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出血坏死型和水肿型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

陆兴熠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D-二聚体, 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和急性胰腺炎(AP)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ELISA方法检测81例出血坏死型的水肿型AP患者血浆D-D水平,同时检测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AP组D-D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血浆D-D水平显著高于水肿型胰腺炎(P<0.01).结论在治疗AP的同时,监测血浆D-D水平的变化,对指导临床用药很有意义.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长期血液透析对老年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附8例分析)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尤其是老年血透患者常见的主要死亡原因.我们分析8例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对心脏的影响.

    作者:沈实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密骨胶囊对雌性Wistar大鼠骨密度的实验观察

    目的观察密骨胶囊改善骨密度的作用,验证组方的合理性.方法切除卵巢造模,连续灌胃3个月后处死,测量股骨湿重、干重、骨长、股骨中点和股骨干骺骨矿物含量(BMC)、骨密度(BMD)、骨钙含量.结论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均增加了大鼠BMD、CMC和骨钙含量.

    作者:梅世昌;金道山;王锦传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高龄对散发性大肠癌错配修复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散发性大肠癌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蛋白表达的检测,探讨错配修复基因与大肠癌发生和演进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蛋白提取技术提取肿瘤组织蛋白;利用免疫印迹技术对hMLH1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hMLH1蛋白表达水平≥70岁组显著低于<70岁两组;在不同分化各组间差异显著;在右半结肠癌表达显著低于除直肠以外其它部位的肿瘤;在无转移肿瘤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有转移肿瘤;其表达与性别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高龄所造成的hMLH1基因蛋白表达降低可能是导致散发性大肠癌的原因之一;hMLH1基因表达降低与右半结肠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并影响其分化;hMLH1基因表达较高的肿瘤可能易出现转移.

    作者:马坚妹;王岩;刘敏;范凯;吕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南阳市敬老院230例老人营养状况调查

    敬老院老人是老年人口中特殊人群,其营养状况和膳食结构国内各地已有若干报道.2003年10~12月我们对南阳市敬老院老人营养状况进行了整群抽样调查.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1]相比较,与全国调查[2]结果基本一致.同时通过微型营养评定找出营养不良发生率与其可能因素,并据此予以合理的膳食指导.

    作者:李璞;赵理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三羟异黄酮对大鼠肾血管床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研究三羟异黄酮(GST)对大鼠肾血管床灌流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肾动脉恒流灌注方法.结果不同剂量的GST(0.4,0.8,1.2 mg/kg)注射于肾动脉灌注环路时,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肾动脉的灌流压;预先注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正钒酸钠(50 μg/kg),可抑制GST(0.8 mg/kg)引起的效应,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对此效应没有影响.结论 GST降低肾血管床的血管张力,其机制与酪氨酸激酶抑制有关.

    作者:吉恩生;李爱英;张浩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血管紧张肽Ⅱ受体Ⅰ拮抗剂的临床应用

    血管紧张肽Ⅱ受体I拮抗剂(ARB),自1994年第1个药物氯沙坦(losartan) 在瑞士上市到2002年5月,相继有缬沙坦(valsartan),坎地沙坦酯(candesartan cilexetil)、厄贝沙坦(irbesartan)、依普罗沙坦(epreosartan)、替米沙坦(telmisartan)、奥美沙坦酯(olmesartan medoxomil)及复方制剂如海捷亚等药物在美国经FDA批准上市.其中有些药物还未进入中国市场.ARB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评价很高的一类抗高血压药物.本文就上述ARB的药理作用、药动学与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武艳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梗死前心绞痛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功能和预后的近期影响.方法 54例老年首次AMI患者,按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史分为无心绞痛组、有心绞痛组,所有患者均在发病6 h内行直接PCI术.术后2 w测定心功能;住院期间观察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梗死后心绞痛、再梗和死亡的发生率.结果 (1)有心绞痛组肌酸肌酶MB同工酶峰值低于无心绞痛组(P<0.05).(2)有心绞痛组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峰射血率均高于无心绞痛组(P<0.05),左室峰射血时间低于无心绞痛组(P<0.05).(3)有心绞痛组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低于无心绞痛组(P<0.05);有心绞痛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再梗率和住院病死率均有低于有心绞痛组的趋势,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可明显改善老年AMI患者直接PCI术后的心功能和近期预后.

    作者:王荣英;胡少东;谷新顺;傅向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SARS患者主要临床特征与年龄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SARS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将680例SARS患者按不同年龄段分为6组,以主要临床症状和合并症为指标,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SARS易感人群集中在青壮年人中,但呼吸困难、胸痛、胸闷、呼吸音改变等主要呼吸道症状或体征均随年龄改变呈增加的趋势,其中呼吸困难和胸闷随龄增加幅度大,60岁以上老年SARS患者与其他年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SARS患者合并症主要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结核等,且合并症数量随增龄而增加.结论 SARS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合并症表现为随年龄增加的趋势.

    作者:徐武夷;赵玉生;卢才义;李泱;吴兴利;高伟;李国瑛;刘谟焓;王士雯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老年人大肠腺瘤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

    目的探讨老年人大肠腺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提高大肠癌的Ⅱ级预防水平.方法总结767例大肠腺瘤患者结肠镜5~17年跟踪随访结果.结果 50岁以后大肠腺瘤患病率随增龄而增加,患病高峰年龄为70~79岁组(42.5%),60~69岁组次之(26.9%).初诊与随访中管状腺瘤所占比例高(78.0%和82.6%),混合性腺瘤占14.6%和12.1%,绒毛状腺瘤少(7.4%和5.3%).80.7%和84.6%的腺瘤均≤5 mm.发生异型增生、癌变的腺瘤中,72.6%和73.1%的腺瘤均>10 mm,而63.7%和61.5%均呈绒毛状腺瘤.腺瘤的癌变率为4.8%.结论大肠腺瘤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绝大多数腺瘤呈良性过程,但需定期在肠镜的监测下及时处理腺瘤,可预访大肠癌的发生.

    作者:宫桂花;张子其;万军;朱成;刘芳;吴本俨;邵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老年人才资源开发的心理学依据

    目的探讨老年人才资源开发的心理学依据.方法比较不同年龄高、中低教育组间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水平,并分析年龄和教育两个因素对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 (1)高教育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相当或好于中低教育中年人;(2)高教育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中低教育老年人好.结论高教育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良好,为老年人才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相关的心理学依据.

    作者:李德明;陈天勇;李贵芸;刘昌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2003年长沙地区各级老年病专科医师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治疗态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老年病专科医师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态度,以促进治疗水平的提高.方法在湖南省长沙地区,对各级老年病专科医师发送问卷调查表130份.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20份,表明长沙地区老年病专科医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目的明确,能掌握健康教育的重点,钙剂和维生素D应作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基础用药已形成共识,但使用二膦酸盐较少,对治疗时机和疗程的掌握与现有治疗指南尚有差距.

    作者:刘幼硕;王田琪;秦爱平;李忠;李华珠;刘慧霞;程洁;陈敏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内镜膀胱颈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目的探讨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理想术式.方法对24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45~69岁)行内镜膀胱颈悬吊术,术后观察排尿情况.耻骨上3 cm横行切口、阴道前壁T形切口、用Stamey 针自腹部切口一侧进针,经膀胱颈侧方、阴道前壁穿出,将尼龙线引出;阴道内尼龙线穿过一段人造血管、再将另一端引出腹壁.另侧同样进行.两侧拉紧缝线使膀胱颈抬高.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总有效率达95.8%,失败一例,无不良反应.结论内镜膀胱颈悬吊术是治疗女性压力尿失禁的安全可靠术式.

    作者:姜凤鸣;陈岐辉;郑佐柱;王春喜;宋立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低钠血症20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低钠血症可分为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IADH)和脑耗盐综合征(CSWS).现就近2年来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合并SIADH和CSWS作一临床分析.

    作者:王鲁妮;刘泽;肖飞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老年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老年胃癌病人术后营养支持对机体营养状况、细胞免疫功能及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57例老年进展期胃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肠内营养组术后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T细胞亚群活性恢复到术前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老年胃癌病人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在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方面优于肠外营养.

    作者:姬社青;花亚伟;徐勇超;张鉴哲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外源性DNA对机体内MAO-B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外源性脱氧核糖核酸(DNA)对与机体衰老正相关酶(MAO-B)活性水平的影响.方法给12月龄大鼠连续定量服用高剂量(60 mg/kg)或低剂量(30 mg/kg)DNA 60 d以后,测定其血清中MAO-B的含量水平,两组间进行比较并分别与参照组(维生素E)和对照组比较.结果服用外源性DNA组和服用维生素E组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其血液中MAO-B含量均有明显减少,且高剂量DNA的抑制作用比低剂量更加显著.结论一定浓度的外源性DNA可以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MAO-B的活性来延缓机体的衰老进程.

    作者:彭健;王俊云;唐孝礼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出血坏死型和水肿型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和急性胰腺炎(AP)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ELISA方法检测81例出血坏死型的水肿型AP患者血浆D-D水平,同时检测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AP组D-D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血浆D-D水平显著高于水肿型胰腺炎(P<0.01).结论在治疗AP的同时,监测血浆D-D水平的变化,对指导临床用药很有意义.

    作者:陆兴熠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复方银杏滴丸抗脑功能衰退作用及作用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复方银杏滴丸(CO-GBE)的抗脑功能衰退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D-galactose,D-gal)49 d,测定模型组和给药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胸腺和脾脏指数、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丙二醛(MDA)和脂褐素含量的变化.结果 CO-GBE 15 mg/kg、30 mg/kg、60 mg/kg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抑制模型小鼠胸腺萎缩;增强模型小鼠脑组织SOD、GSH-Px活力,降低MDA和脂褐素含量(P<0.05,P<0.01).结论增强脑组织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可能是CO-GBE改善学习记忆能力,抑制胸腺指数下降,抗脑功能衰退的作用机制.

    作者:张爱林;孙建宁;徐秋萍;叶正良;章顺楠;孙鑫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1540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效果及手术技巧的完善.方法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1 540例,1 620只眼白内障,其中1 616只眼同期植入人工晶体.结果术后1 w复查裸视力≥0.5占83%,其中37%裸眼视力≥1.0.手术并发症减少.结论应用各种新技术于手术有关步骤中以解决操作中的难点问题,使得该手术更加完善,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作者:马显力;刘奕志;周灵;郭建兵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36例临床分析

    我们对1996~2002年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尿毒症患者36例(2 136例次)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提高老年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长期生存率.

    作者:冯秀芳;任青艳;楼红玫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住院老年人心脏猝死125例分析

    老年病人心脏猝死(SCD)是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意外的自然死亡,系心血管功能紊乱或衰竭,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而产生意识丧失[1].SCD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目前防治仍然是一大难题.本文对我院1990~2002年间收治的125例老年人SCD患者作一回顾性临床分析.

    作者:丁力;吴自强;俞宙;梁化达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