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侧颈内动脉闭塞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

刘恒方;杨期东;苗旺;黄晓松;李振国

关键词:颈内动脉闭塞,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特点
摘要: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常见原因为颅内动脉瘤、中脑周围的良性出血、动静脉畸形、血液病、颅内肿瘤等.近年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SAH病因的认识也在逐渐提高,致SAH的病因报道逐渐增多.临床上对SAH不同病因的处理使患者的预后产生不同的转归,故对SAH的病因判断有着重要意义.由于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所致的SAH报道较为少见,本文分析我们收治的6例颈内动脉闭塞而致SAH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短波治疗急性发作期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超短波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肺通气功能及外周血、诱导痰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将74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分为超短波治疗组(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行超短波治疗10~14 d,对照组行常规祛痰抗感染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及10~14 d病情缓解后分别行血常规及肺功能检查测定FEV1.o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0%pre),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和诱导痰液中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及痰液IL-8、TNF-α均显著降低(P<0.05),FVC%pred、FEV1.0%pred明显升高(P<0.05).结论超短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具有减轻气管炎症和全身炎症的作用.

    作者:倪一虹;张珑;李琰;王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大面积脑梗死外科治疗50例临床分析

    大面积脑梗死发病急骤、梗死面积大、脑水肿严重、短时间内即出现意识障碍及发生脑疝,死亡率高.以往的去骨瓣减压术虽能解决颅内压增高和脑水肿等问题,但不能迅速解除脑干受压,改善脑脊液及脑血液循环,尤其是梗死区的侧支循环还容易出现进行性充血性水肿、缺血和继发性出血.我们采用Csokay改良术式、颞肌贴附及天幕切开术治疗5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陈大伟;朱晓波;李毅平;顾卫宏;于洪伟;曹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风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bFGF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风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采用RT-PCR技术于脑缺血6,12,24,48h动态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bFGFmRNA表达的变化,并在缺血24 h以步长脑心通为对照,观察中风康对bFGF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局灶性脑缺血6 h,模型组脑组织bFGFmRNA表达量开始增加,至24 h达到高峰(P<0.01);与模型组比较,脑缺血24 h各治疗组脑组织bFGFmRNA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或P<0.01),以高剂量组升高为显著(P<0.01).结论中风康可在转录水平提高脑梗死大鼠脑组织bFGFmRNA表达,有效减轻局灶性脑梗死引起的缺血性损伤.

    作者:于文涛;杨牧祥;徐华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石斛合剂对衰老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mRNA及蛋白表达的调控

    目的观察石斛合剂对衰老及衰老糖尿病(DM)大鼠胰腺组织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D-半乳糖致衰,继而加高脂高糖及注射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制备衰老DM模型,测定血清中SOD、MDA浓度,并利用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衰老及衰老DM组相比,石斛合剂各治疗组MDA浓度明显降低(P<0.05),SOD浓度明显升高(P<0.05~0.01),衰老DM石斛合剂治疗组胰腺组织Bax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0.01),Bcl-2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①衰老大鼠呈现Bax/Bcl-2比值显著升高,衰老DM大鼠Bax/Bcl-2比值升高更为显著,即衰老大鼠Bax和Bcl-2mRNA及蛋白表达失衡,且这种失衡在衰老DM大鼠显得更为突出;②石斛合剂降低血糖,显著升高衰老及衰老DM大鼠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其分子机制之一与其降低衰老DM大鼠胰腺组织Bax、增加Bcl-2mRNA及蛋白水平,即调整Bax和Bcl-2mRNA及蛋白表达的失衡有关.

    作者:施红;金国琴;高尤亮;杨秀珍;余文珍;郑燕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RAd-ODC/Ex3as对肺癌A-549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rAd-ODC/Ex3as对肺癌A-549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利用基因GFP测定病毒感染效率,采用MTT法观察rAd-ODC/Ez3as对肺癌细胞A-549生长增殖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rAd-ODC/Ex3as对鸟氨酸脱羧酶(ODC)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当MOI为50时,腺病毒感染A-549细胞的效率约为75%;Western Blot证实rAd-ODC/Ex3as可抑制ODC基因的表达;rAd-ODC/Ex3as以20MOI感染肺癌A-549细胞可明显抑制其生长增殖.结论rAd-ODC/Ex3as在体外能有效地干扰ODC基因的表达,并可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有望成为治疗肺癌的基因药物.

    作者:李林;田辉;刘贤锡;张岩;张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一侧颈内动脉闭塞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常见原因为颅内动脉瘤、中脑周围的良性出血、动静脉畸形、血液病、颅内肿瘤等.近年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SAH病因的认识也在逐渐提高,致SAH的病因报道逐渐增多.临床上对SAH不同病因的处理使患者的预后产生不同的转归,故对SAH的病因判断有着重要意义.由于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所致的SAH报道较为少见,本文分析我们收治的6例颈内动脉闭塞而致SAH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

    作者:刘恒方;杨期东;苗旺;黄晓松;李振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有关资料报道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G-)杆菌多见,临床上G-杆菌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发病率及死亡率增高.为了帮助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生素,控制耐药性,对我院近3年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的369株G-杆菌中主要致病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赵永新;张铁汉;李晓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周围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ELISA方法测定37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1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VEGF水平.结果AML患者血清VEGF的含量(925.71±363.63)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5.62±34.63)ng/L(P<0.001),VEGF水平高的AML患者与VEGF水平低的AML患者比较其CR率低、CR平均持续时间短(P<0.01).结论VEGF与老年AML发病关系密切,血清VEGF水平的高低可预测老年AML治疗效果和预后.

    作者:李丽珍;胡志敏;赵川莉;魏军民;宋强;郭成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军队老干部血脂水平及冠心病构成比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军区师以上干部冠心病(CHD)危险因素积聚程度,血脂异常状况,CHD患者在各血脂水平间所占比率.方法采用国际标准化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北京军区驻京1 926名离退休、部分在职师以上干部的基线危险因素水平进行调查.结果军队老干部几乎每人至少存在一项危险因素,并存3种危险因素者占78.23%,CHD患病率高达52.13%;血脂异常55.24%;高胆固醇(TC)血症39.62%,其中混合型高TC血症患者占45.35%;高甘油三酯(TG)血症者31.57%,其中混合型占58.88%;TC控制未达标者占65.16%;应用调脂药物的人数仅16.72%,其中76.40%服用他汀类;各组血脂间CHD患者所占比率无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北京军区师以上老干部CHD危险因素积聚度很高,发病率高,是一群CHD高危人群;血脂控制情况与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调脂药物服用率低.

    作者:尹秋生;周书明;曹少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无合并症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往往是多支病变,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严重,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提早出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淑莲;李彦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percutaneous lumbar diskectomy,PLD)在国内外已有较广泛开展[1-4].但有关PLD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herniated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HLID)的治疗尚未见报道.

    作者:黄福贵;周丹;祁欣;李彦兵;高律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突触可塑性的调节及生理学功能研究进展

    目前认为大脑是可塑的,并利用大脑的可塑性来治疗多种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帕金森氏病、老年记忆丧失、自闭症等[1].随着突触可塑性的研究一步深入,发现中枢突触可塑性的调节是一个多因子参与的复杂过程.近研究发现ATP、反式作用因子AP-1(activator protein-1)、α-synaclein和肌动蛋白在突触可塑性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而且突触的重塑与痛觉过敏的形成和视皮层损伤后功能恢复有关,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汪芳俊;闵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疗效观察

    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发病年龄晚于男性,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男性,而病死率则高于男性[1].我们发现多数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病情重、并发症多、临床疗效差.静脉溶栓治疗对于女性AMI患者的疗效如何,国内报道较少[2].本研究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女性AMI患者的近期疗效以及各种危险因素对溶栓效果的影响.

    作者:于伊;柳茵;樊世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改良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和鉴定方法

    目的探讨理想的成骨细胞培养和鉴定方法.方法同时采用多次胶原酶消化法及骨片贴附法获得成骨细胞,应用Gomori改良钙钴法和在此基础上苏木精复染法做成骨细胞鉴定,通过做成骨细胞动态形态学观察和生物学鉴定,比较不同细胞培养法和鉴定法.结果多次胶原酶消化法获得的成骨细胞数量更多,纯度更高,密度更均匀一致,多数细胞处于同一个生长周期;在改良钙钴法基础上做苏木精复染,成骨细胞结构更清楚,棕黑色颗粒分布位置更清晰可见,和阴性对照比较差异更显著.结论多次胶原酶消化法获得的成骨样细胞更适于做体外实验研究模型;采用苏木精复染法做成骨细胞鉴定更有效.

    作者:胡静;郑洪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文拉法新和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文拉法新和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CCMD-Ⅲ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40例病人,分别服用文拉法新和阿米替林(两组各20例)进行对照研究,采用HAMD、TESS量表评价疗效和副反应.结果两组间在治疗前、治疗2、4、6w末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前后HAMD评分对比两组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TESS量表各因子分比较,文拉法新组明显低于阿米替林组.结论文拉法新和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相当,文拉法新的安全性明显优于阿米替林.特别提出关注老年人隐匿性抑郁的问题.

    作者:樊国珍;张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腺苷对人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腺苷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增殖的影响.方法MTT法观察腺苷的佳作用浓度及佳作用时间.结果4%FBS浓度下,腺苷具有明显的促HUVEC增殖作用,为佳浓度.在10-4mol/L腺苷终浓度对细胞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佳腺苷浓度.腺苷的促生长作用在24 h即出现,在48 h已达到较高水平.结论在血供基本被阻断或血流基本正常的情况下,腺苷可能对细胞增殖无影响;但在血流减少的情况下,腺苷的应用可以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可能对血管新生有启动作用.

    作者:王艳;郑国庆;邵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氟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和氟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hs-CRP和MMP-9的浓度,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ACS患者血浆hs-CRP和MMP-9的测定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氟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血浆hs-CRP和MMP-9的测定值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氟伐他汀通过抗炎等机制对防治ACS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吉光;张静;赵忠普;张基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克痢痧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R质粒消除的作用

    人们试图寻找有效的消除剂,把耐药质粒(R质粒)从宿主菌株中消除掉,使其重新恢复对抗生素的敏感性[1~3],复方中成药克痢痧用于治疗腹泻与细菌性痢疾,本实验以克痢痧作为R质粒消除剂,研究其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并与传统R质粒消除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盐酸小檗碱作对比研究.

    作者:边保华;林平;汪旭明;包兆胜;项昌富;朱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RNA干扰技术及其在器官移植方面的应用及前景

    在许多生物体中导入双链RNA(dsRNA)后,会引起体内同源基因特异性的沉默(silencing),这种现象称作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RNAi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命名:植物学家称它为共抑制(cosuppression)或转录后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PTGS);线虫和果蝇的研究人员称它为RNAi;真菌研究者称它为消除作用(quelling).

    作者:朱志成;张兴义;姚宪章;石东磊;王春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对-α Fas基因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α(anti-TNF-mAb-α)对持续缺血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心肌细胞Fas基因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大白鼠随机分为7组.采用冠脉结扎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动物模型以活结结扎左冠状动脉的前降支,分别造成阻断冠脉血流和再灌注.以S-P免疫组化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Fas基因蛋白与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anti-TNF-mAb-α预处理组与持续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比较,Fas基因蛋白与mRNA表达明显减弱.结论anti-TNF-mAb-α预处理能下调Fas基因蛋白及mRNA表达.

    作者:贾清华;张万义;李小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