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水平正气道压通气治疗急性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张艳娜;彭丽萍;于振香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 肺功能
摘要:目的 观察双水平正气道压通气(BiPAP)对急性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0例明确诊断为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将给予常规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BiPAP治疗的40例设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2 h的症状评分、肺功能(FEV1、FEV1/FVC%、PEF)及部分生理指标(HR、RR、MAP)变化和终观察指标(病愈出院率、气管插管率、病死率、平均住院日).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症状评分、肺功能及部分生理指标的改善均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P<0.05).结论 BiPAP无创通气是治疗急性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方法,可缩短住院时间,挽救病人生命,建议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尽早使用此法.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雌激素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动物模型骨拉伸、压缩、扭转的影响

    目的 探讨雌激素治疗对去势所致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骨的拉伸、压缩、扭转力学性质的影响.方法 选用280~320 g,8月龄Wistar 雌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雌激素治疗组,每组8只,对模型组大鼠于0 w摘除卵巢.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饲养13 w后,以腹主动脉放血法处死大鼠,取大鼠肱骨、股骨和胫骨分别进行拉伸、扭转、压缩实验.结果 得出了各组大鼠骨的拉伸、压缩应力、应变、弹性模量,扭转剪应力、扭转角等指标.结论 模型组拉伸、扭转、压缩力学性能指标均小于正常组和雌激素治疗组.

    作者:赵宝林;陈鹏;马洪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苦参总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 探讨苦参总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苦参总碱对VSMC增殖的影响;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细胞总蛋白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苦参总碱对VSMC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该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苦参总碱可以使处于Go/G1期的VSMC百分比增高.结论 苦参总碱是一种有效的抗VSMC增殖的药物.

    作者:蒋红艳;王贵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450基因的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运用PCR-RFLP技术检查2型糖尿病(T2DM)患者249例,单纯T2DM患者120例,DR患者129例,及体检的98例对照者的基因型,比较各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 DR组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T2DM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P<0.05);CC基因糖尿病(DM)患者VEGF产量高.结论 VEGF+450C/G基因多态性可能与DR的发生发展有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DR的易感基因.

    作者:何皓;李传辉;金成吉;何湘君;肖自幼;苏本利;李昌臣;文格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基础病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发生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础疾病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594例ACI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资料,对其发生产生影响的基础疾病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寻找其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基础疾病中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肺部疾病与肾脏疾病是ACI患者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Logistic 回归分析可以较准确分析出ACI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基础疾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秦岭;李吕力;马龙佰;李瑶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D-半乳糖致昆明小鼠脑老化模型实验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D-半乳糖致小鼠脑老化模型.方法 3月龄昆明种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D-半乳糖75、120、150、1 000 mg/kg组和空白对照组.D-半乳糖各剂量组小鼠每日颈背部皮下注射给予相应剂量的D-半乳糖,空白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8 w后观测小鼠行为学及脑内酶学指标.结果 D-半乳糖各剂量组小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空间和非空间认知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损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也有不同程度改变.结论 各剂量D-半乳糖连续8 w颈背部皮下注射均能导致小鼠脑指标改变,但不同剂量D-半乳糖对不同指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性.

    作者:王威;李崧;董会萍;吕申;唐一源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AD大鼠海马神经元c-Rel和Bcl-xl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内海马神经元c-Rel和Bcl-xl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Aβ1-40微量注射组(AD组)、假手术组(SC组)、Aβ1-40微量注射+电刺激小脑顶核组(FNS组)和Aβ1-40微量注射+电刺激齿状核组(DNS组),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电刺激小脑顶核对A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通过HE染色、电镜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对AD大鼠的海马神经元形态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对AD大鼠海马神经元c-Rel和Bcl-xl的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SC组比较,AD组、FNS组和DNS组每天隐匿平台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海马CA1区的Bcl-xl和c-Rel阳性细胞OD值差异显著(均P<0.05); FNS组与AD组比较,大鼠每天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FNS组海马CA1区Bcl-xl和c-Rel阳性细胞OD值为(0.46±0.04、0.65±0.09),较AD组阳性细胞OD值明显增高(P<0.05),但齿状核刺激(DNS)组与AD组比较大鼠每天逃避潜伏期和海马CA1区Bcl-xl和c-Rel阳性细胞OD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电刺激小脑顶核能通过增强C-Rel及Bcl-xl的表达,抑制海马神经元的凋亡,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王小林;王永红;罗晶;程启慧;朱琼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心静脉导管在肺癌心包转移治疗中的应用

    肺癌确诊时大多病期已晚[1],而肺癌心包转移,有心包填塞症状的患者,多为内科急重症,为寻求一种适宜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3年起将中心静脉导管用于心包腔置管引流,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建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双水平正气道压通气治疗急性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双水平正气道压通气(BiPAP)对急性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0例明确诊断为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将给予常规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BiPAP治疗的40例设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2 h的症状评分、肺功能(FEV1、FEV1/FVC%、PEF)及部分生理指标(HR、RR、MAP)变化和终观察指标(病愈出院率、气管插管率、病死率、平均住院日).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症状评分、肺功能及部分生理指标的改善均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P<0.05).结论 BiPAP无创通气是治疗急性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方法,可缩短住院时间,挽救病人生命,建议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尽早使用此法.

    作者:张艳娜;彭丽萍;于振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正常与老年股骨头松质骨弯曲与冲击实验研究

    以往骨力学性质的研究主要以密质骨为研究对象,很少以松质骨为研究对象.近20年来由于年龄相关性骨折、骨质疏松及骨重建等临床上的基础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才使得松质骨的研究屡见报道,如目前矫形外科正在大力开展的人工关节置换术[1],而这些植入物主要置于松质骨中,搞清松质骨力学性质才能使植入的人工材料力学性质与松质骨的力学性质尽可能相近,以使其坚强固定,避免松动.

    作者:王成学;刘景臣;谷贵山;胡春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老年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生化的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颈内动脉闭塞(ICAO)患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生化变化.方法 回顾分析66例老年ICAO患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生化指标,并将其与26例中青年ICAO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组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75.4%)、吸烟(52.4%)、卒中病史(45.3%)、冠心病(40.0%)、血脂异常(27.7%)、卒中家族史(24.2%)和糖尿病(20.0%);与中青年组比较,除冠心病史明显高于后者(8.0%,P<0.01),卒中家族史明显小于后者(46.2%,P<0.05)外,其他对应危险因素均无显著性差异.老年组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而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1);血沉和超敏感C-反应蛋白均超出正常值范围,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余各生化指标均正常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老年ICAO患者的危险因素与一般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相似,应加强控制高血压和戒烟;加强卒中二级预防和防治冠心病,加强对血脂等生化指标的监测,并建议开展前瞻性和大样本的临床生化研究.

    作者:谢聃;张拥波;胡松;王得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K469E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ICAM-1基因K496E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 对437名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AS组和动脉正常组(正常组),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酶联吸附测定技术检测所有患者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因K496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及ICAM-1血浆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S组KK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组(χ2=12.437,P=0.000),基因型相对风险度分析发现,KK基因型的个体发生AS的危险性是KE或EE型的2.087倍(OR=2.087,95%CI=1.382~3.151);携带K等位基因发生AS的风险是E等位基因的1.962倍.经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后,ICAM-1血浆水平、K等位基因和吸烟均不同程度的影响AS的发病,而且K等位基因及吸烟对于AS发病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结论 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与EH患者的AS有相关性,K等位基因可能是AS的遗传危险因素.

    作者:温培娥;路方红;刘振东;商青;王舒健;赵颖馨;孙尚文;金世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何首乌饮对亚急性衰老大鼠卵巢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何首乌饮对亚急性衰老大鼠卵巢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Fas和FasL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致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同时以何首乌饮灌胃作为延缓衰老组;造模后应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卵巢细胞凋亡情况;测定各组Fas和FasL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水平;SP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细胞Fas和Fas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卵巢细胞中有凋亡细胞数增多现象、Fas和FasL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强(P<0.01);延缓衰老组较模型组凋亡率明显下降(P<0.01),并抑制Fas和FasL的表达,呈现量效关系,以何首乌饮高剂量组效果作用佳.结论 何首乌饮方剂能延缓衰老大鼠卵巢细胞凋亡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Fas/FasL的表达,阻止死亡信号的转导,抑制卵巢细胞凋亡.

    作者:李亚丽;周利霞;张娜;高福禄;楚伟;王方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老年患者产AmpC酶肠杆菌科细菌医院感染调查

    近年来,三代头孢菌素等广谱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筛选出产革兰阴性杆菌产I型头孢菌素(AmpC)酶和/或ESBLs的菌株,这些产酶菌株能水解三代头孢及单酰胺类抗生素,给临床治疗造成极大困难,已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1].

    作者:李丽;熊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冠脉搭桥手术策略

    随着冠状动脉外科的高速发展,合并颈动脉狭窄及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也在日益增加,颈动脉狭窄>50%的患者单纯行CABG,术后出现脑部并发症者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狭窄者[1],因此,对合并颈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术后脑并发症的预防已成为重要的课题[2].

    作者:解强;章志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B型利钠肽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律失常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律失常与B型利钠肽(BNP)的关系.方法 高血压患者64例,分为两组:高血压左室肥厚组30例,男17例,女13 例,年龄(57.4 ±10.4) 岁;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律失常组34 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58.5±10.0) 岁,正常对照组26例,男14例,女12 例,年龄(58.6±8.8) 岁.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BNP测定.结果 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律失常组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组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NP与LAD、LVMI、IVST和LVPWT 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0、0.59、0.48、0.41,均P<0.01 ).结论 BNP是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律失常的独立预测指标,它在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马宝新;陈海燕;刘雅明;吴绥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载脂蛋白M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

    载脂蛋白M(ApoM) 是一种新近发现的载脂蛋白,有研究表明,ApoM主要存在于高密度脂蛋白(HDL)中,对HDL的代谢起重要作用,参与胆固醇逆向转运过程,可能具有心脏保护和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1].

    作者:胡志高;屈晓冰;胡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Livin、caspase-9及p53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胃癌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一位.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基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如Ras基因家族、Myc基因家族、ERBB基因家族、53、RB等.

    作者:赵文江;张锐锋;秦红;安亚伟;李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不同时间间隔,服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6组:阿司匹林75 mg,每天一次(75 mg/qd)组,阿司匹林100 mg,隔天一次(100 mg/qod) 组,阿司匹林100 mg,每天一次(100 mg/qd)组,阿司匹林150 mg,隔天一次(150 mg/qod) 组,阿司匹林150 mg,每天一次(150 mg/qd)组,对照组.服药7 d后,观察服药前后各组血小板聚集率、白细胞、血小板数目、止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对血小板聚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组间比较,阿司匹林75 mg/qd和阿司匹林100 mg/qod;阿司匹林100 mg/qd和阿司匹林150 mg/doq比较,服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差值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服药前、7 d后白细胞、血小板数目、止凝血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阿司匹林75 mg/qd组与阿司匹林150 mg/qd组比较,服药7 d后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75 mg/qd和阿司匹林100 mg/qod能起到同样抗血小板作用;同样阿司匹林100 mg/qd和阿司匹林150 mg/qod抗血小板的疗效相同,且较安全.

    作者:孙彤;唐海沁;黄晓晖;李结华;刘先进;杨维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缺氧复氧对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蝎毒的干预

    目的 观察缺氧复氧及在此基础上给予蝎毒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凋亡的改变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变化,探讨缺氧复氧对VSMC的损伤和蝎毒对缺氧复氧VSMC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组织贴块法培养VSMC后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缺氧复氧模型组、模型+蝎毒组,其中蝎毒又分为5、10、20、40 mg/L不同浓度组.MTT测定细胞增殖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测定bcl-2、bax表达.结果 (1)MTT法测定对照组、模型组A值分别为1.70±0.24、2.23±0.27,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蝎毒5、20 mg/L组A值分别为1.99±0.28、2.13±0.24,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0、40 mg/L组A值分别为1.92±0.16、1.89±0.74,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26.4±1.4)%,模型组凋亡率为(17.4±0.9)%,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蝎毒5、10、40 mg/L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5.6±2.8)%、(33.5±3.5)%、(34.5±5.2)%,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 mg/L组细胞凋亡率为(20.1±2.4)%,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cl-2与bax蛋白阳性率及bcl-2/bax比值均有显著变化(P<0.05);蝎毒各浓度组bcl-2/bax比值与模型组比较均降低(P<0.05).结论 缺氧复氧后VSMC增殖增多,凋亡减少,蝎毒可以抑制缺氧复氧后VSMC的增殖,促进凋亡,并通过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通路,使bcl-2/bax蛋白比值变化而介导细胞凋亡.

    作者:刘慧;郑杨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血脂水平变化的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胆红素(BIL)、尿酸(UA)及血脂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09例ACS患者及62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BIL、UA及血脂水平.结果 ACS组发作期较健康体检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均减少(P<0.05),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增高(P<0.05),而ACS恢复期血清BIL恢复正常.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之间BIL、U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UAP组及AMI组TBIL、DBIL、IBIL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减少(均P<0.05).结论 血清BIL、UA及血脂水平的联合检测在ACS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建中;李结华;唐海沁;桂雪琼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