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耐量受损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脂联素的水平及相关性

秦卫红

关键词:糖耐量受损, 2型糖尿病, C反应蛋白, 脂联素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脂联素在糖耐量受损(IGT)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56例IGT患者、55例T2DM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血清CRP、脂联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胰岛素,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采用MINIMOD计算机软件包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SI)及急性胰岛素反应(AIR),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T2DM组、IGT组血清CRP分别为(2.46±0.25 )mg/L、(3.12±0.46 )mg/L,对照组为(0.46±0.21 )mg/L,前者显著高于后者;T2DM组、IGT组血清脂联素分别为(3.49±1.21) mg/L、(4.13±1.54) mg/L,对照组为(7.81±2.65) mg/L,前者显著低于后者.T2DM组和IGT组SI及AIR显著低于对照组,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与脂联素、AIR和SI呈负相关,脂联素与AIR和SI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CRP与脂联素在IGT和T2DM患者血清中表达发生异常改变,且与患者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检测其血清水平对预测疾病预后及指导早期干预意义重大.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时机对左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时机对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92例新发老年STEMI患者施行PCI治疗,根据发病距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时间分为两组,12 h内为急诊PCI组(56例),12 h后为择期PCI组(36例).比较两组TIMI血流情况,术后Killip心功能分级及术前后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超声心动图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急诊PCI组TIMI 3级血流患者比例高于择期PCI组(P<0.05),两组术后1、3个月时左心功能均较术前改善(P<0.05),急诊PCI组术后1、3个月超声心动图指标明显优于择期PCI组(P<0.05).结论 急诊PCI及择期PCI均能改善老年STEMI患者左心功能,而急诊PCI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银鹏飞;黄永杰;张鸿丽;孙达;富晶;汪小莹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显微手术治疗听神经瘤68例

    听神经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颅内良性肿瘤,随着我国显微手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在临床上已可以全切肿瘤.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不仅要求尽可能的全切肿瘤,还要求术者尽量保留患者面、听神经功能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1].我院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听神经瘤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预期效果.

    作者:刘臻;陈莫;白晓广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靶向微泡超声空化助溶法治疗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血栓斑块的疗效

    血栓斑块形成和栓塞是许多急性疾病的关键因素,及时恰当的溶栓治疗常常能挽救患者生命,但由于大剂量纤溶剂会引起出血等并发症,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存在局限性.近年来超声造影技术在治疗领域不断地发展,将溶栓药物与微泡结合可实现靶向结合血栓.若再于体表加以超声作用,利用空化效应破坏微泡,可加速血栓斑块软化、溶解[1].本研究拟探讨靶向微泡超声空化助溶法治疗血栓的疗效,为临床提供一种无创、简单、可反复使用的治疗血栓的方法.

    作者:李雅杰;谷成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老龄骨性关节炎大鼠内侧副韧带蠕变特性

    目的 比较正常和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蠕变特性,确定骨性关节炎对内侧副韧带蠕变特性的影响.方法 在日本岛津电子万能试验机上对正常和病态组各10个试样进行蠕变实验.蠕变实验的应力增加速度为0.01 mPa/s.设定实验时间为7200 s,采集100个数,以归一化分析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结果 正常和病态组内侧副韧带蠕变初600 8变化较快,之后应变缓慢上升,正常组7200 s蠕变量1.622%,病态组7200s蠕变量1.146%.结论 蠕变曲线是以指数关系变化的,骨性关节炎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蠕变特性具有一定影响.

    作者:孟庆阳;朴成东;马洪顺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DNMT3B基因SNP (-149C/T)与佳木斯地区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

    目的 探讨DNMT3B基因启动子-149C/T(C46359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佳木斯地区人群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提取50例肺癌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人员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RFLP结合DNA测序技术检测DNMT3B基因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149C/T( C46359T).结果 正常对照组DNMT3B-149C/T等位基因TT/CT/CC基因型颇为97%/3%/0,病例组分别为96%/2%/2%.携带有SNP(-149C/T) C→T转换的个体患肺癌的易感性未见明显升高(x2 =0.11,P>0.05,OR=0.83,95%CI:0.27~2.50).结论 DNMT3B基因C46359T多态性可能不适合作为佳木斯地区人群肺癌易感性的一个独立风险因素.

    作者:张淑红;杨琳红;马雪梅;朱金玲;张金波;张玉萍;金岳雷;吕冬霞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异时多原发恶性肿瘤8例临床分析

    随着肿瘤患者生存率的不断提高,多原发癌(MPC)的发现也逐渐增多.本文收集我院8例军队老干部泌尿系统伴其他脏器MPC,就其发生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男性,首次发病,年龄46~87[平均(70.9±16.9)]岁.第一原发癌中膀胱癌4例,肾癌1例,胃癌1例,肝癌1例,恶性淋巴瘤1例.发病时间大于6个月以上出现第二次原发肿瘤.第二次发病年龄66 ~88[平均(80.6±8.1)]岁.第二原发癌中膀胱癌3例,肾癌1例,肺癌2例,结肠癌1例,皮肤癌1例.

    作者:王鑫洪;林考兴;曹治列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内脂素、TNF-α、IL-6在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中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内脂素、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介素(IL)-6在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134例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78例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的患者及104例正常健康人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组血清内脂素、TNF-α、IL-6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对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并发症组及无并发症组的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内脂素、TNF-α、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并发症组的FPG、TG、TC及内脂素水平、TNF-α、IL-6均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内脂素、TNF-α、IL6水平升高时应该高度注意患者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

    作者:沈寒蕾;谭晓丹;黄媛;张峥嵘;赖战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银川市老年人体质指数与常见慢性病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BMI)与常见慢性病的相关性.方法 对银川市830例60~80岁常住社区的老年人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计算体质指数,分析体质指数与慢性疾病的关系.结果 该人群慢性病的总患病率为74.9%,超重和肥胖的总检出率为59.03%,男、女性别间无显著差异;肥胖与超重组患慢性病人数占患慢性病总人数的61.4%,肥胖组患慢性病人数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4).体质指数与慢性病总体患病情况呈显著相关(P=0.001),与糖尿病(P=0.0l5)、高血压(P=0.001)、高脂血症(P=0.045)三种疾病相关.超重和肥胖组冠心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疾病三种疾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与消瘦组(均P<0.05).结论 应对超重与肥胖人群给予充分关注,以社区为依托进行综合干预,减少慢性病危险因素,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

    作者:田云霞;张琳;宁艳花;姚丽;任洁琼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20例

    手术患者中15%~20%成人伴高血压,老年人群可达84%,围术期高血压患者由于情绪、麻醉和手术刺激等多种原因,极易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从而引起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妥善处理围术期高血压征象,确保安全渡过围术期至关重要.舒芬太尼是一种强效的麻醉性镇痛药,起效快、清除快,血流动力学稳定,抑制应激反应作用强,且其与丙泊酚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1],可减少单一用药量及不良反应.本研究拟观察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高血压患者腹部手术麻醉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李颖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睡眠呼吸紊乱的发生情况及胰岛素、内皮素水平变化

    目的 观察慢性舒张性和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呼吸紊乱(SDB)发生情况及胰岛素、内皮素变化.方法 对舒张性和收缩性心衰患者应用便携式睡眠监测仪进行睡眠监测,根据呼吸紊乱指数(AHI)将患者分为SDB组(AHI> 10次/h)和非SDB组(AHI≤10次/h),观察两组AHI与血氧饱和度(SaO2)(低SaO2、SaO2< 90%占总记录时间百分比)和心率(低心率、高心率和大心率变化)的关系及两组胰岛素、内皮素水平.结果 舒张性心衰90例患者有40例(44%)分为SDB组,均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其中有7例并存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50例为非SDB组,两组AHI分别为(23.0±14.6)次/h和(5.1±2.4)次/h,SDB组低SaO2更低、SaO2 <90%时间更长;AHI与SaO2< 90%的时间正相关,与低SaO2负相关(均P<0.05);SDB组和非SDB组发生严重心动过缓(心率≤40次/min)分别为80% (32/40)和28%(14/50),SDB组低心率更低,并与AHI负相关,大心率变化与AHI正相关(均P<0.05);20例SDB组与30例非SDB组空腹血糖无显著性差异(P>0.05),SDB组餐后2h血糖、空腹及餐后2h血胰岛素浓度、内皮素浓度都高于非SDB组(P<0.05).收缩性心衰54.5%患者(12/22)合并SDB,均为OSA,4例合并CSA并呈陈-施呼吸;SDB组和非SDB组AHI分别为(25.9±12.5)次/h和(5.8±2.5)次/h,SDB组低SaO2更低,SaO2<90%的时间更长;AHI与低SaO2负相关,与SaO2 <90%的时间正相关;AHI与LVEF负相关(均P<0.05).结论 慢性舒张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SDB的患病率很高,且伴发严重夜间低氧血症,可致患者夜间出现严重心动过缓、内皮功能损害、胰岛素抵抗.

    作者:党连生;耿立霞;姚丽萍;郑玉云;王永福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chemerin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chemerin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脂肪细胞分化、脂质积聚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胰岛紊、地塞米松联合方案诱导其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采用油红0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分化及脂质聚集情况,并应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chemerin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3T3 -L1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chemerin 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分化至第6天达到较高水平且逐渐趋于稳定.利用Western印迹可观察到,随着脂肪细胞分化成熟.chemerin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增高.结论 chemerin mRNA及蛋白质在脂肪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表达水平升高,提示其很有可能参与了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质聚集.

    作者:焦谊;王延蛟;李俊红;周众;韩春晨;孙丽丽;连政;张成;关亚群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北京市大兴区采育中心卫生院住院的糖尿病病人100例,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采用问卷调查、血糖测试,比较患者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态度及行为改变、血糖的变化.结果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后其掌握糖尿病知识的水平明显提高,态度端正、行为能力增强,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控制优于健康教育干预前(P<0.05).结论 糖尿病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糖尿病知识,端正态度,提高行为能力,促进患者主动参与糖尿病自我管理,从而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作者:段文燕;刘二江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糖耐量受损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脂联素的水平及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脂联素在糖耐量受损(IGT)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56例IGT患者、55例T2DM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血清CRP、脂联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胰岛素,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采用MINIMOD计算机软件包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SI)及急性胰岛素反应(AIR),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T2DM组、IGT组血清CRP分别为(2.46±0.25 )mg/L、(3.12±0.46 )mg/L,对照组为(0.46±0.21 )mg/L,前者显著高于后者;T2DM组、IGT组血清脂联素分别为(3.49±1.21) mg/L、(4.13±1.54) mg/L,对照组为(7.81±2.65) mg/L,前者显著低于后者.T2DM组和IGT组SI及AIR显著低于对照组,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与脂联素、AIR和SI呈负相关,脂联素与AIR和SI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CRP与脂联素在IGT和T2DM患者血清中表达发生异常改变,且与患者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检测其血清水平对预测疾病预后及指导早期干预意义重大.

    作者:秦卫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纳米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基因诊断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D)难以早期确诊,尚缺乏灵敏、快速、准确的活体诊断技术,确诊率较低.因此,寻求早期诊断AD,特别是应用纳米技术检测AD易感基因,已经成为了神经变性疾病领域的研究新热点和难点.现就AD的基因研究现状以及纳米技术在早期诊断AD的应用与进展综述于下.

    作者:周竹青;易黎;韩金玲;沈惠敏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同型半胱氨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NOS表达及NO含量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及NO含量的影响,探讨Hcy诱导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病理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5组,分别加入Hcy0、2.5、5、10及15 mmol/L,培养24h.通过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采用RT-PCR法检测eNOS mRNA的表达,通过硝酸还原酶法测NO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cy(5 ~ 15 mmol/L)剂量处理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P<0.01),eNOS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NO的含量明显下降(P<0.01),eNOS mRNA的表达变化及NO的含量变化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 Hcy可通过抑制eNOS mRNA的表达,使eNOS合成减少,活性降低,进而减少HUVECs内NO的生成,这可能是Hcy诱导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病理机制之一.

    作者:徐倩;周晓慧;曹凯;牛成伟;王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及与树突细胞分布的关系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树突细胞(DCs)在外周血、动脉璧分布情况与主动脉内膜增生的关系以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效应.方法 SD大鼠30只分组饲养12 w后,测定主动脉内膜增生情况.分别取外周血、动脉壁组织,并制备组织单细胞悬液,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s比例情况.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DCs的CX3CR1表达情况.结果 AS大鼠内膜较正常对照大鼠内膜增生明显(P<0.001),其外周血DCs分布明显减少(P<0.05)且主动脉内DCs比例明显升高(P<0.05).应用阿托伐他汀后AS大鼠内膜增生明显减轻(P<0.05),其外周血DCs分布增多(P<0.001)且主动脉壁内DCs比例明显降低(P<0.001).AS大鼠DCs的CX3CR1基因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应用阿托伐他汀后CX3CR1基因相对表达量减少(P<0.05).结论 AS大鼠主动脉内膜增生与DCs比例变化有关,DCs在AS大鼠主动脉内膜增生、管壁粥样硬化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抵制DCs向动脉内膜迁移,降低局部免疫炎症反应,此作用可能与DCs下调CX3CR1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李克明;王文林;吕永恒;黎洪展;黄光胜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蒺藜皂苷对抗D-半乳糖致小鼠皮肤衰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蒺藜皂苷对D-半乳糖所致小鼠皮肤衰老的影响.方法 健康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蒺藜皂苷组和维生素E组,每组10只.颈背部皮下注射5%D-半乳糖连续6w,建立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给药组同时灌胃给予蒺藜皂苷和维生素E,正常对照组和衰老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纯净水.检测全血中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检测皮肤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 蒺藜皂苷可提高全血CAT及GSH-Px活力,提高皮肤SOD活力,降低皮肤MDA含量,提高Hyp含量.结论 蒺藜皂苷具有抗D-半乳糖所致小鼠皮肤衰老的作用.

    作者:朱辛为;李质馨;徐冶;田洪艳;沈楠;王爽;温娜;陈为;窦肇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丁苯酞对脑低灌注老龄大鼠胆碱能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丁苯酞(NBP)对脑低灌注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探索其对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的影响.方法 永久性结扎老龄大鼠双侧颈总动脉3个月,制备脑低灌注模型.实验分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NBP 30和120 mg/kg组.后两组连续给予NBP45 d后,用Morris水迷官检测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以及保存记忆的能力.同时,取皮层和海马,用生化法检测ChAT和AChE活力.结果 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中,NBP可以显著缩短脑低灌注大鼠找到安全台的潜伏期.空间探索实验中,NBP明显增加脑低灌注大鼠在目标象限活动时间的百分比.同时,NBP可以显著增加脑低灌注大鼠皮层和海马ChAT活力,而对脑组织AChE的活力无明显影响.结论 NBP可以改善脑低灌注大鼠的学习记忆缺陷,其中通过增加了ChAT活力,改善胆碱能系统功能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罗超;苗亚玲;赵万红;龚坚;李伏燕;彭吉霞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非痴呆病人早期认知失调的评估

    目的 探讨首次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非痴呆病人认知失调(CDF)与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的关系.方法 对35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14d的CDF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选择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23的病人,根据每次检查得出的Z评分值将CDF分为3类.应用序数回归分析卒中临床和影像学特点(MRI)与CDF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概率计算.结果 双变量分析结果显示,CDF与病人年龄、教育程度低、伴有抑郁、14 d时神经功能缺失、脑卒中亚型、脑动脉分布和脑白质疏松有关,但与梗死体积大小无关.CDF的预测因素是14 d时NIHSS评分、大脑中动脉梗死、左半球卒中伴抑郁.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非痴呆病人CDF与脑卒中临床特点有关,这一发现对脑卒中后亚急性期床边预测CDF可能有帮助,为病人的神经心理学评估提供参考,有可能成为未来临床试验的有用工具.

    作者:吕斌;王运良;尹红蕾;刘亚军;娄季宇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淋巴结微转移检测对大肠癌病理分期的影响

    目的 研究淋巴结微转移对结肠癌患者病理分期的影响.方法 对1120枚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进行常规HE染色和CK20、CEA免疫组化微转移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K20检测出有微转移淋巴结103枚,占9.2%(103/1120),CEA检测出有微转移淋巴结88枚,占7.9% (88/1120).CK20联合CEA检测出130枚淋巴结检出有微转移,占11.6% (130/1120).肿瘤浸润愈深,微转移愈易发生(P<0.05),分化程度低者,微转移阳性率高(P<0.05).130枚淋巴结检出有微转移,13例TNM分期提高,其中Ⅰ期→Ⅲ期2例,Ⅱ期→Ⅲ期11例,HE染色重新分期率为18.6% (13/70).结论 结直肠癌淋巴结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更准确地进行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分期.

    作者:于游;张才全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