药物对各种感染性疾病有很好的抑制效果,但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不容被忽视的,这要求我们必须更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本文探究不合理利用抗菌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及错误联合用药引起的临床危害,分析其原因,促进患者合理用药,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损害,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利云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浅谈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其处理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易发因素及治疗预防原则.方法 回顾8例经临床确诊为LDVT患者的资料,分析LDVT的病因及高危因素.结论 剖宫产术后LDVT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的共同结果,正确预防及早发现、早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王学军;胡小燕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急诊中使用镇痛剂对急腹症诊断影响的探讨

    目的 探讨在急诊科对急腹症患者使用镇痛剂对诊断正确性的影响.方法 对2009年1~12月某中心医院急诊科诊治的158例急腹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诊治早期使用镇痛剂对急腹症诊断的影响.结果 使用镇痛剂组与未使用镇痛剂组诊断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证据证明急腹症患者早期使用镇痛剂影响诊断.

    作者:叶康志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锚钉治疗髌骨下极撕脱骨折的护理探讨

    髌骨下极骨折属关节内骨折,手术方法很多,近年来,我科对髌骨下极骨折采用锚钉髌骨环形固定术,手术操作简单,骨折固定可靠.膝关节可早期活动,避免关节僵硬.

    作者:杨发惠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3种不同中期妊娠引产方式的比较

    目的 探讨3种不同引产方式用于中期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要求中期妊娠引产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给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B组采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联合米非司酮引产;C组只采用常规的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观察3组的引产成功率、宫缩时间、总产程、产后2h出血量、宫内残留情况等指标.结果 A组的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的成功率高于C组,而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宫缩时间、总产生、产后2h出血量以及宫内残留情况等指标也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B组的上述指标也明显优于C组(P<0.05).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与其他2种引产方式比较,具有引产成功率高,产程短,出血量少,宫内残留少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樊芷吟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RICU中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研究进展

    由于非肺部感染性病变和原有肺部感染性病变进行机械通气治疗48h以后,到拔除人工气道后48h以内发生的肺实质性感染性炎症.

    作者:张艳;张桦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介入方法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分析

    产后大出血是产科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分娩总数的2%~3%,目前仍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以往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如果采取保守治疗无效,常采用子宫切除术作为终治疗手段[1].随着近几年来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严重产后出血有了新的治疗途径.近2年我院运用这种新的治疗途径用于子宫动脉或骼内动脉栓塞术,成功抢救严重产后出血患者6例并保留子宫,现分析如下.

    作者:庄洁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内科保守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分析研究

    目的 探讨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采用内科保守方法进行治疗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我院神经外科采用外科方法治疗的68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起效时间、治疗效果、患者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费用.结果 2组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内压恢复至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长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肯定,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无手术禁忌的患者应及早采取手术治疗.

    作者:陆文欣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经支气管镜介入氩等离子体凝固治疗中央型肺癌的配合和护理对策

    阐述了通过对经支气管镜介入氩等离子体凝固治疗中央型肺癌患者的治疗前护理、治疗中配合和治疗后护理,使患者顺利完成APC治疗,达到了患者的咳嗽、呼吸困难、咯血、胸痛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的目的.

    作者:李善华;陈艳;杨昕星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自在我院经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奋乃静或氯丙嗪等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顺气导痰汤加减,和既往有详细资料记载的单纯行西药治疗的患者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有39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中有36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9.1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减少西药的用量,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并减轻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并推广.

    作者:涂鸿鹄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浅谈不同重力应激下人体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评价

    本文通过例证讨论了不同重力应激下人体心血管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

    作者:陈三民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乳腺癌术前胸部平扫CT对发现无症状肝肺转移价值研究

    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前胸部CT扫描的价值知之甚少,因此我们回顾分析了2006年1月至2009年7月间在一单独机构中接受术前胸部CT检查的1703例病人的影像学资料.发现266例病人(15.6%)有异常的CT表现包括:在肝或肺可疑的转移或不确定的结节,在这当中,26例病人(占所有病例的1.5%、占异常CT表现病例的1.5%)确实有转移,包括17例肺转移,3例肝转移,6例肝肺转移.相应地,Ⅰ期病人群发现确实转移的有1例(0.2%),Ⅱ期病人群有0例(0%),Ⅲ期病人中有24例(6%),胸部CT检查对肺转移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肯定的预测价值分别是:100,89.1和11.3%,相应的对肝转移瘤分别是:100,97.6和18.4%.所有确定的肺转移瘤肺损害的表现形式均是小结节,大径0.2~1.5cm不等,在胸部平片上可能不易被发现.总之,我们的研究表明对于早期乳癌病人行常规术前胸部平扫CT检查对发现无症状肝肺转移瘤的价值是有限的,尽管如此,这种检查方法仍有6%的可能将疾病分期升级(Ⅲ期到Ⅳ期).

    作者:金贤德;杨辉;刘龙川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医疗质量与病案信息管理浅析

    病案信息为医院在管理中提高医疗质量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医疗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审查数据,在规范化医疗管理水平与持续改进提高医疗质量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监管作用.

    作者:孙雪梅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昆明市五华区3岁以下婴幼儿营养不良患病率调查

    目的 了解昆明市五华区3岁以下营养不良患病情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08年至2010年儿保门诊系统管理的辖区内5763名(男2919名,女2844名)3岁以下婴幼儿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标准量具测量婴幼儿的身高和体重,根据WHO标准进行评价,并采用x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昆明市五华区3岁以下婴幼儿营养不良、低体重、发育迟缓和消瘦男女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昆明市五华区3岁以下婴幼儿营养不良、低体重患病情况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育迟缓、消瘦各年龄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昆明市五华区3岁以下婴幼儿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需加强母乳喂养,及时合理地添加辅食,坚持体格锻炼加强腹泻的综合管理,儿童获得良好的保健来进一步降低婴幼儿营养不良患病率.

    作者:周京义;肖芳;邹萍;李兰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发展性照顾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发展性照顾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早产儿1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90人,观察组采用发展性照顾,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 分别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早产儿14d体重增长情况、呕吐腹泻情况、以及平均住院天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产儿实施发展性照顾有助于提高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疾病恢复,能增加机体免疫力,减少致残率以及提高生存率.

    作者:周钝敏 刊期: 2011年第34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