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识;马庆杰;孙辉;温强;赵劼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刺五加(AS)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ICH)病理变化及脑组织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为临床AS注射液治疗ICH 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胶原酶注入法建立大鼠ICH模型;干湿重法测定各组ICH大鼠脑组织含水量;电镜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放免法测定脑组织β-EP的含量.结果 (1)脑含水量:用药第3、7天,大、中剂量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第7天,大、中剂量组显著低于小剂量组(P<0.01),小剂量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电镜观察显示:第7天,对照组血肿旁脑组织普遍可见神经胶质细胞核染色质边集现象,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线粒体显著肿胀、空泡样改变,线粒体嵴减少;中剂量组上述变化不明显.(3)脑组织β-EP含量:用药第1天,各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第3、7天,大、中剂量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大剂量组显著低于小剂量组(P<0.01).结论 (1)AS注射液能明显减轻ICH大鼠脑水肿并阻断ICH后脑细胞凋亡,对大鼠ICH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在脑出血急性期即可开始应用AS注射液,在允许的范围内应用大剂量能达到佳治疗效果.(2)AS注射液可能具有β-EP受体阻断剂样作用.
作者:黄良国;王东;葛正龙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改良法经第二三腰椎间隙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腰硬联合阻滞)对腰麻针置入即刻出现神经刺激症状的发生率和硬膜外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可能性的影响.方法 ASAI或II级拟行全子宫切除术、经第三四腰椎间隙(L3,4)行腰-硬联合阻滞穿刺失败的患者100例,均改为经第二三腰椎间隙(L2,3)进行穿刺.根据穿刺手法不同,随机分为2组:传统方法组(C组)和改良法组(G组).观察两组腰麻针置入蛛网膜下腔即刻神经刺激症状的发生率和硬膜外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的发生率.结果 与C组相比,G组腰麻针置入蛛网膜下腔即刻出现神经刺激症状的发生率和硬膜外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的发生率均降低(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任何症状.结论 改良法经第二三腰椎间隙行腰硬联合阻滞可降低在该间隙穿刺腰麻针置入蛛网膜下腔即刻出现神经刺激症状的发生率和硬膜外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的发生率,从而可避免脊髓圆锥的损伤.
作者:刘玉福;王丽萍;刘铁成;刘昕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远隔预处理和后处理是否具有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平均分为4组:对照组、心肌缺血预处理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和肢体缺血后处理组,分组进行干预.测定血浆磷酸肌酸激酶(CK)和丙二醛(MDA)活性及心肌梗死面积并检测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 心肌缺血预处理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和肢体缺血后处理组心肌梗死面积、再灌注末MDA活性、缺血组织MPO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远隔预处理和后处理均有显著的心脏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减轻活性氧的损伤及抗氧化作用加强有关.
作者:李春梅;张兴华;马晓静;罗曼;刘旭杰;王国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 建立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SAH+尼莫地平组静脉内应用尼莫地平,观察对比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及电镜结果.结果 SAH+尼莫地平组随着尼莫地平的应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逐渐好转、血液流变学得到改善、透射电镜见基底动脉病理改变较SAH组减轻.结论 SAH后早期应用尼莫地平对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朱晓波;李虹彦;于金录;张丹峰;王俊民;任忠慧;刘东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观察更年甘露饮加小剂量雌激素对去势大鼠股骨的影响,探索一种防治女性绝经期骨质疏松的新方法.方法 雌性大鼠切除双侧卵巢预防用药3个月,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激素水平、股骨骨密度(BMD)、光镜观察股骨结构,透射电镜观察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小剂量雌激素无改善作用,更年甘露饮加小剂量雌激素、常规剂量雌激素及更年甘露饮均能改善血清激素水平、股骨BMD及结构,其中更年甘露饮效果弱,常规剂量雌激素对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有明显刺激作用.结论 更年甘露饮加小剂量雌激素改善去势大鼠血清激素水平、股骨BMD及结构的作用与单纯使用雌激素相似,对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无明显刺激作用,可作为一种防治绝经期后女性骨质疏松的新方法.
作者:邹颖刚;崔满华;高鹏翔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便秘是高龄冠心病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之一.本研究对54例高龄冠心病患者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进行护理干预,收到显著效果.
作者:王克华;朱凤珍;麻薇;张桂华;陈玉华;冯朝辉;邢敏立;董晓明;韩美花;陈艳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仙人掌(Catus)中含有大量植物黄酮类化合物、各种维生素及氨基酸等成份[1],在消炎、增强免疫功能、降糖等方面的作用已有报道[2].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仙人掌是否具有抗氧化作用及其剂量-效应关系.
作者:赖亚辉;马中春;潘丽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近几年对有不少学者[1~6]对老年人的幸福度、生活满意度等生活质量指标进行了一些研究,但以黎族老人,特别是农村黎族老人为对象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调查研究海南农村黎族老年人生活状况和保健需求,旨在探索适合本省情况的农村黎族老年保健模式,以增进农村黎族老年人的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
作者:孟东明;张洪斌;朱修锦;杨腾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9(MMP-3和MMP-9)浓度的变化与CHF的关系.方法 测定50例老年CHF患者及50名正常对照者MMP-3和MMP-9浓度,用超声心动图测定两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分析血清MMP-3和MMP-9与CHF关系.结果 CHF患者血清MMP-3和MMP-9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血清MMP-3和9浓度与左心室射血分数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 MMP-3、MMP-9共同参与老年CHF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能反映左室功能障碍程度,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老年CHF心室的重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忠普;杨艳秋;方卓;刘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sVCAM-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ELISA法检测健康妇女血清sICAM-1/sVCAM-1浓度并确定其血清正常值范围.同时测定良性卵巢肿瘤和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浓度并分析其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 血清sICAM-1和sVCAM-1平均浓度和阳性率卵巢上皮癌组显著高于良性卵巢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临床Ⅱ~Ⅳ期显著高于临床I期卵巢癌患者(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者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P<0.01);组织分化程度Ⅲ级显著高于I、Ⅱ级(P<0.01);卵巢癌组术后显著低于术前(P<0.005).而sICAM-1和sVCAM-1浓度和阳性率与卵巢癌病理组织学类型无关.单因素生存分析sICAM-1和sVCAM-1水平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多因素生存分析sICAM-1和sVCAM-1水平与预后无关.结论 sICAM-1/sVCAM-1检测可能有助于监测和判断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病情.
作者:王忠民;姜继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大面积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危重、致残致死率高、治疗棘手的疾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更高[1].我科于2003年1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老年大面积脑梗死35例,本文就其临床特点做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杜文津;张改华;陈晋文;谢仁厚;李华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高龄老龄人群的认知功能状况.方法 对75岁以上军队离退休干部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分为成功老龄、常态老龄、轻度认知功能损伤三组进行分析.结果 三组老人认知功能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视空间技能、认知加工速度、延迟回忆、学习能力、注意力和即刻记忆.结论 老年人认知功能存在差异性,不同人群认知功能亦有各自特点.
作者:吴燕璟;王鲁宁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为了探讨老年急性胰腺炎(AP)临床发病特点,治疗措施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本文对老年AP102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
作者:周波;于建勋;宋莹;于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E)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S-P法,对40例结肠癌、10例结肠腺瘤和10例结肠正常黏膜组织进行CyclinE mRNA和PCNA的检测.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CyclinE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62.5%,PCNA指数为(50.09±11.15),均显著高于结肠腺瘤和结肠正常组织(P<0.05);CyclinE mRNA表达阳性组的PCNA指数明显高于CyclinE mRNA阴性组(P<0.05);CyclinE mRNA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肝转移不相关(P>0.05);PCNA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有无肝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CyclinE可作为结肠癌的又一细胞增殖指标,其对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作者:金翠香;杨静;徐昌青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依据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HI<5),轻度SAS组(5≤AHI<30),中重度SAS组(AHI≥30).对各组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体重指数(BMI)测定.结果 中重度SAS组BMI大于正常对照组及轻度SAS组(P<0.05,P<0.01),AHI与BMI有明显的相关性,中重度SAS组的血液黏稠度、血细胞比容(VPRC)、红细胞聚积指数(RAI)、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高于轻度SAS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 P<0.01).结论 SAS与肥胖的严重程度及血液黏稠度增高有关.
作者:金文敏;张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为临床脑缺血患者亚低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局灶性大鼠大脑中动脉I/R模型,将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36.0℃~37.0℃)缺血组、亚低温(32.0℃~33.0℃)缺血组,其中后两组又根据观察时间点不同分为缺血2 h再灌注2、4、6 h三个亚组,观察各时间点大鼠缺血侧脑海马区线粒体钙含量([MCa])及胞浆游离钙含量([Ca2+]i)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各观察时间点缺血侧脑海马区[MCa]显著降低,而[Ca2+]i明显增高(P<0.05);与常温组比较,亚低温缺血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区[MCa]显著增高,[Ca2+]i明显降低(P<0.05).结论 亚低温能有效抑制I/R损伤后海马区神经元细胞的钙超载,恢复线粒体能量代谢,从而稳定线粒体贮钙功能.
作者:陆晓红;王丽华;金玉玲;王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兔髂动脉成形术后血管内膜增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物(TIMPs)表达之间的关系,探讨复方丹参滴丸预防再狭窄的可能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二级雄性日本大耳白兔30只,平均体重2.5~3.0 kg.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10只(球囊内膜剥脱加高胆固醇饮食),治疗组10只(球囊内膜剥脱加高胆固醇饮食以及复方丹参滴丸150 mg/d).结果 兔髂动脉造影、血管病理图像分析检测结果:①复方丹参滴丸组较模型组血管造影示管腔直径狭窄、内膜厚度减少、内膜面积减少、内膜厚度和中膜厚度比、面积比,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免疫组化分析:模型组MMP-2、MMP-9、TIMP1、TIMP2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复方丹参滴丸组MMP-2、MMP-9的表达低于模型组,而TIMP1、TIMP2的表达高于模型组;TIMP1/MMP-2、TIMP2/MMP-9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内膜的增生以及管腔的狭窄程度与MMP-2、MMP-9有很好的相关性(r=0.896,P<0.01).结论 MMP和TIMP在再狭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复方丹参滴丸能够明显抑制血管损伤后的内膜增生,可能的机制是通过影响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其抑制物TIMP1、TIMP2的表达从而抑制胶原的生成、平滑肌的迁移、增生,而减少内膜的增生.
作者:李海鹰;张怀勤;季亢挺;胡开宇;黄伟剑;林捷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被广泛应用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包括单极、双极全髋假体.然而,全髋假体有因髋臼假体松动、溶骨情况的发生[1],单极假体则有股骨头中心性脱位[2]的并发症.我院自1986~1998年应用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石聚颖;丁春发;周嗣盛;刘建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是近年高血压研究重要进展之一.它客观遵循动态血压节律特点,反映实际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并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target organ damage.TOD)及预后比诊室血压测量(office blood pressure measure,OBPM)更密切相关[1~4],从而提高老年高血压诊疗水平,监测安全降压,优化个体治疗策略.
作者:王鑫;李文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异常特征,为早期干预P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早期PD患者83例(PD组),健康人58例(对照组).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测定两组P300波群各成分(N1、P2、N2、P3)潜伏期和波幅、反应时,MMSE评定两组的认知功能.结果 PD组N2、P3潜伏期延长(P<0.05);P300波群各成分中P3阳性率高[PD痴呆组为53.3%,PD非痴呆(PD-D)组为29.4%].结论 早期PD患者P300外源性成分P2和内源性成分N2、P3的潜伏期均延长,提示其认知功能异常,还有警觉、选择、注意的障碍.P3潜伏期是识别早期PD伴发痴呆的敏感指标.
作者:刘昌云;黄华品;车春晖;郑安;江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