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锐锋;宋满景;彭则
为了评价卡介菌多糖核酸与开瑞坦联合治疗老年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我们对此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国娣;褚国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吸烟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地鼠模型,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在肺内的表达情况,以探讨NOS在吸烟导致COPD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叙利亚金黄地鼠15只,每天吸烟2次,每次10支香烟。每周5 d,连续3个月。同时设不吸烟正常对照组10只。分别于吸烟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后处死动物,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应用显微-微机图象处理系统进行形态定量。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肺内诱生型NOS(iNOS)和内皮型NOS(eNOS)的表达情况。结果吸烟组于3个月时出现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支气管上皮及肺泡巨噬细胞iNOS呈强阳性表达,eNOS则呈弱阳性表达。结论吸烟可引起iNOS的过量表达,引起肺部损伤,导致COPD的发生。同时大量吸烟可导致肺内小动脉内皮细胞eNOS的表达减弱,有可能引起肺动脉压的升高。
作者:李莉;阮英茆;张旭晨;韩晓男;徐新林;褚雁;陈颖;李亚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鼻(面)罩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心源肺水肿的疗效与可行性。方法 24例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均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PSV+PEEP)治疗,自主呼吸减弱时改用同步间歇强制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SIMV+PSV+PEEP)。结果通气2~6 h与通气前比较RR为〔(43±5)次/min(治疗前)降至(28±4)次/min(治疗后),P<0.01〕,OI由治疗前的(132±30)mmHg升至治疗后的(341±91) mmHg(P<0.001)。21例治愈,治愈率为87.5%(21/24)。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可显著改善OI,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可作为急性心源性肺水肿重要的救治手段。
作者:杜玲玲;陈小军;魏玲;付松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乌榄在祖国医学中有解毒功能,亦有抗衰老作用;柚子含丰富的维生素C(VC)。但是,它们的抗衰老除通过提高SOD活力外,对O-2是否有直接的清除作用。本文利用APTEMED系统产生O-2,计算各种药物对O-2的清除率,并与VC含量进行比较。
作者:张树球;农嵩;李朝敢;卢彩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valsartan)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和降尿酸作用。方法将8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n=40)和依那普利组(n=40),分别给予缬沙坦80 mg/d和依那普利10 mg/d,2 w为1疗程。观察期间两组均不能使用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观察两组血压和血、尿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缬沙坦降压效果平稳,与依那普利比较,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缬沙坦组用药1 w后,血尿酸即明显下降,同时伴24 h尿尿酸排出量增加和24 h尿蛋白排出减少。而依那普利组无此变化。结论缬沙坦能在降压的同时降低血尿酸,更好地保护肾脏。
作者:杨莉;金醒昉;高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国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成为老年型国家,是面临的一次挑战,再过20年老龄化高峰到来时,形势将更为严峻。从理论上讲,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并不存在截然对立的矛盾,老龄化与经济是可以协调发展的。
作者:熊必俊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本文旨在研究老年冠心病(CHD)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程度,并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必要性。
作者:徐和;王世伟;张辉;杜烨辉;郭永芝;于明杰;赵锦;贾晓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红景天茎叶提取物(EFSLR)的抗衰老作用。方法 EFSLR按250、500mg/kg给老年大鼠连续灌胃30 d,测血清MDA含量,脑和肝组织脂褐质(Lf)含量,皮肤和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及血清SOD、CAT、GSH-PxPx活性。结果 RFSLR 两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老年大鼠血清MDA含量及脑和肝组织Lf含量,明显提高血清SOD、CAT、GSH-Px活性及皮肤HyP含量。结论 EFSLR可能通过改善自由基代谢发挥抗衰老作用。
作者:金永日;睢大员;于晓风;吕忠智;王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抑制凋亡的原癌基因Bcl-2和其拮抗者Bax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3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别服用氯沙坦、非洛地平前后血清Bcl-2及Bax浓度,并与30例正常血压组对照。结果 Bcl-2的浓度在高血压病患者血清中增加(P<0.001),而Bax浓度无显著差异。应用氯沙坦及非洛地平治疗后,两者降压效果相似,且均使Bcl-2浓度下降而Bax升高,但氯沙坦使这两种蛋白的改变更明显。结论氯沙坦及非洛地平均能增加Bax/Bcl-2比值,增加细胞对凋亡的易感性。
作者:孙健;刘丽红;崔燕;艾永顺;胡继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老年人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同时测定血清ACE水平,观察与AC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02例老年人进行ACE基因I/D多态性检测,其中正常对照者41例,高血压无心脑血管合并症(CCVD)患者35例,高血压合并LVH者26例。同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32例正常人和29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ACE浓度。结果高血压合并LVH组DD基因型频率0.385和D等位基因频率0.596分别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122和0.378(均为P<0.05),以及高血压无CCVD组的0.114和0.386(均为P<0.05)。同时发现DD型者血清ACE水平显著高于Ⅱ型(P<0.05)。结论 ACE基因缺失多态性可能是老年高血压合并LVH易患性的重要遗传标志。
作者:沈丹;哈黛文;白春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方法对已经证实的116例老年细菌感染者,作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数(N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变性指数(NDI)、硝基蓝四氮唑还原试验(NBT)6项检测。结果 6项单独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理想,若将常规检测的WBC+NP与其余4项联合,则敏感性提高85.00%以上,特异性92.00%以上;若将6项联合检测,则敏感性可达100%,特异性为92.30%;其中以WBC+NP+NDI为理想,敏感性为94.82%,特异性为98.07%。结论 WBC+NP+NDI对细菌感染的诊断有临床价值。
作者:冀锐锋;宋满景;彭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红景天甙对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的抗老化作用。方法在培养的二倍体细胞营养液中加入适量的红景天甙,待细胞传至10代后,检测二倍体细胞内SOD活性及LPO含量。结果实验组二倍体细胞内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LPO含量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景天甙可显著提高二倍体细胞中SOD活性,降低LPO含量,延长二倍体细胞的老化。
作者:孙立群;王宗贵;朱洪权;孙冬;纪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降血脂中药降血脂和抗衰老作用的效果。方法以高脂饲料制造中老年大鼠高血脂模型,灌服中药汁30 d,测试血清中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C)、睾酮(T),肝中SOD、LPO和脑中B-MAO活性变化。结果降血脂中药能全面改善血清、肝和脑组织的生化指标。结论降血脂中药能降低高血脂并具有抗衰老作用。
作者:殷莹;田枫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心率变异性(HRV)分析作为反映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和血管调节动态平衡的无创指标,已越来越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注意〔1,2〕。自主神经的病变普遍存在于糖尿病患者中,成为糖尿病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猝死、体位性低血压的主要原因〔3〕。本文对3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及27例正常老年人HRV的分析,旨在探讨糖尿病对心脏自主神经的影响。
作者:赵贵辛;王岩;温立春;洪书新;黎夏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测定在缺氧预适应中脑组织PKCα、β1、ε、ζ表达的变化,探讨缺氧预适应形成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多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测定。结果随着缺氧次数的增加,PKCα、β1、ε、ζ表达各亚型程度不同地持续增强,但4次缺氧组有所回降。结论 PKC可能通过减弱其所引发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参与缺氧预适应。
作者:刘宏雁;王维忠;谢湘林;吕国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碟脉灵注射液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大鼠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实验性脑缺血模型,测定脑含水量、脑指数及脑组织自由基和Ca2+水平,并观察血小板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碟脉灵注射液5、10、20 g/kg均能明显减轻脑水肿,并具有抗血小板粘附、聚集及降低全血和血浆粘度作用,亦能明显降低缺血后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论碟脉灵注射液对实验性脑缺血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王黎;吴雅静;历凤;雎大员;于晓风;曲绍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有关老年冠心病胆红素降低与脂质过氧化物(LPO)之间存在的关系及临床意义,国内研究较少,我们对120名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LPO及胆红素浓度进行了检测,并与健康老年对照者进行了临床比较,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玉;毕强;刘华欣;郭素红;张冬梅;鲁爱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当前对DN危险因素的了解不甚清楚〔1〕。有关发病率的统计也众说纷纭。一些作者利用流行病学的手段,从群体水平探索某些因素与2型糖尿病发生肾病的联系,以期揭示影响2型糖尿病发生肾病的危险因素,验证病因假说,从而为该病的预防提供证据。糖尿病是ESRD的主要原因。制定战胜DN的预防策略有三步:①描述DN的自然史;②找到DN发生和发展的可调整的危险因素;③证明对这些因素加以控制确能减少DN发病的危险性〔2〕。
作者:佟之复;李宁华;苗俊梅;张培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纹状体是脑血管意外常发生的部位,其中壳核出血占60%〔1〕,而纹状体又是重要的运动整合中枢,出血或梗塞后可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对于纹状体的血管构筑,仅见少量外部血管的文献报道,对于其内部毛细血管的定量分析报道极少,尚未见到增龄变化的有关文献。为此,本文观察不同年龄大鼠纹状体的毛细血管密度,以期为老年脑血管病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张春燕;朱星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神农本草经》记载:刺蒺藜“主恶血,明目轻身”。研究表明,刺蒺藜有降血压、利尿及抗动脉硬化等作用〔1〕,但有关其在抗氧化方面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观察刺蒺藜对D-半乳糖衰老小鼠红细胞SOD及MDA含量的影响,来探讨刺蒺藜水煎剂对衰老小鼠红细胞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抗衰老作用机制。
作者:张涛;杨晶;孙少敏;魏晓东;白晶 刊期: 2001年第03期