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银杏叶制剂对老年痴呆病人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严镭;王树声;杨秀塔;王红

关键词:老年痴呆, 临床前期, 银杏叶制剂, 心理学量表
摘要:目的研究银杏叶制剂(EGb)对老年痴呆临床前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BSSD、VRT,DS和RVR等一系列量表对92例观察对象进行了治疗前后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痴呆临床前期已有注意力、暂短记忆、计算、阅读理解、空间感知、定向和语言运用等能力减退,服用EGb 3个月后认知功能可获改善,尤其是注意力、暂短记忆和学习理解能力提高,并使部分人达正常标准.结论EGb明显改善老年痴呆前期人群的认知功能.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褪黑素对D-半乳糖拟衰老小鼠海马线粒体膜流动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拟衰老小鼠海马线粒体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D-半乳糖诱导昆明小鼠衰老同时腹腔注射外源性褪黑素连续8 w,以DPH为荧光探针,检测小鼠海马线粒体膜粘滞系数,同时测定线粒体悬液丙二醛含量.结果衰老组小鼠海马线粒体膜流动性降低,MDA生成增加,给予MT(5 mg/kg@d-1ip)明显提高膜流动性,MDA生成显著减少(均P<0.01).结论药理荆量MT(5mg/kg)对D-半乳糖衰老小鼠膜脂质过氧化损伤具保护作用.

    作者:李平;何海蓉;陈启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及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对其影响

    目的探讨微量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I R)模型,分别以缺血前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NE-P),缺血预处理(IP);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换酶介导的生物素平移缺口末端标记技术(1UNEL)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及心肌梗死范围.结果I/R组细胞凋亡率(43.33%±4.92%)较高,NE-P组及IP组虽然也有一定的心肌细胞凋亡率25.24% =1 56%,24.44%±2.96%,但较1/R组明显降低(P<0.001).IP组及NE-P组心肌梗死范围较I/R组明显减少,1P组及NE P组两项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发心肌细胞凋亡,NE-P能明显减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率,能明显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NE-P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与其能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程芳洲;李庚山;唐国华;余细球;周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乌拉地尔治疗高龄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病人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高龄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静脉滴注乌拉地尔的临床疗效.方法乌拉地尔自2ug@kg -1/min开始,心衰严重者自4ug@kg-1/min开始持续静滴,每隔20min增加2ug@kg-1/min至心衰控制,维持用药5 d.结果静滴乌拉地尔可有效缓解心衰的临床症状,降低过高的血压及心肌耗氧量,伴有低血压状态者,合用多巴胺安全有效,17/20例病人有效治疗剂量范围为4~6ug@kg-1/min.结论静脉滴生乌拉地尔对高龄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使用安全.

    作者:王从容;卢丽华;李小鹰;张波;孟玲;史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老年人非心脏手术后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老年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是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我院近10年来为老年患者施行大中型非心脏外科手术1 655例,术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5例(0.9%).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玉生;陈强;王士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肌浆网钙泵和磷酸受纳蛋白在舒张性心衰患者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肌浆网钙泵和磷酸受纳蛋白在舒张性心衰(DHF)患者心肌细胞内Cla2+调节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电极直流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电直读光谱法测定心肌细胞内Ca2+含量,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测定DHF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肌浆网钙泵(Ca2+ATPase)和磷酸受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DHF患者心肌细胞内Ca2+含量明显高于与正常组(1 163.88士568.67ug/ml,247.75±146 86ug/ml,P<0.01);Ca2+-ATPase蛋白的相对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0.76±0.11,1.01士0.03,P<0.05);磷酸受纳蛋白的相对含量无显著性差异(0.98±0.04,1.00士0.02).结论SRCa2+-ATPase表达减低是导致心肌细胞内Ca 2+超负荷和DHF发生的重要因素.

    作者:钟明;张薇;卜培莉;李盛梅;王谦;张运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100例病人分为三组,其中冠心病组35例、AMI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用重氮法和一步酶法分别测定血清胆红素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冠心病组和AMI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尤其是间接胆红素水平,而LDL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降低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作者:陈思伟;邹筱冬;蒋作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脉图频域指标增龄变化的测定及其临床应用

    反映脉图频域指标增龄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法从脉图频域指标中选择一些作用显著的自变量,以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并对其进行临床检验.1对象和方法

    作者:杨天权;张曼韵;陈丽英;孙瑾;张镜人;郑秀春;俞际春;何清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叶酸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38例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已成为普通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8].本文观察了140例老年慢性心脑血管疾病者的血清Hcy及与之代谢密切相关的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对高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给予叶酸口服,旨在了解叶酸对高Hcy血症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青;尹岭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即刻嚼服阿司匹林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

    本文旨在观察即刻嚼服阿司匹林对AMI尿激酶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1临床资料1.1对象1997年5月~2000年7月确诊为AMI者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42~78岁(平均58.0±3.4岁).入选标准符合AMI溶栓治疗参考方案[1].随机分为两组:嚼服阿司匹林组19例,对照组2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梗死部位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张志;回春;张黎丽;汪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血清抗人巨细胞病毒抗体检测

    目的明确巨细胞病毒感染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了 5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A组)及48例未合并冠心病组的(B组)血清人巨细胞病毒(HCMV)IgG、IgM抗体.结果A组患者HCMV IgG、IgM阳性率均明显高于B组,而且A组女性患者HCMV感染率明显高于B组女性患者.结论HCMV可能在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MV抗体阳性率有可能成为预测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并发症的指标.

    作者:王凌燕;吴金义;张蕾;姜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银杏叶制剂对老年痴呆病人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银杏叶制剂(EGb)对老年痴呆临床前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BSSD、VRT,DS和RVR等一系列量表对92例观察对象进行了治疗前后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痴呆临床前期已有注意力、暂短记忆、计算、阅读理解、空间感知、定向和语言运用等能力减退,服用EGb 3个月后认知功能可获改善,尤其是注意力、暂短记忆和学习理解能力提高,并使部分人达正常标准.结论EGb明显改善老年痴呆前期人群的认知功能.

    作者:严镭;王树声;杨秀塔;王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雌激素对更年期女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目的探讨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更年期女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方法11 3例女性更年期无器质性心脏疾病的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雌激素治疗组.雌激素治疗组在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雌激素2.5 mg/d,口服8 w,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测定血清雌二醇(E 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孕酮(PRO).结果雌激素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雌激素治疗组在治疗前后血清E2和PR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较对照组和常规治疗组也明显升高.结论更年期女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雌激素疗效明显增高.

    作者:李敏;刘艳;时亚香;潘凤香;杨海鹏;周艳于;洁凡;郑昱;王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养老院支持与养老院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评定养老院各项支持对院内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作用.方法问卷访谈法.结果养老院中的软硬件设施支持、护理人员的支持以及老人之产的支持都影响着院内老人的生活满意度.结论养老院应通过提升对老人的各种支持,增强老人的生活幸福感.

    作者:崔丽娟;韩海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当归芍药散治疗老年痴呆研究进展

    当归芍药散原方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由当归、芍药、川芎、茯苓、白术和泽泻六味中药组成,原方主治多种妇科疾病.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当归芍药散还可用于多种内、外科疾病.而当归芍药散应用于老年痴呆的治疗早见于80年代后期日本学者水岛宣昭等的报道,在他们取得可喜成果的基础上国内外学者对当归芍药散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应用和作用机理作了大量的研究.

    作者:舒斌;马世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老年养护设施的问题与发展思路

    我国目前新建的老年养护设施数量急剧增加,但是服务质量较低,而且某些设施缺乏服务的针对性,单方面追求经济效益,容易形成短期行为,不利于老年养护设施的长远发展.本文总结了发达国家老年养护设施的发展成就和实施原则,对我国现有老年养护设施做出分类,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

    作者:田乐滨;姜向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苍术提取液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体内体外消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苍术提取液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方法对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患者痰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R质粒进行了检测,并选用中药苍术提取液对该质粒进行了体外、体内消除试验.结果体外药物作用24 h、48 h、72 h R质粒消除率分别为0.2%、1.8%、0.6%,SDS对照组分别为0、0.8%、1.2%,体内药物作用24 h、48 h、72 h R质粒消除率分别为0、2.8%、4.1%,对照组均为0.结论中药苍术提取液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于体内、体外均具有消除作用,体内消除作用强于体外.

    作者:肖洋;张凌赢;华芳;于军;胡曼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益寿抗衰老合剂对中老年女性冠心病虚证患者性激素调节的观察

    目的观察益寿合剂对老年女性冠心病肾虚患者治疗前后雌二醇(E2)、睾酮(T)及E2/T比值的变化.方法测定E2、T及E2/T比值的指标,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及组间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E2、E2/T肾阳虚组明显降低,肾阴虚组明显升高(均P<0.01);肾虚两组比较亦差异显著(P<0.01).三组T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随着肾虚症状改善,E2、E2/T肾阳虚组明显回升(P<0.05),肾阴虚组明显下降(P<0.01),均接近对照组,T两组均无显著变化.结论绝经期后冠心病肾虚患者阴阳失调与性激素紊乱有关,主要表现在生物活性作用强的E2水平的升高或降低;益寿合剂既可调整阴阳改善肾虚症状又可逆转性激素变化,对E2有很好的双向调节作用,有助于人体内环境雌雄性激素的平衡.

    作者:杨保存;张彩霞;杜雷;彭桂平;邹鹏;邓景元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调心方对Aβ所致Alzheimer痴呆大鼠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词心方对Aβ所致痴呆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脑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左侧脑室注射Aβl-40活性片段造成大鼠Aβ沉积型Alzheimer病(AD)模型,Morris水迷宫法观察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C1ark氧电极法测定各组大鼠皮层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和呼吸链氧化酶的活性以及调心方的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皮层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和呼吸链中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调心方对上述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结论调心方具有改善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脑线粒体呼吸功能及呼吸链中氧化酶活性的作用.

    作者:王奕;金国琴;徐维蓉;朱龙英;叶其明;赵伟康;林水淼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尼群地平对老年肥胖高血压病人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尼群地平对老年肥胖高血压病人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轻至中度原发性高血压老年病人57例,再按体重指数(BMI)不同分为两组:肥胖组(BMI≥25 kg/m2)29例,非肥胖组(BMI<25kg/m2)28例,采用双盲法,经安慰剂洗脱2 w后两组病人均口服尼群地平每日30 mg,共4 w,观察两组病人服药前后血糖(PG)、胰岛素(INS)、C肽(CP)、胰岛素曲线下面积(SINs)、C肽曲线下面积(ScP)及胰岛素敏感指数(1SI)的变化.结果肥胖组治疗后各时点INS、CP、SINs、ScP显著降低,ISI显著升高,而各时点PG无明显变化;非肥胖组治疗后除OGTT后2 h INS、CP显著降低及ISI显著增加外,余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尼群地平减少老年肥胖高血压病人胰岛β细胞释放INS及CP,但不升高PG.尼群地平能改善老年肥胖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

    作者:覃少东;吴森;陈霞;李必迅;陈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迟发性神经元坏死与细胞因子bFGF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bFGF在迟发性神经元坏死时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的保护与修复作用.方法采用了HE染色、尼氏染色、透射电镜、免疫组化及RT-PCR等技术.结果常规光镜及电镜观察均显示再灌注1~7 d额叶皮层及海马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元变性、坏死.免疫组化学结果及RT-PCR检测均显示皮层与海马区缺血组织bFGF在缺血再灌注后呈明显阳性表达.结论在脑缺血损伤.尤其是在发生迟发性神经元坏死时bFGF可呈现明显强于正常脑组织的表达且贯穿于缺血再灌注全过程中.bFGF在发生迟发性种经元坏死时,对中枢神经系统均有保护和修复作用.

    作者:李华军;李巍;陈东;田沈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