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芳
目的 比较网络系统实施前后越秀区肺结核病人的发现水平,探讨网络直报系统在肺结核病人发现中的作用.方法 对越秀区网络直报系统实施前的2001年至2003年以及网络直报系统实施后的2004年至2006年肺结核病人发现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越秀区网络直报系统实施后2004年1月至2006年底肺结核可疑患者登记1827人,登记率122.0/10万,涂阳病人登记604人,登记率40.2/10万;而网络直报实施前的2001年1至2003年底肺结核可疑患者登记864人,登记率61.7/10万,涂阳病人登记295人,涂阳登记率21.1/10万.网络系统实施后越秀区肺结核可疑患者和涂阳病人登记率分别提高60.3%和19.1%.结论 网络直报系统对提高肺结核病人的发现有重要的意义,充分利用网络直报信息对相关病例进行核对和追踪,是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率的关键.
作者:许卓卫;李笑颜;李妙琼;LI Miaoqiong 刊期: 2008年第07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人群患病率较高,成年男性患病率约为2%~4%[1].OSAHS患者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塌陷、闭塞,导致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出现低氧和高碳酸血症,是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陈丽琴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临终关怀是对临终阶段患者包括家属的特殊服务,是一种对临终患者处置死亡的方式,是对即将离开人世的人给予心理的安慰和关怀,使他们能较为舒适地度过人生的后阶段,护士在此阶段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实施的护理行为对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有相当大的影响作用.
作者:敬晓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胸腔积液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之一,可有多种原因引起,中等量以上胸水往往产生压迫症状,导致病人呼吸困难,需要进行胸腔穿刺或引流.我科从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胸水35例,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庆利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疗效与护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对45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结果 完全止血38例、部分止血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8%.结论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秀萍;张秀峰;怀智馨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肺结核大咯血窒息患者的急救措施和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对大咯血患者清除口咽部积血,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采取有效的止血,加强护理.结果 肺结核大咯血窒息患者24例中,仅1例死亡.结论 对肺结核大咯血窒息患者,在合理使用止血药物的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护理,是抢救窒息成功的关键.
作者:侯美青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方法 对22例肺栓塞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 本组22例经及时诊断与治疗后,存活20例,死亡2例.结论 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和重视,对具有危险基础疾病的患者,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胸闷、咯血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及时治疗,可以提高存活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莫伟强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近年来我国肺结核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有许多肺结核病人未能及时发现或治疗不当,随着机体免疫力的波动,病灶吸收修复、恶化与进展交替发生,成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口服和静脉抗结核药物不易达到空洞内壁,致使结核杆菌难以被杀死,这类病人的痰中带有大量的结核杆菌,为结核病的重要传染源之一.
作者:董正云;张进玲;方菊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患者大多数死于急性加重期,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为当务之急.近年来研究显示糖皮质激素有助于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治疗,但由于合并呼吸道感染及其他基础疾病,糖皮质激素的全身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本实验评价糖皮质激素雾化治疗在AECOPD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王俊霞;李淑媛;郝志芳;蔡兰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小儿静脉输液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方法 在儿童输液室推广开展使用静脉留置针,观察患儿对使用留置针的注意事项和效果进行总结.结果 小儿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减少了血管损伤,减轻了输液的痛苦.结论 小儿静脉留置针技术保证了药物治疗的及时有效,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是今后儿童输液的发展方向.
作者:许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急性肺水肿(APE)的急诊特点以及救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急性APE病人的临床资料,以及对应用气管插管、人工机械通气,小剂量吗啡静脉注射,硝普钠治疗伴有低血压的病例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①64例病人50例(78.1%)抢救成功,14例(21.9%)死亡;②30例行气管插管人工机械通气,20例(66.6%)抢救成功;③45例应用小剂量吗啡注射,35例(77.7%)好转,无一例出现呼吸抑制;④8例伴有低血压,合用硝普钠和多巴胺,6例(75.0%)好转.结论 对急诊APE诊疗措施的实施需要果断及时,尽快纠正低氧血症、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积极应用小剂量吗啡,对伴低血压或休克者应用多巴胺和硝普钠疗效确切、安全.
作者:方铭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近年来,护患纠纷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因此,如何有效降低护理缺陷,保证护理安全,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是每位护理人员关注的焦点,现就产生纠纷的常见原因及防范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杨晴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中心静脉导管细,创口小,取代传统胸腔引流管病人减轻疼痛,方便,置管时间长,并可减少感染.我们采用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方法,可以代替传统的引流管行闭式引流,也可以多次抽气,而避免多次胸腔穿刺.本文总结2003年5月~2007年12月收治单纯性气胸78例,其中38例为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刘惠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癌胚抗原(CE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德国JAEGER公司的EBC收集器,收集NSCLC组和正常对照组的EBC,所有对象同时抽血留血清待测.采用非平衡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EBC和血清中CEA.结果 ①肺癌组CEA检测值,EBC为4.52±2.44 mg/L,血清为7.73±3.19 mg/L;正常对照组CEA检测值,EBC为1.62±1.30 mg/L,血清为2.28.±1.30 mg/L,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腺癌组EBC和血清标本中CEA水平分别为(4.91±2.56 mg/L)和(9.17±3.75mg/L),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③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NSCLC患者EBC中CEA水平分别为3.32±1.58mg/L、4.11±2.45mg/L、4.75±2.50 mg/L、5.48±2.41mg/L,TNM分期越高,EBC中CEA的水平越高,F=3.12,P<0.05;④肺癌组EBC和血清CEA检测值呈线性正相关,回归方程=1.61x-1.51,相关系数(r)=0,8615,P<0.05;⑤肺癌组EBC中CEA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51.5%和93.3%,血清中为60.6%和91.1%.肺癌组同时进行EBC和血清中CEA检测,联合敏感性为80.9%,联合特异性85.0%.结论 在EBC中检测CEA水平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分期的判断.
作者:董敬军;陶一江;陈建荣;蔡映云;陶国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应用三维治疗计划比较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sliding window调强(SMLC-IMRT)中肺组织受量上的情况,探讨食管癌放射治疗理想的计划模式.方法 采用Varian公司Eclipse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10例食管癌病人设计放射治疗计划,每例均做4个计划5野适形、7野适形和5野SMLC调强、7野SMLC调强,在规定PTV至少达到95%处方剂量前提下,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肺组织受照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1)采用3DCRT技术时,肺所受的剂量在5野与7野照射技术中基本相同.(2)采用SMLC-IMRT技术时肺所受的剂量在5野与7野照射技术中基本相同.(3)3DCRT和SMLC-IMRT相比较,SMLC-IMRT组肺的平均剂量、V20、V30低于3DCRT,两组有差异(P<0.01),其余无差异.结论 采用3DCRT和SMLCIMRT技术时,5野和7野在肺组织保护上无明显差异;SMLC-IMRT与3DCRT相比可减少肺平均剂量,有利于肺组织的保护
作者:高劲;程广源;钱立庭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本例临床表现,结合文献分析.结果 28例男16例,女12例.临床症状:咳嗽96.4%(27/28),咳痰53.6%(15/28),咯血28.6%(8/28),气促10.7%(3/28),声嘶7.1%(2/28),胸片无特征性改变;肺部CT在气管、支气管前、侧壁发现散发或多发斑块状结节,突向管腔,部分钙化,结节大小1~7mm.纤维支气管镜下改变:气管、支气管黏膜粗糙,凹凸不平,管壁广泛散在分布米粒样大灰黄色小结节,无蒂.结论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是一种良性疾病,预后较好,肺部CT,纤维支气管镜有特征性改变,可以确诊.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易误诊误治,有必要提高对本病认识.
作者:吴汉刚;梁克诚;梁新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易感因素及耐药性问题.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由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医院感染肺炎2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平均住院56.43天,发生混合感染23例(82.14%),死亡8例(28.57%),侵袭性操作24例(85.71%),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在70%以上.结论 有严重基础疾病者滥用抗生素,应用免疫抑制剂,进行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长等可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该菌对三代头孢广泛耐药,亚胺培南天然耐药,临床可选用环丙沙星联合头孢吡肟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或头孢哌酮舒巴坦可取得一定疗效.
作者:李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变化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152例AECOPD患者及88名COPD缓解期患者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百分比(N)、血沉(ESR),疾培养及X线胸片,同时对152例AECOPD患者给予抗感染治疗,并比较这些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AECOPD患者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患者(P<0.01),而在AECOPD患者死亡组血清CRP水平又显著高于存活组(P<0.001).结论 CRP升高不仅可以提示COPD的急性加重,极度升高又提示COPD患者病情严重并且可能预后不良.CRP在AECOPD是一个良好的观察指标,可反映抗生素的即时疗效,比WBC,ESR更迅速且敏感.
作者:李清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病人采取心理护理提高病人CT增强率使病人轻松接受此项榆查.方法 对125例接受检查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其中1组常规签字不做任何解释做此检查,另1组向病人解释药物的安全系数及副作用的症状,注意事项及配合要求,同时说明注射药物后的正常反应并安慰病人,耐心解释病人提出的问题.结果 常规组有1例拒绝此项检查,心理护理组有1例不能接受此项检查,原因足过敏体质,做过敏实验后病人不能接受此检查.结论 心理护理能提高病人CT增强率,提高图像质量.
作者:王秋芬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的下呼吸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从而掌握耐药菌株的流行状况.方法 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菌种鉴定.采用微量液体稀释与K-B法分别对常用抗生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进行检测.结果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AMP、AMP/SB、PIP、CF、CFZ、CRM、CPD、CAX、CAZ、CTX、CPE和AZT的耐药率高达90%以上;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PIP/TB和SCF)的耐药率分别是52.6%、34.6%和39.7%、19.8%;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是64%、88.8%,96.2%、75%和96%、87.9%,具有多重耐药特点,但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多种不同种类抗生素耐药,且具有多重耐药的特点.尤其是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耐药率高,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
作者:费广鹤;何源沁;徐元宏;王中新;沈继龙 刊期: 200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