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替米沙坦对实验性心衰大鼠非梗死区胶原重构的影响.方法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并饲养6 w的16只存活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及替米沙坦组,另有8只大鼠为假手术组.连续灌胃给药4w后测定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RT-PCR法测定左心室非梗死区心肌组织AT1-R mRNA表达水平,Masson染色观察非梗死区心肌胶原的沉积.结果 替米沙坦能明显升高左心室内压大上升和大下降速率(±dp/dtmax),降低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下调AT1 -R mRNA表达水平(P<0.05 ~0.01),但对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无明显影响(P>0.05),Masson染色可见非梗死区心肌胶原沉积明显减轻.结论 替米沙坦通过下调AT1-R mRNA表达抑制梗死后心衰大鼠非梗死区心肌间质胶原重构,非梗死区胶原沉积是降低心功能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魏群;顾乃刚;刘勇;李焕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山柰酚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迁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应用损伤愈合实验检测山柰酚对PC-3细胞迁移的作用;采用Western印迹及明胶酶图等方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及山柰酚对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损伤愈合实验结果 显示,山柰酚抑制体外培养的人前列腺癌PC-3细胞迁移入损伤区.用山柰酚处理PC-3细胞24h,迁移相关蛋白MMP-2的表达被显著下调.山柰酚刺激PC-3细胞后,p38 MAPK信号通路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山柰酚抑制PC-3细胞迁移,该作用可能与山柰酚降低MMP-2的表达及激活p38 MAPK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仇炜;雷宇华;张宁;李冬军;苏明;沈永青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通过应用激光共聚焦技术研究肥胖大鼠心肌细胞内钙调节机制.方法 高脂饲料喂饲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12 w后,筛选出肥胖易感(OP)大鼠,基础组大鼠和肥胖抵抗(OR)大鼠动物模型,各组分别为15只.测量各组大鼠体脂肪含量,并收集血清检测血脂水平.采用酶法分离心肌细胞,Fluo-3/AM负载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心肌[Ca2+];对KCl除极及咖啡因诱导的反应.结果 OP大鼠睾周脂肪、肾周脂肪、网膜脂肪、体脂比均显著高于基础组和OR组大鼠,OP组与基础组和O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基础组和OR组大鼠,OP组与基础组和O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模型组大鼠心室肌[ Ca2+];的升高幅度显著低于基础组和OR组大鼠,OP组与基础组和O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光共聚焦技术的应用成为研究肥胖大鼠心肌细胞内钙离子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郝艳坤;魏韬;袁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瘦素对兔急性肺栓塞(APE)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 -1β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为三组,健康对照组(同样行颈内静脉穿刺),模型组又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瘦素组.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术毕行病理分析.结果 瘦素组TNF-α,IL-1β,Hs-CRP水平明显下降;生理盐水对照组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病理检查瘦素组缺血渗出明显轻于模型对照组.结论 外源性瘦素通过下调APE后TNF-α、IL-1β和Hs-CRP的水平,对肺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姚艳敏;徐彤彤;武琦;吕祥威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硝酸亚铈对自然衰老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自然衰老建立衰老模型,随机分配到O、0.005、0.05、0.5、5、10、15、30、60 mg/kg9个实验组,分别经口给予相应剂量的硝酸亚铈4 w.称量动物的体重和胸腺、脾脏的重量,计算胸腺指数和脾指数;通过MTT法观察淋巴细胞增殖,计算刺激指数(S1).结果 硝酸亚铈0.005、0.05、0.5、5、10、15 mg/kg组与自然衰老组比较胸腺指数和脾指数明显升高(P<0.O1),硝酸亚铈0.005、0.05、0.5、5 mg/kg组与自然衰老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S1明显升高(P<0.01).结论 低剂量硝酸亚铈能明显增强自然衰老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赵海军;王宝贵;张桂英;冯谦谨;陈敏华;凌丰;朱玉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短期血糖变化后糖尿病(DM)大鼠内脏脂肪组织内脂肪素(visfatin)mRNA表达及血清visfatin水平的影响.方法 雄性 SD大鼠予小剂量STZ+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制备DM大鼠,予胰岛素分别控制血糖在<10 mmol/L( DM血糖严格控制组)、10~14 mmol/L( DM血糖非 严格控制组)和> 16.7 mmol/L( DM血糖未控制组)3个不同水平,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分别检测四组大鼠血清visfatin水平及内脏脂肪组织visfa tin mRNA的表达,观察不同血糖水平的DM大鼠血清visfatin、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及内脏脂肪visfatin mRNA表达 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三组DM大鼠内脏脂肪的visfatin mRNA表达均显著增高,但血糖严格控制组及非严格控制组均较DM血糖未控 制组显著减低( 36.39±22.57,96.47±16.53 vs272.85 +48.21,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M大鼠血清visfatin水平(ng/ml)显著增高,但DM 三组间无显著差异( 177.57±77.30,192.84±130.26,202.68±100.67 vs 90.05±36.83).DM大鼠中血糖严格控制组血清FFA (mmol/L)、TG (mmol/L)水平较其他糖尿病组均显著减低(分别为0.52+0.15 vs 0.72 +0.19;1.14±0.78 vs 2.33±2.11,均P<0.05);血糖严格控制组及未严格 控制组大鼠血清TC水平较血糖未控制组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 短期的血糖变化不能显著影响糖尿病大鼠血清visfatin水平,但能降低其内 脏脂肪组织visfatin mRNA的表达.visfatin可能不是一个随机体血糖变化而急剧变化的激素.
作者:廖鑫;黄琦;高琳;陈玲;阳琰;吴芹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P)对大鼠大脑皮质内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后白细胞介素-1α(IL-1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等分成对照组、Aβ组、用药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质IL-1α和IL-13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用药组IL-1α和IL-1β阳性细胞数较Aβ组明显减少(P<0.05)、平均光密度较Aβ组明显减弱(P<0.01).RT-PCR显示,用药组IL-1α和IL-1β mRNA水平较Aβ组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TP对Aβ所致的大鼠大脑皮质IL-1α和IL-13的过度表达有抑制作用.
作者:胡小令;吕诚;杨宝林;万斌;聂菁;李耀斌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年龄相关性听力减退小鼠蜗神经核中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MeCP2)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取3、6、12、18月龄BALB/c小鼠测定其听性脑干反应阈值,应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3、6、12、18月龄鼠蜗神经核中MeCP2的表达.结果 3、6、12月龄鼠8 kHz听阈分别为(24.8±5.1)、(51.5±6.7)和(92.5±7.5)dB SPL,18月龄组120 dB SPL刺激声无诱发反应.MeCP2在各组小鼠蜗神经核中均有表达,随着月龄增加MeCP2呈下降趋势,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eCP2在年龄相关性听力减退小鼠蜗神经核中的表达水平呈增龄相关性降低,可能与蜗神经核的老化及老年性耳聋的发生有关.
作者:蒋腊梅;伍伟景;彭斌;葛圣雷;陈勇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红景天苷对HepA荷瘤小鼠T细胞表面分化抗原、体外细胞杀伤功能以及肿瘤抑瘤率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以HepA细胞株接种的种鼠腹水进行稀释,并接种于实验小鼠,制备HepA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对照组)、环磷酰胺组(药物组)、红景天苷组,进行免疫荧光术、流式细胞术、CTL诱导实验,并测定抑瘤率.结果 红景天苷组中的总T细胞百分率为63.2%,高于对照组(55.2%);红景天苷组中的CTL细胞对HepA肿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为27.2%,高于对照组(22.2%).红景天苷组的总抑瘤率为47.3%.结论 红景天苷具有提高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和非特异性杀伤细胞(NK)活性,抑制HepA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作者:宋汉君;吕少春;李丽疆;刘东璞;尹兴忠;韩曦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补肾蒙药高尤-9对衰老大鼠卵巢抗氧化活性和端粒酶活性的作用.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和衰老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给药组用高尤-9分别以每天4,1 g/kg的剂量灌胃,连续灌胃6 w后检测大鼠卵巢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端粒酶活性.结果 蒙药高尤-9可明显提高衰老大鼠卵巢组织SOD和端粒酶活性,降低MDA含量,蒙药高尤-9用药组与衰老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蒙药高尤-9可提高衰老大鼠卵巢抗氧化能力和端粒酶活性,具有抗大鼠卵巢衰老的作用.
作者:敖恩宝力格;包秋华;王金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熟地含药血清对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MSCs至第3代,并鉴定;熟地水煎剂分高、中、低3个剂量组对SD大鼠灌胃,10d后取大鼠血清加入培养至第三代的骨髓间质干细胞中诱导其分化,每组分别诱导24h,诱导后的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三种蛋白.结果 原代培养鉴定为MSCs;熟地含药血清能诱导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诱导后与对照组比较,高、中、低3个剂量组细胞NSE,Nestin的表达率都较高(P<0.05),且高、低剂量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GFAP表达极低.表明所分化的细胞为神经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显示,β-巯基乙醇对细胞诱导分化能力强而促细胞增殖能力弱.结论 经典的培养方法,可分离出相对较多、纯度较高、生长状态良好的MSCs细胞;熟地含药血清能够促进MSCs向神经细胞的分化.
作者:黄勇;吴建军;刘凯;刘永琦;陈丽;孙少伯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电针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GDNF mRNA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40只大鼠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持续4w给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2mg·kg-1·d-1)以诱导其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电针组选取“风府”、“太冲”两穴,频率20 Hz,电压2~4V,连续波,每日1次,每次20 min,7d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其余各组不行针刺.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观察黑质GDNF mRNA表达变化.结果 长期低剂量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可诱导大鼠出现行为学的改变;模型组大鼠黑质GDNF mRNA表达减少,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电针组大鼠黑质GDNF mRNA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电针治疗不仅可以减轻鱼藤酮引起的大鼠行为学异常,而且可以促进PD模型大鼠黑质GDNF mRNA的表达,修复营养DA能神经元,延缓PD的发病进程.
作者:马骏;梁少荣;王述菊;王彦春;甘水咏;王培俊;许永海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黄芪皂甙Ⅳ联合脂肪源性干细胞( ADSC)移植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神经功能及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老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DSC组、黄芪皂甙Ⅳ组、黄芪+ADSC组,应用PKH-26标记移植的ADSC,NSS法检测神经功能恢复,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治疗组均能使大鼠神经功能损害评分降低,以联合组恢复为明显(P<0.05).黄芪皂甙Ⅳ组SDF-1蛋白和m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联合组PKH-26标记的细胞个数高于ADSC组(P<0.05).联合组和ADSC组BDNF和IGF-1蛋白和mRNA表达高于模型组,其中联合组表达为显著(p<0.05).结论 联合组促进脑缺血再灌注老龄大鼠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和神经功能恢复作用优于单独治疗组,其机制可能与黄芪皂甙Ⅳ上调脑缺血区SDF-1表达,促进移植的ADSC迁移和存活有关.
作者:王莹;李文媛;李明秋;丁利;赵斯达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D-半乳糖所致衰老大鼠下颌下腺神经生长因子(NGF)及NGF mRNA的表达.方法 选用SD雌性大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用D-半乳糖制造衰老大鼠模型,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法检测衰老大鼠下颌下腺NGF、NGFmRNA的阳性表达.结果 下颌下腺NGF阳性反应颗粒及NGF mRNA杂交反应产物为浅棕色或深褐色颗粒,NGF阳性反应颗粒主要分布于GCT细胞及纹状管细胞顶部胞质中,腺泡细胞为阴性;NGFmRNA杂交信号主要分布于纹状管和颗粒曲管上皮细胞中,其上皮细胞胞质呈阳性,腺泡细胞为阴性,正常组NGF、NGF mRNA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D-半乳糖所致衰老大鼠下颌下腺NGF、NGFmRNA表达较正常大鼠明显减少.
作者:葛志华;李俊颖;李俊玫;孙立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抗纤维化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单纯肾切组、模型组、厄贝沙坦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按各组相应药物剂量灌胃.于给药第6周末检测各组大鼠24h尿蛋白(U Pro)量;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的病理改变;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皮质Ⅳ型胶原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皮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厄贝沙坦、中药低、中剂量组U Pro量显著下降(P<0.05);厄贝沙坦、中药低剂量组Col-ⅣmRNA和CTGF蛋白表达均减少(P<0.05);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病理改变有所减轻.结论 抑制CTGF/Col-Ⅳ的过度表达可能是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抗糖尿病大鼠肾脏纤维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赵雯红;陈志强;张江华;孙玉凤;王月华;裴国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PI3K抑制剂LY294002对肺腺癌A549细胞p-Akt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LY294002(5μmol/L、10 μmol/L、20μmol/L、40 μnol/L)处理肺腺癌A549细胞24h后,分别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p-Akt、VEGF蛋白表达.结果 P13K抑制剂LY294002可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株细胞中p-Akt蛋白的表达,而且其表达呈浓度依赖型降低(r=-0.913,P<0.05).LY294002也可抑制该细胞株中VEGF蛋白的表达,其表达也呈浓度依赖型降低(r=-0.969,P<0.01).结论 LY294002可抑制p-Akt活性及下调VEGF蛋白的表达,该作用可能是PI3K抑制剂LY294002发挥抗癌作用及抗血管生成的机制之一.
作者:吴秋歌;王静;蒋军广;苗丽君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通城虎的镇痛抗炎作用并进行它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采用醋酸致扭体反应、热板法测定痛阈,观察通城虎的镇痛作用;抗炎实验采用二甲苯致鼠耳肿胀法、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法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法;采用Bliss法测定了其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 通城虎能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明显提高小鼠的痛阈;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趾肿胀和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其LD50为100.1 g/kg,LD50的95%可信限为87.2 ~115.1 g/kg.结论 通城虎对实验动物模型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作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其不良反应.
作者:韦健全;罗莹;黄健;潘勇;薛强;郑子敏 刊期: 2011年第20期
进展性脑梗死是狭窄的血管腔进一步加重,甚至闭塞,导致梗死逐渐扩大.局限性脑缺血、神经功能缺失症状逐渐进展,呈阶梯式加重,可持续6h至数天[1],临床致残率和致死率高,老年患者更甚,治疗难度较大,同时部分患者就诊错过溶栓治疗时间窗.本文拟观察蕲蛇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老年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作者:孙晶;徐锦江 刊期: 2011年第20期
脑梗死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患病率和致残率都非常高,在脑梗死造成的各种功能损害中,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的影响为显著.2007年以来本课题组以本体神经肌肉促通技术及运动再学习法为理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编制了“中风患者肢体功能再学习康复操”,配合川芎嗪注射液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治疗,指导患者本人或由家属进行训练,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桑林;金亚香;史勇;张洪侠 刊期: 2011年第20期
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治疗的方法很多,疗效肯定,然而配合中医药治疗对于缓解症状、防止病情进展有积极意义[1],笔者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较好.1资料与方法1.1对象1.1.1 一般资料68例所选病例均为我院老年科住院及门诊,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
作者:马春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留置导尿是神经外科术前必做的侵入性操作,术后尽早拔除尿管、恢复排尿功能、减少或杜绝额叶皮层损伤术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是神经外科医生主要任务之一.本文探讨颅脑术后应用中频电刺激恢复排尿功能的疗效.
作者:赵航;赵丛海;李桂杰;庞灵;陈卓;佟鑫 刊期: 2011年第20期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趋成熟和新器械的出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胆囊切除的首选,但在老年人群中尤其是年龄> 70岁的老年人中是否也安全可靠尚无定论.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10年因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 825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评估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
作者:高丽虹;刘志毅;金虎;谷洋;翟春亮;李丹;张红裔;戴春雷;刘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与成熟,MRI与CT检查已成功应用于各级医院.本研究旨在探讨MRI与CT检查应用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优缺点.1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CT与MRI联合检查诊断的105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67例,女38例,年龄在56 ~71岁,中位年龄66.3岁.
作者:张祯铭;杨海山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通常所受外力巨大、扭转力强,骨折移位明显,供应股骨头的主要血管如旋股内、外侧动脉受到损伤,多发生于老年人,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增加,其发病率日渐增高.由于骨折不稳定,对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一般予以手术治疗[1,2].主要包括股骨颈骨内固定(IF)、全髋关节置换(THA)、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A)等.由于IF方式治疗股骨颈骨折一般要求患者的骨质状况及骨强度处于比较良好状态,而老年患者通常都有骨质疏松,骨强度较年轻人降低的特点,因而一般不适用[3].本文对我院近几年收治的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THA和FHA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作者:龚宗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由于随增龄发生的生殖器官生理性改变,绝经妇女较年轻女性更易发生宫腔积脓.但由于老年妇女敏感性下降,体温调节能力降低,对疼痛的反应差,绝经后宫腔积脓临床表现不典型;尤其是随着合并糖尿病、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增多,临床上老年宫腔积脓的表现多样,易误诊[1].本文总结分析老年宫腔积脓的临床资料,为该病的早期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宋陈红;王文革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男性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在女性人群中这一趋势并不明显[1].近年来,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心肌缺血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只有更好地理解这种差异,采取合理的检查和治疗手段,才能有效改善女性患者的预后.
作者:刘芳;许力舒;王晓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胫骨平台骨折发生于老年人的病例数有所增加,治疗方法有多重选择.微创治疗技术自问世以来在治疗此种损伤的疗效日益凸显.2007年至今我院接诊56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病人,部分采取关节镜下撬拨复位骨水泥填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孙强;罗伟;张晓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高血压与脑卒中关系密切,高血压是脑卒中的发病因素也是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约占各种急性脑血管病的75%左右,急性期病死率为5%~15%[1].脑卒中后血压偏高或波动幅度较大也是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2].控制脑卒中后患者血压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降低致残率致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分别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依那普利治疗,以对比观察对血压的调控作用.
作者:宋元英;杨彦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临床甲减)是否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及死亡仍是目前一个有争议的话题.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白蛋白(MAU)对冠心病有危险预测作用,但其与亚临床甲减的关系尚不清楚.本文探讨亚临床甲减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尿MAU的影响.
作者:涂燕平;雷梦觉;吴小和;龚爱斌;魏伟荣;王凌玲;艾文伟;邬甦;姚晓璐 刊期: 2011年第20期
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之一,目前,尚没有治愈鼻窦炎的有效方法.现代医学对慢性鼻窦炎的管理采取穿刺吸脓、抗生素局部使用或手术等治疗方案,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鼻窦问题,有复发率高、易依赖及医疗费用高等弊端.祖国医学中并无“慢性鼻窦炎”的病名,可归属于“鼻渊”、“脑漏”、“鼻窒”、“劳风”等范畴.本文就联合应用霍胆开窍汤、1%麻黄素滴鼻液、红霉素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
作者:刘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老年患者由于其心血管代偿功能减弱,因此在施行全麻诱导时要求既能很好地抑制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又能很好地维持整个全麻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1].阿片类镇痛药芬太尼及其衍生物舒芬太尼能有效抑制全麻诱导时的心血管反应[2].本文采用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插管时对患者进行干预,同时以芬太尼作为对照,以期寻求佳的麻醉方法.
作者:任凌云;朱辉;杨进国 刊期: 2011年第20期
头面部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NF)常因累及头皮、额颞部、眼睑、鼻、唇等重要器官,给病人带来巨大的心理生理压力,也给整形外科医生的治疗带来巨大的挑战.我科自2005年3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中老年各种头面部巨大NF16例,多为单侧面部NF,选择性采用多种整形外科技术修复切除后的创面,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春;刘海鹏;邵丽洁;纪莉;王保志;张舵;黄元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脑梗死患者睡眠呼吸障碍的发生率高可达70%,脑梗死亦可加重或新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二者共同表现为睡眠呼吸暂停、呼吸浅表、夜间低氧等.故二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通过近年来关于OSAS与脑梗死相关关系的研究,发现且证明OSAS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1~3].脑梗死中合并OSAS患者死亡率、致残率均较不合并OSAS患者高.
作者:苏嘉莉;田秀霞;林维彬 刊期: 2011年第20期
急性脑卒中患者中70%~90%为缺血性脑卒中,常起病急骤,对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局部炎症反应及血管损伤中起重要作用[1,2].本研究应用葛根芩连汤化裁联合西药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其对患者血hs-CRP及D-D水平的影响.
作者:吴远华;曹丽平;黄媛;朱广旗;邵勇 刊期: 2011年第20期
高血压已被证实是冠心病(CHD)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1],能促进脂质于血管内膜沉积,形成硬化斑块.本文探讨高血压 与CHD血管病变的相关性.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入选老年患者176例,均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临床检测舒张压(DBP)≥90 mmHg和(或)收缩压(SBP)≥140 mmHg[2].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HD.
作者:王可;董平栓;杨旭明;李志娟;张辉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老年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明显降低,放、化疗对机体免疫功能又进一步影响[1~3],因此在老年中晚期肿瘤患者放、化疗常规治疗后,提高其机体的免疫功能,加快疾病恢复,改善其生存质量更为重要.20(R)-人参皂甙Rg3被证明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应[4],且有调节免疫的作用[5,6],可增强放、化疗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本文以放、化疗后中晚期老年肿瘤患者为对象,检测了应用20(R)-人参皂甙Rg3前后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及Karnofsky评分(KPS)状态.
作者:侯俊杰;宋艳秋;康丽花;赵玲玲;单既英;韩倩 刊期: 2011年第20期
近些年来,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在城市中,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已经居所有恶性肿瘤的首位,对于青年肺癌来说,其发病率也以每年4.5%的速度上升[1].笔者就老年和青年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张清;陈雨 刊期: 2011年第20期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介于认知功能改变和痴呆之间的一种状态[1].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强调早期发现,早期预防,血管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受到人们的关注[2].本研究利用具有无创、价廉、可靠、能床旁操作、可重复性等特点的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检测血管狭窄,判断狭窄程度.探讨颈动脉狭窄与VCI的相关性及不同程度血管狭窄与不同程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作者:李锦;袁栋才;张俊领;王佳;吴丹丹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转录调节因子Twis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关系.方法 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NSCLC及15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Twist蛋白、VEGF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NSCLC组织中Twist阳性率44%,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VEGF在肺癌、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0%和26.67% (P <0.05),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Twist蛋白与VEGF的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560 2,P<0.01).结论 在NSCLC中Twist蛋白、VEGF表达明显增高,其表达与肿瘤分化、分期有关.NSCLC组织中Twist与VEGF表达的上调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阎红娥;刘甡;李爽;王春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冠心病(CHD)患者冠脉不同病变程度血浆线粒体耦联因子-6在冠脉循环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用放免方法分别测定不同病变程度的CHD患者与对照组外周、冠状静脉窦与主动脉根部血浆中CF6浓度,利用冠状静脉窦-主动脉根部求出经冠脉循环后心脏局部分泌并释放的CF6浓度.结果 CHD不同病变程度患者外周血浆中CF6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D组冠状静脉窦CF6浓度与主动脉根部及外周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CHD组心脏局部CF6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HD患者血浆CF6浓度明显增高,经冠脉循环后心脏局部有CF6的产生.提示CF6参与了CHD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是机体对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CHD的病程发展过程中有可能是一种较为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
作者:马健;庞继恩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评价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方法对患者自我行为的管理效果.方法 在河北保定市区选择3个社区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两个社区为干预组,一个为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高血压自我管理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均进行高血压自我管理行为情况的调查,并对效果进行临床评价.结果 干预组干预前调查110人,干预后99人;对照组干预前调查99人,干预后81人.干预组干预前后耐力锻炼时间、与医生交流能力、认知症状管理能力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 <0.05或P<0.01),遵医嘱服药率提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经常监测血压的比例提高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高血压自我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
作者:张红杰;张庆哲;朱彦辉;胥磊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评价131I治疗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96例老年DTC根治术后131Ⅰ治疗效果,根据手术病理、甲状腺吸碘率、Tg、TgAb、肺CT、颈部彩超等因素,采用相对固定剂量法,清甲治疗给予131Ⅰ 2.96 ~4.44 GBq,清灶治疗给予131I5.55 ~7.40 GBq,并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抑制治疗.随访18 ~ 36个月评价疗效.结果 96例131Ⅰ治疗老年DTC后,36例治愈,50例有效,10例无效.结论 老年DTC不同于中青年DTC,发现晚、预后较差.根治术术后1~2个月行131Ⅰ清甲成功率较高,明显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故老年DTC根治术后行131Ⅰ内照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萨日;孙海东;李英华;王利然;林承赫;关锋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硬骨鱼紧张素ⅡT21M基因(UTS2-T21M)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甘肃不同性别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用PCR-RFLP及电泳分析法进行基因分型;SPSS软件分析各基因型与不同性别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包括3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174例,女性144例.233例正常人中男性134例,女性99例.男性高血压患者与女性高血压患者在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上均无显著差异(P =0.443,0.490).UTS2-T21M多态性,TT,TM,MM基因型的频率在男性病例组中分别25.3%,55.7%,19.0%;在女性病例组中相应基因型的频率为31.3%,49.3%,19.4%.T,M等位基因频率在男性病例组中分别53.2%,46.8%,在女性病例组中相应的等位基因频率为55.9%,44.1%.结论 UTS2-T21M基因多态性与甘肃不同性别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无关,有关UTS2-T21M基因多态性与甘肃不同性别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作者:张冬蕾;伊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经PICC输注两性霉素B治疗血液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效果.方法 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血液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20例,以PICC置管途径输注10例为试验组,四肢浅静脉输注1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有效8例,对照组有效6例,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未发生静脉炎,对照组发生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PICC输注两性霉察B治疗血液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操作方便、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立双;袁晓明;孙淑华;滑立伟;庞桂芬;王竹君;龚翠平;董晓悦;郝长来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老年岩斜肿瘤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在全麻下行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岩斜区肿瘤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均在显微镜下手术,全切除22例,其中脑膜瘤8例,听神经瘤6例,胆脂瘤5例,三叉神经瘤3例;次全切除4例,其中脑膜瘤2例,听神经瘤1例,胆脂瘤1例;大部分切除1例,为胆脂瘤;死亡1例,死于后组颅神经麻痹引起的肺炎.术后并发症:失语5例,均为一过性,全部在1个月内恢复;颅内血肿4例,其中3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肺部感染4例,其中1例高龄老人死亡;脑脊液耳漏2例,经腰穿引流、抗感染治疗后好转;皮下积液1例,2 w后自愈.术后脑神经症状和体征8例缓解,6例同术前,13例较术前加重,其中偏瘫2例,周围性面瘫8例,动眼神经功能障碍1例,后组颅神经麻痹2例.结论 显微外科下经岩骨乙状窦前人路治疗老年岩斜区肿瘤手术视野清楚,对颞叶和小脑牵拉轻,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和减轻术后并发症.
作者:欧明亮;张贵升;陈军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一线化疗药物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自我院2006年12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46例,分别接受三种一线化疗药物联合顺铂治疗,分为紫杉醇+顺铂(TP)、吉西他滨+顺铂(GP)及多西紫杉醇+顺铂(DP)三个治疗组.并根据每日吸烟量分为吸烟组及不吸烟组.RECIST评分评价疗效及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老年晚期NSCLC患者疗效及影响因素对比中,吸烟组DP治疗组DCR为54.8%,GP治疗组DCR为51.5%,TP治疗组DCR为51.7%.三组之间疾病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吸烟组DP治疗组DCR为73.3%,GP治疗组DCR为77.7%,TP治疗组DCR为70%,三组直接对比无统计学差别(P>0.05).吸烟组DP、GP及TP的疾病控制率与非吸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中发现,吸烟组白细胞下降73例(78.5%),不吸烟组白细胞下降46例(86.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心功能障碍21例(22.6%),不吸烟组心功能障碍17例(32.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线化疗药物联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显著;而相对于吸烟组患者,非吸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且不良反应也少于吸烟组.
作者:刘震天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检测脑梗死患者发病不同时间血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探讨其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连续对72例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1、3、10天血清中TGF-β1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TGF-β1含量有先下降后回升的动态变化;梗死体积与血中TGF-β1含量呈负相关.结论 TGF-β1是脑梗死急性期敏感、稳定的实验室指标,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脑梗死急性期血TGF-β1含量对病情严重程度有提示作用.
作者:杨晓东;王彦红;李爱丽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6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吸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肺功能变化和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VC、PFVC、FEV1和PFEV1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对重度COPD有很好的临床效果,特别是长期应用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何力敏;陈于荦;张韶冈;郑云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测定广西巴马县境内长寿老人膳食营养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以探寻广西巴马县境内老人长寿与其膳食营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巴马县长寿率高的3个乡:甲篆、西山、平洞(长寿区域)以及长寿率低的两个乡:那设、局桑(非长寿区域)作为研究现场,以年龄分层随机选取两区域85~109岁健康且长期居住本地、食用本地自产主粮、蔬菜的农村老年人家庭为研究对象.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从其家中采集各种自产大米、粗粮、豆类、食用油、酒类等样品共17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检测样品中微量元素Al,Ca,Cd,Cu,Fe,Pb,Zn,Co,Mo,K,Mg,Mn,Na,P的含量.结果 与非长寿区组比较,长寿区组老人日常膳食食品中Ca、Cu、Fe、Mg、K、Mn、P、Zn等8种微量元素含量丰富,A1、Cd、Co、Na、Pb等5种微量元素含量较低,微量元素Al、Cd、Co、K、Mn、P、Pb、Zn等8种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巴马长寿区域与非长寿区域老人的膳食营养中的微量元素组成不同,其与巴马长寿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曾高峰;肖德强;覃健;农清清;何敏;鲁力;张志勇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彩色超声检测结果,以确定其在脑梗死患者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脑梗死患者及无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各56例,均采用彩色超声行颈部动脉检测查.结果 脑梗死组有颈动脉粥样斑块,血管轻、中重度狭窄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有颈动脉粥样斑块和血管狭窄程度越高的患者越容易患脑梗死(P<0.05);脑梗死组软斑和硬斑,颈动脉交叉(BIF)处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彩色超声检查结果 对于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舒丽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0.67%的罗哌卡因复合不同浓度葡萄糖用于老年患者腰麻的效果.方法 ASA分级Ⅰ~Ⅱ级行择期单侧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的老年患者80例,65~80岁,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5%,10%,25%,50%葡萄糖组.所有患者患侧卧位,选择L3~4腰椎间隙进行穿刺.观察4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术中监测生命体征,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麻醉并发症.结果 50%葡萄糖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比其他3组时间短(P<0.05),痛觉阻滞,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比其他3组长(P<0.05),但是25%葡萄糖组腰麻阻滞平面较50%葡萄糖组更加平缓稳定.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都很低,差异不显著(P>0.05),4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4组中均无麻醉失败患者.结论 0.67%罗哌卡因复合25%葡萄糖可以更加安全地用于老年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
作者:赵状;金立民;宋雪松;杨希革;麻海春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云克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s)强化治疗对老年骨质疏松(OP)疼痛症状及提高骨密度(BMD)的临床作用.方法 入选的124例原发性OP患者,采用前瞻对照配对分组,每组31例.云克治疗组,给予云克注射液静推;脉冲电磁场治疗组,给予PEMFs治疗;云克治疗+脉冲电磁场治疗组,给予云克+PEMFs治疗;阿仑膦酸钠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70 mg/片),晨起空腹每周1片口服.前三组均20d1个疗程,行3个疗程治疗.所有入选的病人均摄入适量的钙和维生素D.于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及6个月观察患者疼痛症状的改变情况;测定第四腰椎(L4)及股骨颈BMD.结果 ①四组治疗2个月后疼痛改善效果的有效率分别为67.7%、74.2%、93.5%、35.5%;治疗6个月后疼痛症状缓解的有效率分别为80.6%、77.4%、96.8% 、61.3%.②云克治疗组治疗2个月后L4的BMD与治疗前差异显著,治疗6个月后L4及股骨颈的BMD与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5);脉冲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治疗2个月、6个月后,L4和股骨颈的BMD增加明显,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L4的BMD增加,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③联合治疗组治疗2个月、6个月后,L4及股骨颈的BMD增加明显,与云克治疗组、脉冲治疗组、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云克联合PEMFs强化治疗老年型骨质疏松能在短期内迅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BMD.
作者:潘卫民;王身坚;谢权;王超群;颜卫文;周影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人冠状动脉造影后肾功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影响.方法 108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他汀组52例,于术前顿服阿托伐他汀20mg;强化他汀组56例,术前顿服阿托伐他汀80mg.观察术前、术后第1、2、6天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NAG.结果 两组造影前后同一时段血Scr、eGFR、尿NAG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造影后第2天Scr均较第1、6天增高(P<0.05).同一组内不同时段eGFR、尿NAG比较无显著差异.比较两组造影剂肾病发病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造影剂可造成—过性肾功能损害,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前使用阿托伐他汀降低造影剂肾病发病率与他汀使用剂量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杨洁;丁致民;刘芳;罗萍;丁幼楠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系统评价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以接受可降解与非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试验设计体现随机对照原则;试验组为接受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患者,对照组为接受非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患者.结果 5项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6 776人,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不增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RR1.02,95%CI0.74~1.40,P=0.91]、心肌梗死[RR 1.17,95% CI0.92~1.49,P=0.19]或死亡(RR 0.91,95% CI 0.69 ~1.19,P=0.47)事件发生率,不增加靶病变血运重建(RR0.91,95% CI0.74~1.10,P=0.32)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RR0.97,95% CI0.63~1.49,P =0.87).结论 与非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相比,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安全有效,可能成为非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的有效替代品.
作者:马宝新;许颖;刘现亮;吴绥生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肝性脑病(HE)的预后因素,为HE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169例肝硬化合并HE的住院病例进行研究,以确诊HE的日期为时间基线,选择32个可能对HE预后产生影响的临床及理化指标,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患者的预后进行生存分析,筛选出若干个独立预后因素.结果 经Cox回归分析,筛选出血钠、血尿素氮、血清总胆固醇、白细胞计数和Child-Pugh分级5个HE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血钠、血尿素氮、血清总胆固醇、白细胞计数和Child-Pugh分级是判断HE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吴雄健;刘洪荣;毛忠懿;谢军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排出量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彩超测量30例2型糖尿病患者股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值),测量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同时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股总动脉IMT值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年龄,性别,病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压(BP)、体重指数( BMI)及空腹血糖(FPG)水平间的关系.结果 (1)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其股总动脉IMT值大于尿白蛋白正常的糖尿病病人(P<0.0l),明显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股总动脉IMT值大于微量蛋白尿患者(P<0.01).(2)2型糖尿病IMT值与糖尿病的病程、TC、血压、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相关,而与FPG、BMI、TG无相关关系.结论 (1)伴白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存在下肢大血管病变.(2)2型糖尿病IMT值与糖尿病的病程、TC、血压、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呈正相关.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血脂、血压,防治大血管病变.
作者:王福涛;王晶;刘晓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浆脑利尿钠肽(BNP)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因胸闷、胸痛在本院心脏中心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38例,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对冠脉造影中每支冠脉血管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定量评定.按冠状动脉病变多少分为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BNP,比较各组间BNP的差异.结果 冠心病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比例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多支病变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比例及肌酐、尿酸、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与正常对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冠状动脉病变组的高密度脂蛋白(HD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多支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冠心病组BNP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是多支病变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结论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BNP明显升高,BNP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具有明显的相关性,BNP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指标之一.
作者:李维华;马依彤;马翔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血尿酸与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重塑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60岁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246例,其中,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舒张末直径( LVDd)男性>55 mm,女性>50 mm共89例归为缺血性心肌病(ICM)组[LVDd (60.74±5.79) mm];而LVDd男性≤55 mm,女性≤50 mm共157例归为非ICM组[LVDd (47.55±4.42) mm].分析ICM组与非ICM组间血尿酸浓度差异.结果 血尿酸浓度ICM组(444.66±160.97 μmol/L,P<0.001)较非ICM组(372.59±131.31 μmol/L)显著增高;血尿酸浓度与LVDd显著正相关(r=0.312,P<0.001).结论 老年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并发ICM患者血尿酸浓度显著增高,血尿酸与梗死后心脏重塑显著正相关.
作者:李刚;王志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静息心率(RHR)与动态血压、左心室肥厚及血脂的关系.方法 对158例EH患者(按RHR水平分三组:RHRⅠ组<70次/min;70次/min≤RHRⅡ组<80次/nin; RHRⅢ组≥80次/min)和同期129例正常健康体检老年人(对照组)测定RMR、血脂,并做动态血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分组研究.结果 ①EH患者RH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按RHR水平分三组,组间动态血压参数比较:RHRⅢ组的24 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脉压(TSBP、dSBP、nSBP;TPP、dPP、nPP)均高于RHRⅢ、RHR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4 h、白昼、夜间平均舒张压( TDBP、dDBP、nDB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三组患者左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IVEF)和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随着RHR增加LVPW、IVST及LVMI增加,而IVEF降低.④三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RHR增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降低.结论 老年EH患者RHR与SBP、PP、血脂代谢异常及靶器官损害相关.
作者:张强;乔鹏;杨丽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C-erbB-2、P53、ER和PR蛋白在老年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113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erbB-2、P53、ER和P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113例乳腺癌中C-erbB-2、P53、ER和PR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9% (88/113)、73.5% (83/113)、62.8% (71/113)和57.5% (65/113);C-erbB-2和P53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erbB-2、P53、ER和PR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联合检测乳腺癌C-erbB-2、P53、ER和PR基因蛋白对判断预后和指导内分泌治疗有实用价值.
作者:孙雪飞;赵美蓉;许一多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编制中文简易躯体表演测试(PPT)并分析其信度.方法 中文简易PPT以Wilkins等简易PPT为基础并进行修订,包括7个动作条目,经过培训的人员对178名老年人进行测试,1 w后随机抽取40人由同一和不同测试者进行再次测量.结果 中文简易PPT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8,重测和评定者间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96(0.91 ~0.98)和0.99(0.98 ~ 1.00),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中文简易PPT具有良好的信度,可以作为评估和监测我国老年人躯体功能的可靠、简洁的临床工具.
作者:陈大伟;陈晋文;杜文津;刘玮;李华军;徐巍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对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随机将123例aMCI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分,并对左侧海马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醇(ml)、肌酸(Cr)进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及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WMS评分显著增加(P=0.00),海马NAA/Cr明显升高(P<0.05),而MMSE评分及海马ml/Cr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法舒地尔能改善aMCI患者的记忆功能,对海马神经元的保护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宋云;陈旭;焉传祝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比较研究主观整体营养评估(SGA)、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MQSGA)、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三种营养评估方法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老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62例,分为老龄组(年龄≥65岁)和非老龄组(年龄<65岁),分别应用SGA、MQSGA和MIS进行营养评估,同时测定人体测量学指标及各种生化指标作为客观营养指标,并在两组间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同时,分别将两组SGA、MQSGA和MIS评分值与上述客观营养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老龄组MAC、MAMC、SCr、BUN、Alb、PA、TIBC及SGA评分值均低于非老龄组,hs-CRP及MQSGA、MIS评分值均高于非老龄组(P<0.05);Pearson相关显示,SGA、MQSGA和MIS评分分别与两组各客观营养指标相关(P<0.05),但进一步多元回归显示,在非老龄组,SGA、MQSGA、MIS三种整体营养不良评估方法与客观营养指标的复相关系数相近(P<0.05),而在老龄组仅MIS与客观营养指标的多元回归有意义(r=0.862,P<0.05),SGA、MQSGA未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龄组与非老龄组相比,营养不良程度更重,有更高的炎症水平,故与SGA、MQSGA两种营养评估方法相比,MIS作为一种定量营养评估方法,更能准确地评估老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
作者:陈万欣;张志民;万凌云;刘会玲;朱菊平;胡桂才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安理申联合乌灵胶囊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68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仅服用安理申60d;治疗组34例,在同剂量、同方法服用安理申基础上,加服乌灵胶囊,连服60d.治疗前后分别使用量表MMSE、MoCA及HAMD评估疗效.结果 (1)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MMSE、MoCA及HAMD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治疗组MMSE、MoCA及HAMD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MoCA量表亚项:①延迟记忆,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定向力,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4)安理申、乌灵胶囊不良反应少.结论 安理申联合乌灵胶囊治疗MCI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嘉君;田巧仙;孙晓江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变化,探讨EPCs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脑梗死组(60例).脑梗死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分别在不同时间点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测定外周血EPCs数量.采用NIH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结果 (1)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24 h)外周血EPCs数量明显减少(P<0.05),此后内皮祖细胞数量逐渐回升,至第7天已恢复至正常水平.(2)脑梗死急性期NIHSS改善程度与外周血EPCs数量变化有正线性相关.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外周血EPCs数量有“U”的动态变化规律.外周血EPCs数量回升明显可以更为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
作者:程洁;任肖玉;吴娜;范勤毅;万赢;刘振国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在超重和肥胖患者血清抵抗素和脂联素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37例正常体重者、21例超重和24肥胖患者常规测量血压、体重、身高,计算体重指数,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其血糖、血脂、胰岛素、IL-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TNF)-α、瘦素、脂联素、抵抗素以及服糖后2小时血糖.结果 与正常体重人群相比,超重人群中血清抵抗素和脂联素水平正常;在肥胖患者中血清抵抗素水平升高[(16.03±8.59)vs( 10.62±6.97)ng/ml,P =0.037],脂联素水平正常.超重人群中,血清抵抗素与脂联素(r=0.473,P=0.030)、年龄(r=0.437,P-0.047)正相关,脂联素与瘦素(r =0.481,P=0.027)正相关;在肥胖人群中,血清抵抗素与年龄(r=0.476,P=0.019)正相关,脂联素与收缩压(r=0.409,P=0.047)、HDL-C(r=0.463,P=0.023)正相关.结论 在肥胖患者中,血清抵抗素增高,与年龄有关,脂联素水平正常,与收缩压、HDL-C相关.
作者:钟炳武;文绍鹤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肠内营养支持(EN)对老年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术后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需PPH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分别给予肠外营养(PN)及EN两种饮食方案,观察两组患者营养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营养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d时,EN组所有营养量化指标和术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N组半衰期较短的营养指标(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组间比较,淋巴细胞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针对老年PPH术后的营养治疗方案,EN比PN更有效.
作者:岳勐;王磊;邰建东;袁春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SV)在肺部疾病的临床表现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4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确诊为AASV的30例住院患者肺部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AASV患者发病年龄24~77岁,其中女18例,男12例.30例AASV患者中Wegener肉芽肿(WG)8例,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 22例,无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CSS).结论 所有年龄段均有可能患AASV,MPA的发病率大约是WG的3倍,MPA患病率较多,可能是我国AASV的特点之一.WG患者较MPA患者更易出现呼吸系统症状,MPA患者较WG患者更易累及肾脏,出现肾功改变.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改变,但常重于临床表现.AASV肺部病理可表现为特发型肺间质纤维化.随着检验手段的提高,AASV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其临床表现多变,病变部位广泛,肾脏和肺脏是AASV易受累的器官.对于长期发热及多器官受损的患者应尽早进行ANCA检查,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李晓辕;刘佳育;徐伟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农村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与非COPD者血清微量元素铜、铁、锌的含量及其相关性.方法 COPD组150例和非COPD组150例,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血清铜、铁、锌的含量,并对比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COPD组血清锌的含量与非COP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铜和铁、铁和锌的含量均呈负相关.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与非COPD者血清铜、铁、锌含量有差异,COPD组血清锌明显低于非COPD组.
作者:崔维娜;加孜那·托哈依;贾汉·沙比提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血红蛋白(Hb)水平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因首次发生AMI住院行急诊PCI治疗的老年患者320例,依据患者入院时Hb水平将其分为A( <80 g/L)、B(80~99 g/L)、C(100~119 g/L)、D(≥120 g/L)四组,分析不同Hb水平患者的30 d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结果 入院时Hb水平较低组有较高的30 d病死率,四组患者分别为26.2%,20.4%,10.4%,5.4%(P<0.05).Hb水平越低发生心力衰竭、肺炎和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危险也越高,分别为心力衰竭35.7%、25.5%、13.6%、5.5%,肺炎33.3%、22.4%、8.8%、1.8%,消化道出血19.0%、5.1%、2.4%、1.8%(均P<0.05),但是,心肌再梗死率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水平较低是老年AMI患者PCI术后近期病死率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依据Hb水平,AMI患者近期死亡和(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呈J型曲线,Hb水平越低,近期死亡和(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越大.
作者:张文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2型糖尿病(T2DM)以胰岛素抵抗(IR)与胰岛β细胞进行性减少为主要特征,近几年的研究结果 表明激素原转化酶2(PC2)在DM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成为IR与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两大发病机制间的纽带,在β细胞进行性减少的过程中起到中心作用.本文就PC2对胰岛β细胞激素分泌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毕健琨;任伟 刊期: 2011年第20期
2008年11月在瑞士成立了R3i(Residual Risk ReductionInitiative,剩留血管风险减少行动)国际专家指导委员会,2009年9月24日R3i中国专家指导委员会在上海成立,该委员会是全球R3i项目的一个分支机构.R3i是一个全球性、学术的、多学科、非盈利组织,宗旨是强调致动脉粥样硬化(AS)血脂异常在剩留血管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并推荐多危险因素全面干预策略.
作者:唐路宁;赵红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我国老年大学从创办伊始,其课程设置就受到了极度重视.老年学员的大需求就是通过增长知识来满足求知欲望,而对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着老年人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课程设置是指一定学校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主要包括:课程内容的开发和课程结构的安排.
作者:岳瑛 刊期: 2011年第20期
老年骨质疏松(OP)发病率在世界常见病中已经位居前10位,OP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骨矿含量和骨矿密度下降、骨的微结构紊乱和破坏[1].OP发生的同时常常伴随退行性骨关节炎的发生,虽然病理改变存在一定差异,但均为退行性病变,并且表现出年龄与发病率的依赖性[2].
作者:那键;许永;马超;王晖;秦泗通 刊期: 2011年第20期
跌倒是造成65岁以上老年人受伤的主要原因,几乎95%的老年人髋部骨折都是由跌倒造成的,其严重后果是骨折发生的前3个月中的高死亡率,后期的功能活动能力减退和独立生活能力丧失.在我国,目前有老年人1.3亿,至少每年2 000万老年人发生跌倒2500万人次,直接医疗费用超过50亿人民币[1],社会费用高达(600~800)亿人民币[2].
作者:段子才;庄洁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全面了解海南岛≥55岁人群中阿尔茨海默病(AD)的现况,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人口学、健康史、长谷川痴呆量表( HDS)、哈金斯基缺血指数量表(HIS)、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等问卷和量表进行筛查.结果 海南岛55岁及人群AD的患病率为1.45%(中国发达地区平均发病率2.0%),西部、中部及南部地区的患病率分别较北部和东部地区高(P<0.05);女性患病率比男性高(P<0.05);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P<0.01).单身、听力障碍是AD的危险因素(OR>1),而脑力劳动、富含鱼饮食则是保护因素(OR<1).结论 海南岛AD患病率较国内发达地区低,患病率有一定地区差异,高患病率与女性、高龄、单身及存在障碍损伤有密切关系.
作者:劳梅丽;张海英;易西南;黄奕弟;吴志虹;罗刚;张显芳;赵久红;赵丹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企业离退休人员生活质量的状况,为做好离退休人员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1534名离退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企业离退休人员的整体生活质量较好;不同性别的离退休人员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离休人员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退休人员(t=4.22,P<0.01),独居退休人员的生活质明显高于与子女一起住的退休人员(t=2.795,P<0.01).不同婚姻状况的离退休人员在生活质量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F=1.91,P>0.05).结论 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较好,离休人员的生活质量好于退休人员,独居的离退休人员生活质量好于与子女一起生活者.
作者:张凤阁;姚克勋;任重;佟德桓;杨绍清;张本;马文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齐齐哈尔市老年糖尿病(DM)患者饮食治疗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适合该地区饮食习惯的有效治疗方法,提高DM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法对齐齐哈尔市3个社区内共77名老年DM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个人一般情况和饮食控制情况.结果 DM饮食控制的知识掌握程度好的占6.4%,态度、行为依从性好占6.4%.老年DM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与文化程度,生活负担等因素有关.结论 以社区为基础,对社区老年DM患者开展个体化干预模式有利于提高其饮食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齐丽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在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建立一个涵盖老年人生活软硬环境要素的指标体系,积极应对老龄化态势,为老年人宜居城市建设提供指导方向.方法 利用文献分析、访谈调查和专家咨询法构建指标框架和指标库,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指标的筛选,后借助矩阵关联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构建了中国老年人宜居指标体系,整个指标体系分为老年人宜居环境公共指标和专项指标两大块内容,共8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结论 本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三大特征,能够为中国各个城市进行老年人宜居城市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戴俊骋;周尚意;赵宝华;刘昕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寻求社区老年人睡眠障碍的非药物干预方法.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调查表及自行设计的量表对唐山市3个社区的老年人进行评测,对存在睡眠障碍的236名老年人随机抽取50人,给予个性化睡眠干预,3个月后再次评测.结果 唐山市社区老年人睡眠障碍发生率31.34%,对老年人睡眠质量影响较大的因素:身体状况>运动>性别>居住环境>看书学习>工作与否>饮酒等.干预后PSQI各单项及总分项评分均下降,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 提示非药物的睡眠干预效果良好.
作者:陈长香;邢琰;吴安娜;郝习君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现代旅游企业如何通过情感营销来获得老年旅游市场.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千名老人下江南”旅游项目的顾客进行调查.结果 “情感”因素在老年旅游产品营销中的确具有独特的优势.结论 旅游企业无论是在设计旅游产品还是对产品进行促销的过程中,都应该与情感结合起来,从心理上打入消费者的内心.老年市场的特殊性要求人们必须认真地分析老年人对于旅游产品的消费心理,才能准确地指导市场开发策略.
作者:马宏丽 刊期: 2011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