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高血压与动脉硬化

高甬东

关键词:彩超, 高频, 老年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摘要:在老年人群高血压的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年龄段,同时又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大动脉顺应性降低是老化的常见表现,是老年高血压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应用超声技术对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进行观察分析.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苦碟子注射液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

    苦碟子注射液问世已有多年,多用于治疗慢性心肌缺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中亦有应用,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目前却缺乏相应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该药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作用的研究,提供苦碟子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可靠性.

    作者:林萍;杨婧;周登滨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受体、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的绝经后妇女共78例,运用双能X线骨吸收法进行骨密度的测量.同时,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其雌激素受体、维生素D受体基因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结果绝经后妇女中,雌激素受体基因型仅与腰椎骨密度有显著差异.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在股骨颈、大转子部位有差异.Pvu Ⅱ多态性和BsmI多态性共同作用对骨密度影响更大.结论雌激素受体、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分布频率明显不同于西方国家,并且与骨密度有一定的关联,尤其是基因与基因的共同作用与骨密度的关系更为密切.

    作者:王云燕;问晓东;李素云;李克华;周淑荣;马秀敏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胸腺五肽在老年晚期肿瘤化疗中的辅助治疗作用

    注射用胸腺五肽(TP-5)是一种免疫增强剂[1].我们应用该药治疗老年晚期肿瘤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静;陈青;黄之杰;张毅;罗新英;黄欣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老年冠状动脉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闭塞性病变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的成功率.方法对108例老年冠状动脉闭塞患者行PTCA或PTCA加支架治疗.结果 3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行PTCA均获得成功;69例择期PTCA中86处病变,60处成功,成功率69.8%.无桥连侧支的闭塞性病变PTCA成功率77.8%,桥连侧支丰富的闭塞性病变PTCA成功率为46.9%.仅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结论老年冠状动脉闭塞患者血管闭塞时间越长,PTCA成功率越低,无桥连侧支的闭塞性病变PTCA成功率明显高于桥连侧支丰富的闭塞性病变PTCA成功率,提示老年冠状动脉闭塞性病变行PTCA或PTCA加支架术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徐海鹰;徐坚;王宁夫;张邢炜;李佩璋;许轶洲;杨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血清瘦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血清瘦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 T2DM患者128例(男65例,女63例),其中63例合并CI,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其血清瘦素水平.结果 (1)T2DM肥胖者血清瘦素水平高于非肥胖者(P <0.001);(2)血清瘦素水平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显著,女性高于男性(P<0.001);(3)DM合并 CI者血清Leptin水平高于无CI者(P<0.05);(4)相关分析发现,血清瘦素浓度无论男女均与体重指数(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腰臀比(WHR)、体脂百分比(BF%)、甘油三酯(TG)、空腹胰岛素(FINS) 等呈显著相关.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BF%、性别、 FINS、腰围为影响瘦素为显著的因素.结论 T2DM合并CI者血清瘦素水平升高,血清高瘦素水平与高胰岛素血症的相关性提示,瘦素可能在T2DM脑梗死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陈诗鸿;陈丽;侯新国;邵红艳;赵忠红;王殿辉;毛蔚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转染PHGPx基因对Aβ及H2O2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转染磷脂过氧化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PHGPx)基因对神经毒物质Aβ及H2O2诱导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基因转染和筛选得到稳定高表达PHGPx基因的PC12 细胞,加入神经毒物质Aβ及H2O2, 采用电镜、DNA片段化测定、MTT比色微量分析及流式细胞凋亡率分析等方法观察转基因后抗逆变致凋亡的能力.结果加入神经毒物质Aβ或H2O2后,未转染PHGPx基因的PC12 细胞出现凋亡的特征性形态学改变,电泳可见断裂的DNA片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较转染组明显增加.MTT比色微量分析显示细胞活力下降(均P<0.01).结论 Aβ及H2O2能够诱导神经细胞凋亡.转染PHGPx基因能对抗Aβ、H2O2的神经毒性,保护Aβ、H2O2所致的神经细胞损伤凋亡,是AD等有活性氧参与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种新的基因干预治疗思路.

    作者:付振涛;杨玲玲;郝建荣;曾季平;孔峰;钟华;崔行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高血压相关基因hrg-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周期蛋白E和P27蛋白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研究hrg-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抑制作用是否与调节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表达活性有关.方法采用pcD2-hrg-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体外培养的VSMCs,Western blot、MTT法、流式细胞术观察该基因过表达对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P27表达及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转染pcD2-hrg-1后,与对照组细胞相比,G1期细胞比例上升,S期细胞比例下降,细胞生长速率明显减慢;而转染hrg-1反义RNA表达载体的细胞生长速率明显加快.转染hrg-1 24 h后cyclin E表达开始降低,之后呈持续下降趋势;至72 h,其表达量约为对照组的1/2.P27的表达则呈上升趋势,转染hrg-1 24 h后,其表达活性显著增加(为对照组的2.6倍);转染后48 h达高峰,为对照组的3.3倍;在转染后72 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hrg-1通过上调P27和下调cyclin E表达而发挥抑制VSMC增殖的作用.

    作者:姜广建;温进坤;韩梅;潘磊;黄秀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对照研究

    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应用药物治疗老年期痴呆,寄期望于其智能的恢复,但是从未遂愿;其实真正造成患者家属烦恼的主要是患者的精神行为障碍,而非患者的智能受损.由于老年患者对药物的副反应耐受性差,日前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疗效并不十分理想,而且锥体外系、体位性低血压等方面的副反应出现较多,在治疗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障碍时,往往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目前,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的问世,给更好的治疗这类疾病带来了曙光;但是,此类研究在国内鲜有报道,在国际上也缺少大规模、随机、前瞻性、双盲对照性研究.本文采用小剂量利培酮进行治疗,以期在较少出现副作用、更为安全的前提下取得更好的疗效,并提高依从性.

    作者:李振宇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的临床研究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SDHVD)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心脏超声,致许多病人漏诊、误诊.现将我们收治的52例SDHVD患者超声心动图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阴彦龙;鲁萧;邓映和;张东成;张明德;韩宇娟;彭玲;李海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2型糖尿病的非糖尿病一级亲属血浆纤溶受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及T2DM的非糖尿病一级亲属(FDRs)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测定31例正常人、57例一级亲属、35例T2DM患者的血浆PAI-1水平;采用方差分析、逐步多元直线回归分析.结果 (1)HOMA胰岛素抵抗(HOMA-IR)在对照组、FDRs、T2DM组逐渐升高,胰岛功能(HOMA-β)逐渐下降,且有显著差异(P<0.05),T2DM组HbA1c显著高于对照组和FDRs(P<0.01).(2)FDRs和T2DM组血浆PAI-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2DM及非糖尿病的T2DM一级亲属胰岛素敏感指数下降,纤溶受损,且与肥胖、血脂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陈树春;宋光耀;刘铁迎;王世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老年患者胃镜检查时异丙酚和咪唑安定联合应用的安全性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胃镜检查时联合应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的安全性.方法对108例老年患者胃镜检查时联合应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镇静,了解胃镜检查中患者的客观反应、操作时间以及检查过程中血压、心率和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老年镇静组和老年对照组患者感受(恶心、咳嗽、咽喉不适感等)差异明显,对胃镜检查的满意程度有明显差异.老年镇静组(>65岁)与镇静对照组(<35岁)的药物用量有明显差异.老年镇静组检查中血压、SaO2有一过性降低,检查后即刻恢复.老年镇静组和老年对照组胃镜操作过程中的客观指标(如肢体不自主运动、胃食管反流、胃体胃窦蠕动、幽门口开放)存在着差异.结论老年患者胃镜检查中联合应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是安全和舒适的,严密观察是操作镇静胃镜检查的安全保证.

    作者:李健;李振锋;赵治国;陆敏;尚敏杰;冯常炜;唐芙爱;段芳龄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人胸苷激酶基因cDNA克隆

    目的克隆人胸苷激酶基因cDNA.方法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扩增胸苷激酶cDNA,用十二烷基氟波酯(TPA)刺激人外周血细胞的mRNA为模板;扩增的PCR产物经TA克隆重组和内切酶鉴定,以及DNA序列分析确定克隆基因的序列.结果经逆转录PCR扩增出一个700bp左右的DNA片段,TA克隆出现16个阳性克隆,选择其中的一个克隆(TKTA8)进行DNA序列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TKTA8克隆重组的序列是人胸苷激酶的cDNA序列.结论从外周血细胞中得到了hTK完整的开放读码框架.

    作者:丁克祥;郑永晨;吴朝阳;王攀;张杰;胡燕祝;吕沅津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罗格列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脏保护作用的形态学研究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大鼠)心脏形态学的改变及罗格列酮对SHR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SHR大鼠24只,随机分成两组.实验期8 w,取组织标本,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大鼠心肌结构的改变.结果 SHR大鼠心肌间质出现胶原纤维的增殖,心肌细胞的结构也发生了改变,经罗格列酮治疗后,大鼠心肌间质胶原含量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形态得到明显改善.结论罗格列酮对逆转高血压所致的心肌重构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杨连伟;孔俭;葛姝颖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蛋白代谢的影响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GH-IGF轴的影响,探讨rhGH对老年肺部感染合并低蛋白血症的患者的蛋白代谢的作用.方法将20例老年肺部感染合并低蛋白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GH治疗组和非GH治疗组,疗程10 d,GH治疗组病人给予rhGH 9 IU/d,于研究前及研究结束后观察血清IGF-Ⅰ、IGFBP-1 、IGFBP-3、GH、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同时分别于研究前、研究第6天、研究结束时检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结果 (1)研究结束时,GH治疗组的血清GH 、IGF-Ⅰ、IGFBP-3 的水平显著高于研究前(P<0.01)和非GH治疗组(P<0.05),而血清IGFBP-1水平显著低于研究前(P<0.01)和非GH治疗组(P<0.01);(2)研究结束后GH治疗组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的水平显著高于研究前和非GH治疗组(P<0.01).(3)用药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无显著的变化.结论 rhGH可使IGF-Ⅰ、IGFBP-3水平增加,使IGFBP-1降低,从而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改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蛋白代谢.

    作者:钱玉英;陈秉良;冯明;曹若瑾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辛伐他汀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及小剂量辛伐他汀与小剂量尼尔雌醇联合应用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45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9只:A组(假手术组)、B组(卵巢切除,OVX组)、C组(卵巢切除+辛伐他汀组)、D组(卵巢切除+尼尔雌醇组)、E组(卵巢切除+辛伐他汀+尼尔雌醇组).实验给药10 w后处死大鼠,测量大鼠的体重和股骨、胫骨的骨密度;检测血清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和尿钙、肌酐、羟脯氨酸的含量;观察股骨干骺端微观结构的形态学改变.结果与B组相比,C、D、E 3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P<0.01),股骨骨密度增高(P<0.05),血清骨钙素、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P<0.05),股骨干骺端微观结构接近正常.C、D、E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及小剂量的辛伐他汀和尼尔雌醇联合应用能够促进去卵巢大鼠的新骨形成,增高骨密度,改善损伤的骨微观结构.

    作者:杜建层;冯艳萍;庞义存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高龄患者急性心肺复苏的临床体会

    笔者对852例院内急性心脏搏停的患者,以回顾性、对照性的研究方式,分析评价老年心脏搏停患者的临床特点、急性心肺脑复苏期间的治疗措施及心肺脑复苏后6h、12h、24h是的意识状态评分与复苏后患者近生存上率及生存时间之间关系,找出复苏后患者的高危人群,有效地更有针对性地做好高龄患者的心肺脑复苏,增加复苏成功率、改善预后.

    作者:李莹洁;黄建群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普伐他汀降脂治疗对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普伐他汀对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对70例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降脂前后和70例对照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检测.结果高胆固醇血症组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较正常组明显减弱(P<0.001),而二组对硝酸甘油的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49).70例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服用普伐他汀10 mg治疗(3.8±0.8)月后,血浆总胆固醇从(6.31±0.70)mmol/L降至(5.06±0.63)mmol/L,同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而治疗前后肱动脉对硝酸甘油的反应无显著性改变.结论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经普伐他汀降胆固醇治疗后,受损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宋贺;罗晓华;魏郁;张金盈;赖泽仁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胸腺嘧啶磷酸化酶表达水平及其对肾癌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胸腺嘧啶磷酸化酶(TP)在不同肾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TP在肾癌预后预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4例肾癌组织、11例肾良性病变组织中TP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将TP表达水平与不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TP表达水平与性别和年龄无关.TP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肾良性病变组织(P<0.01).TP在高分化肾癌组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低分化肾癌组(P<0.05);1年内复发组TP表达显著高于1年内无复发组(P<0.05);TP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1);5-氟尿嘧啶(5-FU)化疗+免疫治疗效果显著的患者T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无效者(P<0.001);肿瘤越大,TP表达水平越高(P<0.05),但与T3~4期比较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P蛋白在肾癌和肾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TP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复发、肿瘤转移密切相关;也与5-FU化疗的效果有关,TP表达水平可用于肾癌预后预测,高TP表达提示肾癌预后不佳.

    作者:刘伟;刘成倍;徐伟;叶梓惠;戴永雄;陶长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治疗的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及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对其影响.方法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浆及心肌AngⅡ、Ald;电镜下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组织TGF-β1的变化;用Masson三色染色观察心肌胶原含量变化.结果糖尿病大鼠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gⅡ、Ald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大鼠,罗格列酮治疗组与糖尿病大鼠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TGF-β1含量增加,罗格列酮治疗组较糖尿病组减少(P<0.01);电镜观察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心肌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论 2型糖尿病大鼠血浆和心肌组织AngⅡ、Ald升高,心肌TGF-β1含量增加,罗格列酮治疗后可延缓糖尿病心肌病变的进展.

    作者:王绵;崔炜;张力辉;苏胜偶;张玉华;乔丽敏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阵发性心房颤动凝血状态的研究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凝血标记物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阵发性房颤组的Fg、vWF和PAI-1增高[Fg:(2.36±0.67) g/L vs (3.12±0.98) g/L,P<0.001;vWF:79.36%±26.39% vs 106.28%±28.67%,P<0.001;PAI-1:(52.58±26.52) ng/ml vs (68.07±14.53) ng/ml,P<0.05],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持续性房颤组Fg、vWF、DD、TAT和PAI-1显著升高(P<0.05~0.001);与阵发性房颤组比较,持续性房颤组DD、TAT显著升高[DD:(1.34±0.55)mg/L vs (1.79±0.88) mg/L,P<0.05;TAT:17.51 ng/ml vs 21.54 ng/ml,P<0.05];三组间GMP-140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在房颤发作间歇期仍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其程度介于正常组和持续性房颤患者之间.

    作者:张薇;郑兆通;朱清;黎莉;钟敬泉;张运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