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俊骋;周尚意;赵宝华;刘昕
目的 探讨C-erbB-2、P53、ER和PR蛋白在老年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113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erbB-2、P53、ER和P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113例乳腺癌中C-erbB-2、P53、ER和PR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9% (88/113)、73.5% (83/113)、62.8% (71/113)和57.5% (65/113);C-erbB-2和P53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erbB-2、P53、ER和PR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联合检测乳腺癌C-erbB-2、P53、ER和PR基因蛋白对判断预后和指导内分泌治疗有实用价值.
作者:孙雪飞;赵美蓉;许一多 刊期: 2011年第20期
2008年11月在瑞士成立了R3i(Residual Risk ReductionInitiative,剩留血管风险减少行动)国际专家指导委员会,2009年9月24日R3i中国专家指导委员会在上海成立,该委员会是全球R3i项目的一个分支机构.R3i是一个全球性、学术的、多学科、非盈利组织,宗旨是强调致动脉粥样硬化(AS)血脂异常在剩留血管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并推荐多危险因素全面干预策略.
作者:唐路宁;赵红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通过应用激光共聚焦技术研究肥胖大鼠心肌细胞内钙调节机制.方法 高脂饲料喂饲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12 w后,筛选出肥胖易感(OP)大鼠,基础组大鼠和肥胖抵抗(OR)大鼠动物模型,各组分别为15只.测量各组大鼠体脂肪含量,并收集血清检测血脂水平.采用酶法分离心肌细胞,Fluo-3/AM负载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心肌[Ca2+];对KCl除极及咖啡因诱导的反应.结果 OP大鼠睾周脂肪、肾周脂肪、网膜脂肪、体脂比均显著高于基础组和OR组大鼠,OP组与基础组和O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基础组和OR组大鼠,OP组与基础组和O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模型组大鼠心室肌[ Ca2+];的升高幅度显著低于基础组和OR组大鼠,OP组与基础组和O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光共聚焦技术的应用成为研究肥胖大鼠心肌细胞内钙离子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郝艳坤;魏韬;袁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临床甲减)是否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及死亡仍是目前一个有争议的话题.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白蛋白(MAU)对冠心病有危险预测作用,但其与亚临床甲减的关系尚不清楚.本文探讨亚临床甲减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尿MAU的影响.
作者:涂燕平;雷梦觉;吴小和;龚爱斌;魏伟荣;王凌玲;艾文伟;邬甦;姚晓璐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云克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s)强化治疗对老年骨质疏松(OP)疼痛症状及提高骨密度(BMD)的临床作用.方法 入选的124例原发性OP患者,采用前瞻对照配对分组,每组31例.云克治疗组,给予云克注射液静推;脉冲电磁场治疗组,给予PEMFs治疗;云克治疗+脉冲电磁场治疗组,给予云克+PEMFs治疗;阿仑膦酸钠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70 mg/片),晨起空腹每周1片口服.前三组均20d1个疗程,行3个疗程治疗.所有入选的病人均摄入适量的钙和维生素D.于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及6个月观察患者疼痛症状的改变情况;测定第四腰椎(L4)及股骨颈BMD.结果 ①四组治疗2个月后疼痛改善效果的有效率分别为67.7%、74.2%、93.5%、35.5%;治疗6个月后疼痛症状缓解的有效率分别为80.6%、77.4%、96.8% 、61.3%.②云克治疗组治疗2个月后L4的BMD与治疗前差异显著,治疗6个月后L4及股骨颈的BMD与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5);脉冲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治疗2个月、6个月后,L4和股骨颈的BMD增加明显,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L4的BMD增加,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③联合治疗组治疗2个月、6个月后,L4及股骨颈的BMD增加明显,与云克治疗组、脉冲治疗组、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云克联合PEMFs强化治疗老年型骨质疏松能在短期内迅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BMD.
作者:潘卫民;王身坚;谢权;王超群;颜卫文;周影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熟地含药血清对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MSCs至第3代,并鉴定;熟地水煎剂分高、中、低3个剂量组对SD大鼠灌胃,10d后取大鼠血清加入培养至第三代的骨髓间质干细胞中诱导其分化,每组分别诱导24h,诱导后的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三种蛋白.结果 原代培养鉴定为MSCs;熟地含药血清能诱导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诱导后与对照组比较,高、中、低3个剂量组细胞NSE,Nestin的表达率都较高(P<0.05),且高、低剂量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GFAP表达极低.表明所分化的细胞为神经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显示,β-巯基乙醇对细胞诱导分化能力强而促细胞增殖能力弱.结论 经典的培养方法,可分离出相对较多、纯度较高、生长状态良好的MSCs细胞;熟地含药血清能够促进MSCs向神经细胞的分化.
作者:黄勇;吴建军;刘凯;刘永琦;陈丽;孙少伯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留置导尿是神经外科术前必做的侵入性操作,术后尽早拔除尿管、恢复排尿功能、减少或杜绝额叶皮层损伤术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是神经外科医生主要任务之一.本文探讨颅脑术后应用中频电刺激恢复排尿功能的疗效.
作者:赵航;赵丛海;李桂杰;庞灵;陈卓;佟鑫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0.67%的罗哌卡因复合不同浓度葡萄糖用于老年患者腰麻的效果.方法 ASA分级Ⅰ~Ⅱ级行择期单侧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的老年患者80例,65~80岁,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5%,10%,25%,50%葡萄糖组.所有患者患侧卧位,选择L3~4腰椎间隙进行穿刺.观察4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术中监测生命体征,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麻醉并发症.结果 50%葡萄糖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比其他3组时间短(P<0.05),痛觉阻滞,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比其他3组长(P<0.05),但是25%葡萄糖组腰麻阻滞平面较50%葡萄糖组更加平缓稳定.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都很低,差异不显著(P>0.05),4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4组中均无麻醉失败患者.结论 0.67%罗哌卡因复合25%葡萄糖可以更加安全地用于老年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
作者:赵状;金立民;宋雪松;杨希革;麻海春 刊期: 2011年第20期
近些年来,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在城市中,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已经居所有恶性肿瘤的首位,对于青年肺癌来说,其发病率也以每年4.5%的速度上升[1].笔者就老年和青年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张清;陈雨 刊期: 2011年第20期
2型糖尿病(T2DM)以胰岛素抵抗(IR)与胰岛β细胞进行性减少为主要特征,近几年的研究结果 表明激素原转化酶2(PC2)在DM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成为IR与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两大发病机制间的纽带,在β细胞进行性减少的过程中起到中心作用.本文就PC2对胰岛β细胞激素分泌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毕健琨;任伟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短期血糖变化后糖尿病(DM)大鼠内脏脂肪组织内脂肪素(visfatin)mRNA表达及血清visfatin水平的影响.方法 雄性 SD大鼠予小剂量STZ+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制备DM大鼠,予胰岛素分别控制血糖在<10 mmol/L( DM血糖严格控制组)、10~14 mmol/L( DM血糖非 严格控制组)和> 16.7 mmol/L( DM血糖未控制组)3个不同水平,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分别检测四组大鼠血清visfatin水平及内脏脂肪组织visfa tin mRNA的表达,观察不同血糖水平的DM大鼠血清visfatin、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及内脏脂肪visfatin mRNA表达 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三组DM大鼠内脏脂肪的visfatin mRNA表达均显著增高,但血糖严格控制组及非严格控制组均较DM血糖未控 制组显著减低( 36.39±22.57,96.47±16.53 vs272.85 +48.21,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M大鼠血清visfatin水平(ng/ml)显著增高,但DM 三组间无显著差异( 177.57±77.30,192.84±130.26,202.68±100.67 vs 90.05±36.83).DM大鼠中血糖严格控制组血清FFA (mmol/L)、TG (mmol/L)水平较其他糖尿病组均显著减低(分别为0.52+0.15 vs 0.72 +0.19;1.14±0.78 vs 2.33±2.11,均P<0.05);血糖严格控制组及未严格 控制组大鼠血清TC水平较血糖未控制组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 短期的血糖变化不能显著影响糖尿病大鼠血清visfatin水平,但能降低其内 脏脂肪组织visfatin mRNA的表达.visfatin可能不是一个随机体血糖变化而急剧变化的激素.
作者:廖鑫;黄琦;高琳;陈玲;阳琰;吴芹 刊期: 2011年第20期
脑梗死患者睡眠呼吸障碍的发生率高可达70%,脑梗死亦可加重或新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二者共同表现为睡眠呼吸暂停、呼吸浅表、夜间低氧等.故二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通过近年来关于OSAS与脑梗死相关关系的研究,发现且证明OSAS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1~3].脑梗死中合并OSAS患者死亡率、致残率均较不合并OSAS患者高.
作者:苏嘉莉;田秀霞;林维彬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硬骨鱼紧张素ⅡT21M基因(UTS2-T21M)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甘肃不同性别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用PCR-RFLP及电泳分析法进行基因分型;SPSS软件分析各基因型与不同性别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包括3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174例,女性144例.233例正常人中男性134例,女性99例.男性高血压患者与女性高血压患者在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上均无显著差异(P =0.443,0.490).UTS2-T21M多态性,TT,TM,MM基因型的频率在男性病例组中分别25.3%,55.7%,19.0%;在女性病例组中相应基因型的频率为31.3%,49.3%,19.4%.T,M等位基因频率在男性病例组中分别53.2%,46.8%,在女性病例组中相应的等位基因频率为55.9%,44.1%.结论 UTS2-T21M基因多态性与甘肃不同性别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无关,有关UTS2-T21M基因多态性与甘肃不同性别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作者:张冬蕾;伊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肝性脑病(HE)的预后因素,为HE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169例肝硬化合并HE的住院病例进行研究,以确诊HE的日期为时间基线,选择32个可能对HE预后产生影响的临床及理化指标,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患者的预后进行生存分析,筛选出若干个独立预后因素.结果 经Cox回归分析,筛选出血钠、血尿素氮、血清总胆固醇、白细胞计数和Child-Pugh分级5个HE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血钠、血尿素氮、血清总胆固醇、白细胞计数和Child-Pugh分级是判断HE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吴雄健;刘洪荣;毛忠懿;谢军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硝酸亚铈对自然衰老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自然衰老建立衰老模型,随机分配到O、0.005、0.05、0.5、5、10、15、30、60 mg/kg9个实验组,分别经口给予相应剂量的硝酸亚铈4 w.称量动物的体重和胸腺、脾脏的重量,计算胸腺指数和脾指数;通过MTT法观察淋巴细胞增殖,计算刺激指数(S1).结果 硝酸亚铈0.005、0.05、0.5、5、10、15 mg/kg组与自然衰老组比较胸腺指数和脾指数明显升高(P<0.O1),硝酸亚铈0.005、0.05、0.5、5 mg/kg组与自然衰老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S1明显升高(P<0.01).结论 低剂量硝酸亚铈能明显增强自然衰老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赵海军;王宝贵;张桂英;冯谦谨;陈敏华;凌丰;朱玉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急性脑卒中患者中70%~90%为缺血性脑卒中,常起病急骤,对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局部炎症反应及血管损伤中起重要作用[1,2].本研究应用葛根芩连汤化裁联合西药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其对患者血hs-CRP及D-D水平的影响.
作者:吴远华;曹丽平;黄媛;朱广旗;邵勇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年龄相关性听力减退小鼠蜗神经核中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MeCP2)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取3、6、12、18月龄BALB/c小鼠测定其听性脑干反应阈值,应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3、6、12、18月龄鼠蜗神经核中MeCP2的表达.结果 3、6、12月龄鼠8 kHz听阈分别为(24.8±5.1)、(51.5±6.7)和(92.5±7.5)dB SPL,18月龄组120 dB SPL刺激声无诱发反应.MeCP2在各组小鼠蜗神经核中均有表达,随着月龄增加MeCP2呈下降趋势,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eCP2在年龄相关性听力减退小鼠蜗神经核中的表达水平呈增龄相关性降低,可能与蜗神经核的老化及老年性耳聋的发生有关.
作者:蒋腊梅;伍伟景;彭斌;葛圣雷;陈勇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黄芪皂甙Ⅳ联合脂肪源性干细胞( ADSC)移植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神经功能及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老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DSC组、黄芪皂甙Ⅳ组、黄芪+ADSC组,应用PKH-26标记移植的ADSC,NSS法检测神经功能恢复,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治疗组均能使大鼠神经功能损害评分降低,以联合组恢复为明显(P<0.05).黄芪皂甙Ⅳ组SDF-1蛋白和m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联合组PKH-26标记的细胞个数高于ADSC组(P<0.05).联合组和ADSC组BDNF和IGF-1蛋白和mRNA表达高于模型组,其中联合组表达为显著(p<0.05).结论 联合组促进脑缺血再灌注老龄大鼠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和神经功能恢复作用优于单独治疗组,其机制可能与黄芪皂甙Ⅳ上调脑缺血区SDF-1表达,促进移植的ADSC迁移和存活有关.
作者:王莹;李文媛;李明秋;丁利;赵斯达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SV)在肺部疾病的临床表现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4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确诊为AASV的30例住院患者肺部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AASV患者发病年龄24~77岁,其中女18例,男12例.30例AASV患者中Wegener肉芽肿(WG)8例,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 22例,无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CSS).结论 所有年龄段均有可能患AASV,MPA的发病率大约是WG的3倍,MPA患病率较多,可能是我国AASV的特点之一.WG患者较MPA患者更易出现呼吸系统症状,MPA患者较WG患者更易累及肾脏,出现肾功改变.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改变,但常重于临床表现.AASV肺部病理可表现为特发型肺间质纤维化.随着检验手段的提高,AASV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其临床表现多变,病变部位广泛,肾脏和肺脏是AASV易受累的器官.对于长期发热及多器官受损的患者应尽早进行ANCA检查,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李晓辕;刘佳育;徐伟 刊期: 2011年第20期
跌倒是造成65岁以上老年人受伤的主要原因,几乎95%的老年人髋部骨折都是由跌倒造成的,其严重后果是骨折发生的前3个月中的高死亡率,后期的功能活动能力减退和独立生活能力丧失.在我国,目前有老年人1.3亿,至少每年2 000万老年人发生跌倒2500万人次,直接医疗费用超过50亿人民币[1],社会费用高达(600~800)亿人民币[2].
作者:段子才;庄洁 刊期: 2011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