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监护病房危重病患者304例预后危险因素

张俭;蒋桂华

关键词:ICU, 预后,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 ICU)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重症ICU患者304例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性别、治疗期间血糖水平、入ICU时机、是否进行机械辅助呼吸、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MODS)等指标进行观察,并统计死亡病例情况,应用线形回归分析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是否应用机械辅助呼吸组及不同APACHEⅡ评分组间死亡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60 ~64岁患者死亡率仅为8.69%,而>75岁患者死亡率则高达24.31%.患者发病时血糖异常升高的病人预后较升高幅度小的患者明显差;入院时机方面,发病初期就到ICU进行全面系统监护治疗者较极危重时再转入ICU者预后佳;MODS评分越高的患者预后相对越差,NODS评分≥16分时,死亡率高达36.84%.结论 高龄、应激性高血糖、入住ICU时间过晚、MODS评分较高是ICU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农村高龄老年人慢性疼痛状况调查

    目的 调查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农村高龄老年人慢性疼痛患病率及其药物镇痛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采取便利抽样的方式对127例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农村年龄≥80岁的老年人就慢性疼痛状况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以长海痛尺和简洁疼痛问卷为基础而自行设计.结果 受调查的农村高龄老年人慢性疼痛的患病率为76.4%(诊断标准为:疼痛评分≥1分,持续时间>3个月),在诊断为慢性疼痛的患者中,未获得药物镇痛治疗患者的比例为70.1%,镇痛不良的比例为21.6%,获得有效镇痛的比例为8.2%;使用单一非甾体抗炎药的比例为89.7%;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表明,赡养方式(β=2.17,OR=1.71,95% CI为1.18~1.93,P=0.035)和社区医疗获取(β=2.02,OR =0.19,95% CI为1.12~ 1.86,P=0.024)是农村高龄老年人获得药物镇痛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农村高龄老年人慢性疼痛的患病率高,患者未获得任何镇痛药物干预比例高,获得有效镇痛的患者比例低;农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应加强高龄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的阶梯药物镇痛,改善农村高龄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

    作者:薛桂娥;楚婷;陈正英;康祖铭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牙髓病治疗中老年病人心脏病意外研究进展

    随着人均寿命的提高,老年人口腔疾病问题成为口腔疾病研究热点,老年牙体牙髓病患者日益增多[1].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口腔疾病患病率仍高达90%以上.同时患有心脏病的老年人占很大比例.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0概要》显示,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估计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至少2.3亿,患病率约为20%.并且每年新发心肌梗死患者至少50万人[2].因此,牙髓病老年患者面临着如何控制好全身疾病,安全、有效进行牙髓病规范化、精细化的治疗问题.

    作者:李秀英;张志民;侯丽娟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形态学与计量学研究及其应用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退行性变(松质骨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断裂;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以致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增高的全身代谢性骨病[1].随着人均寿命延长、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骨质疏松并发症发病率的上升,研制各种防治新药、探寻多种治疗手段及其作用机制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准确检测与评价各种治疗后骨组织的发展动态又显得尤为重要,在众多检测与评价方法中,形态学与计量学方法对骨质疏松的防治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唐利;王鸿度;陈庄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血管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因素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方法 将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轻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脑血管血流动力学,蒙特利尔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 高危组与低危组在视空间和执行功能、注意力、计算力、抽象概括能力、命名、记忆、时间定向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中危组与低危组比较在视空间和执行功能、注意力、计算力、抽象概括能力、记忆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视空间、命名、计算、语言、时间定向各方面中危组较高危组有显著差异(P<0.05).高危组TCD异常比例明显高于轻危组(P<0.05),主要表现在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流速增快,频谱异常.中危组TCD结果异常比例明显高于轻危组,主要表现在各动脉流速增快;高危组较中危组在流速增快与频谱异常比例显著增高(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着危险因素增多,其认知功能障碍越显著,TCD各指标异常率也随之升高.

    作者:刘佳;郭宗君;李宏;褚秀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舍曲林抗抑郁治疗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抑郁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舍曲林治疗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合并抑郁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76例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合并抑郁的患者在冠心病二级预防基础上被分为舍曲林组和对照组,疗程12 w.观察舍曲林治疗对患者抑郁状态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以及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活性、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内皮功能和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 67例患者完成随访.舍曲林组抑郁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81.3%vs 45.7%,P<0.01),心血管不良事件较对照组少(3.1% vs 20.0%,P<0.05).舍曲林可降低血小板活性,改善自主神经功能.结论 舍曲林在抗抑郁同时,可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改善短期预后,这可能与舍曲林降低血小板活性、改善自主神经功能有关.

    作者:刘德彬;孙晓宁;赵培;李爱华;骆秋平;严俊峰;袁晓晨;焦云根;张振刚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利多卡因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

    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超过70%的患者会并发心律失常,而室性心律失常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并发频率高[1].心律失常会影响患者心脏的正常功能,并且可能短时间内扩大心肌梗死范围,是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短期内出现残疾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发生后必须尽快及时消除[2].在治疗心肌梗死后出现的室性心律失常中,利多卡因曾一度成为首选药物.但近几年,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更为有效.本文主要观察利多卡因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作者:唐庆;马晓芬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复方莪术油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100例

    老年性阴道炎( senile vaginitis)是绝经后因为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所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阴道炎,多数采取激素治疗,但是长期的激素治疗可能增加患子宫内膜癌、血栓性疾病的可能性[1,2],尤其存在雌激素治疗禁忌证的患者如何选择更加适合的药物成为医生较为棘手的问题.本文观察复方莪术油栓(康妇特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桂香;陈淑霞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klotho 蛋白与心力衰竭患者肾脏损害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klotho蛋白与心力衰竭患者肾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15例心力衰竭患者血样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klotho蛋白,分析不同心力衰竭程度、不同血肌酐(Cr)水平与klotho蛋白之间的关系.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NYHA Ⅰ~Ⅱ级、Ⅲ级及Ⅳ级血清klotho蛋白吸光度分别为0.453±0.123、0.345±0.130及0.237±0.121,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心力衰竭A组、心肾综合征B组及心肾综合征C组患者血清klotho蛋白吸光度分别为0.431±0.119、0.331 ±0.127及0.224±0.125,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心力衰竭程度、心力衰竭肾脏损伤程度与低水平klotho蛋白有关,klotho蛋白可作为判断心衰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苏显明;何亚军;刘景委;智晓文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

    目的 探讨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对收治的老年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并与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进行血气、呼吸频率、心率、插管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对比研究.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H、PaCO2、PaO2等动脉血气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在上机后2h,研究组患者的PaCO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在上机后24h,研究组患者的pH、PaCO2 、Pa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而且在上机后7d,研究组患者的pH 、PaCO2、PaO2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5);研究组的各项动脉血气参数更接近正常范围.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7d呼吸频率和心率均明显下降(P<0.05);而血压则无明显变化(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可以有效改善老年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气,减少插管率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范晓东;吴艳;惠复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随着患者年龄逐渐老龄化及抗生素滥用,导致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死率占全球10%左右[1].这主要是因为老年CAP患者免疫力较差,多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且老年CAP患者常缺少咳痰、发热、寒颤等CAP典型临床表现[2].目前仍缺少能对老年CAP进行明确诊断及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准确评估的实验室指标[3].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CRP)在诊断老年CAP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

    作者:谢世良;陈永幸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7例

    早期进行药物溶栓和机械介入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有效方法.结合我国国情,当前国内经济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加之介入治疗对高龄患者相对慎重,因此溶栓治疗仍是治疗STEMI的首选方法.本研究观察第三代纤溶药物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瑞通立,r-PA)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STEMI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罗小春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visfatin水平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visfatin与2型糖尿病(T2DM)及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并发症和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 将80例T2DM患者分为合并NAFLD组50例和单纯T2DM组30例,并选30例健康人做对照.所有的受试者均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测定空腹血清visfatin浓度;并测定各组的人体指标和血代谢指标水平;并分析各指标间及与NAFLD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①T2DM合并NAFLD组、单纯T2DM组及对照组间相互比较血清visfatin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 =0.874;P=1.000).②相关分析显示,T2DM组血清visfatin浓度与WC、TG均呈正相关.③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G是血清visfatin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血清visfatin浓度在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2型糖尿病中无明显变化,但与腹型肥胖及高甘油三酯血症密切相关.

    作者:王青;向菲;李海英;李树法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老年痴呆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老年痴呆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减退,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常伴发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异常[1].照顾老年痴呆患者的长期繁重日常生活护理和各种心理压力严重影响着家属的心身健康.本文旨在调查老年痴呆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其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王金柱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阿罗洛尔联合非洛地平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压29例

    慢性肾功能不全(CRF)合并高血压临床常见,CRF合并高血压者单药降压效果欠佳,常需联合用药[1].本文拟观察阿罗洛尔联合菲洛地平治疗老年CRF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CRF合并高血压患者57例,男24例,女33例,年龄60 ~ 79(平均67.6)岁.纳入标准:CRF患者,年龄≥60岁,血压≥140/90 mmHg,血肌酐(Scr) 180~ 260 μmol/L.

    作者:刘向东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黑质小胶质细胞激活诱导帕金森病的机制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以黑质部位的多巴胺能(DA)神经元变性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实验证明脂多糖(LPS)可以成功诱导大鼠PD模型.LPS本身对神经元没有直接的毒性损伤作用,离体实验结果已证实LPS单纯与神经元细胞孵育不能产生杀伤作用,仅在加入小胶质细胞后才能对神经元产生毒性作用;在暴露于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鱼藤酮的猴子,可发现Mic被激活,并导致PD进展[1].活化的Mic可以释放多种细胞毒性物质,对DA神经元产生毒性作用,造成DA神经元变性.可见有必要鉴定两种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信息分子,并深入探讨二者之间这种关联的分子机制,为PD的治疗进展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杨丽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丝胶对糖尿病大鼠脊髓及脊神经节细胞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作用

    目的 探讨丝胶对2型糖尿病大鼠脊髓及脊神经节细胞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作用.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丝胶治疗组(n=12).采用SP法观察坐骨神经对应脊髓节段(L4~6)和脊神经节细胞NGF蛋白的表达.结果 NGF蛋白免疫阳性产物为棕黄色细腻颗粒状,位于脊神经节细胞和脊髓前角细胞的胞质和胞核,以胞质为主.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脊髓前角细胞和脊神经节细胞NGF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糖尿病模型组大鼠比较,丝胶治疗组大鼠脊髓前角细胞、脊神经节细胞NGF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 丝胶上调脊髓前角细胞和脊神经节细胞NGF的表达,保护糖尿病坐骨神经相关神经元胞体.

    作者:赵晓丽;张延红;张风侠;王冬;钟美蓉;陈志宏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以神经系统功能缺损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34例

    在临床工作中,以神经系统功能缺损为表现的主动脉夹层(AD)较为常见,临床上极易误诊,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本病起病急,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重度心血管疾病.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1997 ~ 2010年收治的以神经功能缺损为首发症状的AD患者34例,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表现的19例(男15例,女4例),急性脊髓病变8例(男6例,女2例),合并周围神经功能受损6例(男5例,女1例),单瘫1例(男).

    作者:信宏;王月;冷静;史壮宏;姜春莉;王春燕;马历历;魏敏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分析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老年高血压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患者给予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替米沙坦进行治疗;治疗期间半个月随访一次,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心率、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w、4 w时,平均SBP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治疗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平均SBP下降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第2周血压比较,观察组达标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后期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或替米沙坦能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方案在尽早达标方面更具优势.

    作者:董凯霞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依达拉奉对大鼠胶原诱导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MCI-186)对大鼠胶原诱导关节炎(CIA)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用24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依达拉奉低、高剂量组.测定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的踝关节足垫厚度,生化方法检测了各组大鼠血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对大鼠滑膜组织进行组织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取大鼠双膝关节滑膜组织,光镜下观察关节滑膜衬里层细胞(LCC)增生,衬里下层炎细胞浸润及血管翳形成等病理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浆总SOD活力下降,MDA含量升高,滑膜组织NF-κB、TNF-α表达增加.依达拉奉高低剂量组均能提高血浆总SOD活力,降低MDA含量,使滑膜NF-κB、TNF-α表达下降,但两组比较无差异.组织形态学光镜下表明依达拉奉组滑膜衬里层增生减少,少见血管翳的形成.结论 依达拉奉对CIA大鼠有明显的抗氧自由基及抗炎作用,能够降低CIA大鼠足垫肿胀程度,抗氧化及抑制炎性因子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

    作者:齐晅;靳洪涛;张风肖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Nrf2和IGF-1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胃正常黏膜、增生性息肉、上皮内肿瘤(GIN)及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初步探讨二者在胃癌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rf2和IGF-1在胃正常黏膜、增生性息肉、各级GIN及不同分化程度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Nrf2和IGF-1在正常胃黏膜中几乎无表达;从增生性息肉、GIN到腺癌,二者共表达逐渐增强;在增生性息肉、GIN、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且呈正相关(r=0.337,P =0.037).结论 Nrf2和IGF-1表达增强可能与胃黏膜癌变过程有关,二者表达水平升高有可能促进肿瘤进展.

    作者:宋素贞;王洪波 刊期: 2012年第17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