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江平;张凡;常永霞;张九鸿;赵秀芳;成日青;舒丽莎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期间人工机械瓣置换手术中对老年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0例老年单纯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后开始恒速静脉输注乌司他丁6 000 U/kg(30 min内输完),然后以1 000 U·kg-1·h-1的速率持续静脉输注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则不使用乌司他丁.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体外循环开始后1 h(T2)、体外循环停止后1 h(T3)、体外循环停止后24 h(T4)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结果 两组病人血浆TNF-α、IL-6和IL-10的浓度,在T2~T4各时点与体外循环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T2~T4时点实验组血浆TNF-α和IL-6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IL-10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抑制体外循环过程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释放,从而减轻体外循环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
作者:张慧华;林柏松;孙雪峰;施凯耀;李哲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老年患者的肺功能改变及其与生存期的联系.方法 选择43名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晚期肺腺癌老年患者,观察其3个月后肺功能改变及肺毒性的表现及其与生存期的联系.结果 40个病人复查了肺弥散功能,肺通气及换气功能、肺总量,有11名患者的肺弥散功能较治疗前下降20%以上,其肺通气及换气功能、TLC未见明显改变;有2名患者出现了3级及以上肺毒性反应,以间质性肺炎改变为主;肺弥散功能的下降与生存期未见明显联系.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虽部分患者可出现弥散功能降低,但与严重肺毒性及短生存期无明显相关.
作者:辛秀琴;于杜娟;于敏;黄淑玉 刊期: 2009年第18期
脉压指数(PPI)是脉压与收缩压的比值,研究表明,PPI是冠心病危险因子,比脉压更能反映血管硬化程度[1],在心血管病的预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着重观察PPI与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关系,探讨PPI预测心血管事件危险的可能性.
作者:张长尧;尹秋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经肾下极途径处理肾蒂、肾窦在老年患者后腹腔镜肾切除中的经验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42例老年肾切除患者分为2组:后腹腔镜肾切除组(n=22例);常规手术对照组(n=20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结果 后腹腔镜肾切除组22例手术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92±15)min,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出血量平均(35±12)ml,术后住院(6.2±1.5)d,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经肾下极途径在后腹腔镜中处理肾动静脉血管及肾窦,增加了后腹腔镜中处理肾血管及肾窦的手术立体感,安全可靠.
作者:王伟刚;安伟;傅耀文;高宝山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血管性痴呆(VD)大鼠生长抑素(SS)、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变化,探讨两者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将30只14~15 w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G)和模型组(MDG),MDG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丝线结扎方法 ,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SOG组仅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阻断血流.应用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海马及颞叶皮层SS及nNOS的表达情况.结果 水迷宫实验中MDG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69.70±4.77)s较SOG组(12.93±2.77)s明显延长(P<0.05),MDG组大鼠的跨平台次数(1.80±1.31)较SOG组(8.33±1.30)明显减少(P<0.05).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高度水肿,核固缩或崩解,线粒体肿胀.免疫组化结果 表明,海马区SS的表达MDG组(3.07±1.44)较SOG组(13.73±1.87)明显下降(P<0.05),颞叶皮层区SS的表达MDG组大鼠(2.73±0.96)较SOG组(12.93±1.67)明显下降(P<0.05);海马区nNOS的表达MDG组大鼠(29.60±2.03)较SOG组(9.33±1.63)明显增加(P<0.05),颞叶皮层区nNOS的表达MDG组大鼠(28.87±2.47)较SOG组(8.40±1.64)明显增加(P<0.05).结论 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脑内超微结构变化明显,脑内SS表达水平下降、nNOS表达水平增高.
作者:宋志宇;卢宏;孙玉华;魏建科;谭岩;方艳秋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已成为关注的焦点.有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紊乱不仅影响清除自由基的各种抗氧化酶的活性,还可导致氧自由基水平升高,过多氧自由基造成的氧化应激能对血管内皮产生毒性作用[1].而血管内皮损伤在肾小球滤过屏障通透性改变、蛋白尿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2].有关DN、氧化应激及血管内皮损伤三者之间关系的报道较少.为探讨氧化应激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及其在DN发病中的意义,本研究以检测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细胞(CEC)的水平作为血管内皮损伤程度的评价指标,观察没有合并DN的T2DM患者与合并早期DN的T2DM患者血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水平,并分析两者与CEC的相关性.
作者:黄敬泽;王健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椎间盘的退变情况,探讨糖尿病引起椎间盘退变的可能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采用腹腔单次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STZ)50 mg/kg制成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仅注射等量的枸橼酸缓冲液.分别在建模成功后4、8、12 w取椎间盘组织,HE染色观察椎间盘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髓核细胞及胶原变化;用TUNEL法显示髓核组织细胞凋亡情况,测定凋亡率. 结果 实验组大鼠注射STZ后,空腹血糖均大于13.8 mmol/L[(20.27±2.600)mmol/L].在不同的阶段,实验组椎间盘的退变程度均较重,髓核细胞凋亡率较高.结论 糖尿病是影响椎间盘退变的因素之一.
作者:陈森;熊敏;余化龙;何宁;廖梅梅 刊期: 2009年第18期
在众多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处于核心地位,IR可先于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多年而存在.目前将胰岛素抵抗、中心性肥胖、糖耐量减低、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等多种疾病的组合,统称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尽管有很多遗传因素可诱导IR产生,但目前认为IR主要的诱因是过量的糖和脂肪.高糖和高脂均能引起肌肉和脂肪组织的IR,高脂还能导致肝脏IR的产生.高脂喂养动物或者静脉输注高脂均能破坏葡萄糖的转运而迅速形成IR.血浆中脂类水平的升高,主要是游离脂肪酸(FFA)和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含量增加是导致IR的重要原因[1].2型糖尿病血糖过高会引起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高血糖本身还进一步导致IR [2].现就IR与糖、脂代谢紊乱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孔树佳;付继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评价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为改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 ,对病例组与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评测分析,并与其他城市相关资料数据及美国常模进行类比.结果 老年2型糖尿病组生存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深圳市梅林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生存质量综合评分等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美国常模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论 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低于健康对照人群,特别是在生理及心理领域,而在社会及环境领域下降不明显.
作者:张文汉;胡素君;刘一心;静进;辜鸣 刊期: 2009年第18期
老年人发生室上性与室性心律失常与多种因素相关.而血压变异性(BPV)作为一项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新指标,受到更多研究者的重视.BPV与高血压早期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但与心律失常方面的研究不多.本研究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24 h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初步观察并分析比较老年人BPV与心律失常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自身特性.
作者:王继业;邓玉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Graves病、原发甲减、亚甲炎、桥本病中TSH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变化趋势,从而揭示这四种甲状腺自身抗体对于以上四种甲状腺疾病诊治的意义.方法 测定68例上述甲状腺疾病患者的TRAb、TPOAb、TMAb、TGAb水平.结果 ①Graves病组TRAb较其他三种疾病增高更显著,并且治疗1年后随访,复发组该抗体滴度明显高于控制组;②桥本病组TPOAb明显高于其他3种甲状腺疾病,且治疗后1年组TPOAb水平与初发组无明显差异;③原发甲减TPOAb、TMAb、TGAb显著增高,提示可能由桥本病所致;④Graves病,原发甲减,桥本病TGAb水平较亚甲炎高,但在原发甲减与桥本病中无明显差异;⑤Graves病、原发甲减、桥本病TMAb水平较亚甲炎高,但在Graves病与原发甲减、Graves病与桥本病中无明显差异.结论 TRAb在对Graves病确诊、疗效及预后估计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在Graves病复发后可再度增高.TPOAb对桥本病诊断治疗及预后估计方面的意义优于其他抗体,可视为桥本病的特异性抗体、Graves病、原发甲减、桥本病TMAb及TGAb水平较亚甲炎高,但在此三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中无显著意义.
作者:孙立娟;龙飞飞;郭宏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为核受体超家族中的成员之一.1990年Isseman等首次发现其存在于脂肪细胞的分化调控通路中,故又称为脂激活转录因子[1].PPARγ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是体内糖、脂代谢的关键调节因子,对细胞生长、分化及凋亡具有重要影响,且与炎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肿瘤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PPARγ的激活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多发性硬化(MS)等疾病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而成为研究热点.
作者:李咏;杨俊卿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老年患者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MHD老年患者49例随机分成2组,黄芪组25例,给予3次/w静脉注射黄芪注射液10 ml(相当于黄芪20 g),常规组24例,未予黄芪治疗,观察时间为12 w,另设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18例.检测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微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并比较分析.结果 老年透析患者血浆的MDA、CRP、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SOD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黄芪组治疗前后MDA、CRP、IL-6、SOD水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能改善MHD老年患者的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
作者:张宏华;张玲 刊期: 2009年第18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影响老年男性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60岁男性患病率为50%,80岁则高达88%[1].随着病程进展,前列腺体积逐渐增大,引起膀胱出口梗阻,产生尿频、尿急、尿不尽、尿潴留、排尿踌躇、尿线变细和勃起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者出现上尿路损害而威胁生命[2].本研究自2004年11月至2009年2月采用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联合α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治疗BPH 20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克锋;张天标;李锐;高长辉;冯国亮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从分子水平上探讨红霉素(EM)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将细胞随机分为8组,先加入EM干预,后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分组如下:①空白对照组;②TNF-α(20 ng/ml,16 h)组;③EM(0.3 μg/ml,24 h)+TNF-α(20 ng/ml,16 h)组;④EM(3 μg/ml,24 h)+TNF-α(20 ng/ml,16 h)组;⑤EM(30 μg/ml,24 h)+TNF-α(20 ng/ml,16 h)组;⑥EM(0.3 μg/ml,48 h)+TNF-α(20 ng/ml,16 h)组;⑦EM(3 μg/ml,48 h)+TNF-α(20 ng/ml,16 h)组;⑧EM(30 μg/ml,48 h)+TNF-α(20 ng/ml,16 h).然后收集各组细胞分别提取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 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 mRNA的表达.因ICAM-1 RT-PCR产物分子大小约为700 bp,与原设计产物分子大小490 bp不相符,进一步作基因克隆测序了解基因之间是否具有同源性.结果 ICAM-1的RT-PCR产物即为目的 基因:ICAM-1基因.TNF-α刺激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后,细胞ICAM-1mRNA表达增高.先加入不同浓度及作用时间的EM,后加入TNF-α刺激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各组细胞ICAM-1mRNA表达均降低,且提示有浓度与时间依赖性.结论 TNF-α能激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使其ICAM-1基因表达增高,促进炎症的发生发展.EM能抑制人支气管上皮细胞ICAM-1基因表达,可能是EM的抗炎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李梅华;钟小宁;柳广南;何志义;朱敏;周刚 刊期: 2009年第18期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变性疾病,是老年性痴呆中常见的类型,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痴呆,记忆、理解、判断等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存质量.AD无论是家族性的,还是散发性的,目前为止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作者:黄春霞;张志敏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L-selectin、CD44、ICAM-1对宫颈癌淋巴转移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比检测3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原发灶及其淋巴转移灶中L-selectin、CD44、ICAM-1的表达.结果 L-selectin淋巴转移灶中阳性率明显低于原发灶(P<0.05);CD44淋巴转移灶中阳性率与原发灶无明显区别(P>0.05);ICAM-1淋巴转移灶中阳性率明显高于原发灶(P<0.01);L-selectin与CD44、L-selectin与ICAM-1在原发灶中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相关(r=0.873 7,P<0.01;r=0.795,P<0.01),CD44、ICAM-1在原发灶中表达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658 3,P<0.01);淋巴转移灶中L-selectin、CD44、ICAM-1表达水平之间均不存在相关;L-selectin原发灶与淋巴转移中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相关(r=0.753 4,P<0.01),CD44原发灶与淋巴转移中表达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ICAM-1原发灶与淋巴转移中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r=-0.536 1,P<0.01).原发灶中L-selectin表达与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r=0.842 0,P<0.01;r=0.768 9,P<0.01);CD44表达与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相关(r=0.678 2,P<0.01;r=0.863 4,P<0.01);ICAM-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r=0.654 8,P<0.01).结论 L-selectin、CD44、ICAM-1都与宫颈癌淋巴转移相关,其中L-selectin、CD44在淋巴转移的始动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陈江平;张凡;常永霞;张九鸿;赵秀芳;成日青;舒丽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老年人幻觉是比较常见的精神症状之一,可以见于正常老年人,也可以合并器质性疾病,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是精神症状表现之一.老年患者门诊中常见有痴呆、抑郁、谵妄、幻觉、妄想;在边界人格障碍病人中,几乎30%的可以发生听幻觉,这些幻觉是持续性的、长久的,对这一现象的忽视容易造成误诊和不恰当的处理[1].幻觉的出现常常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和健康,预示认知和生活能力的快速下降,是造成痛苦和残疾的重要原因,因此正确认识幻觉的临床状况非常重要.
作者:张爱娟 刊期: 2009年第18期
许多临床、X线、病理学资料均表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胸部损害虽然常见,但缺乏特征性,往往诊断困难,特别是老年SLE胸部损害诊断难度更大[1,2].为了认识SLE胸部损害的临床、X线特点,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合并胸部损害的SLE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的老年病例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陈彬;孙岩红;孙戈新 刊期: 2009年第18期
老年椎间盘突出症多为多个间隙(2个及以上) 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大部分经多次保守治疗,症状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与老年人三者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高,间盘退变突出,椎间隙狭窄,韧带松弛,脊柱不稳,代偿性椎体边缘骨质增生,关节突增生,致椎管狭窄,尤其侧隐窝狭窄.手术治疗关键是同时解决椎间盘突出及继发的椎管狭窄.我院自2002至2007年采用椎弓根钉配合椎间融合器治疗老年人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邵国喜;王明礼;李正伟;刘亚东;杨有庚 刊期: 2009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