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物型硬脑膜补片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曹国彬;陈秀梅;沈少仪;曹志恺;方泽鲁;柯炎斌;陆永建

关键词:人工硬脑膜, 生物材料, 脑膜补片, 脑膜缺损, 颅脑手术
摘要:硬脑膜缺损是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常见问题,修补缺损的硬脑膜对于维持解剖学的完整和保护脑组织,防止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脑膨出、癫痫等并发症十分重要[1].硬脑膜缺损的修补是神经外科手术的关键一环.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笔者应用生物型硬脑膜补片修补硬脑膜缺损,疗效满意.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海马神经发生与脑老化及针灸促神经发生效应

    神经发生有助于成年大脑正常功能的维持,也有利于神经退行性大脑疾病的自我修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这种能力会逐渐下降[1].伴随脑老化的产生,神经发生水平显著降低,而海马神经发生与脑老化诱发的学习记忆减退密切相关,因此,深入了解海马神经发生的意义及其与脑老化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灸作用整体性、综合性已基本达成共识,而且其主要是通过激活机体自身的内源性因素发挥效应.那么其对脑老化海马神经发生影响如何?为此,我们进行相应的总结.

    作者:卢圣锋;尹海燕;于美玲;余曙光;唐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30例

    缓慢型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目前,西药对此类心律失常尚无满意疗效,而用中医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有较好的疗效.本文观察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

    作者:魏文康;刘红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杜仲木质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卒中的治疗作用

    目的 观察杜仲木质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卒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摄入高浓度盐水建立脑卒中模型.然后将实验动物随即分成6个组:空白组、模型组、杜仲木质素低(1 mg/kg)、中(2 mg/kg)、高(3 mg/kg)剂量组、阳性药尼莫地平组,每天肌注相应剂量的药物,观察脑卒中行为学评分、收缩压和心率、存活时间和死亡率、体重变化等指标.结果 杜仲木质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卒中症状有改善作用;可降低实验动物血压、延长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存活时间,降低死亡率,同时使其体重有所改善.结论 杜仲木质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卒中有一定控制和治疗作用.

    作者:刘微;秦海翔;黄晓东;常影;范红艳;王艳春;顾饶胜;任旷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动态心电图用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的临床价值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也简称为病窦综合征,会诱发一系列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及心律紊乱,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阿斯综合征、猝死,影响病人生命安全[1].SSS初、常见的心电图改变是窦性心动过缓,尤其是夜间易发生的窦性心动过缓,多为间歇出现,且持续时间短,常规心电图不易发现,只能依靠动态心电图(DEC)确诊[2].DEC具有随身、连续、实时、记录时间长及信息丰富等优点,是SSS安全、无创、快捷、可靠的诊断方法之一.本组中将我院近期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的132例窦性心动过缓病人开展DEC检测.

    作者:黄东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新进展

    近年来,随着恶性发病率的不断提高,对于失去手术机会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愈来愈得到广泛的重视,其中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内放射应用于临床,作为治疗肿瘤的一种新方法,已逐渐被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所接受.与外放射治疗相比,体内近距离植入放疗的优点为直接植入靶肿瘤,连续低剂量的长时间放疗,使肿瘤组织遭受大程度的杀伤,使正常组织不损伤或仅有微小损伤,从而提高放疗的准确性和持续性.对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降低局部复发率,改善生存质量,预防肺癌的复发转移有一定的作用,因此成为治疗癌的一种重要手段.

    作者:赵成;杨佩颖;张欣;赵林林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全节段经椎弓根螺纹钉固定融合术治疗老年脊柱侧凸性腰椎管狭窄症

    目的 系统评价全节段经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老年脊柱侧凸性腰椎管狭窄症(ss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SSS患者113例,根据经椎弓根固定与融合方式分为A组(短节段固定组)45例,B组(全节段固定组)68例,评估手术疗效及4年随访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减压节段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前缘与后缘高度;②脊柱矢状位与冠状位Cobbs角;③腰腿痛情况JOA评分;④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⑤术后并发症.结果 93例患者获得4年以上随访,所有患者随访期内矫正度数、椎间隙高度无丢失;全部获得植骨融合,平均融合时间3.5个月.术后两组脊柱侧凸Cobb's角明显改善.矢状位上腰椎前凸得到不同程度的重建,恢复并且保持了腰椎生理前凸.A、B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33%、75%,临床症状改善率75%、80%.JOA评分术前11 ~13分,术后4年平均26分.95%患者自诉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4年内A组6例X线片检查出现内植物松动,6例出现继发性代偿侧凸;而B组无1例发生.B组术后骨吸收现象较A组明显(P<0.05).结论 脊柱后路全节段固定融合技术手术疗效优于脊柱短节段固定融合技术,尤其在控制脊柱畸形进展、防止继发性代偿侧凸、维持后期脊柱稳定性,减轻症状等方面居优势;但是远期脊柱固定区域内的应力遮挡效应应引起注意.

    作者:李英谱;包晓群;杨小玉;李雪鹏;王永明;Rune Hedlund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三种全身麻醉方法对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全身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老年患者中发生率更高.为了减少麻醉药物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促进术后康复进程、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寻找对认知功能影响较小的全身麻醉方案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重点[1].我科比较了三种不同的全身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陆志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老年服务体系及相关人才培养模式

    21世纪以来,人口老龄化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老年人口约有1.3亿,且每年仍然以3.8%的比例增加[1].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社会问题,给社会及家庭带来较大的压力,同时,也给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及护士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旨在针对我国老龄化社会及老年护士人才缺乏的情况,对老年服务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

    作者:李晓辉;马宏敏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早期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以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AMI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每组45例,在治疗前后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钠肽(BNP)水平.结果 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LVEDd、LVEF以及LVFS与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前24 h对比差异显著(P<0.05),康复组LVEDd变小程度以及LVEF和LVFS增大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而治疗后1个月和2个月两组血浆BNP含量均明显下降,但康复组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进行康复运动治疗可以有效改善AMI患者的心功能,有效降低血浆BNP水平.血浆BNP水平可作为动态观察AMI患者病情发展变化的重要临床指标.

    作者:李洪新;王德强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细胞色素P450、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表达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表现有较多相似之处,其发病均建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且均发生斑块破裂、血小板凝集、纤溶系统改变、细胞因子释放等病理变化.本研究探讨细胞色素P450( CYP450)、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在两种疾病中的活性.

    作者:赵良辰;黄仑;李恒斌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生活质量的影响

    糖尿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患病者的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1].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等[2].在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中,患有2型糖尿病是比较普遍的.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很多,近几年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渐增多.吸烟、酗酒、不规律的作息、饮食不合理等都会引发2型糖尿病[3].并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以及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因此,通过改善老年人们的生活规律来控制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是刻不容缓的.本文通过对本社区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的86例6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干预组进行必要的生活方式干预,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干预组在2型糖尿病的控制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作者:张云;黄莉文;吴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高位腹膜前股疝无张力修补术在保护老年股疝患者股静脉中的作用

    股疝多见于老年女性[1],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发病率较低,临床上容易误诊、漏诊;而且股管几乎垂直向下,股疝形成后疝囊容易坠出卵圆窝,在股环处发生嵌顿或绞窄,手术治疗及时将疝囊纳入腹腔效果明显[2].选取合适的手术方式,能够减少对股静脉的不良影响,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本研究比较高位腹膜前股疝无张力修补术和传统的Mcvay手术方法治疗股疝对股静脉的影响率和手术治疗有效率.

    作者:陈文静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大黄素与心血管疾病

    大黄素(Emodin)(1,3,8-三轻基-6-甲基蒽醌)是天然蒽醌化合物,别名为朱砂莲甲素,分子式是C15 H10 O5,分子量:270.23,CAS号:518-82-1,来源于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掌叶大黄的根茎.规格有50%,80%,98%.大黄素可用作泻药,虽有泻下活性,但由于体内易被氧化破坏,实际上泻下作用很弱,如与糖结合成苷类,则可发挥泻下作用.近来研究[1]证实它具有抑菌、抗炎及免疫调节、抗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抗缺血、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对心肌细胞内钙及L-型钙电流具有双向调节、保护肝肾及胃肠道、抗癌等一系列保护作用.

    作者:李永贵;李强翔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丹皮酚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丹皮酚对Toll样受体(TLR)、核因子(NF) -κB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 10%高血压患者及健康人血清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C)24 h,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LR4 mRNA表达.不同浓度的丹皮酚干预脂多糖(LPS)诱导的HUVEC-C TLR4表达(24 h)及NF-κB活化(2 h),PCR法测TLR4 mRNA及NF-κB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技术测TLR4蛋白及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血清作用24 h后,高血压病组TLR4 mRNA的表达较健康组增高(P<0.01).丹皮酚可呈剂量依赖性减少LPS诱导的TLR4 mRNA高表达,抑制LPS诱导的TLR4蛋白高表达和IκBα蛋白的降解(P<0.05,P<0.01,P<0.001).结论 TLR-NF-κB信号途径介导的炎症反应和免疫紊乱是高血压病血管内皮损伤的机制之一,丹皮酚可通过抑制其表达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作者:张竞之;陈小忆;金伟孝;李华锋;区鸿斌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老年侧脑室脑膜瘤46例手术策略

    侧脑室脑膜瘤是起源于侧脑室内脉络膜组织或脉络丛基质,发病率占脑室内脑膜瘤的77.8%[1,2],侧脑室三角区为肿瘤好发部位.侧脑室脑膜瘤位置深,周围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难度大,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侧脑室脑膜瘤的全切除率已经很高[3],但是一些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术后并发症较多.如何在全切肿瘤的同时减少并发症一直是神经外科医生努力的方向.本文总结2002~2010年老年侧脑室脑膜瘤46例的手术经验.

    作者:曹静;李艳华;张旭东;艾本村;别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的CT特点

    目的 用64排双源CT评估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同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 临床已经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52例;其中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DM-CHD)95例、单纯冠心病组(non DM-CHD)57例,进行包括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水平测定,并行无创性64排128层冠脉CT扫描检查,分析糖尿病及血糖、血脂代谢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DM-CHD组多支病变明显高于nonDM-CHD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与年龄(r=0.165,P=0.042)、HbA1c(r =0.230,P=0.006)、空腹血糖(r=0.211,P=0.010)呈正相关.DM-CHD组的TC、TG、LDL-C、apoB均显著高于non DM-CHD组(P<0.001,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糖代谢异常和血脂紊乱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叶新华;沈默宇;杜云峰;高小亚;杨萍;成金罗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与AO股骨近端髓内钉-抗螺旋刀片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对于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的手术方法其治疗效果还存在分歧.本文回顾性研究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不同类型治疗方法的疗效及适应证.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老年转子间骨折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60 ~83(平均75.5)岁.按改良Evens分型,不稳定型(Ⅲ型:移位,内侧皮质骨无对位,13例,Ⅳ型:粉碎性,内侧皮质骨无对位,18例V型:反粗隆间骨折,有移位倾向11例)42例.其致伤原因均为平地摔伤,而非病理性骨折.对不稳定性骨折随机分为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22例(A组),PFNA 20例(B组).

    作者:汪阳;蒋林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钙蛋白酶与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

    目的 研究钙蛋白酶在谷氨酸兴奋性毒性中的表达及钙蛋白酶抑制剂MDL-28170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乳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体外培养7d后用于实验,建立谷氨酸损伤模型,MTT法测定细胞活力,Hoechst33258核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钙蛋白酶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钙蛋白酶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定位.结果 谷氨酸引起80 kD与76 kD钙蛋白酶蛋白水平明显增加,且分布于凋亡的细胞核内.钙蛋白酶抑制剂MDL-28170明显提高细胞生存率及降低神经元凋亡百分比.结论 谷氨酸兴奋性毒性引起钙蛋白酶大量激活,钙蛋白酶抑制剂MDL-28170对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蕊;金英;刘婉珠;隋海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6例预后影响因素

    本院心血管重症监护室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16例,并进行了抗凝、调脂、β受体阻滞剂、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等综合性治疗.在患者出院后对全部病例进行了随访.1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AMI收入本院监护室住院治疗的2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63例,女性53例;年龄40~89岁,平均年龄58.7岁.选择条件为能通过查阅病历、家访、电话询问、信件询问接受随访者.

    作者:王奇强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创伤性枢椎滑脱

    目的 探讨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创伤性枢椎滑脱患者的效果.方法 对8例不稳定性创伤性枢椎滑脱患者行颈前路C3椎体大部切除、植骨融合、Zephir钢板系统内固定,并对术前、术中和术后10~30个月随访的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无患者术中死亡,无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术中平均出血300mL.随访结果显示术后全部病例颈部症状明显缓解,2例脊髓不全损伤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6个月X射线平片显示全部病例生理前凸恢复,C2椎弓骨折线模糊,植骨愈合良好,无钢板及螺钉松动、断裂现象存在.结论 前路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创伤性枢椎滑脱减压充分,可维持颈椎生理前凸,促进骨折愈合,且植骨融合率高.

    作者:陈语;项良碧;刘军;于海龙;王琪;郭明明;祖启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