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456例老年体检人群尿酸水平检测结果分析

李泉;曾建涛;刘钉宾;朱小岚

关键词:老年体检, 尿酸水平, 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医疗技术水平及医护资源更加丰富,及时发现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在我国,高尿酸血症常常与高脂血症、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合并存在,尤其是老年人.有报道称高尿酸血症可称为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本组试验收集我市长寿地区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老年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尿酸、血糖及血脂等水平,并讨论其与临床相应疾病的关系,以便给临床上老年人的疾病预防与护理提供相关的参考信息.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股骨头置换用于老年粗隆部不稳定骨折的临床分析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股骨粗隆部骨折发生率也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尤以粉碎性骨折居多,由于老年人因增龄易患骨质疏松[1],传统内固定术大多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且伴有很高的并发症发生率[2].近年来有文献报道[3],人工股骨头置换用于老年粗隆部骨折治疗的效果较佳,且术后并发症少.本文就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用于老年粗隆部不稳定骨折治疗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作者:熊健斌;孙宏志;彭伟球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蟾蜍灵联合奥沙利铂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抑制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蟾蜍灵联合奥沙利铂诱导人胃癌细胞株MG C803凋亡及对凋亡因子Bax、Bcl-2的影响.方法 应用MTr法检测不同浓度蟾蜍灵及奥沙利铂单药及联合对胃癌细胞MGC803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Western印迹法检测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1)蟾蜍灵及奥沙利铂单药均抑制MGC803细胞增殖,呈剂量时间依赖效应,且联合用药的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48 h及72 h联合指数(CI)分别为0.693、0.596、0.481;(2)药物作用细胞24h,流式细胞仪检测10 nmol/L蟾蜍灵及10 μg/ml奥沙利铂凋亡率分别为2.9%及4.3%,联合用药组为14.13%,与单药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3)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蟾蜍灵、奥沙利铂单用于胃癌细胞24h后,Bax及Bcl-2表达无明显变化,而联合组Bax蛋白表达上调到对照组145.94%,Bcl-2蛋白下调到对照组57.14%.结论 蟾蜍灵联合奥沙利铂协同诱导胃癌MGC803细胞凋亡,且可能与下调Bcl-2、上调Bax蛋白有关.

    作者:朱志图;王锴;郁云龙;李恩泽;刘阳阳;哈敏文;刘云鹏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胰腺癌血清PerioStin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胰腺癌血清Periostin( PN)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PN水平,并进行自制ELISA试剂盒的指标评价.结果 ELISA法检测PN的小检出限为4.903 ng/ml,标准曲线方程式曲线拟合度R2 =0.968.平均批内变异系数为7.6%,平均批间变异系数为13.15%,回收率为82% ~ 92%.健康对照者31例的血清PN含量为(22.0±6.8) ng/ml,18例胰腺癌患者的血清PN含量为(37.9±20.9) ng/ml,18例有远处转移的胰腺癌患者的血清PN含量为(45.6±25.8) ng/ml.胰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18例胰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和18例有远处转移的胰腺癌患者组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N-ELISA试剂盒具有良好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PN与肿瘤转移有密切关系,且PN蛋白水平的检测可以用于判断胰腺癌和作为诊断胰腺癌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指标.

    作者:刘宇;刘保安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戊乙奎醚对老年口腔手术患者呼吸及循环系统的影响

    老年人口腔手术病人术前多合并有心脑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选用一种合理的术前用药,减轻患者麻醉、手术操作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呼吸及神经系统等一系列应激反应和有效对抗全麻药的副作用十分必要[1].本文观察了戊乙奎醚作为术前用药对老年人腺体分泌和循环、呼吸系统的影响,并与传统阿托品比较,以期为口腔手术的老年病人寻求合适的术前用药.

    作者:孙黎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疗效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美洛培南为对照药物,共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57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28例,美洛培南组29例.结果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临床治愈率为87.1%(24/28),有效率为92.9%( 26/28),细菌清除率为91.2% (21/23).而对照组分别为86.2% (25/29),93.1% (27/29)和91.7% (22/2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和6.3%.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临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美洛培南相似,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抗菌药.

    作者:刘君;赵凤芹;赵建军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低血糖生成指数控制饮食对老年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血糖生成指数控制饮食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22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未用任何降脂降糖药物,在营养治疗中给予低血糖生成指数控制饮食,比较患者控制饮食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的变化.结果 经过6 w的低血糖生成指数控制饮食,FPG由(7.92±1.21) mmol/L降至(6.23±0.66) mmoL/L(P <0.01),2hPG由(13.73±3.35)mmol/L降至(8.54±0.85) mmol/L(P<0.01),TG由(1.82±0.64) mmol/L降至(1.13±0.43) mmol/L (P< 0.01),TC由(5.44±0.29) mmol/L降至(5.05±0.77) mmol/L(P<0.01),LDL-C由(3.72±0.48)mmol/L降至(3.21±0.67) mmol/L(P<0.0l),HDL-C由(1.41±0.25) mmol/L升至(1.61±0.29) mmol/L(P <0.01),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血糖生成指数控制饮食可以明显改善老年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水平.

    作者:黎艺;陈开宁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桔梗总皂苷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并发症的治疗作用

    目的 观察桔梗总皂苷对2型糖尿病( T2DM)大鼠肝脏并发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饮食加链脲佐菌素诱发、建立T2DM肝脏并发症模型,通过桔梗总皂苷干预治疗,观察血糖、肝功、肝脏指数及TGF-β1、Smad-4 mRN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桔梗总皂苷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能明显降低T2DM大鼠空腹血糖、谷草转氨酶、肝脏指数和TGF-β1 mRNA的表达(P<0.01);明显降低谷丙转氨酶和Smad-4 mRNA的表达(P<0.05).②TGF-β1与Smad-4 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981,P<0.01).结论 ①桔梗总皂苷对糖尿病肝脏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有效降低T2DM肝病模型大鼠的空腹血糖、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及肝脏指数.②桔梗总皂苷能下调TGF-β1、Smad-4 mRNA的表达,从而改善肝脏功能.

    作者:栾海艳;欧芹;赵晓莲;王景涛;贾琳琳;齐淑芳;杨利敏;王伟群;王显钢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锁定钢板和传统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应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2月至2010年2月间住院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10例分为锁定钢板治疗组56例和传统内固定治疗组54例.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和影响锁定钢板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总体优良率达83.93%,术后无并发症产生,与传统内固定治疗法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年龄、骨折类型和是否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是影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相关因素.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满意,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高如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小檗碱对泼尼松性大鼠脑损害的防治作用

    目的 观察超生理剂量醋酸泼尼松致大鼠脑损害的特点,并探讨小檗碱对其的防治作用.方法 50只3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泼尼松与不同剂量小檗碱12w,观察大鼠脑匀浆与神经活动有关的酶含量变化,并对脑组织的形态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 长期超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后,脑匀浆中单胺氧化酶(MAO)含量明显增高(P<0.01);海马CA2区神经元排列无序、分散,有较多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小檗碱高、中、低剂量组均可有效预防泼尼松所致的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结构改变,明显减少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造成的不良反应.结论 长期应用泼尼松可对大鼠造成脑损害,小檗碱对其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作者:陈文双;张新乐;徐道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丹参酮ⅡA抑制大鼠心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机制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taishinone,TSN)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新生大鼠心室成纤维细胞(CFb)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培养的新生Wistar大鼠CFb为研究靶细胞,分为对照组、AngⅡ组、三个剂量药物组,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CFb,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及羟脯氨酸(Hyp)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CFb中不同时间(24 h,36 h,48 h,60 h)NO水平;比色法测定CFb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 TSN能够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CFb增殖,降低Hyp含量,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升高不同时间点NO水平、提高SOD、降低MDA含量(P<0.05或P<0.01).结论 TSN抑制CFb增殖的作用与升高NO水平、提高SOD、降低MDA含量,以及拮抗AngⅡ的生物效应有关.

    作者:于静;孙红霞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D19+CD23+B淋巴细胞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CD19+ CD23+B淋巴细胞检测水平与病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RA患者50例(RA组)及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外周血CD19+ CD23+B淋巴细胞水平,分析其与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 RA组患者外周血CD19+、CD23+及CD23 +/CD19+细胞百分率均明显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CD19+表达率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RF、PLT、DAS28呈正相关(均P<0.05),而与ESR、C-反应蛋白无明显相关(均P>0.05).CD23+及CD23 +/CD19+表达率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ESR、CRP、RF、PLT、DAS28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 外周血中CD19+、CD23+及CD23+/CD19+淋巴细胞的异常表达在RA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作者:林威;陈素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治疗老年牙周炎的疗效

    目的 评价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对老年牙周炎的疗效.方法 用随机、单盲、自身对照的方法将60例牙周炎患者共120个牙周袋分成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状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附着水平、龈沟出血指数的变化.试验组和对照组全部进行牙周洁治、刮治和根面平整,试验组用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牙周袋内上药,1次/w,共4次.结果 试验组显效率为76.7%,对照组中显效率为4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治疗老年牙周炎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能较长时间保持局部较高浓度,发挥其抑菌作用,可作为治疗老年中、重度牙周炎的一种有效局部辅助用药.

    作者:刘敏;曲进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晚期胆囊癌介入栓塞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原发性胆囊癌因早期诊断困难,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近年来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手术技术的提高,积极开展了胆囊癌根治术和扩大根治术,其预后已有所改善.尽管有报道认为行胆囊癌扩大根治术后,这些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所提高,甚至有日本学者报道达36%[1],但多数学者认为5年生存率仍在10%左右[2].我院自2002年11月~ 2006年11月间收治46例晚期胆囊癌患者,其中26例行手术治疗,20例行介入栓塞化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客观疗效及1~3年生存率进行比较.

    作者:宇轲;王继云;王建军;董巍;武振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的术前评估及围术期处理

    目的 通过分析80岁以上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麻醉围术期处理,探讨麻醉术前评估及围术期处理的重要性.方法 94例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分析ICU和总的住院时间,对麻醉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手术及麻醉类型的高龄患者年龄和ICU住院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严重心律失常、心衰患者的总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冠心病、高血压和合并两种或以上(P<0.05),普外科和肛肠外科患者的总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其他手术(P<0.05);骨外科患者的总住院时间明显高于普外科和肛肠外科手术(P<0.05),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的总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局部麻醉(P<0.05);全身麻醉患者总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局部麻醉、硬膜外麻醉(P<0.05).结论 高龄患者中严重心律失常、心衰、骨外科手术、全身麻醉患者的住院总时间较长,应给予足够重视.

    作者:曹磊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中药联合注射用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RA)多发于老年人,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进行性、侵蚀性疾病,多为感染后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造成以滑膜炎症为基础的关节病变.由于RA病因未明,至今尚无特异疗法.目前临床多采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但疗效并不理想,造成病情迁延反复,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近来我院采用中药联合注射用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治疗老年RA,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裴翔;郑丽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广州汉族与连南瑶族老年人血脂状况及分析

    目的 观察广州汉族老年居民和连南瑶族自治县老年居民的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状况,为有目的进行血脂异常的社区卫生服务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长期居住在广州市的97例汉族老年居民和连南瑶族自治县的222例老年居民进行现状调查,检测不同地区、民族、性别人群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HDL-C)等指标的水平.结果 ①广州汉族老年居民血脂异常存在性别差异,女性较男性高TG、高LDL-C的发病率高(P<0.05).②连南老年居民血脂异常的发病率无性别、民族差异.③与连南汉族女性和连南瑶族女性比较,广州汉族女性高TC、高LDL-C的发病率明显较高(P<0.01、P=0.01).④与连南汉族男性、连南瑶族男性比较,广州汉族男性高LDL-C的发病率明显较高(P均<0.05).结论 本研究中环境地域、饮食习惯、体力锻炼等因素较种族遗传和性别因素对血脂的影响更大.

    作者:杨国柱;杨莉萍;王晓东;卢丽;陈珺;陆幸妍;李青南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1456例老年体检人群尿酸水平检测结果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医疗技术水平及医护资源更加丰富,及时发现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在我国,高尿酸血症常常与高脂血症、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合并存在,尤其是老年人.有报道称高尿酸血症可称为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本组试验收集我市长寿地区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老年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尿酸、血糖及血脂等水平,并讨论其与临床相应疾病的关系,以便给临床上老年人的疾病预防与护理提供相关的参考信息.

    作者:李泉;曾建涛;刘钉宾;朱小岚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80岁以上高龄患者胆道外科急诊的特点和处理

    当前社会老龄化趋势明显,高龄人群比例不断增加.医院急诊和住院患者老龄化,尤其对于超过80岁的高龄患者的处理,对当今医疗理念、诊治水平和卫生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我们对近8年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就诊并入院治疗的80岁以上高龄胆道外科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作者:郑亚民;刘东斌;王悦华;刘家峰;李非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P选择素的影响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颈动脉内膜正常组(A组),颈动脉硬化组(B组),B组分为颈动脉内膜增厚组(B1),颈动脉斑块形成组(B2).记录三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I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内膜管腔内径(CCAD)、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和类型、P选择素水平.B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口服6个月,记录B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上述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前:B组TC、TG、LDL、P选择素均明显高于A组,且B2组明显高于B1组;B组患者分组治疗后:结果与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P选择素、IMT明显降低,CCAD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改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患者较颈动脉正常的患者有更严重的血小板活化状态,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治疗作用.

    作者:吴茂红;吴晓倩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老年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两种后路手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老年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两种后路手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颈椎后路(单或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老年性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42例,pavlvo比值均<0.75.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侧块螺钉固定术20例,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人工梯形骨块固定22例.按JOA评分标准计算优良率,复查颈椎CT比较测量两组椎管矢状径情况并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7 - 15个月,平均10个月,术前两组JOA评分及椎管矢状径(颈椎CT上测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管矢状径单开门组大于双开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发病率单开门组高于双开门组(P<0.01).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率,双开门组稍优于单开门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后路手术中,单双开门手术均有效,但双开门手术组在改善率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单开门手术组.

    作者:刘金望;白云深;邵国喜;叶啸;高尧 刊期: 2011年第17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