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培金;张德刚;黄宵群;邹俊杰;刘志民
糖尿病是老年多发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有报道大肠癌合并糖尿病的病人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1].
作者:梁显军;郭帅;孟祥仁;姜国峰;张为众;孙振军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子以进行早期防治.方法 对210例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而有或无神经系统症状但均存在≥1个脑卒中危险因子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早期干预性治疗,并对其进行跟踪随访.将133例具有脑卒中危险因子但未进行规范性早期干预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 尽管两组患者所存在的脑卒中危险因子数无明显差异(P>0.05),但210例干预组患者无一例患缺血性脑卒中,而对照组1/2患者患缺血性脑卒中.结论 为尽量减少或避免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对存在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子的患者应给予早期的正规干预治疗.
作者:魏国;齐玉琴;葛才荣 刊期: 2007年第18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具有气流受限的特征,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分为急性期和稳定期,稳定期COPD的治疗是减慢肺功能下降和病程进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作者:黄惠雪;王浩彦 刊期: 2007年第18期
利多卡因为酰胺类局麻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和抑制双相作用,且可无先驱的兴奋,血药浓度较低时,出现镇痛和思睡、痛阈提高;随着剂量加大,作用或毒性增强,亚中毒血药浓度时有抗惊厥作用;当血药浓度过高时又可发生惊厥.
作者:周期;符少川;马乃全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cycylin D1海马神经元损伤的表达情况.方法 在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的第6天,加入50 mmol/L D-半乳糖作用72 h,制备D-半乳糖致神经元损伤模型,HE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元的纯化程度,免疫印迹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yclin D1的表达.结果 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经纯化后其纯度可达90%以上,对照组神经元细胞浆中cyclin D1免疫荧光显色,胞核不显色,而D-半乳糖损伤组神经元细胞浆中cyclin D1免疫荧光显色,而胞核中呈强阳性表达,Western bloting检测显示损伤组细胞中cyclin D1表达增强,即发生了明显的核转位.结论 D-半乳糖可引起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内cyclin D1发生核转位,提示cyclin D1可能参与了对神经元损伤的作用.
作者:余资江;康朝胜;余德立 刊期: 2007年第18期
多项研究显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普遍存在着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与高胰岛素血症(HIS)现象[1].
作者:朱迎慧;晁志文 刊期: 2007年第18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进步,营养的改善和保健意识的增强,老年人的疾病谱及死亡谱发生很大的变化.
作者:邵明柏;孔俭;李杰;王萍萍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关节镜手术疗效.方法 从2003年4月至2006年4月在我院接受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的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45例(48膝),按照接受手术治疗后时间的不同将其分成5组,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的用于全膝关节成形术患者的评分表(HSS),对每一患者膝关节进行手术前的临床评分,手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5个月).再获取手术后膝关节的临床评分.通过t检验,对全部45例患者的手术前后的膝关节评分进行横向比较;通过F检验,在不同组之间对手术后减手术前的膝关节评分差值进行纵向比较,从而对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的关节镜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38例疼痛明显消失或减轻;3例过多行走时疼痛,伴中度肿胀,但是无静息痛;2例伸直受限30°左右,以上5例均为术后2年以上的患者;无关节绞锁及弹响.手术前所有患者的平均临床得分为52.7±5.9,手术后所有患者的平均临床得分为88.8±5.6.手术前后的临床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F检验证明:不同组的术后评分减去术前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关节镜治疗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可以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那键;张伟;谷贵山;秦大明;王刚;孙大辉;王成学;李长胜 刊期: 2007年第18期
老年人的慢性病中以高血压的患病率高[1],并且其人数还在继续增加[2].流行病学和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高血压在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控制高血压是老年人预防心脑血管病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李静;汤哲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中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β3肾上腺能受体基因型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51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80例健康体检成年人作为对照.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间的各种生化指标及基因型的差异,胰岛素抵抗病人和非胰岛素抵抗病人各种生化指标及基因型的差异.结果 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较年龄匹配的非糖尿病人群BMI、SBP、TG、TC、LDL-C、EPG、HbA1c明显升高,而HDL-C显著降低(P<0.05,P<0.01);中老年2型糖尿病组β3 AR 64Arg等位基因频率为17%,β3AR Trp/Arg等位基因频率为32.5%,Arg/Arg等位基因频率为0.6%;对照组β3AR 64Arg等位基因频率为15%,β3AR Trp/Arg等位基因频率为30%,无Arg/Arg基因型.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胰岛素相对抵抗组BMI、DBP、WHR、甘油三酯、FPG、FINS比明胰岛素相对敏感组显升高(P<0.05,P<0.01);胰岛素相对抵抗组Trp/Arg基因型频率为45.6%,β3AR 64Arg等位基因频率为23.5%;胰岛素相对敏感组Trp/Arg基因型频率为26.9%,β3AR 64Arg等位基因频率为13.5%;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中老年Ⅱ型糖尿病病人β3肾上腺能受体基因型与发病无关,但是β3肾上腺能受体基因型与胰岛素抵抗的密切相关.
作者:张向阳;钱欣梅;马玉岭;孔令宾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首乌益智灵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脑组织SOD活性、MDA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对血管性痴呆的干预机理.方法 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4-VO)法制造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设首乌益智灵组、脑复康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分别测定干预后各组大鼠脑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灌胃20 d后,首乌益智灵组大鼠脑组织中的SOD活性显著提高、MDA含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和脑复康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 首乌益智灵具有提高VD大鼠脑组织中的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李长生;王荣霞;李军;杨晓妮;姚雷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通络方剂(Tongluo Recipe,TLR)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大鼠PAI-1及血流变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60 mg/kg),1型糖尿病成模后,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高剂量通络方剂组(HT,1 g·kg-1·d-1),低剂量通络方剂组(LT,0.5 g·kg-1·d-1),并设鼠龄、体重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NC),每组8只.12 w后ELISA法测定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含量,同时测定红细胞变形指数(EDI)和红细胞聚集指数(ECI)等血流变指标.结果 NC组PAI-1 含量(1.99±0.51)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DM组的PAI-1含量(11.36±0.60)高于HT组(4.25±0.73)及LT组(7.74±0.82)(P<0.05),HT组PAI-1含量低于LT组(P<0.05).NC组、DM组EDI低于HT组及LT组(P<0.05),ECI高于HT及LT组.结论 TLR可能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糖尿病大鼠PAI-1的生成,减少微血管血栓形成,对糖尿病大鼠血管病变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夏培金;张德刚;黄宵群;邹俊杰;刘志民 刊期: 2007年第18期
文献报道[1~4],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手术风险大,手术全切存在一定的困难,全切率为45%~67%,病死率为3.88%~4.896.
作者:李玉山;刘平;杨子健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管饲是指经鼻饲管或胃肠造瘘管输入营养制剂的营养治疗方法[1].管饲具有利于维护肠黏膜完整性,并发症少.技术要求低,价格低廉等特点而更常用于临床、社区、家庭[2]
作者:徐永能;卢少萍;申铁梅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伴T2DM(232例)和不伴T2DM(241例)的CHD患者临床表现和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与不合并T2DM的单纯CHD患者相比,合并T2DM的CHD患者高血压、高甘油三酯(TG)发生比例高.并有血尿酸增高;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3、4支病变、C型病变发生率高(36.2% vs 31.1%;9.9% vs 5%;62.1% vs 48.9%),弥漫病变及小血管病变较多见(36% vs 20.4%;25% vs 17.2%).结论 CHD合并T2DM患者,临床表现更重,冠脉病变更加复杂而弥漫.
作者:赵传艳;崔连群;唐元升;许法运;王勇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葡糖胺聚糖(GAGs)早期糖尿病肾病(DN)作用.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30~300 mg.随机分为常规组(R组)、氯沙坦钾组(C组)、GAGs组(G组).检测指标包括UAEB、胰岛紊抵抗(IR)指数(IRI)、C反应蛋白(CRP)、凝血三项、血脂、血糖、C肽、肝肾功能等.结果 1.凝血三项:三组组内治疗前后各自比较,G组,差异显著(P<0.01);R组和C组,差异不显著(P>0.05);G组分别与R组和C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2.CRP、UAER、IRI:三组组内治疗前后各自比较,G组和C组,差异显著(P<0.01);R组,差异不显著(P>0.05);G组分别与R组和C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3.FBG、C-肽及HbA1c:三组组内治疗前后各自比较,G组和C组,差异显著(P<0.01);R组,差异不显著(P>0.05).4.三组血压、血脂、肝肾功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G组与R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G组与C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GAGs能够减少微量白蛋白尿期DN患者的UAER,改善IR,降低血清CRP.对血压、血脂、肝肾功能无影响.
作者:陈思娇;张绍维;魏敏;熊盈;高阳;胡怡;李廷富;李恂;马建忠;宋今丹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对小型猪缺血/再灌注相关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的14头小型猪随机分为2组:生理盐水组(7头),先予冠脉内生理盐水,球囊闭塞左前降支(LAD)60 min造成心肌缺血,撤除球囊恢复冠脉再灌注;山莨菪碱组(7头),制备模型前冠脉内分次给予山莨菪碱.应用冠脉内多普勒导丝观察模型相关冠脉平均峰值流速(APV)、舒张收缩流速比值(DSVR)、冠脉血流储备(APV)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制模后,AIV、DSVR、CFR较基础状态明显下降(P<0.05),但生理盐水组较山莨菪碱组下降更为显著.两组APV、DSVR、CFR在缺血/再灌注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缺血/再灌注后相关冠状动脉发生微循环功能障碍,山莨菪碱对冠脉微循环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姜云发;傅向华;谷新顺;郝国贞;范卫泽;薛玲;魏庆民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前国内神经外科医师对于听神经鞘瘤的显微手术技巧及术中面神经和听神经保护均取得长足进步,可彻底切除肿瘤,完整保留神经功能.国际上对于听神经瘤术后早期、科学的康复指导开展较早,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关振斌;孙阳;王秀华 刊期: 2007年第18期
SLC34A2是编码磷酸钠协同转运蛋白的基因,在人体的多种组织中表达,以肺组织表达高.该基因主要参与无机磷代谢,与肺泡微石症(PAM)、睾丸微石症等多种代谢性疾病发病相关.已经成为国外研究钙、磷代谢的热点.
作者:张越;杨洋;乔俊华;于庭;图门乌力吉;吴春风;马忠森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 建立常见病原念珠菌种间分型方法和白色念珠菌种内的基因分型方法,为临床念珠菌感染的分子诊断和白色念珠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恶性肿瘤念珠菌感染临床株,应用PCR技术扩增念珠菌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1-ITS2,根据PCR产物片段的大小进行念珠菌种间分型;采用PCR方法扩增白色念珠菌25S rDNA基因内含子区,以内含子大小及其中可转座Ⅰ型内含子片段的缺失或插入作为分型依据,对白色念珠菌进行种内基因分型,并对白色念珠菌不同基因型的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8株恶性肿瘤患者念珠菌感染临床株依据PCR电泳图谱和科玛嘉显色培养基结果分4种:白色念珠菌58株,大小218 bp;光滑念珠菌10株,大小480 bp;热带念珠菌7株,大小219 bp;克柔念珠菌3株,大小150 bp.临床分离的58株白色念珠菌经PCR方法分为3型:A型32株(450 bp),B型19株(840 bp),C型7株(450、840 bp).A、B型为主要基因型,B型和D型白色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高于A型.结论 PCR方法用于念珠菌种间与种内分型,快速简捷、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比较适合临床念珠菌的分型研究.
作者:李艳华;冯福民;郭梅 刊期: 200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