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世昌;金道山;王锦传
年龄是否影响宫颈癌患者的预后,目前尚有争议[1~3].本文对我院收治的高龄宫颈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房朝辉;李魁秀;宋藏珠;牛书怀;王争国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采用一次性训练被动跳台实验,观察茶碱对喹啉酸损毁单侧NBM核团造成大鼠记忆障碍病理模型的影响.方法丹酰氯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HPLC)法测定小鼠脑内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结果茶碱组在跳台法的动物被动回避性实验中错误次数明显减少并且记忆时间明显延长,脑皮层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升高,分别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茶碱对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赵光;史小玲;闫淑莲;刘永利;黄如彬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我们对1996~2002年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尿毒症患者36例(2 136例次)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提高老年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长期生存率.
作者:冯秀芳;任青艳;楼红玫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才资源开发的心理学依据.方法比较不同年龄高、中低教育组间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水平,并分析年龄和教育两个因素对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 (1)高教育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相当或好于中低教育中年人;(2)高教育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中低教育老年人好.结论高教育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良好,为老年人才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相关的心理学依据.
作者:李德明;陈天勇;李贵芸;刘昌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氨氯地平和/或培哚普利对肱动脉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氨氯地平组,n=33)和B组(培哚普利组,n=35),治疗半月后血压仍≥140/90 mmHg者进入C组(氨氯地平+培哚普利组,n=31);另设同期体检的老年人为D组(对照组,n=33).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各组的肱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内径(r)、IMT/r比值、内皮依赖舒张功能(FMD)和肱动脉横断面顺应性(CSC).对A、B、C 3组分别在治疗后1年、2年、3年时复查血压和肱动脉的上述超声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各组IMT增厚(A、B组P<0.05,C组P<0.01)、FMD和CSC减退(均P<0.01).治疗后A、B、C 3组的血压、IMT、IMT/r和FMD与基线比较均显著改善.组间比较,C组FMD及CSC改善较A、B组显著(16.85±3.62 vs 12.87±1.54,16.85±3.62 vs 12.69±1.40,P<0.01;18.66±4.67 vs 15.12±2.62,18.66±4.67 vs 14.83±2.18,P<0.01).结论长期应用氨氯地平和/或培哚普利能够改善肱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异常,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能更好地改善肱动脉功能指标.
作者:翟丽华;李光展;吴瑛;梁旭;杨纯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效果及手术技巧的完善.方法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1 540例,1 620只眼白内障,其中1 616只眼同期植入人工晶体.结果术后1 w复查裸视力≥0.5占83%,其中37%裸眼视力≥1.0.手术并发症减少.结论应用各种新技术于手术有关步骤中以解决操作中的难点问题,使得该手术更加完善,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作者:马显力;刘奕志;周灵;郭建兵 刊期: 2004年第08期
老年病人心脏猝死(SCD)是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意外的自然死亡,系心血管功能紊乱或衰竭,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而产生意识丧失[1].SCD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目前防治仍然是一大难题.本文对我院1990~2002年间收治的125例老年人SCD患者作一回顾性临床分析.
作者:丁力;吴自强;俞宙;梁化达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密骨胶囊改善骨密度的作用,验证组方的合理性.方法切除卵巢造模,连续灌胃3个月后处死,测量股骨湿重、干重、骨长、股骨中点和股骨干骺骨矿物含量(BMC)、骨密度(BMD)、骨钙含量.结论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均增加了大鼠BMD、CMC和骨钙含量.
作者:梅世昌;金道山;王锦传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人类年龄期的划分随时间地域的不同而有大幅度变动.这种划分应当统一和稳定,应当来自人类天然的生物学属性.本文提出人类年龄期划分的指数公式.
作者:陈道纯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SARS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将680例SARS患者按不同年龄段分为6组,以主要临床症状和合并症为指标,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SARS易感人群集中在青壮年人中,但呼吸困难、胸痛、胸闷、呼吸音改变等主要呼吸道症状或体征均随年龄改变呈增加的趋势,其中呼吸困难和胸闷随龄增加幅度大,60岁以上老年SARS患者与其他年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SARS患者合并症主要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结核等,且合并症数量随增龄而增加.结论 SARS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合并症表现为随年龄增加的趋势.
作者:徐武夷;赵玉生;卢才义;李泱;吴兴利;高伟;李国瑛;刘谟焓;王士雯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中药神经生长液(nerve growth decoction ,NGD)(中国专利号:ZL 99120671.1)是在传统验方的基础上,经过现代生物学技术筛选而成的一种口服液.以往的研究表明,NGD具有明显的健脾益肾、活血化瘀、促神经生长作用[1,2].本研究观察NGD对自然衰老小鼠大脑SOD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
作者:马振祥;周鸣鸣;刘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急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低钠血症可分为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IADH)和脑耗盐综合征(CSWS).现就近2年来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合并SIADH和CSWS作一临床分析.
作者:王鲁妮;刘泽;肖飞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老年胃癌病人术后营养支持对机体营养状况、细胞免疫功能及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57例老年进展期胃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肠内营养组术后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T细胞亚群活性恢复到术前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老年胃癌病人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在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方面优于肠外营养.
作者:姬社青;花亚伟;徐勇超;张鉴哲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散发性大肠癌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蛋白表达的检测,探讨错配修复基因与大肠癌发生和演进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蛋白提取技术提取肿瘤组织蛋白;利用免疫印迹技术对hMLH1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hMLH1蛋白表达水平≥70岁组显著低于<70岁两组;在不同分化各组间差异显著;在右半结肠癌表达显著低于除直肠以外其它部位的肿瘤;在无转移肿瘤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有转移肿瘤;其表达与性别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高龄所造成的hMLH1基因蛋白表达降低可能是导致散发性大肠癌的原因之一;hMLH1基因表达降低与右半结肠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并影响其分化;hMLH1基因表达较高的肿瘤可能易出现转移.
作者:马坚妹;王岩;刘敏;范凯;吕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检测老年和幼年BALB/c小鼠脑、肺、肝、肾组织糖基化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相、脂相荧光物质含量.方法采用亲和层析法测定糖基化蛋白质的相对含量;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织脂相和蛋白质相的荧光值.结果老年BALB/c小鼠脑、肺、肝、肾组织糖基化蛋白质含量较幼年鼠显著升高(P<0.01),脂相和蛋白质相的荧光值亦较幼年鼠显著升高(P<0.01).结论老年BALB/c小鼠上述各组织中非酶促糖基化的水平升高,这可能是引起小鼠衰老的原因之一.
作者:孙英;侯海燕;张宗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三羟异黄酮(GST)对大鼠肾血管床灌流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肾动脉恒流灌注方法.结果不同剂量的GST(0.4,0.8,1.2 mg/kg)注射于肾动脉灌注环路时,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肾动脉的灌流压;预先注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正钒酸钠(50 μg/kg),可抑制GST(0.8 mg/kg)引起的效应,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对此效应没有影响.结论 GST降低肾血管床的血管张力,其机制与酪氨酸激酶抑制有关.
作者:吉恩生;李爱英;张浩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和急性胰腺炎(AP)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ELISA方法检测81例出血坏死型的水肿型AP患者血浆D-D水平,同时检测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AP组D-D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血浆D-D水平显著高于水肿型胰腺炎(P<0.01).结论在治疗AP的同时,监测血浆D-D水平的变化,对指导临床用药很有意义.
作者:陆兴熠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大肠腺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提高大肠癌的Ⅱ级预防水平.方法总结767例大肠腺瘤患者结肠镜5~17年跟踪随访结果.结果 50岁以后大肠腺瘤患病率随增龄而增加,患病高峰年龄为70~79岁组(42.5%),60~69岁组次之(26.9%).初诊与随访中管状腺瘤所占比例高(78.0%和82.6%),混合性腺瘤占14.6%和12.1%,绒毛状腺瘤少(7.4%和5.3%).80.7%和84.6%的腺瘤均≤5 mm.发生异型增生、癌变的腺瘤中,72.6%和73.1%的腺瘤均>10 mm,而63.7%和61.5%均呈绒毛状腺瘤.腺瘤的癌变率为4.8%.结论大肠腺瘤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绝大多数腺瘤呈良性过程,但需定期在肠镜的监测下及时处理腺瘤,可预访大肠癌的发生.
作者:宫桂花;张子其;万军;朱成;刘芳;吴本俨;邵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b1对离体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肺以含PGE1的低钾右旋糖酐(LPD)液灌注及保存,实验组则将人参皂甙Rb1(0.08 mg/ml)加入含PGE1的LPD液灌注及保存,4℃保存12 h后复灌1 h,测定肺血管阻力(PVR)、肺静脉血氧分压(PvO2)及肺组织含水量(LW);肺组织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对肺组织凋亡细胞进行检测并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实验组PVR、LW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vO2明显升高﹙P<0.01﹚.肺组织NO、SO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则较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亦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其超微结构变化明显较对照组轻.结论肺保存液中加入人参皂甙Rb1能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增加肺保护效果.
作者:乌达;耿庆;惠刚;刘继先;张本固;王子慧;尹为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化疗是乳腺癌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然而化疗的毒副作用也是很严重的,以致于有些患者不能进行化疗.本研究自2001年1月至2003年3月,以我院乳腺专科门诊化疗或住院化疗的病人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采用环磷酰胺+表阿霉素+5氟尿密啶方案,并配合使用甲地孕酮片,旨在观察甲地孕酮片在减轻化疗毒副作用方面的疗效.
作者:汤鲁霞;罗富美 刊期: 200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