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急性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朱乐银;崔志明;徐冠华;贾连顺;周许辉;崔颖;孙郁雨;储惊蛰

关键词:颈椎, 脊髓损伤, 老年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60岁以上有完整随访资料的63例患者,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为跌倒和低处坠落,占47.6%,是老年颈脊髓损伤常见的原因.引起老年人颈脊髓损伤的暴力相对较轻,脊髓损伤相对较重,完全性脊髓损伤11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52例.损伤类型中颈椎过伸性损伤和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31例,占全部颈脊髓损伤的49.2%,占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59.6%.11例患者在受伤后3个月内死亡,9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无改善,仅10例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论 跌倒和低处坠落伤是老年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主要致伤原因,损伤类型多为颈椎过伸性损伤和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预后相对较差,早期手术结合康复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米氮平配合心理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

    近年来,抑郁症呈高发趋势[1],人群中青壮年发病率明显高出其他年龄段,且首次治疗后1年复发率很高,究其原因与单一治疗有关.例如,一部分病人仅单纯接受药物治疗,另外一部分人仅单纯心理治疗,偶尔有很少的病人接受精神科医生给予的简单的心理疏导,疗效也不尽人意.

    作者:米连兵;尹洪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Tau基因多态性与神经变性疾病

    Tau基因及其编码的微管相关蛋白异常早发现于阿尔茨海默病(AD),随着对Tau基因研究的深入,Tau基因与神经变性性疾病的研究逐渐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并且有新的发现,近研究表明,Tau基因多态性可能与AD、额颞叶痴呆(FTD)、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皮质基底节变性(CBD)、帕金森病(PD)的发病存在潜在的相关性.本文将概述Tau基因的构成,Tau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部分神经变性性疾病的关系.

    作者:周美鸿;吴成斯;徐仁伵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福州市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福州市社会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SWB)现状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基本情况调查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福州市区22家在省民政厅登记在册的社会养老机构中的272名老人进行调查,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社会养老机构老年人的MUNSH 总分25.65±11.81,高SWB水平者66人(24.3%),低SWB水平者45人(16.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养老机构老年人SWB的主要影响因素排序依次为:无保健知识获取途径、无伴发病、公寓满意度、家庭中地位、社会中地位、文化程度、主观支持.结论 福州市区社会养老机构老年人SWB不容乐观,应根据不同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

    作者:杨贵芳;宋继红;林榕;彭云珍;李媛;罗丽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舒洛地特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对代谢综合征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和β2-微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舒洛地特和缬沙坦对代谢综合征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影响.方法 检测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分析缬沙坦、舒洛地特干预治疗3个月、6个月后UAER和β2-MG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各组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功、纤维蛋白原(Fib)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血压水平缬沙坦组和联合组明显下降(P<0.05);Fib水平舒洛地特组和联合治疗组明显下降 (P<0.01).治疗前各组UAER和尿β2-MG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舒洛地特组和缬沙坦组UAER、尿β2-MG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下降更加明显(P<0.01);治疗6个月与3个月相比舒洛地特组和缬沙坦组UAER、尿β2-MG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联合治疗组较单药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 舒洛地特和缬沙坦对代谢综合征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UAER和β2-MG水平有显著影响,为代谢综合征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作者:曹翠平;王颖;邓娓娓;徐锦春;刘国良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灵芝孢子粉对戊四氮致痫大鼠脑组织NO和NOS的影响

    目的 研究灵芝孢子粉对癫痫大鼠脑组织NO和NOS含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雄性健康Wistar大鼠分为灵芝孢子粉组(灵芝孢子粉灌胃)、癫痫组(腹腔注射戊四氮,1.0 ml生理盐水灌胃)和正常对照组(1.0 ml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结束后迅速取脑组织匀浆,用比色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NO和NOS含量.结果 与癫痫组相比,灵芝孢子粉组脑组织NO和NOS含量显著降低 (P<0.05).结论 癫痫能导致脑组织大量的NO与NOS表达,灵芝孢子粉能够抑制癫痫大鼠脑组织NO与NOS的表达,对癫痫大鼠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伟群;张明亮;于海波;李晶;王显钢;王淑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高血压患者60例,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2.8为胰岛素抵抗诊断标准,将其分为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组(EH伴IR)27例,高血压无胰岛素抵抗组(EH无IR)33例,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IR),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logic9彩色超声检查仪器测定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同时进行一般检查及血糖、血脂等生化检查.结果 (1)血清脂联素的水平在对照组、EH无IR组和EH伴IR组中逐渐降低,EH伴IR组与对照组比较,EH伴IR组与EH无IR组比较,EH无IR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在对照组、EH无IR组和EH伴IR组中逐渐增高,且EH伴IR组与EH无IR组比较,EH伴IR组与对照组比较,EH无IR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负相关,其水平降低加速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作者:崔倩卫;冷吉燕;卜丽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治疗老年卵巢癌患者28例临床观察

    卵巢癌发病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的第3位,而上皮性卵巢癌目前仍然是女性生殖系统首位的致死性恶性肿瘤.由于卵巢癌发现时70%~80%已为晚期,常规的手术、化疗难以治愈,即使暂时缓解亦常在2~3年后复发.而且卵巢癌发病年龄多发于50岁以上,化疗对机体损伤较大,患者对化疗耐受性也差.因此寻找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少的化疗药物来提高老年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减轻毒副作用,成为临床医生的治疗重点.

    作者:郎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卡维地洛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病时伴有出汗、恶心、呕吐、心悸或呼吸困难 [1,2].本文在扩冠、抗凝、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老年UAP患者,取得较佳疗效.

    作者:廖伟;高丽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褪黑素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亚型CYP2C9、CYP2D6、CYP3A4活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褪黑素对大鼠肝微粒体内细胞色素P450 (CYP450) 酶亚型CYP2C9、CYP2D6、CYP3A4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生理盐水为对照,大鼠灌胃0.54 mg·kg-1·d-1的褪黑素,连续7 d,然后测定其肝微体中CYP2C9、CYP2D6、CYP3A4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褪黑素组CYP2C9、CYP2D6、CYP3A4的活性无变化(P>0.05).结论 褪黑素对CYP450酶 CYP2C9、CYP2D6、CYP3A4活性无影响.

    作者:刘明远;杨光远;王跃新;张春斌;白雪;张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γ-分泌酶组件NCT在痴呆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及表达

    目的 研究γ-分泌酶组件蛋白单过性跨膜蛋白(NCT)在APP/PS1双重转基因痴呆小鼠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分布与表达及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方法 对APP/PS1双重转基因AD模型种鼠交配后产下的子代进行基因分型,分别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双标及激光共聚焦等技术,检测NCT在APP/PS1双重转基因痴呆小鼠及同窝野生型小鼠CNS内的分布及表达.结果 NCT广泛分布于成年AD小鼠CNS各区域,包括大脑新皮质、海马、嗅脑、丘脑、纹状体、小脑、脑干和脊髓等;而神经元外Aβ的沉积选择性分布于CNS的大脑皮质和海马等区域;大脑皮质及海马内的NCT阳性神经元数量要多于Aβ阳性神经元,且神经元内的Aβ与NCT出现了共存;同时,大脑皮质和海马内的NCT与PS1分布趋势高度一致,且在神经元内出现了共存.痴呆型与同窝野生型新生小鼠大脑皮质内NCT阳性神经元排列致密;随着小鼠的发育,脑组织单位面积内NCT阳性神经元数量逐渐减少;但痴呆小鼠脑内NCT阳性神经元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均浓染;而同窝野生型小鼠脑内的NCT阳性神经元仅细胞膜周围染色较深,而胞质染色极浅甚至不着色.结论 NCT在痴呆小鼠和正常野生型小鼠脑内的分布及表达出现差异,可能与Aβ的生成和AD的发生相关.

    作者:龙志敏;赵蕾;贺桂琼;宋冲;楚亚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不同年龄段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患者临床特征对比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TMSCE)的临床特征,提高对TMSCE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205例TMSCE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职业种类是患TMSCE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基础疾病与患TMSCE间差异非常显著(P<0.001),基础疾病是患TMSCE的主要高危因素之一.症状表现隐匿而不典型,体征主要是胸腔、心包与腹腔积液征象.浆膜腔积液大多呈渗漏混合性改变;浆膜腔积液ADA>45 U/L(P<0.01)与浆膜腔积液ADA/血清ADA>1(P<0.01)对诊断TMSCE的敏感性较高,浆膜腔积液LDH、Pr及其与相应血清比值对诊断积液渗出性改变有意义(P<0.01或P<0.05),同步胸腔镜检查支持结核诊断.治疗以H、R、Z三药联用的方案为主,辅以口服泼尼松与抽浆膜腔积液.结论 TMSCE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浆膜腔积液检查对诊断有重要作用,尽早治疗是关键.

    作者:周忠;段永薇;刘晓娴;陈佳;龙海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肾透明细胞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血流灌注的定量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对肾透明细胞癌血流灌注的定量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58例MSCT灌注扫描数据,使用256彩色直观显示癌组织及对侧正常肾组织血流灌注图,分别计算出肿瘤生长活跃部分及对侧正常肾皮质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及毛细血管表面通透系数(PS),并进行对比分析、定量研究.结果 肿瘤生长活跃部分的BF、BV、MTT、PS与对侧肾皮质各灌注参数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MSCT灌注成像能定量评价肾透明细胞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反映肿瘤的形态和功能,并能判断预后.

    作者:牛玉军;张祥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河南城区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

    目的 研究河南省城区空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方法 以老年心理健康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为工具对399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社会支持与是否空巢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主效应显著;空巢与非空巢老年人在性格、情绪状态、人际交往、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绝对空巢老年人的性格、情绪、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与社会支持有显著相关.结论 提高社会支持水平是改善城区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作者:熊建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脂质代谢失调作为慢性应激原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已有研究证实,慢性应激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展[1],虽多以精神社会因素为主[2,3],但对AS相关因素均可产生影响[4].自稳态失衡对机体来说也是一类重要的应激原,包括血液成分的改变.虽然一种因素要成为应激原必需有一定的强度,但个体对应激原的强度却有着明显的差异.脂质代谢失调属于血液成分的改变,很可能对部分个体成为慢性应激原进而诱导AS.本文对各阶段主要AS学说作回顾性分析并阐明脂质代谢失调作为慢性应激原在该病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发病机制.

    作者:丁绍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特点和左甲状腺素片干预的意义

    目的 探讨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片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R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RHF患者1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抗心衰治疗组)和治疗组(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左甲状腺素片),左甲状腺素片口服剂量为6.25~12.5 μg/d.治疗2 w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脏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心功能NYHA 分级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2例死于严重心律失常,其余92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的浓度、LVEF 值均未见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无发生死亡或严重心律失常,血清FT3,FT4,TSH的浓度、LVEF值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期间无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结论 RHF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状腺素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

    作者:韩海玲;孙玉芹;宋文刚;朱玉红;吕冬燕;朱艳彬;何海涛;姜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PCI术后再狭窄患者的survivin水平及红花黄色素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术后再狭窄患者的血浆中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 水平变化及应用红花黄色素的干预效果.方法 60例PCI术后6个月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28 例)、无再狭窄组(32 例),并以同期冠状动脉造影完全正常者作为对照组(30 例).20例择期行PCI 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用药组和未用药组,用药组术后当天即予红花黄色素40 mg/d,连用7 d,两组其余治疗方案相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survivin 水平.结果 再狭窄组的血浆surviv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无再狭窄组(均P<0.01),无再狭窄组的血浆survivin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CI 术后患者血浆survivin 水平于术后6 h即急剧增高,未用药组在术后3 d达高峰,术后7 d仍处于高水平;用药组于术后24 h达高峰;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浆survivin 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均P<0.01).用药组术后3、7 d的血浆survivin水平均显著低于未用药组(均P<0.01).结论 PCI 术后血浆survivin持续增高与PCI术后再狭窄有关,而红花黄色素可降低PCI术后血浆survivin的升高幅度,减少再狭窄事件.

    作者:孙玉芹;韩海玲;宋文刚;朱玉红;吕冬燕;朱艳彬;何海涛;姜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老年患者脑栓塞后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30例老年患者脑栓塞后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老年脑栓塞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30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的术前、术后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例患者术后心跳骤停死亡,1例患者术后有呼吸功能不全,经治疗后痊愈.术后早期无脑部并发症发生,术前、术后均应用神经营养药物,7例患者术后偏瘫症状缓解.29例患者术后3个月左心室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有所上升.结论 合理选择手术时机、重视三尖瓣关闭不全和心律失常的处理有助于改善老年患者脑栓塞后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效果.

    作者:孙雪峰;张伯民;张秀和;林柏松;姜亦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神经梅毒和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比较神经梅毒、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诱发电位(EP)变化特点以及其对神经梅毒、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43例神经梅毒患者(神经梅毒组)、5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20例老年健康对照组(对照组)分别行EEG、BEAM、EP检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神经梅毒组EEG广泛性异常率明显高于腔梗组(P<0.05),而局限性异常率明显低于腔梗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神经梅毒组和腔梗组BEAM部分频带相对功率改变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腔梗组EP各成分波峰潜伏期(PL)及波间间期(IPL)均明显延长(P<0.05),而神经梅毒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EEG、BEAM检查对神经梅毒、腔隙性脑梗死神经功能障碍的评估具有实用价值,但神经梅毒的EP异常率缺乏诊断价值,而EP可以作为判断腔隙性脑梗死神经功能障碍的客观依据.

    作者:吕晓钗;黄华品;刘昌云;车春晖;林际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老年急性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60岁以上有完整随访资料的63例患者,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为跌倒和低处坠落,占47.6%,是老年颈脊髓损伤常见的原因.引起老年人颈脊髓损伤的暴力相对较轻,脊髓损伤相对较重,完全性脊髓损伤11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52例.损伤类型中颈椎过伸性损伤和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31例,占全部颈脊髓损伤的49.2%,占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59.6%.11例患者在受伤后3个月内死亡,9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无改善,仅10例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论 跌倒和低处坠落伤是老年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主要致伤原因,损伤类型多为颈椎过伸性损伤和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预后相对较差,早期手术结合康复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乐银;崔志明;徐冠华;贾连顺;周许辉;崔颖;孙郁雨;储惊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健脾补肾方对卵巢早衰患者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脾补肾方对卵巢早衰(POF)患者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30例POF患者为实验组,3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CD4+/CD8+水平;采用磁性匀相酶免疫法测定血清性激素水平.在给予POF患者口服健脾补肾方6个月后再次对上述指标检测.结果 ①POF患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增加,雌激素(E2)、孕酮(P)下降,卵巢功能低下;CD4+明显下降,CD8+明显增加,CD4+/CD8+下降,免疫功能下降.②POF患者运用健脾补肾方治疗后FSH、LH明显下降,E2、P明显增加,卵巢功能增强;CD4+、CD4+/CD8+明显增加,免疫功能增强.结论 健脾补肾方可以调节女性的内分泌及免疫功能,恢复部分卵巢功能,对免疫性卵巢早衰发挥预防及治疗作用.

    作者:李秀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