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SHG-44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于天浩;罗毅男;葛鹏飞;金鑫;李淑湘

关键词:蛋白酶抑制剂, 胶质瘤, 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 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人胶质瘤SHG-44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不同浓度(5、10、20、50 μmol/L)的MG-132培养SHG-44细胞.MTT法检测不同培养时间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AO/EB及HE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变化.结果 MG-132可显著抑制SHG-44细胞生长,24 h时其抑制作用尤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5、10、20、50 μmol/L浓度组细胞增殖OD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呈现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增强趋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G-132处理SHG-44细胞后,于5 μmol/L MG-132作用12 h后即可检测到明显的凋亡亚二倍体峰,且存在时效及量效关系;同时24 h各剂量MG-132处理组G2/M期细胞表达百分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期细胞表达百分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在体外可显著诱导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发生凋亡、G2/M期细胞周期阻滞并抑制细胞增殖.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Caspase-3、Bcl-2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甲状腺功能关系的研究

    目的 观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大鼠心肌损伤时Caspase-3和Bcl-2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探讨甲减心肌损伤的发生机制以及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 用丙基硫氧嘧啶(PTU)连续灌胃制作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大鼠模型.分别动态观察对照组、甲减组和干预组(给予左甲状腺素钠和停止给予PTU进行干预治疗)大鼠的心肌病理改变及损伤情况,并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Caspase-3和Bcl-2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甲减大鼠出现心肌细胞凋亡,并且随着病程进展凋亡逐渐加重,并与甲状腺功能密切相关.干预组心肌细胞凋亡均较甲减组减轻.结论 甲减时心肌损伤与心肌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即心肌细胞凋亡可引起甲减心肌损伤,甲状腺激素参与调控细胞凋亡.

    作者:王倩;李娟;常湛;张挺;王瑞英;吴文成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43例老年瓣膜病治疗体会

    由于外科、麻醉、体外循环灌注、心肌保护及围手术期管理技术的进步,瓣膜手术的病死率显著下降,手术疗效明显提高[1].现报道我们的诊治体会.

    作者:白树堂;符洪犊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并存胃食管反流病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体会

    老年人常患胃食管反流病(GERD),而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并存轻度GERD时,GERD往往被忽视,而只注意支气管炎的治疗.GERD发病时,反流物的微量吸入可致气道黏膜炎症发生,表现为呼吸道症状[1].GERD的治疗可有助于并存的慢性支气管炎的缓解.对此,我们进行了临床观察.

    作者:许恩宏;王沙南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推拿足三里、上巨虚、内关对胃大部切除术后肠蠕动恢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推拿促进胃大部切除术后肠蠕动恢复的机制.方法 将所选患者分为推拿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推拿组采用基础治疗加推拿,分别记录两组病人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 结果推拿组病人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推拿可促进胃大部切除术后肠蠕动的恢复.

    作者:牛春风;朱婷婷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细辛、杜仲及其合剂对亚急性衰老小鼠睾丸及血清睾酮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细辛、杜仲及其合剂对亚急性衰老小鼠睾丸、精子及血清睾酮的影响.方法 选昆明系雄性小鼠,用D-半乳糖制备衰老模型.应用光镜、电镜技术检测细辛、杜仲及其合剂治疗前后衰老小鼠睾丸及精子的形态学改变;放射免疫技术检测血清睾酮的变化.结果 衰老小鼠睾丸重量减轻,生精细胞缺如,精子密度及活动率下降,血清睾酮含量明显降低(模型组与青年组比较:P<0.01);用药后,睾丸重量增加,生精小管增粗,生精细胞增多,生精过程活跃,精子密度及活动率明显提高,血清睾酮含量增加(P<0.05).合剂组的作用优于杜仲组和细辛组(P<0.05).结论 细辛,杜仲及其合剂可改善衰老小鼠的生精功能,明显抑制衰老小鼠血清睾酮含量的下降,具有一定延缓衰老的作用.

    作者:齐亚灵;方艳秋;谭岩;陈东;王景霞;李文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端粒及端粒酶与衰老关系的研究进展

    端粒和端粒酶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热点,端粒封闭了染色体的末端并维持了染色体的稳定性,端粒缺失会引起染色体融合并导致细胞的衰老及死亡.端粒酶的活化可延长染色体末端DNA,维持基因组的稳定,并且端粒酶活性的异常表达又会引起细胞永生化或转化成癌细胞.

    作者:王玉华;付丽佳;王浩;叶加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唐山地区EB病毒感染与胃癌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唐山地区胃癌患者癌组织中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状况,分析EBV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原位杂交法检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石蜡标本中EBV编码的小RNA (EBER1).并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EBER1表达的平均面积(average area,AA)、平均光密度(mean optical density,MOD)、积分光密度(integral opticaldensity,IOD)的情况.结果 217例胃癌患者癌组织标本中检测到23例EBER1,阳性率为10.6%;而相应癌旁组织中均未检测到EBV感染.EBV阳性胃癌(EBVaGC)表达EBER1的AA、MOD、IOD 均显著高于EBV阴性胃癌(EBVnGC)组(P<0.01);EBV感染与病人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间无显著相关性,而与病人癌组织发生部位有关(P<0.05).结论 部分胃癌的发生与EBV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淑英;胡金华;周天戟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老年性慢性颌下腺炎38例临床分析

    目前,临床表现类似肿瘤的老年性慢性颌下腺炎症的患者较多,此类患者多以颌下肿块为主诉就诊,现就我们所见到的病例以其临床特点和诊治做一下分析.

    作者:刘家明;邱云丽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ApoE基因多态性的测序检测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其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关系.方法 采用基因测序法对212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126例健康对照组进行ApoE基因多态性测定,观察其分布情况以及与AD患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人群ε3/ε3、ε2/ε3、ε4/ε4基因型比例分别为73.0%、12.7%、0.8%,AD组和对照组含ε4等位基因分别为48%、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oE ε3/ε3基因型是正常人群的主要形式,ApoE ε4等位基因是AD的风险基因之一,与AD的发病呈显著性相关.

    作者:朱长乐;赖仁胜;谢玲;李慧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微量白蛋白尿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及微量白蛋白尿的特点.方法 126例经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67例)、单纯冠心病组(59例),比较两组冠脉造影特点,并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微量白蛋白尿,比较两组异同.结果 与单纯冠心病组比较,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发生3支病变较多(P<0.05),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完全闭塞、弥漫病变比例较高(P<0.05或P<0.01),尿中微量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范围广且程度重,并且微量白蛋白尿明显增高.

    作者:孙昕昳;郭玉珊;孙毓蔓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MRI心肌成像技术在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MRI心肌成像技术在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1.5T GE Signa CV/i MRI对20例临床确诊为心肌梗死并经冠脉造影证实有心肌缺血的患者进行扫描.采用真正快速稳态梯度回波序列( FIESTA)完成心脏长轴面和短轴面的心脏运动MRI电影采集;快速梯度回波序列(FGREET)完成心肌灌注首过时相MRI图像采集;反转恢复梯度回波序列(MDE)完成心肌灌注延迟时相MRI图像采集.结果 首过灌注减低区和延迟增强区与同层面正常区域心肌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的大上升斜率(slope)差别显著(分别为t=12.9,P<0.001;t=14.3,P<0.001).首过期灌注减低12例(60%),延迟期心肌增强19例(95%),延迟强化范围明显大于首过灌注缺损区.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延迟强化的范围和与其运动能力呈负相关.结论 多种MRI成像序列的应用为正确地评价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作者:张惠茅;杨淑琴;杨海山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地尔硫(艹卓)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观察地尔硫(艹卓)(Dil)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组织贴块法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VSMC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和地尔硫(艹卓)1、2、3组(浓度分别为10-5、10-6、10-7mol/L),应用MTT检测VSMC的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构成比和增殖指数.结果 各浓度的Dil都能抑制VSMC增殖(P<0.05);使 VSMC的G0/G1期构成比显著升高(P<0.05);细胞增殖指数(PI)值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Dil具有抑制VSMC的增殖的作用.

    作者:闫颜;张志国;李洋;赵学忠;王绚卉;睢大员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川芎嗪和地塞米松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细胞膜分子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讨川芎嗪和地塞米松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B7-1和B7-2 mRNA表达的影响,为临床使用川芎嗪治疗RA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活动期RA患者PBMC培养,分别以川芎嗪、地塞米松和川芎嗪+地塞米松进行处理,以PBS对照,采用半定量逆转录PCR的方法,检测PBMC B7-1和B7-2 mRNA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川芎嗪组和地塞米松组均能明显抑制B7-2 mRNA表达(P<0.05),而川芎嗪+地塞米松组对B7-2 mRNA表达的抑制更加明显(P<0.01).各组对B7-1 mRNA表达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川芎嗪能下调活动期患者PBMC B7-2 mRNA表达,合并使用地塞米松能更好地抑制B7-2 mRNA表达.

    作者:张涛;柳朝阳;荣光影;闫冬梅;商宇;王小灵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血管损伤因子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

    随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脑梗死,尤其是老年脑梗死已不能用传统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动脉硬化等)加以解释.因此,引起或反映血管损伤的相关因子逐渐得到重视和研究.

    作者:刘昊;邓丽影;张明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1.5T MRI在老年眼眶部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1.5T磁共振成像(MRI)在老年眼部疾病尤其是眼眶部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67例眼眶部病变的MRI表现,MR扫描采用1.5T MRI扫描机,眼眶表面线圈或头线圈,SE及快速SE(FSE)序列常规横轴面、矢状、冠状面的三维MRI平扫,全部病例行脂肪抑制技术及增强扫描.结果 67例患者中眼球病变19例,肌锥内病变12例,视神经病变5例,眼外肌病变9例,眶内锥外病变11例,眶壁病变及隔前病变7例,其他4例.MRI可准确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及邻近情况.结论 MRI是眼眶部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对眼眶部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梁妍;陈志仁;方昊;佟颖;孙平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合并牙周炎35例临床观察

    糖尿病(DM)合并牙周炎治疗效果还不能令人十分满意.临床观察发现,牙周基础治疗对DM合并牙周炎有一定效果,通过牙周基础治疗可能降低DM伴发牙周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改善牙周状况[1].血糖的良好控制有助于DM合并牙周炎患者的康复.我们对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病人在牙周基础治疗同时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秦明群;于健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豆豉提取物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的影响

    目的 探讨豆豉提取物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水平的影响. 方法 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模型小鼠,给糖尿病小鼠灌胃豆豉提取物一个月,观察豆豉提取物对小鼠体重、空腹血糖、糖耐量的影响.结果 豆豉提取物能降低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P<0.05),改善其糖耐量(P<0.01),对正常小鼠体重、空腹血糖无明显影响. 结论 豆豉提取物能改善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水平.

    作者:刘晓婷;蔺新英;王淑娥;张炳文;郭冬梅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动物模型的制作

    目的 探索制作腰椎管狭窄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以SD大鼠为模型分别行全椎板切除及切除后自体碎骨粒回植,并与正常对照组一同进行运动和感觉功能检查、影像学及病理检查,计算机分析结果数据以验证模型的效果.结果 模型组和椎板切除组的椎板再生,椎管均较正常对照组狭窄(P<0.05),并引起间歇性跛行及体表诱发电位(SEP)改变(P<0.05),模型组椎管狭窄重于椎板切除组(P<0.05).结论 椎板切除碎骨粒植骨是制作腰椎管狭窄的动物模型的简便有效方法.

    作者:周磊;李明;刘培来;赵春晖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术后镇痛不良反应246例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术后镇痛可以减轻手术创伤激发的过度应激反应[1],有利于术后呼吸循环的稳定.但术后镇痛也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反应,观察处理不及时将影响病人整个康复过程.本文旨在探讨术后镇痛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作者:王安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全膀胱切除、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处理

    目的 探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并发症的防治及处理.结果 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心血管、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诸多方面.结论 围手术期的治疗及护理对于全膀胱切除、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的顺利恢复至关重要.通过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可以减少围手术期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郝恩源;高建邦;罗树立;付云萍;孙贵洋;田升日;柴爽 刊期: 2007年第2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