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彬;孙岩红;孙戈新
目的 观察灵芝多糖肽(GLPP)对Alzheimer样大鼠海马超微结构、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NS组、GLPP组,每组15只.除对照组(正常昼夜节律)外,其余各组每天连续光照(光照度400 Lux)24 h,共30 d.其间GLPP组每天1次灌胃 GLPP(250 mg/kg);NS组灌胃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光照30 d后Morris水迷宫法测试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MDA含量,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线粒体和突触结构的改变.结果 寻台潜伏期模型组大鼠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GLPP组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5);NS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模型组较对照组海马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P<0.05);GLPP组较模型组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NS组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透射电镜结果 显示:对照组、GLPP组大鼠海马线粒体神经轴突和神经突触基本正常;模型组和NS组大鼠海马线粒体膜结构破坏,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模糊、消失,结构紊乱,神经髓鞘内神经细丝稀少,神经突触缺失、减少,突触密度降低,突触间隙不清,突触小泡减少.结论 GLPP可防止持续光照对大鼠海马超微结构的破坏和减轻Alzheimer样大鼠的空间记忆障碍.
作者:杨红梅;王黎;陈洁;李宜培;裴瑞 刊期: 2009年第18期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及姿势平衡障碍.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也好发于中老年人,缺乏震颤的PD及早期PD临床表现与CSM有类似之处,易造成误诊.本文对误诊为CSM的PD 1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陈秋惠;张颖;张海娜;刘彩霞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骶骨歪斜的发生率、形态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按性别对180例完整成人干燥骶骨标本骶骨歪斜的发生率、发生特点及解剖形态学特征进行观测,同时测量骶骨歪斜角.结果 180例标本中有23.89%(43例)出现骶骨歪斜,其中男23例,女20例.歪斜的方向左右不一.骶骨歪斜角男性为4.0°±1.07;女性为4.4°±2.03. 结论 骶骨歪斜较常见,在诊治骶髂关节半脱位等相关疾病时应考虑到骶骨歪斜解剖学变异因素.
作者:郭宇;李伟宏 刊期: 2009年第18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影响老年男性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60岁男性患病率为50%,80岁则高达88%[1].随着病程进展,前列腺体积逐渐增大,引起膀胱出口梗阻,产生尿频、尿急、尿不尽、尿潴留、排尿踌躇、尿线变细和勃起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者出现上尿路损害而威胁生命[2].本研究自2004年11月至2009年2月采用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联合α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治疗BPH 20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克锋;张天标;李锐;高长辉;冯国亮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烧伤治疗的终目的不仅是封闭创面及挽救生命,患者伤后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本研究拟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合理治疗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庞久玲;肖红双;刘悦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0)诱导PC12细胞NF-κB、Bcl-2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n印迹法,RT-PCR等检测NF-κB、Bcl-2mRNA和蛋白的表达,观察MCI-186对其保护作用.结果 模型组中NF-κB P6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保护组中NF-κB P65 mRNA和蛋白及Bcl-2 mRNA和蛋白表达与模型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β1-40可以活化神经细胞内NF-κB,减少Bcl-2的表达,发生细胞凋亡.依达拉奉可以抑制NF-κB激活,增加Bcl-2的表达发挥抗凋亡作用,终达到保护神经细胞的目的 .
作者:王鹏军;宋荣蓉;尚宏 刊期: 2009年第18期
肿瘤标志物(TM)存在于血液、细胞、组织或体液中,可一定程度的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其达到一定水平能提示某种某些肿瘤的存在,对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以及预后评价具有一定的价值.理想的TM应具备以下几点特征:①在正常机体和良性疾病组织中不能检测出来;②可在临床并未发现明确肿瘤之前先被检测出来;③TM的波动情况可反映肿瘤生长情况;④TM的量值可参考反映肿瘤的大小状况;⑤TM在一定程度上能有助于估计疗效、预测肿瘤复发情况及判定是否存在转移;⑥TM 98%存在于恶性肿瘤中(有些重度感染、良性肿瘤,甚至正常组织中反复刺激后也有2%的存在性).老年人临床常见肿瘤标志物如下:
作者:王沙南;王诗哲;陶成丽;吴晓强;于佳岚;李咏梅;王英姿;侯筱婷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L-selectin、CD44、ICAM-1对宫颈癌淋巴转移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比检测3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原发灶及其淋巴转移灶中L-selectin、CD44、ICAM-1的表达.结果 L-selectin淋巴转移灶中阳性率明显低于原发灶(P<0.05);CD44淋巴转移灶中阳性率与原发灶无明显区别(P>0.05);ICAM-1淋巴转移灶中阳性率明显高于原发灶(P<0.01);L-selectin与CD44、L-selectin与ICAM-1在原发灶中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相关(r=0.873 7,P<0.01;r=0.795,P<0.01),CD44、ICAM-1在原发灶中表达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658 3,P<0.01);淋巴转移灶中L-selectin、CD44、ICAM-1表达水平之间均不存在相关;L-selectin原发灶与淋巴转移中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相关(r=0.753 4,P<0.01),CD44原发灶与淋巴转移中表达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ICAM-1原发灶与淋巴转移中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r=-0.536 1,P<0.01).原发灶中L-selectin表达与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r=0.842 0,P<0.01;r=0.768 9,P<0.01);CD44表达与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相关(r=0.678 2,P<0.01;r=0.863 4,P<0.01);ICAM-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r=0.654 8,P<0.01).结论 L-selectin、CD44、ICAM-1都与宫颈癌淋巴转移相关,其中L-selectin、CD44在淋巴转移的始动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陈江平;张凡;常永霞;张九鸿;赵秀芳;成日青;舒丽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LBP)抗肾脏衰老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衰老模型,以LBP连续灌胃6 w,采用光镜,透射电镜,组织化学方法 对小鼠肾小球各项形态学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LBP组肾小球形态,肾小球硬化率,肾小球平均细胞数,肾小球内微血管指标,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均较老年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 枸杞多糖具有较好的预防或延缓小鼠肾脏衰老的作用.
作者:刘晓梅;陈尚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玉郎伞(YLS)两个黄酮单体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 建立体外氧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发生体系,研究YLS两个黄酮单体对·O-2和·OH的清除和抑制作用.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YLS两个黄酮单体的低、中、高浓度(终浓度分别为0.5、1.0、2.0 mg/ml)均能清除·O-2和·OH,抑制·O-2的生成(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其中高浓度组效果佳.结论 玉郎伞两个黄酮单体均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作用.
作者:简洁;李勇文;蒋伟哲;黄仁彬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评价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为改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 ,对病例组与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评测分析,并与其他城市相关资料数据及美国常模进行类比.结果 老年2型糖尿病组生存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深圳市梅林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生存质量综合评分等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美国常模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论 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低于健康对照人群,特别是在生理及心理领域,而在社会及环境领域下降不明显.
作者:张文汉;胡素君;刘一心;静进;辜鸣 刊期: 2009年第18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非生理性的凝结,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我国尚无确切的报道,但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有关DVT流行病学方面的报道较少.本文搜集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患者中经彩超检出的255例DVT患者资料经过综合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郝进芳;李卫勇;王福霞 刊期: 2009年第18期
踝背屈是脑卒中患者恢复步行能力的关键,同时也是非常难恢复及易被忽略的环节,主要以背屈和趾屈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1].为了改善脑卒中患者踝背屈功能,本研究采用了手法康复训练加低频电刺激疗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罗红梅;孙立波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从分子水平上探讨红霉素(EM)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将细胞随机分为8组,先加入EM干预,后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分组如下:①空白对照组;②TNF-α(20 ng/ml,16 h)组;③EM(0.3 μg/ml,24 h)+TNF-α(20 ng/ml,16 h)组;④EM(3 μg/ml,24 h)+TNF-α(20 ng/ml,16 h)组;⑤EM(30 μg/ml,24 h)+TNF-α(20 ng/ml,16 h)组;⑥EM(0.3 μg/ml,48 h)+TNF-α(20 ng/ml,16 h)组;⑦EM(3 μg/ml,48 h)+TNF-α(20 ng/ml,16 h)组;⑧EM(30 μg/ml,48 h)+TNF-α(20 ng/ml,16 h).然后收集各组细胞分别提取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 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 mRNA的表达.因ICAM-1 RT-PCR产物分子大小约为700 bp,与原设计产物分子大小490 bp不相符,进一步作基因克隆测序了解基因之间是否具有同源性.结果 ICAM-1的RT-PCR产物即为目的 基因:ICAM-1基因.TNF-α刺激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后,细胞ICAM-1mRNA表达增高.先加入不同浓度及作用时间的EM,后加入TNF-α刺激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各组细胞ICAM-1mRNA表达均降低,且提示有浓度与时间依赖性.结论 TNF-α能激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使其ICAM-1基因表达增高,促进炎症的发生发展.EM能抑制人支气管上皮细胞ICAM-1基因表达,可能是EM的抗炎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李梅华;钟小宁;柳广南;何志义;朱敏;周刚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轴突生长抑制因子Nogo-A在损伤白质区的基因表达,探讨Nogo-A与缺血再灌注白质损伤的可能关系.方法 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 (Relative Quantification PCR,RQ-PCR)检测各时间点Nogo-A在损伤白质区域的基因表达.结果 在损伤白质区域,Nogo-A基因表达在缺血再灌注1 d时表达量开始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P<0.05),7 d时降至低,14~21 d表达量开始上调,21 d时仍低于假手术组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P<0.001).结论 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白质区域的Nogo-A基因表达呈现动态变化规律,针对Nogo-A进行干预有望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保护治疗找到新的靶点.
作者:高晓玉;王得新;张拥波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运用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灸对肾阳虚模型豚鼠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以健康成年豚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肾阳虚模型灵龟八法预防组、肾阳虚模型命门灸预防组、肾阳虚模型灵龟八法治疗组、肾阳虚模型命门灸治疗组、肾阳虚模型对照组等5组,以自由基代谢及血液流变学为客观指标,比较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灸、命门灸对肾阳虚模型豚鼠自由基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差异.结果 在造模的同时进行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灸治可以使豚鼠不出现肾阳虚征象,且其自由基代谢及血液流变学改变不明显;命门灸预防组没有出现明显的肾阳虚征象,自由基代谢改变不明显,但血液流变学中200及30 s-1升高明显.在已出现肾阳虚征象,同时自由基代谢及血液流变有显著改变的肾阳虚模型豚鼠中,进行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灸治后肾阳虚征象消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200 s-1基本恢复到造模前水平,30 s-1无明显改变;而命门灸治疗组治疗后肾阳虚症状改善明显,MDA、200 s-1基本恢复到造模前水平, SOD升高,但未恢复到造模前水平,30 s-1无明显改变.结论 灵龟八法对肾阳虚模型豚鼠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延缓衰老机理可能与调节自由基代谢及血液流变学密切相关;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灸对肾阳虚模型豚鼠的防治作用略优于命门灸.
作者:赵彩娇;谢感共;范郁山;吴健文 刊期: 2009年第18期
肺动脉栓塞(PE)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他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由于PE病因的复杂性、临床表现及常规检查的非特异性,临床误诊、漏诊及病死率较高.若诊疗及时,病死率仅为2%~8%[1].老年人因合并较多的PE易患因素,如肥胖、糖尿病、肿瘤及心肺疾病等,使PE的临床表现更为复杂而不易识别,误诊率更高.国外一项长达6年的研究表明,老年人PE尸检发病率为12.8%,而生前诊断率只有1/3[2];且老年人PE的住院病死率比非老年人明显增高[3].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PE的患者人数必将逐年增加.
作者:李建华;宋丰贵 刊期: 2009年第18期
在众多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处于核心地位,IR可先于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多年而存在.目前将胰岛素抵抗、中心性肥胖、糖耐量减低、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等多种疾病的组合,统称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尽管有很多遗传因素可诱导IR产生,但目前认为IR主要的诱因是过量的糖和脂肪.高糖和高脂均能引起肌肉和脂肪组织的IR,高脂还能导致肝脏IR的产生.高脂喂养动物或者静脉输注高脂均能破坏葡萄糖的转运而迅速形成IR.血浆中脂类水平的升高,主要是游离脂肪酸(FFA)和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含量增加是导致IR的重要原因[1].2型糖尿病血糖过高会引起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高血糖本身还进一步导致IR [2].现就IR与糖、脂代谢紊乱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孔树佳;付继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重组腺病毒感染宫颈癌细胞Hela和乳腺癌细胞MCF-7的转染效率,并观察重组腺病毒介导的人肿瘤坏死因子(TNF)相关诱导凋亡配体(hTRAIL)基因对Hela、MCF-7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Hela和MCF-7细胞接种至12孔板,培育24 h后加入不同感染滴度的重组腺病毒Ad-CMV-EGFP,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转染效率;将Hela细胞和MCF-7细胞接种至96孔板,24 h后转染重组腺病毒Ad-CMV-hTRAIL,72 h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存活率.结果 Ad-CMV-EGFP对Hela和MCF-7细胞的转染效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感染复数(MOI)的增加而增高,转染 Ad-CMV-hTRAIL的Hela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低于转染Ad-CMV-EGFP的病毒对照组(P<0.05).结论 腺病毒对Hela和MCF-7细胞均有较高的转染效率,且腺病毒介导的hTRAIL基因对Hela细胞具有明显的体外抗瘤作用.
作者:朴春姬;孙晓玲;王彬;付鑫;刘晓丽 刊期: 2009年第18期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为核受体超家族中的成员之一.1990年Isseman等首次发现其存在于脂肪细胞的分化调控通路中,故又称为脂激活转录因子[1].PPARγ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是体内糖、脂代谢的关键调节因子,对细胞生长、分化及凋亡具有重要影响,且与炎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肿瘤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PPARγ的激活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多发性硬化(MS)等疾病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而成为研究热点.
作者:李咏;杨俊卿 刊期: 2009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