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呼吸模式和通气效率对间质性肺疾病运动耐力的影响

何平;赵立;李乃静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模式, 通气效率, 运动耐力
摘要: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ILD)以活动后气短、运动耐力下降为突出的临床表现[1,2],但该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还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呼吸模式和通气效率在ILD静息和运动时的特点,以及其对运动耐力的影响.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明病因感染性疾病DNA病毒性病原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不明病因感染性疾病DNA病毒性病原的检测方法.方法 应用DNaseI-非序列依赖的单引物扩增技术,将患者血清过滤后,经DNase I处理去除血清中内源DNA.Csp6.I酶切病原DNA,加接头分子,并以接头分子为引物非特异扩增病原DNA,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DNaseI处理血清中内源DNA不会降解病毒DNA;非序列依赖的单引物扩增血清中外源DNA得到多个DNA片段;将所有PCR产物测序,序列与已知病原DNA序列完全一致.结论 应用DNaseI处理及非序列依赖的单引物扩增方法可以检测DNA病毒性病原.

    作者:王火生;张红梅;李晓娟;王敏;徐六妹;陈玉丙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MRA改变及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患者的椎动脉变化情况.方法 对77例拟诊为VBI性眩晕的患者进行头、颈核磁共振成像(MRI)及MRA检查,观察椎动脉的走行和内径变化.结果 77例病人中46例MRA明显异常,发生率为59.74%,发病年龄以55~73岁多见,发生在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32例,其中24例发生在右侧,无性别差异.结论 VBI性眩晕的患者多存在局限性椎动脉颅内段改变,分析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和颈椎病有关.

    作者:李自如;郭力军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老年血尿酸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危险因素很多,除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之外,一些新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已引起临床重视,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脂蛋白(a)等.近年来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HUA)也是的一个危险因素[1].本文旨在探讨老年人血尿酸水平与ACS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作者:饶大勇;祖军;裘强;韩利军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视觉诱发电位对多发性硬化的早期诊断价值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elrosis MS)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空间和时间上的多发性.本文通过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utial VEP)检测处于静息状态的视觉系统的病变,以求寻找提高MS诊断准确而敏感的方法,从而更好地防治MS.

    作者:马冬云;陈亚丰;张凤侠;赵晓丽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针刺对反复短暂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针刺干预组、尼莫地平组、针刺加药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大鼠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0 min,再恢复灌流10 min,反复3次,制备大鼠反复短暂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分离血管,但不进行缺血再灌注;针刺干预组术后1~3 d针刺百会、中脘、足三里;尼莫地平组造模前7 d至术后3 d给予1 mg/ml尼莫地平悬液5 mg·kg-1·d-1灌胃,针刺加药组治疗方法同尼莫地平组及针刺干预组.采用硫代巴比妥钠法测定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谷胱甘肽(GSH)、采用非平衡法放射免疫分析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采用水迷宫法进行学习记忆的测定.观察反复短暂脑缺血大鼠脑损伤MDA、GSH、CGRP水平的变化.结果 大鼠反复脑缺血再灌注3 d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干预组和针刺加药组在学习和记忆方面,其时间缩短和错误次数减少,MDA降低,GSH升高,CGRP含量上升,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针 刺可以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针刺与药物的结合作用较好,临床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应进行综合治疗.

    作者:张玲;张为众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甲状腺结节钙化457例临床分析

    钙化是甲状腺疾病演变的一种临床表现,良、恶性肿瘤均可出现钙化灶.在临床工作中,对此类疾病术前常规行B超、CT、MRI、核素扫描等检查以初步判断其良、恶性,但常常忽略了在这些检查中发现的甲状腺结节钙化不同类型与判断肿瘤良、恶性有着密切关系.本文通过对457例甲状腺结节术前检查中判定的钙化类型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来评估甲状腺结节钙化的不同类型对判定甲状腺结节性质的意义,旨在为临床工作中对此类疾病的初步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刘万军;王小科;韩喜春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老年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体会

    围手术期是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一个特殊时期,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均有特异性,患者对手术的认识和心理变化各有不同,普遍反应是紧张、疑虑、恐惧、担心,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手术和稳定情绪,是护士首要的工作.针对老年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为其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手术环境,对临床降低死亡率、促进机体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我科针对老年手术患者开展了系统的心理护理工作,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丽波;林维彬;王莉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缺血性结肠炎内镜及临床特点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肠壁血流灌注不良,引起缺血性肠道损害,使肠壁营养障碍的一种综合征.凡全身循环动力异常,肠系膜血管病变及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疾病引起肠壁缺血时,均可引起本病的发生.该病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是临床严重的急腹症之一.随着近年来对本病的认识逐渐深入,开始出现相关病例报道[1,2].本文回顾分析72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旨在提高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治水平.

    作者:杨秀兰;史维;吴立平;农春燕;孙晓滨;袁德强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脑梗死58例疗效观察

    笔者近年用中西医结合辩证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58例,以Fugl-Meryer功能评价表测评疗效.

    作者:孙宏丽;郭辰阳;王志辉;陈欣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长春市1 740例中老年人骨质及骨质疏松防治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长春市中老年人骨质疏松(OP)流行及其预防与治疗现状,为完善OP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2005年1月到2007年3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参加常规体检的50岁以上中老年人骨密度(BMD)及预防与治疗OP情况.结果 共有1 740例符合条件(男652例,女1 088例),其中49.4%低骨量/OP.随着年龄增长,低骨量及OP比例升高.同年龄组女性低骨量或OP的比率高于男性.有57.9%的中老年人每日饮用牛奶,38.3%单纯服用钙片,仅有12.2%服用维生素D3,8.5%同时服用钙片与维生素D3,7.4%应用降钙素,3.8%应用雌激素,未见应用二磷酸盐.62.9%能够参加室外活动,25.9%有长期烟酒史.女性每日饮用牛奶、服用钙剂、维生素D3、雌激素、降钙素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男性室外活动的比例高于女性,长期烟酒史的比例亦高于女性.结论 中老年人低骨量/OP的比例很高,且与年龄明显相关,OP的防治宜尽早进行;中老年人特别是男性并没有充分重视对OP的预防与治疗.

    作者:刘军;孙明宇;谷贵山;秦大明;张德宝;孙大辉;张伟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雌激素受体的基因结构、组织分布及表达量的研究进展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属于和小分子疏水配体结合的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NR)蛋白超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包括ERα、ERβ两种亚型,位于胞浆和胞核内,胞浆内的ER具有运载雌激素的作用,胞核内的ER具有转录因子的作用.

    作者:蔡晶;曹治云;杜建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激活素A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激活素A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ELISA法测定老年CHF患者87例及健康对照组32例血清激活素A的水平.结果 心功能Ⅲ级和Ⅳ级组与对照组及心功能Ⅰ级和Ⅱ级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激活素A水平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0%组和30%~40%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LVEF<30%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0.01),LVEF30%~40%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激活素A水平在贫血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贫血组与非贫血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非贫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老年CHF患者血清激活素A水平在心功能差及贫血者有明显增高.

    作者:张子彦;王国平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高龄高危患者人工关节转换术的麻醉体会

    随着人口老龄化,要求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逐年增加,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麻醉病全日益增多.由于高龄病人生理改变及伴随的慢性基础疾病较多,往往给麻醉处理带来一定的风险.本文对我院2003~2006年80岁高龄高危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麻醉资料进行分析,现将麻醉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郭继艳;郭继华;梁显军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与无再流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急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发生无再流与血浆内皮素(E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相互关系.方法 198例行急诊PCI的AMI患者依其是否发生无再流分为两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ET、vWF水平,分析无再流与其相互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之间年龄、性别、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血流组相比无再流组血浆ET、vW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92±5.34)ng/ml vs (29.56±2.95)ng/ml,P<0.05;(145.58±35.20)% vs (178.88±45.88)%,P<0.05];两组间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T、vWF是内皮功能损伤较敏感的标志物,反映了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及微循环内皮功能状态,微循环内皮功能状态可能是无再流发生的重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董洁;齐晓勇;董涛;荀丽颖;赵志红;吴迪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枸杞多糖对衰老大鼠蛋白质氧化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枸杞多糖(LBP)对衰老大鼠蛋白质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Wistar 大鼠40只,随机分为衰老模型组、枸杞多糖大剂量组(100 mg/kg)、中剂量组(50 mg/kg)、小剂量组(10 mg/kg),每组10只.测定各组大鼠肝组织谷胱甘肽(GSH)、羰基蛋白的含量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结果 LBP可明显降低羰基蛋白含量(P<0.01,P<0.05),增加GSH含量和增强GST活性(P<0.01).结论 LBP通过降低蛋白质氧化损伤而发挥抗衰老的作用.

    作者:李晶;欧芹;孙洁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脑卒中后抑郁症94例疗效观察

    抗抑郁药物虽不断更新,但由于其不良反应和禁忌证较多,且价格较高,严重制约了临床应用.针刺具有经济、起效迅速等优点,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上显示出优越性.我们应用针刺配合抗抑郁药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3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雪松;许二赫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猝死.其发生不仅仅是简单的脂质沉积、斑块破裂,此过程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炎症反应可能在AC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认为急性时相反应物CRP是ACS等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并对其诊断及预后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hs-CRP作为炎症标志物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危险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1].本研究通过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ACS中的含量变化,以探讨其相关性和临床意义.

    作者:郭雪娅;余静;赵锋;胡浩;常鹏;李秀丽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呼吸模式和通气效率对间质性肺疾病运动耐力的影响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ILD)以活动后气短、运动耐力下降为突出的临床表现[1,2],但该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还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呼吸模式和通气效率在ILD静息和运动时的特点,以及其对运动耐力的影响.

    作者:何平;赵立;李乃静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酸奶对衰老雌性小鼠SOD以及MDA影响的实验研究陈艳珍

    目的 探讨酸奶抗氧化作用.方法 以原味酸牛奶为受试物,20只22~23周龄雌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无酸奶组,灌喂生理盐水(1 ml/只),实验组为酸奶组,每天灌喂储存3 d的酸奶(1 ml/只),连续灌喂28 d;采用化学发光法及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脑及肝脏SOD和MDA的水平.结果 酸奶能显著提高肝脏组织中SOD活力(P<0.05),脑组织中SOD活力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脑部及肝脏的MDA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降低的趋势.结论 酸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作者:陈艳珍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糖尿病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氧化损伤的研究

    目的 观察糖尿病雄性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中氧化损伤变化以及应用胰岛素对氧化损伤的影响,探讨氧化损伤在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老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A组(n=10)为对照组;B组(n=12)为糖尿病无干预组;C组(n=13)为糖尿病胰岛素干预组.采用腹腔注射STZ法制作糖尿病模型并进行筛选. 8 w后取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进行组织匀浆,采用黄嘌呤氧化法测定阴茎海绵体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用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同时用RT-PCR法检测胞外型SOD基因(SODEX基因)的表达.结果 与A组相比,B、C组的SOD活性显著下降,MDA、NO含量均显著升高, SODEX基因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与B组相比,C组的MDA、NO含量均显著下降,SOD活性显著升高,SODEX基因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糖尿病雄性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自由基代谢明显障碍,脂质过氧化产物增加,同时氧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而控制血糖能部分抑制氧化损伤.提示氧化损伤可能在糖尿病性ED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本研究为糖尿病性E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作者:姚乐申;李燕;陈赟;戴玉田 刊期: 2007年第2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