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谭秋波;范彦夫;任秀乾

关键词:心力衰竭, 卡维地洛, 心功能
摘要:国外多起循证试验研究结果一致表明,β-受体阻滞剂不仅能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和运动耐量,而且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本文进一步观察了卡维地洛对慢性心衰(CHF)患者心功能及心脏结构的影响.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胰腺癌患者外周血CD4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CD44在老年胰腺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检测法(FCM)测定60例老年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4水平并与正常人及胰腺炎患者进行相互比较,对照分析手术前后或热疗前后CD44的变化.结果胰腺癌组外周血CD44含量为564.51±16.6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82.46±15.28,P<0.01)及慢性胰腺炎组(396.37±16.32,P<0.01),且手术前或热疗前胰腺癌患者外周血CD44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手术后或热疗后(P<0.01).亦发现CD44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1).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4含量可作为老年胰腺癌诊断的参考指标,其表达水平的高低可判定临床疗效及预后.

    作者:袁长吉;姜振宇;王冠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

    以往认为室性心动过速可以导致休克、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然而我们发现,老年冠心病人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相对良性的疾病,并未引起明显血液动力学变化和产生严重临床症状.我们对189例明确诊断的老年冠心病人进行了6个月~3年的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和临床情况随访,旨在探讨老年冠心病人合并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预后及应采取的对策.

    作者:汪云春;郑平;赵智宇;夏阳;刘玉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老年糖尿病足的治疗

    糖尿病足(DF)在肢体慢性缺血性疾病中是治疗困难和病残率高的疾病,非创伤性截肢中50%是DF[1].根据患肢的病变程度、范围不同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重建下肢血供,是提高疗效、降低致残的关键.

    作者:吴培义;李承青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依那普利和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同型半胱氨酸、环磷酸腺苷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和氯沙坦降压治疗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VB12)和肾脏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的影响.方法 14 w龄雄性SHR分三组.依那普利组15 mg/(kg·d)灌胃;氯沙坦组37.5 mg/(kg·d)灌胃;SHR对照组及Wistar-Kyoto大鼠(WKY)对照组均以等量蒸馏水灌胃.2 w后测定血浆Hcy、叶酸、VB12水平及肾皮质cAMP、AngⅡ含量.结果 SHR对照组与WKY对照组相比血浆Hcy、叶酸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VB12升高(P<0.05);WKY组及SHR对照组的血压水平与Hcy、VB12水平无显著相关(r=-0.11, P=0.718), 血浆Hcy与VB12水平负相关(r=-0.8131,P<0.05);依那普利、氯沙坦对Hcy、叶酸及VB12水平无影响;与SHR对照组相比,依那普利组AngⅡ含量减少(P<0.01);氯沙坦组AngⅡ含量增加(P<0.05);SHR对照组肾皮质cAMP水平低于WKY对照组(P<0.01);依那普利组cAMP显著高于SHR对照组(P<0.01).结论在满足适量摄入叶酸并且无过量蛋氨酸负荷条件下,Hcy可能没有参与对SHR基础血压的影响;依那普利和氯沙坦对SHR血浆Hcy、叶酸、VB12水平无影响;SHR肾皮质cAMP水平的下降可能并非继发于高血压;依那普利可通过增加SHR肾皮质cAMP水平发挥有益作用.

    作者:胡亦新;李艳芳;郭广宏;范英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神经肽Y Y5受体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脑室给药对糖尿病伴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瘦素与胰岛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神经肽Y Y5(NPY Y5)受体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脑室给药对伴糖尿病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瘦素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空腹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制作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治疗组经导管向脑室注入50 μg(5 U/μl)NPY Y5受体基因反义寡核苷酸,每天3次给药,连续应用3 d;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瘦素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NPY Y5受体基因反义脱氧核苷酸侧脑室注射干预后,其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结论神经肽Y Y5受体基因反义寡核苷酸侧脑室给药可降低糖尿病伴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改善外周瘦素抵抗与IR,促进脑梗死恢复.

    作者:彭焱;解建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阿司匹林对蛋白非酶糖化体外抑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牛血清白蛋白在体外与葡萄糖的糖基化反应及阿司匹林的抑制作用.方法牛血清白蛋白在体外与葡萄糖溶液孵育,利用氯化硝基四唑氮蓝还原反应测定糖化蛋白值.结果牛血清糖化蛋白量在3 d内逐渐增加,3 d后基本保持不变.阿司匹林可以抑制此反应.随阿司匹林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加.结论牛血清白蛋白在体外与葡萄糖能够发生非酶糖化反应.阿司匹林可抑制此反应.

    作者:高国丽;车光升;董瑶;姜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p16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目的探讨p16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7例术前均未作过化疗的乳腺癌组织中p16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 (1)乳腺癌组织中MVD值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2)VEGF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浆或胞膜,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3)p16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核,p16缺失性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p16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4)乳腺癌VEGF表达与MVD值密切相关(P<0.05);乳腺癌p16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VEGF促进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转移潜能提供了重要指标.MVD和VEGF的检测对于乳腺癌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顺利;于军;王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抗人膀胱癌/抗VEGF双功能基因抗体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抗人膀胱癌/抗VEGF双功能基因抗体对人膀胱癌生长及淋巴转移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人膀胱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注射双功能抗体,观察肿瘤生长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值及凋亡的肿瘤细胞指数.结果肿瘤大小:实验组为(19.50±4.51),对照组为(57.62±8.31),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肿瘤微血管密度:实验组为(2 351±207),对照组为(4 356±54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凋亡指数:实验组为19.25,对照组为9.3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转移:实验组无一只发生,而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抗人膀胱癌/抗VEGF双功能基因抗体对人膀胱癌具有良好的靶向性,能够通过抑制肿瘤微血管形成和加速肿瘤细胞凋亡,遏制实验性人膀胱癌的生长转移,为该抗体用于临床膀胱癌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作者:刘忠良;刘禄成;张国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清毒退热药对内毒素诱导的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清毒退热药对内毒素引起的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预防组.剖取胸腺观察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胸腺细胞凋亡数和DNA 断裂的百分率明显多于治疗组和正常组.结论清毒退热药对内毒素诱导的胸腺细胞凋亡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张杰;薛玉凤;赵聚宾;程玉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内毒素和细胞因子的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本文对30例急性期COPD患者,缓解期25例,健康人25例的血清中的内毒素和细胞因子(IL-6、IL-8、TNF-α)进行检测,探讨它们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尹正;崔连东;尹卓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凝胶迁移阻滞法分析人类端粒酶的DNA结合特性

    目的采用凝胶迁移阻滞法分析研究人类端粒酶DNA结合特性.方法以地高辛标记的人端粒序列寡核苷酸与人端粒酶提取物进行结合反应,以未参与结合反应的单纯标记寡核苷酸作为参照.实验所设的3组样品中,第一组和第二组标记寡核苷酸加端粒酶,第一组显示一条阻滞性条带,第二组显示两条条带,前方的一条与第一组条带平行,为单纯探针条带,后方的一条迁移率被阻滞,应为探针与纯化的蛋白复合体相结合的结果;第三组为标记寡核苷酸加端粒酶阴性洗涤液,只显示单一探针条带.结果只有人端粒序列寡核苷酸与人端粒酶提取物结合反应管显示特异的凝胶迁移阻滞性电泳条带.结论人端粒酶具有和端粒DNA片段结合的特性.

    作者:周俊宜;周俊梅;谢金卫;周世豪;杜贻鹏;谢奇峰;陶莎;罗超权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广州地区健康体检老年人血脂情况与相关疾病谱调查

    据报道,广州城市居民中、老年人甘油三酯(TG)总异常率为28.2%,总胆固醇(TC)异常率为12.6%[1];另外,广州开发区2000年度体检的中、老年人血脂异常总检出率为56.9%[2].可见广州地区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患病率是比较高的.本研究对2 386例广州地区体检老年人的血脂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血脂异常和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及其特点.

    作者:刘泽;王鲁妮;戴波;黄纪昌;冯德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老年人血浆中凝血酶原片断1+2及D-二聚体的浓度变化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术前、术后凝血指标,了解腹腔镜囊切除术后凝血功能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年龄、气腹时间长短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42例行常规胆囊切除术的病例.按年龄、气腹时间分成三组:第一组(20例,年龄19~50岁)气腹时间15~30 min;第二组(11例,年龄51~68岁)气腹时间13~30 min;第三组(11例,年龄50~76岁)气腹时间35~100 min.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72 h抽取上肢静脉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原片断1+2(F1+2)及D-二聚体(D-D).结果 PT、KPTT时间在三组之间变化不显著;F1+2及D-二聚体在LC术后有显著性增高,但大部分在正常范围内,且3 d内基本恢复正常.术后两者血浆水平第二组与第三组较第一组有明显的增高.结论 LC手术可启动凝血过程,对于老年人或手术时间长的病人,应注意凝血指标变化.

    作者:赵忠扩;何海玲;宗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人参皂甙Rg3抗鼠源性膀胱癌BBT739黏附、侵袭和肺转移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g3对鼠源性膀胱癌细胞系BBT739黏附、侵袭和肺转移的作用.方法应用酶标仪检测不同浓度的人参皂甙Rg3对膀胱癌细胞BBT739体外黏附力的影响;通过癌转移模型,观察不同剂量人参皂甙Rg 3对膀胱癌小鼠肺转移的影响;体内侵袭模型通过给予不同剂量人参皂甙Rg3观察18 d后癌组织的侵袭情况,病理分级检测相关癌的侵袭阶段.结果人参皂甙Rg 3可以明显抑制鼠源性膀胱癌细胞系BBT739体外的黏附(P<0.01)及癌细胞对小鼠肾胞膜下的侵袭过程,抑制小鼠膀胱癌肺转移的发展(P<0.05).结论人参皂甙Rg 3通过抑制癌细胞的黏附、侵袭和癌组织抑制癌转移的发生.

    作者:杨威;李博;乔世兴;关文曾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冠心病患者静息超声心动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比较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静息超声心动图室壁运动异常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血管间的关系.方法对132例冠心病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54例,急性心梗(AMI)78例,均给予静息超声心动图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室壁运动异常与病变血管间的关系.结果 132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病变血管>75%212支,静息超声心动图有相应室壁运动异常130支,占61.32%;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变血管>75%85支,有相应室壁运动异常45支,占52.94%;78例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病变均>75%,有相应室壁运动异常73支,占93.59%.结论静息超声心动图室壁运动异常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血管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AMI患者二者间有极好的对应性.

    作者:秦海凤;刘永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辨证论治60例

    近年来,笔者从门诊病人选出老年性皮肤瘙痒60例进行了系统观察,辨证施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0例病人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50~70岁,病程1个月~5年.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50~69岁,病程1个月~4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均无明显差异.所有病例均没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

    作者:韩艳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老年睑袋整形术后避免不良外观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为临床美容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和参数.方法对18例(左右36侧)尸体头颅的眼轮匝肌下脂肪垫(SOFP)进行了观测,主要测定SOFP的部位、形态、范围、厚度,并对不同年龄、性别、左右侧别以及不同体型的人体进行了比较.结果 SOFP位于眶下外侧,眼轮匝肌与上颌骨和颧骨的骨膜之间.SOFP形态不规则,与周围脂肪垫相连续,边界不清.SOFP厚度的年龄比较差异不显著;性别间无差异;体型不同差异具有显著性;左、右两侧几乎对称,无差别.结论在睑袋整形术中,应同时切除SOFP或将错位的脂肪垫复位,可提高美容手术疗效.

    作者:潘安娜;郑刚;陈显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老年增龄性甲状腺功能改变纵向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速率及其与增龄的关系.方法 1995年及2000年对群体763例同一对象进行两次甲状腺功能测定,对每一对象两次测定结果及其差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合并统计显示:(1)T3(nmol/L):≥60岁组合并统计(715例),T3值1995及2000年测定结果分别为1.96±0.40及1.77±0.32,及差值为0.20±0.41(t=12.86,P<0.001).(2)FT3(pmol/L):≥60岁组合并统计(715例),测定结果分别为6.35±1.17及4.42±0.59,及差值为1.93±1.20(t=39.39,P<0.001).(3)T4(nmol/L):≥60岁组合并统计(707例),测定结果分别为106.13±24.25及113.67±22.90,及差值为-7.53±25.28(t=-7.92,P<0.001).(4)FT4(pmol/L):≥60岁组合并统计(716例),测定结果分别为15.33±2.94及16.78±2.95,及差值为-1.45±3.34(t=-11.64,P<0.001).(5)FSH(mIU/L):≥60岁组合并统计(691例),测定结果分别为2.05±1.45及2.56±1.61,及差值为-0.51±1.53(t=-8.81,P<0.001).(6)46例45~59岁组2000年FT3值亦显著低于1995年[(如55~59岁组31例,1995及2000年分别为6.76±0.75及4.55±0.81,差值2.21±0.99(t=12.473,P<0.001);50~54岁组(11例)测定值分别为6.67±0.83及4.23±1.19,差值为2.45±1.65(t=4.91,P<0.001)].结论本组作为一个群体试验,间隔5年后配对试验结果显示T3及FT3呈显著增龄性降低;T4及FT4呈显著增龄性增加;TSH呈显著增龄性增加.

    作者:陆佩芳;马永兴;韩瑞萍;于晓峰;陈淑英;张岚;孔争琦;杨俭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不同位点组合双室同步起搏对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猪心肌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位点组合双室同步起搏模式对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猪心肌力学的影响.方法 7只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猪模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每一只动物随机组合为右房-右室心尖-左室后侧壁(RA-RVA-LVPL)、右房-右室心尖-左室尖(RA-RVA-LVA)和右房-右室心尖-左室后侧壁-左室尖(RA-RVA-LVPL-LVA)起搏模式.分别比较不同起搏模式下的左室内压上升/下降大速率(±dp/dt max)、左室松弛时间常数(τ).结果 RA-RVA-LVPL-LVA起搏模式的±dp/dt分别较RA-RVA-LVPL、 RA-RVA-LVA起搏模式显著提高,τ值明显下降(P均<0.05),而RA-RVA-LVPL起搏模式和RA-RVA-LVA起搏模式之间±dp/dt max 、τ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A-RVA-LVPL-LVA起搏模式在保持房室激动顺序和双室同步起搏的同时,还能改善心室内的电机械同步性,较其他双室起搏模式具有更好的心肌力学效应.

    作者:刘晓堃;傅向华;马宁;谷新顺;郝国贞;刘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TNP-470对胃癌生长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TNP-470(血管生成抑制剂)对胃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裸鼠皮下种植人胃癌细胞株,成瘤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皮下注射TNP-470 30mg/kg,隔日1次,连续8次后,处死动物,测定瘤重及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实验组瘤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NP-470可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生长,治疗组肿瘤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作者:徐越超;所剑;金洪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