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意;刘美霞;容春莉;齐晓勇;张清芬
β-受体阻滞剂对交感神经亢进者是理想的降血压药物.但随着2005年ESC(欧洲心脏学会)年会上ASCOT实验结果的正式公布以及一些关于β-受体阻滞剂缺少降血压外靶器官保护作用的实验结果公布后,人们对过去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线降血压药物的观点有了动摇.实际上β-受体阻滞剂在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作者:吴军;刘泽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比较全凭静脉靶控输注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手术病人的麻醉效果及血清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为选择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将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65岁以上老年病人(ASAⅠ~Ⅱ级)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组(P组),异氟烷组(I组),每组各20例.连续监测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分别在入室后(T0)、插管后5 min(T1)、开皮时(T2)、术终(T3)、拔管后(T4)采取外周静脉血4 ml,离心取上清液测定NO、NOS.结果 (1)两组在插管后5 min、开皮、拔管时BP、HR均升高,I组升高较P组明显(P<0.05).(2)P组T1、T2、T3、T4点血清中NO值与T0点比较明显增加, P组与I组比较T1、T2、T3、T4点NO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其中P组在T1、T2、T3血清中NO与I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P组在T2、T3血清中NOS较I组升高明显(P<0.01).(4)术后苏醒及拔管时间P组短于I组(P<0.05),术后嗜睡、烦躁发生率I组高于P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患者行腹部手术采取丙泊酚全凭静脉靶控输注麻醉更加安全、适合.
作者:王柏榆;杨桐伟;洪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复合振动仪治疗骨质疏松(OP)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70例OP志愿者随机分成复合振动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复合振动组采用自行研制的复合振动仪进行全身振动治疗,振动频率45~55 Hz,振动强度0.5~0.8 g,1次/隔天,30 min/次,连续3个月,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于试验开始前3天、试验后第1、3个月分别检测各组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钙磷乘积([Ca]×[P])的变化.结果 第3个月,复合振动组的ALP、OC、TRAP、[Ca]×[P]分别比试验前增加了44.6%、-9.4%、1.7%、7.5%,对照组的相应指标分别比试验前增加了22.8%、-13.3%、3.6%、4.7%,P值分别为0.108、0.788、0.606、0.171.结论 复合振动仪治疗OP对骨代谢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但骨代谢的绝对值有变化.
作者:郑锦畅;陈建庭;裴卫卫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以Heckhauen和Shultz的成功老龄化毕生控制理论为基础,对控制策略、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控制策略、自尊与生活满意度问卷,对161名年龄为50~75岁、受教育程度在大学本科以上的成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采用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分析表明,基于成功老龄化毕生控制理论而假设的两个关于控制策略与自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的结构模型与实际测量数据拟合良好,模型拟合度(CFI)分别是0.867和0.865.结论 成功老龄化毕生控制理论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一致性,究其跨文化不一致性的原因将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作者:崔淼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脑神经保护剂依达拉奉对创伤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凋亡原位TUNEL检测评价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组不同时段大鼠脑组织caspase-3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细胞在48 h达到高峰,治疗组和模型组比较在48、7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在缺血再灌注12 h起显著增加,48 h达高峰期.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再灌注后48、72 h可明显降低 caspase-3表达(P<0.05).结论 脑缺血后 caspase-3表达增高,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可以保护脑组织,其作用可能与抑制caspase-3在损伤脑组织中的表达有关.
作者:于亚新;刘宝华;李海峰;刘晓亮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对卵巢癌放疗敏感性的增强作用.方法 构建针对EGFR基因序列特异性短发夹状RNA(shRNA)表达载体,应用卵巢癌SKOV3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放疗组、基因放疗组,采用6 MV X线照射裸鼠瘤组织,监测瘤体积,测量瘤质量,取瘤组织行RT-PCR、Western印迹、免疫组化、电镜检测.结果 治疗后三组瘤体积差异均显著(均P<0.01),单纯放疗组、基因放疗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8.1%、46.1%,基因放疗组EGFR基因的表达明显下调,透射电镜下瘤组织凋亡、坏死明显.结论 动物实验证实RNAi沉默EGFR基因明显提高卵巢癌的放疗敏感性.
作者:林远洪;吴永忠;李少林;郭启帅;罗茜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糖尿病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随着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2 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梗死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且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常反复发作.本研究通过对多种危险因素进行临床分析研究,为早期防治糖尿病脑梗死提供依据.
作者:赵春哲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单核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mRNA表达调控的机制,以及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在其表达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收集冠心病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在不含血清的RPMI-1640中孵育24 h)、ox-LDL组(在不含血清的RPMI-1640中加ox-LDL 40 μg/ml孵育24 h)、多聚肌苷酸(PIA)组(在不含血清的RPMI-1640中先加PIA 250 μg/ml培育1 h,之后加入ox-LDL 40 μg/ml继续孵育24 h).收集单核细胞及细胞上清液,采用异硫氰酸胍-酚-氯仿抽提法提取总RNA,扩增目的 基因Lox-1、MMP-9、TIMP-1mRNA,并采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sLox-1、MMP-9、TIMP-1浓度.结果 单核细胞经ox-LDL刺激后Lox-1、MMP-9 mRNA表达增加(0.813±0.131 vs 0.304±0.047,P<0.01;1.130±0.089 vs 0.595±0.091,P<0.01),细胞上清液中sLox-1、MMP9蛋白含量增加(16.517±2.064 vs 7.277±1.979,P<0.01;2.213±1.071 vs 0.967±0.500,P<0.01).与ox-LDL组相比,多聚肌苷酸预刺激后单核细胞Lox-1、MMP-9 mRNA表达减少(0.277±0.029 vs 0.813±0.131,P<0.01;0.715±0.286 vs 1.130±0.089,P<0.05),细胞上清液中sLox-1、MMP9蛋白含量显著减少(11.127±2.560 vs 16.517±2.064,P<0.05;1.040±0.312 vs 2.213±1.071,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TIMP-1 mRNA表达及细胞上清液中TIMP-1蛋白含量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ox-LDL可诱导人单核细胞Lox-1、MMP-9表达增加,并且Lox-1介导了ox-LDL对MMP-9表达的促进作用,但对TIMP-1表达无影响.
作者:李如意;刘美霞;容春莉;齐晓勇;张清芬 刊期: 2009年第20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心血管病日益突出,并成为致残致死的首位原因,心血管病的死亡人数在人口总死亡人数中约占40%,每年全国死于此病者达 200万人[1].
作者:李缨;汤哲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行玻璃体切割术的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的发病因素、术后并发症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观察143例(146眼)RVO患者,分别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及术前、术后眼部及全身表现.结果 根据静脉阻塞部位的不同,颞上支67眼,占45.9%.既往单纯高血压病史患者90例,占62.9%.就诊前发病时间0~3个月58眼,术中需剥膜14眼,比例低.3~6个月21眼,摘除白内障者5眼,视网膜裂孔7眼,比例高.14眼术前存在视网膜脱离,均可见增殖条索,其中10眼可见裂孔或裂隙.术后发生高眼压31眼,术后72小时内21眼,其中14眼填充C3F8混合气体.硅油填充的6眼2周内均未见眼压增高.23例术后玻璃体积血复发,相应治疗后随访均未再次复发.4例视网膜脱离复发,3例经二次手术后,术后恢复尚可.另1例患者放弃治疗.中央静脉阻塞患者术前视力与术后视力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侧分支静脉阻塞及BRVO患者术前视力与术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可以有效预防RVO,发生玻璃体积血后手术时机和方法的选择十分重要.
作者:张宏丽;左玲;王桂云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通过观察双歧杆菌上清液(SCS)对D-半乳糖所致亚急性衰老小鼠血脂和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探讨SCS降低血脂的机制,为进一步研究SCS中有效延缓衰老的成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和生理盐水建立亚急性衰老模型和正常对照.同时,对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SCS,连续培养42 d后称重,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 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血清TG、TC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HDL-C水平明显提高,学习记忆能力较模型组明显提高.结论 SCS能降低血清TG、TC含量,延缓D-半乳糖小鼠的衰老进程.
作者:王爱华;王挺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皂角皂苷对应用阿霉素后SMMC-7721细胞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单独应用阿霉素(DOX)或阿霉素与皂角皂苷联合作用的SMMC-7721细胞的生存率;RT-PCR检测Caspase-3 mRNA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单独应用阿霉素组细胞的生存率未见明显变化;而阿霉素与皂角皂苷联合作用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Caspase-3 mRNA表达增高.结论 皂角皂苷可能通过上调Caspase-3水平进而诱导SMMC-7721细胞的凋亡,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作者:毕云枫;王玉妍;潘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不同时段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的变化在急性肾衰竭(ARF)中的发病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肾脏IRI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IRI术后不同时间段血、尿VEGF水平,并与肾功能做相关分析.结果 手术组术后6 h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血钾显著升高,至术后48 h达高峰,从术后72 h开始回落(P<0.05).手术组术后6 h血清VEGF显著升高,术后12 h达高峰,从术后24 h开始下降至正常;手术组术后6 h尿液VEGF显著升高(P<0.01),至术后24 h降至低于假手术组,从术后48 h开始回升.血VEGF水平与尿VEGF水平呈正相关,与血钾、BUN、SCr水平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血、尿VEGF升高水平可以作为ARF大鼠肾脏IRI早期肾脏缺血缺氧的监测指标.
作者:冯炜;霍冬梅;廖蕴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评价中心及外周动脉脉搏波速度测量的可重复性.方法 分别对20名健康志愿者及10名有明显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行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CR-PWV)、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颈-足背动脉脉搏波速度(CD-PWV)的测量,2名操作者同一天分别对每位受试者连续测量3次,间隔24 h再重复测量.结果 操作者间CR-PWV、CF-PWV、CD-PWV测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4%、5%,操作者内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4%、6%;操作者间及操作者内3段动脉PW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者间三段动脉PWV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75、0.93、0.49,操作者内三段动脉PWV的ICC分别为0.57、0.94、0.40;Bland-Altman显示操作者间三段动脉PWV测量的一致性好;CF-PWV与CR-PWV、CF-PWV与CD-PWV间呈线性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448、0.611(P<0.05) ,CR-PWV与CD-PWV间无线性相关.结论 自动 PWV分析仪 (Complior SP, 法国)测量脉搏波速度具有良好的重复性,适用于临床动脉硬化检测及干预试验.
作者:王晓玉;刘永铭;方风红;杨京港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血管性痴呆(VD)大鼠形成过程中突触后致密物质95(PSD95)的变化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 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制备VD大鼠模型,用Morris水迷宫衡量大鼠的学习记忆水平,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PSD95的表达.结果 随术后缺血时间延长,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术后4 w后与假手术组有显著差异(P<0.01);PSD95的表达随术后时间变化,呈先升后降改变,术后2 w时表达多,与假手术组有显著差异(P<0.01),此后逐渐减少,并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术后16周时表达少.结论 PSD95的表达变化与VD的发生发展有关,PSD95将成为治疗VD的新的靶点
作者:何雨;杨春荣;宋世洋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制作去细胞肌肉组织工程支架,并检测其与人羊膜上皮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采用三硝基甲苯和十二烷基磺酸钠结合的化学萃取方法制作去细胞肌肉组织工程支架,冰冻切片观察其结构.将人羊膜上皮细胞种入支架培养7 d后,用免疫组化检测羊膜上皮细胞的增殖活性、NT-3及BDNF的表达,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 支架中细胞去除完全,其主要结构为平行排列的管状结构.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保持完好.羊膜上皮细胞在支架里有增殖活性,并呈现NT-3、BDNF免疫反应阳性.扫描电镜显示,羊膜上皮细胞在支架中分布均匀,生长良好.结论 成功的制作了去细胞肌肉组织工程支架,其与人羊膜上皮细胞有良好的相容性.
作者:薛辉;陈东;刘佳梅;刘颖;孟晓婷;殷迪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分离、培养小鼠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的方法并对其进行诱导分化鉴定,为临床进行缺血性疾病的替代治疗奠定细胞学基础.方法 用灌注法分离小鼠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其分化,形态学观察细胞的生长过程,并利用抗CD34抗体鉴定血管内皮祖细胞,利用抗vWF抗体、抗eNOS抗体鉴定血管内皮细胞. 结果小鼠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贴壁生长,可诱导分化为表达特异性组织蛋白的内皮细胞.结论 在小鼠骨髓内可分离出骨髓源性血管内皮祖细胞,呈贴壁增殖状态,并有分化能力.
作者:宋丹;王芳;才子斌;周庆伟;王桂云;苏冠方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XIAPmRNA表达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HE染色从组织病理学上确定子宫颈组织的良、恶性以及恶性组织的分级和分期.应用RT-PCR法检测43例子宫颈癌组织和15例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XIAP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子宫颈癌组织XIAPmRNA表达的阳性率为88.37%,明显高于慢性子宫颈炎组织(46.67%),两者差异显著(P<0.01). XIAPmRNA表达随分化程度降低而升高(P<0.01),有淋巴转移的患者高于无淋巴转移的患者(P<0.05);子宫颈癌组织XIAP mRNA表达与患者年龄、病理分期无关(P>0.05).结论 XIAP与子宫颈癌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其表达水平的检测对子宫颈癌的病理诊断及其分级有参考价值.
作者:夏春波;周思;蒋常文;刘健翔;何丽霞;兰羚元 刊期: 2009年第20期
帕金森病(PD)是以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是老年常见病,常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和抑郁症状[1].目前,多数学者的观点认为PD患者伴发抑郁症状会影响认知功能[2],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年限.本文用神经心理学方法对PD患者进行研究,探讨抑郁的发生情况及与P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张红梅;梁炜;张迎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敬老院老人的人口学特征,为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调查上海市某政府主办的敬老院老人的人口学资料,运用SPSS13.0软件,采用二步聚类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敬老院老人被聚类为4类:①服务优先型(床位费高于平均水平):其主要特征为,老人退休前的职业大多为干部、文教卫生和专业技术人员,文化程度较高,收入相对较高;②经济务实型(床位费接近平均水平);此类老人大多为工人,文化程度不高,收入中等;③费用敏感型(床位费稍低于平均水平):老人数量多,大多为工人,收入稍低于平均水平;④费用低调型(床位费低于平均水平):老人大多为农民、无业、孤老,经济支付能力低,文化程度低.结论 在大力发展机构养老时,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建立具有不同层次居住设施的敬老院以及提供相应的服务以满足不同类型老人的需要.
作者:汤军克;李惠英;尤佳恺;陈林利;赵耐青 刊期: 200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