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莲华;柏玉萍;李贞兰;张昱;赵珩
子宫脱垂属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增高,PFD发病率增高,子宫脱垂重建修复手术的比率增大,仅美国一年的盆底重建手术约达40万例,重建修复手术已占到普通妇科大手术的40%~60%[1,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以子宫脱垂为第一诊断的80例老年患者的病历资料,并与同期40例非老年妇女的子宫脱垂手术者相比较,以探讨老年妇女子宫脱垂手术的临床特点、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赵桂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前我国老年性哮喘的发病率约3%~10%,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仅次于儿童哮喘[1].目前临床上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常用西药治疗,但老年患者对西药的耐受性较差,不良反应较多,治疗效果不十分理想.本文拟探讨柴麻止哮胶囊配合西药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的疗效.
作者:梁伍今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冠心病患者多具有焦虑、固执、敌意、易激惹等A型行为特征[1],抑郁、焦虑和愤怒-敌对等3种情绪已被公认为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2],亦是影响病情的进展、治疗、康复的重要因素.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可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性,而在临床治疗中情绪问题常常被忽略.本研究旨在探讨抗焦虑药物丁螺环酮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情绪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申柏岭;朱淑琴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前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已成为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法,但在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还是全髋置换仍有争议.本文回顾性分析3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资料,就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围手术期评估对疗效的重要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作者:别海洲;张炳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rhKD/APP对实验性大鼠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3.5 %的牛磺胆酸钠0.1 ml/100 g逆行注入大鼠胰胆管内诱导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模型,观察rhKD/APP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大鼠肺干湿重比值、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BLAF)、大鼠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以及肺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结果 rhKD/APP治疗组可明显降低大鼠肺干湿重比值、BLAF、MPO以及 TNF-α的含量.结论 rhKD/APP可显著减轻胰腺炎症反应,对大鼠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杨春伟;张馨木;张赢予;常淑芳;颜炜群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多年来,针对慢性心力衰竭(CHF)防治手段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进展速度引人注目.2005年下半年至2006年上半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1]、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协会(ACC/AHA)[2],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CS)和美国心力衰竭学会(HFSA)[3]分别颁布了关于慢性心力衰竭处理指南,治疗原则虽然达成了共识,但临床面临的选择较为复杂,以怎样的顺序、何时选择某种药物、怎样正确联合治疗,都是临床面临的具体问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加卡维地洛治疗CHF国内报道较少,本文主要探讨雷米普利和卡维地洛联合治疗CHF时,卡维地洛的靶剂量及患者的耐受性.
作者:陈桂芬;刘蓉昕;王冬梅;孟繁宇;刘晔;李全亮 刊期: 2008年第17期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大量研究发现AD发病和胶质细胞密切相关,胶质细胞在神经变性病的发病机制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AD疾病早期,它们可局限、分解、吞噬β-淀粉样蛋白(Aβ),阻止Aβ聚集和沉积,维护中枢细胞微环境如转运兴奋性氨基酸、清除自由基等发挥脑保护作用.随着疾病进展,胶质细胞本身受到损伤,不但不能发挥保护作用,反而释放各种有害因子,参与氧自由基形成及兴奋性毒性作用,加重神经元损伤.同时,激活的星形细胞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本身也会产生β-分泌酶即淀粉蛋白前体β位分解酶1(β-site APP-cleaving enzyme 1,BACE1),分解淀粉前体蛋白(APP),产生Aβ.Aβ在AD发病机制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Aβ是一种由APP剪切而成的肽,Aβ是在BACE1蛋白切割酶作用下形成的[1].新研究发现,缺乏BACE1的动物甚至在APP过量表达的时候都不能产生Aβ肽.大量研究表明抑制BACE1表达,AD就会得到控制.因此,BACE1倍受医学界的关注,成为研究AD的一个热点.
作者:蔡志友;晏勇 刊期: 2008年第17期
传统治疗等容性或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的方法包括限水、应用高渗盐水及去甲金霉素等,但均有明显的副作用,导致其临床应用受限.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VRAs)主要通过阻断过度产生的(精氨酸加压素)AVP,使净水(非溶质水)排出增加,达到升高血浆渗透压的作用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等容性低钠血症.对此类药物的进一步研究发现VRAs还可用于治疗由于AVP受体变异导致的肾源性糖尿病(NDI),甚至可能延缓多囊肾的进展.本文对于目前国内外非肽类VRAs药物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并进一步探讨其潜在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施蓓莉;倪兆慧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对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灌注的影响及其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90例入院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先给予负荷量10 μg/kg,3 min内静注,再行PCI,负荷量后替罗非班0.15 μg/min微量泵持续泵入24~36 h)组和对照组.术后即刻对梗死相关动脉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分级,计算校正的TIMI计桢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和心肌呈色分级(myocardial blush grades,MBG),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6个月时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TIMI3级血流获得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替罗非班组CTF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MBG3级血流获得率替罗非班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时联合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可改善冠脉血流和梗死区域的心肌灌注,降低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孔光明;李贵双;李继福;陈玉国;冯民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男性血清瘦素(Leptin)与年龄、骨密度(BMD)及体脂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测定350例20~80岁健康男性血清Leptin浓度;DXA仪测定BMD(腰椎、髋部及全身)及体成分(体脂及瘦体重);以10种回归数学模型分别拟合Leptin与年龄、体重指数,体脂及各部位骨密度的关系,选择优拟合曲线.结果 (1)血清Leptin与年龄以S型曲线回归模型拟合程度好,其决定系数(R2)的大(R2=0.104,P<0.009);而与体重、体重指数以复合回归模型拟合程度好(R2=0.296,P=0.000;R2=0.304,P=0.000;R2=0.22,P=0.000).(2)血清Leptin与总体脂、体脂百分比显著正相关(R2=0.461,P=0.000;R2=0.448,P=0.000).(3)血清Leptin与腰椎前后位、髋部总体BMD显著负相关(R2=0.115,P=0.005,R2=0.112,P=0.002).与全身骨密度不相关.(4)逐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eptin不是男性腰椎前后位、髋部总体BMD及全身BM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男性血清Leptin浓度与年龄及体脂显著正相关,Leptin不是男性骨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赵勤;李建飞;罗湘杭;伍贤平;廖二元;张红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便携式超声心动图(Hand-carried ultrasound,HCU)测量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精确性,以评价HCU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用HCU与常规超声对比的方法,以M型超声对61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组30例,非左室肥厚组31例),测量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PWT)、计算左室相对厚度(RLVT)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将HCU与常规超声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到HCU与常规超声仪器测量及计算IVST、LPWT、RLVT、LVMI的结果一致,无显著的测量及计算误差(P>0.05).HCU测量IVST的误差平均为1.60 mm,测量LPWT的误差平均为0.95 mm,HCU测量左室厚度的重复性好.结论 HCU能够准确测量左室肥厚.
作者:陈明;金醒昉;刘怡;杨莉;郑建华;张宇辉;苗爱雨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去卵巢痴呆大鼠行为学及额叶皮质、基底前脑、海马CA1区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变化及倍美力对其影响,探讨倍美力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穹窿海马伞切除术及双侧卵巢切除制备痴呆及雌激素缺乏复合模型鼠,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其行为学变化,利用RT-PCR法观察大鼠额叶皮质、基底前脑、海马CA1区ChAT mRNA的变化.结果 倍美力干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强,额叶皮质、基底前脑、海马CA1区ChAT mRNA表达增加(均P<0.01).结论 倍美力可通过增加额叶皮质、基底前脑、海马CA1区ChAT mRNA表达,改善模型鼠学习及记忆能力.
作者:安莲华;柏玉萍;李贞兰;张昱;赵珩 刊期: 2008年第17期
衰老的表现与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各项生理功能减退有关,包括记忆功能下降、免疫功能降低、脂肪组织增加、肌力下降、骨组织矿物质密度减低、妇女的绝经和男性性功能减退等,这些衰老过程的发生与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增龄改变密切相关.本文就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作者:蔡奇玲;李荣亨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自体及同种异体树突状细胞(DC)体外负载肿瘤抗原后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及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能力.方法 利用细胞因子诱导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生成DC,尼龙毛柱法分离T淋巴细胞,3H-TdR掺入法检测负载肺癌细胞凋亡小体的自体及同种异体DC体外刺激T细胞增殖反应,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负载肺癌细胞凋亡小体的自体及同种异体DC刺激的T细胞对肺癌细胞和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杀伤作用.结果 骨髓细胞诱生的自体及同种异体DC负载肿瘤抗原后,均具有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负载肿瘤抗原的自体及异体DC激活的T淋巴细胞后均可杀伤两种靶细胞,T细胞对MCF-7的杀伤力明显低于对患者肺癌细胞的杀伤力. 结论人自体或异体DC体外负载细胞性肿瘤抗原后,可有效地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产生特异性肿瘤杀伤作用.
作者:才子斌;王毅;李薇;赵恒军;刘春水;王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揭示毒素清对老年肺炎导致小肠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复制克雷伯杆菌肺炎大鼠模型.将SD料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毒素清组和左氧氟沙星组.观察肺及小肠组织的病理改变,测定组织含水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小肠组织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蛋白表达和原位杂交方法测定MIP-2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的肺脏及小肠组织损伤明显,肺脏和小肠组织含水量增高;模型组小肠组织IL-1、TNF-α及MIP-2的表达和MIP-2mRNA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毒素清组和左氧氟沙星组肺脏及小肠组织病理损伤明显改善,组织含水量降低,小肠组织IL-1、TNF-α及MIP-2蛋白表达和MIP-2mRNA的表达减弱(P<0.05).结论 IL-1、TNF-α及MIP-2的表达上调参与了小肠组织损伤,毒素清通过下调其表达来保护小肠组织.
作者:李建生;邹艳玲;李素云;李道五;余嗣崇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蜂胶黄酮对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同位素标记物体内掺入法观察蜂胶黄酮各组小鼠脑蛋白质及核酸代谢的变化.结果 蜂胶黄酮增加小鼠脑组织蛋白质、DNA和RNA含量.结论 蜂胶黄酮能明显增强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其作用机制与其促进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形成密切相关.
作者:张悦;袁丽杰;赵蕾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失眠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失眠患者常伴有焦虑和抑郁症状[1].目前,对失眠患者主要强调心理和药物治疗.尽管临床上常用的安眠药有十几种,但长期用药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和依赖性.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电位治疗,旨在观察电位综合疗法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状态的改善情况.
作者:于秀杰;刘丹薇;谭兴文;姜慧强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前列腺增生(BPH)手术治疗常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低及恢复快等优点,但术后常并发膀胱痉挛(BS),且易产生继发性出血、漏尿、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传统镇痛、解痉治疗效果不佳.BS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但逼尿肌的不稳定收缩与副交感-胆碱能神经兴奋有关.传统的治疗方法--肌注杜冷丁复合胆碱能解痉药通过抑制胆碱能神经兴奋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由于维持时间短、副作用大、易成瘾等原因临床效果不理想.我院自2006年至今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方法缓解BPH术后BS的发生,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韩树海;金利民;崔常雷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内皮素(ET)是内皮细胞合成分泌的重要的一种血管收缩因子,其在血中浓度的增高被认为是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的标志[1].糖、脂代谢异常、氧化应激、慢性炎症反应等均被证实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有关[2].本研究通过对2型糖尿病(T2DM)无大血管病变者的ET及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抗氧化酶等因素分析,探讨影响T2DM血管内皮功能的危险因素.
作者:胡欣;张弘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比较纳洛酮与加兰他敏对东莨菪碱所致大鼠空间工作记忆障碍的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28只18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东莨菪碱组、纳洛酮治疗组和加兰他敏治疗组,每组7只.采用Morris水迷宫延缓性匹配任务试验记录每只大鼠前后两次逃避潜伏期的时间.利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和前额叶皮层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合成情况,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大鼠海马CA1区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前后两次逃避潜伏期在正常组差异呈极显著性(P=0.00),东莨菪碱组无差异,纳洛酮治疗组差异呈显著性(P=0.02),加兰他敏组无差异.各组大鼠海马CA1、CA3区,前额叶皮层神经元ChAT量无差别.纳洛酮和加兰他敏对东莨菪碱大鼠CA1区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明显不同,纳洛酮治疗组突触囊泡向突触前膜聚集,大小均一而稀疏,突触后致密物质(PSD)均匀,边界整齐清楚;加兰他敏治疗组突触囊泡大小欠均一,分布弥散,无明显突触前膜聚集现象,PSD欠均匀,边界欠清晰.结论 纳洛酮改善障碍空间工作记忆的作用可能与其促进神经元突触囊泡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向突触间隙大量释放及增加PSD密度有关.
作者:段新;马光瑜;张艳美 刊期: 200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