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咪唑安定静脉复合麻醉用于老年高血压病人手术的临床观察

周松花;胥亮;李学;张锐;李兴波

关键词:咪唑安定, 静脉复合麻醉, 老年人, 高血压
摘要:近年来,老年高血压病人手术在临床上越来越多见,由于其病理生理上的特殊性,对于此类病人的麻醉为广大麻醉医师所关注,并对此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咪唑安定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麻醉药物,无论作为麻醉前还是麻醉中用药,都有其独特的作用.我们利用咪唑安定有较好的抗焦虑和循环稳定作用,将其用于老年高血压病人手术的麻醉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左室心肌质量的改变(附9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心肌质量的变化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超声波心动图对老年CRFⅢ~Ⅳ期患者9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1~2级高危(EH)而肾功能正常患者74例及健康老年人40例的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以及射血分数进行测量,计算出左室心肌质量(LVM);监测24 h动态血压,测出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同时测定血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CRF患者LVH发生率高(96.70%);其扩张型肥厚及非对称型肥厚明显多于原发性高血压组.LVM明显增加,本组CRF患者的LVM平均为209.92±53.57 g/m2,与对照组135.67±29.68 g/m2及高血压组191.45±41.50 g/m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CRF患者的LVM增加,除与血压增高的程度(r=0.511,P<0.001)相关外,还与血肌酐(r=0.601,P<0.001)、尿素氮(r=0.521,P<0.001)、血红蛋白(r=0.545,P<0.001)、血清白蛋白(r=0.374,P<0.001)等密切相关,与高血压病程(r=0.003,P<0.370)、舒张压(r=0.095,P<0.386)无明显相关.结论老年CRF患者心肌质量的改变由多种因素所致,设法减轻LVM是CRF的重要治疗目标.

    作者:张晓英;曾青云;何耀;马国栋;康照梅;牟善初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淀粉样肽前体蛋白片段免疫改善糖尿病小鼠脑内β淀粉样肽类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用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APP)中的某些肽段免疫小鼠可否减轻小鼠脑内β淀粉样肽(Aβ)及其前体蛋白(APP)的表达.方法分别用APP中的319-335肽段(APP17肽)、597-624肽段(APP28肽即Aβ1-28)免疫小鼠,APP17肽、Aβ1-28由我室合成并纯化.第3次免疫后,诱发小鼠糖尿病模型.小鼠分4组:即用APP17肽免疫的正常小鼠(17PC);用APP17肽免疫后诱发糖尿病的小鼠(17PDM);用Aβ1-28免疫的正常小鼠(28PC);用Aβ1-28免疫后诱发糖尿病的小鼠(28PDM).第5次免疫后,对各组小鼠脑切片进行Aβ类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17PC组小鼠海马内表达Aβ1-42、 Aβ1-16及APP C端抗体的阳性染色神经元数目多,而17PDM组小鼠海马内上述各种抗体的阳性染色数目比17PC组明显减少(P<0.01);28PC组小鼠海马内表达Aβ1-42、 Aβ1-16及APP N端抗体的阳性染色神经元数目多,而28PDM组小鼠海马内上述各种抗体阳性染色的数目比28PC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糖尿病小鼠血-脑屏障破坏,抗体进入脑组织,与β淀粉样肽或其前体蛋白结合而使之易被清除.

    作者:赵咏梅;张人玲;姬志娟;赵志炜;钱玉英;盛树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咪唑安定静脉复合麻醉用于老年高血压病人手术的临床观察

    近年来,老年高血压病人手术在临床上越来越多见,由于其病理生理上的特殊性,对于此类病人的麻醉为广大麻醉医师所关注,并对此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咪唑安定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麻醉药物,无论作为麻醉前还是麻醉中用药,都有其独特的作用.我们利用咪唑安定有较好的抗焦虑和循环稳定作用,将其用于老年高血压病人手术的麻醉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松花;胥亮;李学;张锐;李兴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5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及血液透析(HD)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观察51例老年CRF患者在CAPD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指标,透析后腹膜特性、尿素清除指数(KT/V)、残余肾功能、主要并发症、存活率、死亡原因等,并与40例血液透析组相比较.结果两组透析后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明显下降,血红细胞、血红蛋白明显上升,其中CAPD组血红细胞、血红蛋白上升幅度明显高于HD组(P<0.05),CAPD组1年及3年存活率高于HD组(P<0.05),CAPD组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HD组(P<0.01),CAPD组残余肾功能的保护优于HD组(P<0.01),CAPD组对毒素的清除效果高平均转运和高转运优于低平均转运和低转运,CAPD组主要并发症为营养不良、腹膜炎,HD组主要并发症为心脑血管并发症.结论老年患者由于本身存在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作为一种替代疗法,比较适合CAPD治疗.

    作者:崔明姬;董雨艳;孙宏昌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奥扎格雷钠对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cl-2表达及抑制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奥扎格雷钠组,盐水对照组,假手术组,单纯缺血组.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光镜、电镜、免疫组化方法测定Bcl-2在脑缺血再灌后不同时间蛋白表达的变化,并用图像分析方法测定其免疫强度.结果奥扎格雷钠与盐水对照组相比使相应时间点Bcl-2表达升高.结论 Bcl-2介导了脑缺血再灌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并参与迟发神经元死亡.奥扎格雷钠可减轻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增强神经细胞Bcl-2蛋白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凋亡.

    作者:赵晴;于挺敏;方乐;王冬华;许洪福;李建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行为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QOL)已成为衡量预后的主要概念[1].研究表明,适当的护理干预行为会对癌症患者QOL的提高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作者:李园;于学洁;王素婷;李慧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

    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是老年人特有的心脏瓣膜病,其病理变化为瓣膜结缔组织退行性变、纤维化、增厚及钙化,从而引起瓣膜及其支架的功能异常.主要有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二尖瓣环及二尖瓣钙化,以及两个瓣膜同时存在的联合瓣膜钙化等类型.当本病同时合并传导系统、乳头肌及冠状动脉的钙化时称为老年心脏钙化综合征.该病的发生率较高,但由于其临床症状不典型,且常被高血压、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的症状所掩盖,故长期以来未被关注,直到近年才逐步为人们所重视.

    作者:冯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dsion,ISH)常见于老年人.

    作者:华琦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抗人膀胱癌抗独特型抗体佐剂疫苗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抗独特型抗体佐剂疫苗对膀胱癌的免疫治疗作用.方法用抗人膀胱癌抗独特型抗体佐剂疫苗(Ab2+SAF)免疫BALB/C小鼠,即实验组;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方法同实验组.免疫3次后,于末次免疫后1w,将新鲜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移植于小鼠肾包膜下,分别于移植后第2、4、6、8和10天处死小鼠,取血清进行抗抗独特型抗体(Ab3)分析.移植瘤行组织学检查,观察宿主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及瘤细胞可见率.结果实验组小鼠肾脏包膜下人膀胱癌细胞系很快受到排斥,在移植后第6天,淋巴细胞浸润即达高峰,而对照组在第10天才达高峰;瘤细胞可见率,在移植后第6天即明显降低,而对照组呈逐渐下降.实验组Ab3为阳性,而对照组阴性.结论 Ab2作为抗原免疫小鼠后,通过诱发或激活对人膀胱癌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排斥瘤细胞并抑制其生长.

    作者:单桂芬;李然伟;朱德淳;刘禄成;范海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老年男性雄激素水平的随龄改变与冠心病的危险性

    近来,男性雄激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现就男性雄激素水平的随龄改变的特点及其对CHD危险性和危险因素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武强;李小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调心方对氧化损伤型类AD大鼠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调心方对氧化损伤型类AD大鼠兴奋性氨基酸递质--谷氨酸(Glu)含量及其受体(NMDAR)之NR1a、NR2a 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二羟延胡索酸(DHF)加FeCl3-ADP左侧脑室注射法,造成氧化损伤型类AD大鼠模型;HPLC荧光法测定鼠脑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RT-PCR法检测鼠脑NR1a、NR2a mRNA水平变化,以及调心方对上述各项指标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模型鼠脑组织中的Glu含量及NR1a、NR2a mRNA水平显著增高,调心方对此有明显的下调作用. 结论调心方能够通过下调AD鼠脑中Glu含量及其受体之NR1a及NR2a mRNA水平,解除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以达到防治AD的目的.

    作者:孙泉;金国琴;张学礼;戴薇薇;赵伟康;林水淼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术后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52例(59眼).31例(36眼)为Ⅳ~Ⅴ级核,采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21例(23眼)为Ⅱ~Ⅲ级核,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疗效评价采用术前和术后平均裸眼视力等级资料配对秩和检验.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5者占54.2%,≥0.3者占94.8%.术前和术后裸眼视力有非常显著差异(Z=4.707,P<0.000 1).结论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疗效肯定,94.8%患眼视力改善≥0.3.

    作者:葛钧;黄菊天;朱格非;彭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脉压关系的临床观察

    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扩张性和顺应性下降是高血压大动脉损害的普遍特征[1].本文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老年人左室肥厚与脉压差的关系.

    作者:孟婉玉;李方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皮肤衰老过程中TGF-β免疫组织化学变化及临床意义

    转化生长因子(TGF)是一类具有强烈刺激细胞增殖分化的生长因子,具有广泛的靶细胞,对皮肤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具有明显的生物学作用.这些多肽生长因子对胚胎、发育、细胞增殖、细胞衰老、肿瘤发生等生长调控及创伤愈合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皮肤衰老过程中TGF-β1和转化生长因子受体β1(TGFR-β1)免疫组织化学变化.

    作者:周茂华;牛云彤;姚飞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活化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与冠心病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冠心病等血栓性疾病的发病和血小板功能的异常密切相关.而血小板膜糖蛋白起到了不可缺的作用.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对活化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的分子标记物、测定方法、注意事项及其在冠心病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作者:许骥;华琦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农村老年社会保障立法与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将日显突出,然而,目前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作者:谢根成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TIMP3在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3例老年人NSCLC组织中MMP2、MMP9、TIMP1、TIMP3表达情况.结果 MMP2、MMP9、TIMP1、TIMP3在老年人NSCLC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2.4%、62.1%、57.3%、52.4%.MMP2、MMP9与老年人NSCLC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而TIMP1、TIMP3与老年人NSCLC淋巴结转移成负相关.结论 MMP2、MMP9促进老年人NSCLC淋巴结转移,TIMP1、TIMP3抑制老年人NSCLC淋巴结转移,MMP2、MMP9、TIMP1、TIMP3可作为判断老年人NSCLC早期转移的指标.

    作者:顾莹莹;刘芳;杨通;陈国勤;李静勉;钟觉民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蛋白酶复合体在衰老中的作用

    蛋白酶复合体(Proteasome,PS)系统存在于所有的中枢神经系统中.PS系统在维持神经元内环境的稳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系统的抑制可引起神经细胞的凋亡.在不同的物种(从果蝇到人)及不同类型的组织和细胞[包括中枢神经系统(CNS)]中,PS系统均会发生年龄相关性变化.近年许多文献报道,PS系统的改变与衰老过程密切相关,可能直接加强了氧化性损伤及神经退行性作用.下面对PS系统在衰老中的作用及与蛋白质氧化性损伤的相互联系作一综述.

    作者:胡志安;谭银玲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激素及细胞因子在老年肺炎患者营养状况评价中的意义

    目的从皮质醇(Co)、三碘甲腺原氨酸(T3)、白细胞介素-1β(IL-1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的变化探讨激素及细胞因子在老年肺炎患者营养状况评价中的意义.方法以19例健康青壮年人、20例健康老年人、30例老年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T3、Co、IL-1β、IGF-Ⅱ的变化.结果老年组T3、Co、IGF-Ⅱ较青年组为低.肺炎组T3、IGF-Ⅱ较老年组降低,Co、IL-1β水平较老年组明显升高.肺炎组T3、IGF-Ⅱ治疗后明显升高,Co、IL-1β水平明显降低.结论老年肺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状况低下,这与体内的激素合成和细胞因子分泌发生不同程度的紊乱有关.老年肺炎患者治疗后体内激素、细胞因子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作者:李建生;姚魁武;马利军;李素云;吴记珍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人工致衰老和自然衰老小鼠抗氧化能力改变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人工致衰老和自然衰老小鼠氧化水平和抗氧化能力的改变.方法 20只2月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致衰老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致衰老模型组每日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 mg/kg,正常对照组每日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持续42 d;自然衰老组为15月龄同种系雄性小鼠.以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等为指标,对比研究人工致衰老和自然衰老小鼠氧化水平和抗氧化能力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半乳糖致衰老和自然衰老组小鼠血清、心、脑、肝、肺、肾等组织的MDA含量增加,血清GSH-Px活性以及血清、脑、肝、肺、肾等脏器的SOD活性降低;自然衰老组小鼠血清NO含量、NOS活性以及心脏SOD活性降低,而致衰老组血清NO含量以及NOS和心脏SOD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 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氧化水平增加,抗氧化能力下降;但与自然衰老小鼠相比,仍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朱庆磊;杨(丰刀女);薛桥;王士雯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