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孙强三;王晓红;王道清;徐明
目的 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CO)在老年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9例老年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根据其预后分为好转组(30例)和死亡组(9例).分别于急性期和恢复期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CO、TNF-α、IL-6浓度,依据APACHE Ⅱ评分判断患者病情轻重.结果 (1)好转组急性期的CO、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P<0.001).CO、TNF-α、IL-6与APACHEⅡ评分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2)死亡组的CO水平不升高.结论 (1)内源性CO在老年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体内明显升高,在老年肺部炎症性疾病中起保护性作用.(2)CO与炎症反应、病情轻重程度有关,可以作为观察病情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作者:曹若瑾;钱玉英;冯明;陈秉良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旋覆花素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药理学机制.方法 SD大鼠灌胃服用旋覆花素溶液,3 d后行球囊内皮剥脱术,术后继续给药,于不同时间处死大鼠后检测各指标变化.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旋覆花素能显著抑制内皮剥脱术后血管新生内膜的增生,降低内皮剥脱术引起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前列腺素E2(PGE2)、丙二醛(MDA)水平的升高(P<0.05),同时增加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结论 旋覆花素通过发挥抗氧化与抗炎作用,减缓了内皮剥脱后血管新生内膜的增厚.
作者:孙启玉;孟芳;韩梅;温进坤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应用Doppler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Tei指数指标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性心肌病变致左心收缩与舒张的整体综合功能的改变.方法 受检对象为老年男性95例,其中无糖尿病史正常老年人30例[年龄(69.9±3.7)岁],组Ⅰ为34例无左室二维结构改变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69±4)岁],组Ⅱ为31例检出左室壁肥厚、左室扩大等二维结构改变的老年2型糖尿病性心肌病变患者[年龄(71.0±5.3)岁].Doppler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包括:左室壁厚度、左室内径及射血分数和主动脉瓣口、二尖瓣口Doppler血流速度及相应的时间测量并计算左室Tei指数.结果 组Ⅰ、组Ⅱ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峰、E峰、E/A值和Tei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组Ⅱ分别与组Ⅰ、正常对照组比较:左室壁厚度差异均显著(均P<0.05).结论 左室Tei指数是反映老年2型糖尿病左心整体功能改变的较简便、无创、敏感及准确的指标,可为临床老年2型糖尿病性心肌病变的早期诊治及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王新明;孙红;陶国枢;牟善初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的作用,并探讨其对心肌细胞凋亡和NF-κB激活的影响,进一步阐明卡维地洛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左冠前降支永久结扎建立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模型.24 h后存活的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和卡维地洛治疗组(10 mg·kg-1·d-1灌胃),并以假手术组为对照.8 w后以血流动力学测定判断心功能情况,TUNEL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和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细胞核阳染率以反映心肌细胞NF-κB的激活情况.结果 心肌梗死组平均动脉压(MBP),+dp/dt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值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提示形成了心功能不全.卡维地洛治疗组的左室/体重较心肌梗死组明显降低;卡维地洛治疗组的胶原含量CVF(%)较心肌梗死组明显降低.卡维地洛治疗后显著减少了心肌肥厚、心肌纤维化程度和改善了心功能.卡维地洛显著减少了心肌细胞凋亡,增加了NF-κB的激活.结论 心肌细胞凋亡和NF-κB的激活参与了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和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卡维地洛改善心室重塑和心功能的作用与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和增加心肌细胞NF-κB的激活有关.
作者:王丽娟;项美香;徐耕;单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GH)和生长抑素(SS)对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和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分组给大鼠连续15 d皮下注射GH、SS,测定体内GH、胰岛素及血糖水平;镜下观察胰腺和胰岛β细胞形态.同时设立安慰剂对照组.结果 GH组GH水平及血糖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SS组GH水平及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光镜下胰岛β细胞染色GH组较正常对照组加深,SS组和正常对照组着色较淡.结论 GH可以诱导胰岛素抵抗(IR),SS可以改善IR.
作者:杨萍;刘聪;祝金明;倪劲松;孟繁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番茄红素(Lycopene)对鹌鹑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影响.方法 制备鹌鹑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模型;测定肝组织胆固醇、甘油三酯、丙二醛及SOD含量以及血清生化学指标;观察鹌鹑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番茄红素用药4 w即可显著降低鹌鹑血浆中的TC、TG含量;用药8 w后可显著降低鹌鹑肝脏TC、TG和MDA含量,提高SOD活力,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番茄红素组鹌鹑肝脂肪变程度减轻,肝细胞质内脂滴明显减少.结论 番茄红素具有防治鹌鹑实验性脂肪肝的作用.
作者:马建慧;郑兴征;刘洪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治疗时间长,症状体征恢复慢,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致残率较高,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高压氧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并取得一定疗效,本文观察应用高压氧配合药物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春萍;宋国艳;王秀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研究显示,血清C-反应蛋白(CRP)增高的个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中,CRP含量明显升高[1],这提示血清CRP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CRP在老年脑梗死中的作用,以及其含量与脑梗死病情之间的关系.
作者:张东清;叶蔚云;欧阳卫东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的健康行为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候玉波等编制的健康行为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00名老年人进行测试,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老年人在健康行为与心理健康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参与活动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心理应激、不良生活习惯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减少各种心理应激和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张瑞芹;肖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血管外膜炎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3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8只;②AS模型组12只;③氟伐他汀组12只,喂养12w后处死,取得主动脉标本,用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和血管外膜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用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NF-κB p65活性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组胸主动脉外膜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胞核内未见NF-κB p65阳性表达.AS组血管外膜可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胞核中NF-κB p65阳性表达明显增加.氟伐他汀组血管外膜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但较AS组明显减少[(0.17±0.02)与(0.43±0.19),P=0.003],成纤维细胞NF-κB p65有阳性表达,亦较AS组明显减少[(0.31±0.02)与(0.57±0.04),P=0.002].结论 氟伐他汀对AS血管外膜炎症的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成纤维细胞NF-κB p65活性有关.
作者:鹿克风;吕琳;朱兴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肾移植的风险、以及影响肾长期存活的因素.方法 对54例≥60岁老年肾移植病例(老年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305例<60岁肾移植病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在术后1年,3年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2.6%/88.9%、79.6%/75.9%.老年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7.4%,与对照组(8.9%)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老年患者进行肾移植手术,需进行详实有效的术前检查(特别是心脑血管方面的检查),并积极运用个体化抗排斥药物.
作者:彭龙开;姜奕;谢续标;彭风华;蓝恭斌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对冠心病、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事件前后的临床变量关系.方法 将冠心病、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418例按年分分为两组,对两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前的各项临床变量和发生后的急救相关时间及病死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1)急性心肌梗死(AMI)和急性脑血管疾病(ACVD)的发生率2004年组低于1999年组(P<0.05);(2)在AMI和ACVD发病前有明确诱因及发病时有典型临床表现的患者虽逐年增高(P>0.05),但发病时能识别心脑血管事件报警信号的患者逐年增高更明显(P<0.05);(3)随着两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后的急救相关时间的逐年缩短(P<0.05),病死率呈逐年减少的趋势(P>0.05).结论 三种慢性病患者对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识别能力逐年提高,但现有的医疗服务模式并没有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对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患者的急救需要引进有组织的医疗服务模式(胸痛单元及卒中单元).
作者:孟永洁;马国胜;杨小秦;狄宝山;李德霞;杜玲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前列腺癌多见于老年人,以欧美地区多见,在我国患者常因各种合并症或确诊时病期较晚而不适宜手术.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有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等.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放射治疗也是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根治治疗手段.另外,放射治疗还是晚期或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姑息治疗手段,治疗适应范围较广.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 CRT),使得高剂量区分布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病变的形状一致,进一步缩小治疗体积,能大限度地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剂量[1].
作者:赵宏;王长胜;哈思衡;黎启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升黄益智方对痴呆模型小鼠脑组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影响及作用.方法 通过分光光度计检测正常组及痴呆模型小鼠脑组织SOD活性.结果 痴呆模型组小鼠脑组织SOD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中药治疗组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中药治疗组较西药治疗组明显提高(P<0.05).痴呆模型组及西药治疗组所测SOD含量低于中药治疗组.结论 升黄益智方可提高模型痴呆小鼠脑组织的SOD活性,该复方能够通过抗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等多种途径而保护脑组织免受损伤.
作者:徐青;孙强三;王晓红;王道清;徐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的血管活性物质与左心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未用过降压药物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7例,分为ISH及双期高血压(SDH)两组,同期健康老年人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应用超声多普勒技术、放射免疫技术测定三组血管活性物质参数.结果 两个高血压组舒张功能受损指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ISH组更具显著性;心钠素(ANP),醛固酮(Aldo),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两个高血压组明显升高而降钙素基因相关蛋白(CGRP)水平则较对照组下降(P<0.01).结论 ISH患者易出现舒张功能不全且同SDH患者一样存在血管活性物质的异常导致LVH.
作者:王立新;赵俊峰;李建平;董丽萍;高云英;李天民;郑学军;张万森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动脉留置导管介入溶栓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例脑梗死患者按发病时间分成A、B、C三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局部留置导管灌注溶栓及术后注药等综合治疗,并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3 d血管计数,同时对治疗前和治疗后14、21 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状态进行评分.结果 各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管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1 d与治疗前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状态进行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其他两组比较,A组治疗的显效率和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 采用介入方法局部灌注溶栓加术后导管给药治疗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且治疗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作者:张志彬;王旭;姜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老年子宫颈癌的CT特征,CT分期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9例子宫颈癌的CT特征,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老年子宫颈癌CT表现为子宫颈增大,直径>3.5 cm,以子宫旁、盆壁、阴道、直肠邻近周围组织受侵为其主要特征.按CT分期标准ⅡA期9例,ⅡB期18例,ⅢA期20例,ⅢB期14例,Ⅳ期8例.结论 CT对于子宫颈>3.5 cm的可以提示为宫颈癌,CT分期有助提高临床分期的准确性.
作者:董春玲;王继萍;董素光;高峰;张强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胃癌及其区域淋巴结中MMAC1基因(PTE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mRNA的表达及其在胃癌发生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组织、正常胃黏膜、胃癌区域淋巴结中PTEN,IGF-1/IGF-1R mRNA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PTEN mRNA表达降低,IGF-1/IGF-1R mRNA表达增高,PTEN/IGF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与肿瘤的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转移淋巴结中PTEN/IGF表达失衡,并且比原发灶中的失衡更加严重.结论 PTEN mRNA表达降低,IGF-1/IGF-1 RmRNA表达增高对胃癌的发生和转移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赵雪峰;李勇;范立侨;赵群;李琰;宋振川;王力利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水通道蛋白4(aquaporim4,AQP4)是1994年Jung等利用水通道蛋白家族的同源性克隆分离出来的,在中枢神经系统分布为丰富,参与了脑脊液的重吸收、渗透压调节.近期研究证实AQP4参与了脑挫伤、肿瘤、炎症、脑血管病所引起的一系列脑水肿病理过程.现对AQP4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定位及其调节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孙国柱;张庆俊;王浩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XIAP在喉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喉鳞状细胞癌患者77例,术前均未进行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法染色(S-P法),检测XIAP蛋白在喉癌和喉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XIAP蛋白主要表达在肿瘤细胞胞浆和胞核,为粗细不一的棕黄至棕黑色颗粒.XIAP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正常喉黏膜比较,前者表达显着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癌患者的XIAP蛋白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与病理分级有关(P<0.05).结论 XIAP蛋白在喉正常组织中低表达,而在喉癌中高表达,XIAP蛋白的表达程度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有关.
作者:郝倩;张岩;李晓明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